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北方工業(yè)大學守正創(chuàng)新推進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圍繞“上水平、拓條件、調結構、強內涵、增動力”主線,實施“大學習、大宣傳、大思政、大文化、大先生”五大行動,用“大有可為、爭先作為、人人有為”的實干擔當,交出服務“國之大者”的北方工大答卷。
關鍵詞:宣傳思想文化;高水平應用型大學;樣板建設
高校承擔著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和文化傳承創(chuàng)新的重要使命,是黨開展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陣地,堅持黨對學校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領導,守正創(chuàng)新推進學校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可以為建設高水平應用型大學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強大精神力量和有利文化條件。
北方工業(yè)大學(以下簡稱學校)堅守“工業(yè)報國、工業(yè)興國、工業(yè)強國”的使命擔當,深刻把握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對建設教育強國和培育時代新人的重要意義,緊緊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以回答好“強國建設,工大何為”“樣板建設,我要何為”為引領,明確“五大行動”計劃,使全校師生統(tǒng)一思想、明確目標、步調一致,努力建設協調發(fā)展、特色鮮明、優(yōu)勢突出的高水平應用型大學。
實施“大學習”行動計劃,提升學以致用成效
理論強,才能方向明、人心齊、底氣足。學校黨委始終發(fā)揚理論聯系實際的馬克思主義學風,持續(xù)優(yōu)化“黨委常委會及時學、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深入學、師生結合實際廣泛學”機制,抓住“關鍵少數”,帶動“絕大多數”,切實推動全校干部職工以理論上的清醒筑牢政治上的堅定,以思想上的自覺引領行動中的自覺,推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學校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當前,學校正在全校范圍內開展“樣板建設”大學習大討論活動,通過思想之變引領行動之變、作風之變,把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體現在工作中、落實到行動上,在明確部門使命、學科使命、教師使命和青年使命的過程中,激勵廣大師生樹立信心、迎難而上,以更大作為投身樣板建設。一是牢牢把握“用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武裝全黨、教育人民”是“首要政治任務”,是做好新時代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根本遵循,更是把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貫穿教書育人全過程的重要體現。二是突出示范引領,嚴格落實“第一議題”制度,把習近平文化思想作為校院兩級中心組學習的重點內容,深刻理解“兩個結合”的思想內涵,切實將新時代宣傳思想文化建設的重大意義和精神實質,轉化、內化為指導工作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推動“老工科”賦予“新內涵”,“窄賽道”跑出“加速度”。三是充分發(fā)揮各級黨組織的戰(zhàn)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創(chuàng)新開展“每月一講”,發(fā)揮領導干部領學促學示范帶動作用。關鍵少數以身示范,講清楚新時代建設什么樣的學院,如何在教育強國建設中“大有作為”;全體黨員書寫好如何“爭先作為”的工大答卷。四是堅持以學促干、學用結合,樹立“方向對了頭,革命有奔頭;思想對了頭,干事有勁頭”“最軟的就是最硬的”理念,認識到只有解決好思想政治認識這個“最軟”的問題,才能真正做到激發(fā)內生動力,落實好發(fā)展這個“最硬”的任務,通過“虛功實做”,實現“一融雙高”,激發(fā)“樣板建設,人人有為”的奮發(fā)精神。
