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國旅游業(yè)發(fā)展快速的時代背景下,四川旅游業(yè)發(fā)展規(guī)模越來越大,在此情況下人們對于旅游線路的選擇越來越多樣化。從空間和時間角度出發(fā),旅游線路的優(yōu)化問題變得錯綜復雜?;谏鲜鰡栴},本文以四川部分旅游景點為例,首先應用圖論的知識,將旅游景點以及各景點之間的旅游路線構成一個圖,繼而應用運籌學中的Dijkstra算法優(yōu)化問題。
關鍵詞:旅游線路 最短路算法 運籌學方法
一、引言
現(xiàn)代經(jīng)濟的飛速發(fā)展,人們在對生活的要求越來越高,繼而旅游業(yè)成為近幾年來人們青睞的對象。旅游業(yè)的日趨完善,旅游目的地、旅游路線、旅游景點、旅游生活的條件也越來越多樣化,使得人們在做出旅游規(guī)劃時難度增加。近年來,旅游社團的產(chǎn)品層出不窮,也有不少人在假日帶著全家人自駕出游。在出行中,旅游景點和旅游線路的選擇是最難和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所以我們要設計合理的旅游路線,讓旅游者有計劃,有目的地安排自己的旅游活動,簡言之最重要的是,花最少的錢,看最多的風景。
(一)旅游線路研究的意義
在理解旅游線路含義后,研究如何選擇旅游線路問題一般基于旅游者、旅游社和旅游景點決定。而對于這三個主體而言,旅游線路是他們在旅游線路中經(jīng)常需要做出規(guī)劃和選擇的決策問題。做出決策的主要效果是:盡最大程度、最好地滿足消費者,使他們的消費成本最小,日程安排最方便。在選擇規(guī)劃路線時需考慮各個景區(qū)線路在空間上的合理和科學。
(二)旅游線路的研究歷史
國外旅游研究已有悠久歷史,不同研究者相繼發(fā)表了自己不同的觀點。在1969年,一些理論研究者相繼提出了各種結構模型,在理論研究的今天還是有不少地方值得借鑒。中國旅游線路研究相對國外來說,時間較短,經(jīng)驗也不豐富。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國內對于旅游線路還沒有規(guī)范性的統(tǒng)籌定義。由于國內各學者的背景不同,大家在旅游線路研究上看法不一。
(三)旅游線路的影響因素
首先對于旅游者來說影響最大的是心理因素,其中包括好奇心理、懷舊心理。旅游者都希望包攬所有的心理完成一場完美的旅行。其二就是成本因素,對于廣大旅游愛好者來說,不管選擇怎樣的出行方式,做出怎樣的旅游規(guī)劃,對于價格成本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都希望花最少的錢看最多的景點。其三就是自然因素,每一個景區(qū)都有自己特有的風景、文化、歷史,這些是難以改變的客觀因素。
二、最短路問題在旅游線路中的優(yōu)化模型
Dijkstra算法
具體步驟:給出一個固定的賦權有向圖
[S=V,A,] 開始([i=1]),
設[S1=νs],[Pνs=0,λνs=0]
[對每一個ν≠νs],設[Tν=+∞,λν=M],[K=S].
