? 課標導覽 ?
了解洋務運動的主要內容,初步認識洋務運動的作用和局限性。了解19世紀中后期的邊疆危機和中法戰(zhàn)爭。
【參考答案】
洋務運動:李鴻章 清政府 近代化 民族資本主義
邊疆危機:美國 左宗棠 新疆 馮子材 臺灣
? 易錯提示 ?
1.提示:鴉片戰(zhàn)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洋務運動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
2.提示:洋務運動是地主階級洋務派的自救運動。洋務運動雖然向西方學習,但只學技術,不學制度,沒有觸動封建制度,所以是一次封建性質的改良運動,不是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
3.提示:近代民族工業(yè)的產生開始于洋務運動,因為洋務運動使中國近代化的軍事工業(yè)、民用工業(yè)等逐漸發(fā)展起來,客觀上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
隨堂 練習
1. 徐中約曾評價洋務運動:他們從未想要把中國鍛造成一個新式國家,事實上,他們竭力地鞏固而非取代現(xiàn)存的秩序……材料表明洋務運動( )
A. 一定程度上抵制外國的經濟侵略
B.本質上是維護清廷的統(tǒng)治
C. 實現(xiàn)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目標
D. 受頑固派抵制
2. 隨著洋務運動的推進,洋務派逐步認識到國家“必先求富而后能強”。下列屬于洋務派將這一認識付諸實踐的是( )
A. 安慶內軍械所
B. 江南機器制造總局
C. 福州船政局
D. 輪船招商局
3. 【新素材】根據下面資料可以得出結論( )
洋務運動資料卡
興辦19個近代軍事工業(yè)企業(yè)和近40個近代民用工業(yè)企業(yè)
至1894年,洋務企業(yè)總資本達26 344萬元,占當時近代企業(yè)資本總額的45.22%
至1894年,工人總數(shù)為34 110—40 810人,占當時近代企業(yè)工人總數(shù)的37.33%—41.62%
A. 洋務運動實現(xiàn)了富國強兵的目的
B. 洋務運動為中國工業(yè)近代化奠基
C. 洋務運動促進了科學技術的傳播
D. 洋務運動沉重地打擊了封建統(tǒng)治
4. 19世紀七八十年代,中國邊疆地區(qū)形勢嚴峻。左宗棠收復新疆后,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建立行??;因英法等列強先后覬覦臺灣, 1885年,清政府在臺灣建立行省。新疆、臺灣建行省的主要目的是( )
A. 鞏固國防以應對邊疆危機
B. 促進邊疆地區(qū)的經濟開發(fā)
C. 削弱地方權力以鞏固中央
D. 安撫邊疆少數(shù)民族
5.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的失敗和《北京條約》的簽訂,極大地震撼了清王朝統(tǒng)治者和士紳階層,他們在西方資本主義侵略面前,果敢地正視和承認了敵強我弱的事實,并勇于把學習西方的長技作為御侮自強的途徑與手段,并付之于實踐。
——摘編自陳振江《新編中國近代史》等
材料二 隨著自強運動的推進,中國人越來越認識到,財富是權力的基礎,一個國家要強大,就必須富有。新式國防遠比傳統(tǒng)國防花費大,它必須有更好的交通體系、工業(yè)和企業(yè)做支撐。李鴻章在1876年9月宣稱:“中國之積弱不振,皆因貧窮之故。”因此,從19世紀70年代起,更多的關注投向了一些追求利潤的企業(yè),如輪船、鐵路、開礦和電報等。
——摘編自徐中約《中國近代史》
材料三 不同時期初中歷史教科書對洋務運動的評價
(1)根據材料一,概括洋務運動的背景和目的。
(2)根據材料二,指出洋務運動中企業(yè)領域的變化。
(3)【新考法】根據材料三,概括不同時期初中歷史教科書對洋務運動評價的共同之處,并結合你對洋務運動的理解,續(xù)寫一項洋務運動的其他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