實施“大宣傳”行動計劃,展示樣板建設成就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做好宣傳思想工作必須全黨動手,各級黨委要負起政治責任和領導責任。要樹立大宣傳的工作理念,動員各條戰(zhàn)線各個部門一起來做,把宣傳思想工作同各個領域更加緊密地結合起來?!盵1]學校把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要政治任務,廣泛深入開展宣傳宣講和研究闡釋,用習近平文化思想統(tǒng)一意志、凝聚共識、堅定信心、增強斗志。
一是扎實做好理論宣講闡釋。構建“校領導帶頭講、宣講團示范講、黨員干部專題講、思政課教師系統(tǒng)講”的宣講機制,建強以黨員干部、師生榜樣、馬院師生為主體的“北方工大師生宣講團”,進一步在校內外推廣“點單式”宣講,推廣“送學上門”“送學到支部”宣講模式,拓展“紐扣課堂”等基層宣講特色項目的覆蓋面和受眾。二是推動宣傳報道提質增效。緊扣學校高質量發(fā)展的總體要求和重點任務,找準學校改革發(fā)展同師生關切的契合點,生動報道學校樣板建設的新思路、新探索、新氣象。依托“樣板建設進行時”“樣板建設大家談”等若干新聞專題,唱響工大好聲音和樣板建設主旋律。三是提升全媒體工作能力。打造集新聞宣傳、思政工作、輿情管理、融媒體實踐于一體的融媒體中心,推動校院兩級宣傳力量、平臺整合優(yōu)化。打造“網、報、微、聲、屏”立體媒體矩陣,建立以內容為根本、技術為支撐、管理為保障的全媒體傳播體系。四是完善“大宣傳”工作格局。樹立“抓宣傳”就是“促發(fā)展”理念,創(chuàng)新開展宣傳思想文化“玉蘭”獎評選表彰,配強以黨務和宣傳干部、思政課教師、輔導員為主體的宣傳思想文化骨干隊伍,創(chuàng)建全員參與、人人有責的工作生態(tài)。實施意識形態(tài)工作責任落實專項行動,強化陣地管理提升把控力,強化風險應對提升處置力,牢牢掌握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
實施“大思政”行動計劃,筑牢育人思想根基
“‘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現實結合起來”“思政課不僅應該在課堂上講,也應該在社會生活中來講”。[2]習近平總書記念茲在茲,要求高校講好用好新時代的“大思政課”,打造高水平思政“金課”。學校深刻認識思政課發(fā)展環(huán)境和整體生態(tài)發(fā)生的全局性、根本性轉變,以“課、師、育”為重點,建立健全思政課必修課和選修課相結合的教育教學體系,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文化知識、社會實踐教育各環(huán)節(jié),大力推進課程思政、思政課程同向同行。
一是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質量提升。完善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核心內容的課程教材體系,建設學校特色的“興工報國”大思政課;健全教學優(yōu)先的評價體系,構建校領導、教學督導、同行專家和學生“四位一體”的綜合評價體系;開展符合時代要求和學生需求的引導式、研究型教學,建設“北方工業(yè)大學實踐育人元宇宙”,建設專兼結合、主體多元,“接地氣、親學生、上水平”的思政課教師隊伍;建立“大思政課”區(qū)校共同體,建成一批實踐教學基地,上好“行走的大思政課”。二是打造課程思政特色品牌。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課程思政建設的意見》,完善課程思政建設制度體系,組織專業(yè)課教師、思政課教師、優(yōu)秀校友等集體備課,提升課程思政教學質量;強化專業(yè)導論課的育人作用,發(fā)揮好專業(yè)入門“第一課”雙重教育效應。三是提升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精準性。落實“三全育人”,調動各單位和全體教職工育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堅持“五育并舉”,全面推進學生綜合素質培養(yǎng),打造美學美育研究實踐高地;拓展提升公益勞動實踐課,讓勞動教育融入日常;發(fā)揮校史館、藝術館、圖書館作用,師生同上場館育人“大思政課”;將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學生喜聞樂見的文藝文化活動中,潤物無聲提升學生的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
實施“大文化”行動計劃,增強校園文化軟實力
高水平的大學必須建設高質量的文化,才能具備應有的地位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條件,打造學生成長的精神家園。學校始終堅持以文化人、培根鑄魂、啟智潤心,形成了“興工報國”的文化傳統(tǒng)和“專業(yè)、人文、進取”的價值取向,構建起宣傳部門“抓總”、職能部門“主建”、二級黨組織“主戰(zhàn)”,多方力量協同,師生廣泛參與的工作局面,引導師生用手中的筆、心中的歌、溫暖的劇、口中的故事和精巧的創(chuàng)意為推進樣板建設注入精神動力,用最深沉、最持久的文化力量引領師生形成“爭先作為、人人有為”的文化自覺。