第一步,若[Si=V],停止計算,要滿足對每個
[ν∈Si],[dνs,νt=Pν];
如果不滿足則轉入第二步。
第二步,考察每個使[νk,νj∈A]且[νj?Si]的點[νj]。
如果[Tνjgt;Pνk+ωkj,]則把[Tνj]修改成
[Tνk+ωkj],把[λνj]修改為[k];
如果不滿足則轉入第三步 。
第三步,設[Tνji=minνj?SiTνj]
如果[Tνjilt;+∞],則把[νji]的T變?yōu)镻標號
[Pνji=Tνji]
設[Si+1=Si?νji],[k=ji]
把[i]換成[i+1],再轉入第一步進行計算;如果不滿足則算法終止。
此時對每一個[νj?Si],[dνs,ν=Tν]
三、最短路問題在優(yōu)化中的具體應用
本文以四川及周邊旅游城市為例,設計在不考慮旅游費用的情況下,兩個旅游景點在最短距離和最短時間的情況下對旅游線路最優(yōu)化線路選擇。
(一)在實際中的分析
在運用最短路算法的時候,我們常常需要把理論性的概念轉化為可操作的實質性線路。例如我們設計一條出行路線“成都→樂山→西昌→攀枝花”的旅游線路,大致的方向已經(jīng)確定,那么不妨考慮如何從樂山到西昌呢?現(xiàn)有三種方案可以考慮:第一種,先從樂山坐大巴到峨眉,峨眉坐火車到成都;第二種,樂山坐大巴到成都,再從成都坐直通車到西昌;第三種,樂山坐大巴到雅安,再從雅安坐大巴到西昌。三種交通方式,都有相應不一樣的組合路程,時間,和旅游成本,此時就需要我們在三者中做出權衡,繼而選擇最優(yōu)化的旅游線路方案。
下面我們來看圖1簡單的交通網(wǎng)絡圖(假設方向)。每條弧線旁邊的數(shù)字表示通過這條單行線所需要的最短距離。現(xiàn)在假設某旅游愛好者從[ν1]出發(fā),通過這個交通網(wǎng)絡到達[ν6],求所需要通過的最短路徑。在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從[ν1]通往[ν]6的路徑是非常多的,如依次通過[ν1],[ν2],[ν4],[ν6],也可以從[ν1],[ν3],[ν5],[ν6]等。但對于不同的旅游線路所通過的路程具體是完全不一樣的。第一條線路通過的距離為2+2+4=8單位,而后一條線路通過的距離為5+6+3=14單位,由此看來不同的交通路線所通過的距離都是不一樣的。用圖的語言來描述,從[ν1]到[ν6]的交通線路中,[ν1]到[ν]6的路線是一一對應的,所需要通過的距離就是相對應的[ν1]到[ν6]弧線旁邊的數(shù)字和。例如某旅游愛好者的旅游路線可以是從[ν1]出發(fā)途徑[ν2],[ν5],然后到[ν6],那么這條路線可以相應的表示成([ν1],[ν2],[ν5],[ν6]),通過的總路程是7個單位。圖1是在節(jié)點很少的情況下進行計算的,我們可以利用筆或通過自己的觀察得出最短路徑,但是隨著節(jié)點數(shù)的增加,計算難度便會快速增長,此時我們就需要計算機來幫助求解,運用運籌學中的最短路問題和改進的矩陣算法求解。
在這個問題中看到了簡單的最短路的簡單模型,現(xiàn)在以四川省及其四川省周邊旅游景點為例,旅游愛好者的目的是從出發(fā)地到目的地的距離最短,從而時間最短,所花費的成本也最低,旅游地圖如圖2所示。其中0表示甘孜州,1到6依次表示九寨溝、瀘沽湖、康定、三星堆、樂山、真佛山。對于游客來說怎么求出兩個景點之間的最短距離非常重要,比如游客從甘孜州出發(fā)到達真佛山,如何做出路線最短,時間最短的路線規(guī)劃設計。此時將每一個旅游景點看做是圖中的頂點,各個頂點的交通路線看作是圖中的邊,邊上的權重看做是一個景點到另一個景點的距離?!薇硎緵]有直接到這兩個旅游景點的路線。建立這樣一個數(shù)學模型以后便可以運用運籌學中圖論的最短路算法在求解。
根據(jù)這個圖論可以求出任意一個景點到另一個景點的最短路距離。在優(yōu)化問題中和生活聯(lián)系最密切是最短路問題,它常常直接解決生活的實際問題,比如用于設備更新,線路安排,廠區(qū)布局,管道鋪設等,而且常常作為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基本工具。
(二)旅游線路最優(yōu)化的Dijkstra算法
接下來我們運用Dijkstra算法和四川旅游景點間距離圖進行計算,得出最優(yōu)化的旅游線路。
Dijkstra算法
對于最短路的研究,目前公認最好的方法是在1995年Dijkstra提出來的。在Dijkstra算法中,給定一個賦權有向圖([S=V,A]),對于圖論中每一條邊[a=νi,νj],則相應的權[ωa=ωij],又給定[S]中的兩個頂點νt,νs,用[P]表示在[S]中從[ν1]到[ν2]的一條路[P]的權重是[P]中所有邊權重的和,記為[ωP]. 最短路問題就是[S]圖中選擇從[νs]到[νt]的最短路徑,即滿足
[ωp0=minpωp]
在上式中稱[P0]是[νs]到[νt]的最短路。[P0]的權稱之為[νs]到[νt]的距離,記為[dνs,νt],且[dνs,νt]和[dνt,νs]不一定相等。
具體算法如下所示:
(1)當i=1時
[S1=ν1],[Pν1=0],[λν1=0],[Tνi=+∞],
[λνi=M(i=2,3,4,5,6)],以及k=1。
轉入第二步,因[ν1,ν2∈A],[ν1?S1] ,
[Pν1+ω12lt;Tν2],所以把[Tν2]改為
[Pν1+ω12=5],[λν2]改為1;
同理可得,將[Tν3]改為[Pν1+ω13=5],[λν3]改為1,把[Tν4]改為[Pν1+ω14=2],將[λν4]改為1。
轉入第三步,在所有的T標號中[Tν4]最小,于是
令[Pν4=1],令[S2=S1?ν3=ν1,ν4],k=4。
(2)i=2,轉入第二步將[Tν5]修改成
[Pν4+ω45=5],修改k=4。轉入第三步,在所有T的標號中,[Tν5]最小,
于是令[Pν5=5],令[S2=ν1,ν4,ν5],k=5。
(3)i=3,轉入第二步,把[Tν6]修改為
[Pν5+ω56=6],k修改為5。
轉入第三步,在所有T的所有標號中,[Tν6]最小,
于是令[Pν6=6],令[S3=ν1,ν4,ν5,ν6]
(4)i=4,轉入第二步,把[Tν7]修改為
[Pν6+ω67=9],令[Pν7=9],
[S4=ν1,ν4,ν5,ν6,ν7],k=7
(5)i=5,轉入第三步,此時僅有的T標號為[ν7],故算法終止。
在這種算法中我們得到了最短路線即
[S4=ν1,ν4,ν5,ν6,ν7]。
但是這些都是單目標的最優(yōu)化設計,在實際生活中還需要考慮距離,費用,時間進行綜合考慮,建立多目標的優(yōu)化模型。
四、結語
本文只討論了在距離最短,時間最短(花費的成本)的條件下完成的,在實際生活中,旅游愛好者的滿意程度才是最重要的。我們以一個旅行社的角度出發(fā),想要得到游客的滿意,首先得使游客在旅游行中,不斷熱情高漲,這就需要給游客提供一個好的旅游景點,突出新奇,再者是他們舒服的出游方式,愉快的旅游活動。到達旅游景區(qū)后還要保證旅游服務的質量,其中就包括吃飯,住宿,游行。在旅游社團出行方式中,還要考慮出游景點的人群如何組隊,不同年齡,不同生活方式的人對旅游的需求不一樣,這就需要旅游社團在設計旅游規(guī)劃時格外注意。
參考文獻:
[1]許興臣,馮玉清.旅游行程的設計與推廣[J]. 旅游學刊,1992(2):14—18.
[2]關發(fā)蘭.區(qū)域旅游系統(tǒng)網(wǎng)絡結構分析與網(wǎng)絡優(yōu)化設計——以四川省為例[C].旅游開發(fā)與旅游地理,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