一是構建具備時代特征和學校特色文化育人新格局。制定實施學校文化建設發(fā)展規(guī)劃,以開展建校80周年文化活動為契機,建設傳承與創(chuàng)新相結合、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相統(tǒng)一、具有時代特征和北方工大特色的學校文化。總結凝練新時代北方工大精神,立足大思政課的“教學點”、畢業(yè)生和校友的“驛站”、交流的“會客室”、發(fā)展成果的“展示廳”、學校歷史的“檔案館”、來校參觀的“打卡地”等功能定位,建設“有活力、有溫度、有文化”的校史館。二是提升校園文化建設品位和社會影響力。以“‘京’彩文化·青春綻放”行動計劃為牽引,提質升級校園文化活動,更好滿足學生全面發(fā)展需求。培育“春霖美育講堂”“新工科人文素質講堂”“北方科技大講堂”等品牌,推動科學、人文、藝術互融互促,擦亮以美育人“金招牌”,打造具有工大特色的美育品牌和文化育人“新高地”。三是建立立體化、多層次的文藝文化載體。指導各類文化活動有規(guī)劃、有重點、有方向、有特色的開展,鼓勵師生創(chuàng)作短劇、舞蹈、歌曲、微電影、文創(chuàng)設計、系列叢書等講好“興工報國”故事,形成橫向“學院有品牌”和縱向“部門有項目”的文化育人矩陣,涵養(yǎng)良好的管理育人、服務育人文化生態(tài)。
實施“大先生”行動計劃,激發(fā)人才隊伍活力
綜合國力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競爭,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關鍵在人,關鍵在人才。[3]新時代新征程,建設教育強國需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北方工業(yè)大學堅持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讓教育者先受教育,始終把師德師風建設擺在更重要的位置,切實增強廣大教師“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
一是全面提升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和育德育人能力。大力弘揚踐行教育家精神,抓好使命教育,將黨性修養(yǎng)提升與業(yè)務技能強化深度融合,推動教師黨支部學習和教師理論學習、基層學術組織交流有機聯動,舉辦“毓秀教工”“每月一講”系列講座,分層分類組織教師調研實踐,增強教師理想信念,強化實踐作為。二是營造尊師重教良好氛圍。開展工大優(yōu)秀教師評選、育人故事宣講等活動,選樹優(yōu)秀典型,培育弘揚高尚師德?!懊吭乱活}”推進師德專題教育,將師德師風第一標準落實到人才引進、崗位聘用、評優(yōu)選優(yōu)、年度考核、項目申報等各環(huán)節(jié)。三是優(yōu)化教師成長發(fā)展支持體系。注重教師綜合能力提升,用好產教融合基地,提升教師數字素養(yǎng)和雙師技能。建立新教師聯系談話等制度,將關心關愛落到實處。用好青年教師聯誼會、教職工社團等平臺,豐富教職工文化生活,提升教師歸屬感、幸福感。
黨的二十大吹響了建設教育強國的動員號角。作為首都高校,北方工業(yè)大學主動應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把握建設高水平應用型大學樣板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圍繞“上水平、拓條件、調結構、強內涵、增動力”主線,全面推進落實深化改革的各項舉措,回答好“教育強國、首都何為、工大何為”的時代命題,用“樣板建設,大有可為、爭先作為、人人有為”的實干擔當,交出服務“國之大者”的北方工大答卷。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 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 努力把宣傳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報,2013-08-21(1).
[2] 李翔,鄭海鷗,吳月. 讓中華民族精神的大廈巍然聳立(奮進強國路·總書記這樣引領中國式現代化)[N].人民日報,2022-03-02(2).
[3] 習近平. 加大改革落實工作力度 讓人才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活力充分迸發(fā)[N].人民日報,2016-05-07(1).
(作者系北方工業(yè)大學黨委書記)
[責任編輯:于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