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好”是人們在交際中贊同說話人所說內(nèi)容時,高頻使用的應答語之一。本文從互動語言學視角出發(fā),采用大量口語語料,考察應答語“好”在互動交際中的話輪位置和序列位置分布,探究其話語功能。應答語“好”在互動語境中出現(xiàn)的位置較為靈活,具有贊同功能、應允功能、贊賞功能、知曉功能、喝彩功能、禮貌功能、讓步功能、反語功能和銜接功能九大話語功能。
一、引言
李永華將應答語界定為由引發(fā)語出發(fā)產(chǎn)生,并表達信息傳遞者一定交際意圖的任何言語行為和非言語行為?!昂谩笔腔咏浑H中使用頻率極高的應答語。例如:
(1)吉特氏:今兒是爺?shù)腔蠛萌兆?,我已關照內(nèi)廚房,整備下一席精致菜兒,給爺慶賀,不知爺肯賞我這個臉么?
太宗:好,好,只有一句話交代你,大家取樂,不可拘泥才有趣,要鬧那儀注兒,我可就不敢領教了。(《清朝秘史》)
(2)肖東坡:分別介紹一下都是什么。
修國軍:好。(《鄉(xiāng)約》)
例(1)和例(2)中,“好”作為應答語,分別位于話輪首和獨立話輪,同表示應允功能。學界對“好”的研究歷史悠久,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三個方面:
1.“好”的性質(zhì)研究,如孫秋秋指出“好”在詞義上具有模糊性和確定性;揚揚、俞理明將“好”定義為次生嘆詞,并指出“好”具有反預期性,可以用來銜接話語。
2.語法化詞匯化過程分析,如李小軍、朱習文討論了語氣詞“好”的形成過程和形成機制;武振玉、溫振興討論了程度副詞“好”的形成過程和原因。
3.“好”的不同用法研究,如邵敬敏、朱曉亞將“好”定義為功能詞,指出“好”具有積極應對功能、消極應對功能和話語銜接功能;王長武、雷璐榮認為應答語的“好”有兩種用法,一種表示答應對方的請求,接受對方的意見,贊同對方的觀點等,另一種表示對方話語中涉及的人或事讓人滿意。
學界對“好”的研究已具有一定的基礎,研究成果頗多,但對“好”的應答語屬性涉及較少,且較少觸及互動層面,對具體功能的刻畫不夠全面。因此,本文從互動交際視角出發(fā),遵循位置敏感語法的思路,對應答語“好”出現(xiàn)的話輪位置、序列類型和序列位置作細致描寫,進而明確其話語功能。本文的語料來源為CCL現(xiàn)代漢語語料庫和MLC媒體語言語料庫。
二、應答語“好”的位置分布
位置敏感語法(positionallysensitivegrammar)主張在進行語法研究時必須考察語法結(jié)構(gòu)在話輪、序列中的位置分布,不能脫離其所處的會話序列環(huán)境,具體研究路徑有兩條:橫向觀測其在話輪內(nèi)的位置,如話輪首、話輪中、話輪末尾等;縱向觀測其在序列結(jié)構(gòu)中的位置,如發(fā)起話輪、回應話輪、擴展話輪等。姚雙云也指出不同的語言形式在不同的序列位置上具有不同的互動功能,相同的語言形式在不同的序列位置上其互動功能也可能存在差異?;诖耍覀儗鹫Z“好”位置分布情況的介紹主要從話輪位置分布和序列位置分布兩方面展開。
(一)話輪位置分布
話輪(turn)是會話分析理論中的重要概念,由Sacks提出,但其并未作出具體定義。方梅對話輪下的定義為:“話輪是存在于互動談話過程中的基本組織單元,是交際雙方依次交換說話時,每個說話人所產(chǎn)生的每次言談行為?!蔽覀円浴昂谩睘樗阉髟~,在媒體語言語料庫(MLC)和現(xiàn)代漢語語料庫(CCL)中選取大量口語語料,在細致地分析篩選后,統(tǒng)計出應答語“好”的語料共274條。見表1:
從表1可以看出,應答語“好”話輪位置分布靈活多變,既能夠分布在話輪首、話輪中和話輪末尾,又能夠作為獨立話輪存在。其在話輪首出現(xiàn)的頻率最高,共有141條,占比51.5%;其次是獨立話輪,共有78條,占比28.4%;再次是話輪中,共有49條,占比17.9%;而在話輪末尾的出現(xiàn)頻率極低,僅有6條,占比2.2%。
(二)序列位置分布
Schegloff認為:“序列是會話行為最基本的組織結(jié)構(gòu)之一?!狈矫芬仓赋觯骸靶蛄校╯equence)是會話行為的組織方式,一個序列通常包括多個連續(xù)的話輪,話輪之間相互聯(lián)系,共同完成一個特定的行為或活動。”位置敏感語法觀指出,序列類型基于特定社會行為(particularcation-based),根據(jù)引發(fā)語所實施的社會行為進行分類,我們發(fā)現(xiàn)應答語“好”主要出現(xiàn)在四類序列類型中,即詢問序列、告知序列、評價序列和請求序列。出現(xiàn)頻率由高到低依次為:詢問序列>請求序列>告知序列>評價序列。
三、應答語“好”的話語功能
通過對語料的梳理和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應答語“好”具有贊同功能、應允功能、贊賞功能、知曉功能、喝彩功能、禮貌功能、讓步功能、反語功能和語篇銜接九大話語功能。
(一)贊同功能
在互動語境中,應答語“好”可以表達聽話人對說話人的贊同和認可,是其作為應答語的主要功能。贊同功能的實現(xiàn)預設了一個前提,即在前一話輪中說話人表達了自己的某種觀點、態(tài)度、感受等,受話者使用應答語“好”對發(fā)話者表達贊同,表達與說話者基本一致的觀點、態(tài)度、感受,從而推動或促進會話的有序進行或順利完結(jié)。“好”的贊同功能,主要是針對引發(fā)語的具體內(nèi)容而言,例如:
(3)孫海臣:以后經(jīng)常來人陪您聊天吃飯好嗎?
老人:好!好!(《人民日報》)
例(3)老人發(fā)出兩個應答語“好”,用“好”的疊連形式表達對上一話輪孫海臣詢問的贊同,表明自身態(tài)度。
(二)應允功能
應答語“好”用在應答話輪中具有應允功能,是對引發(fā)語所提出的某種請求、命令和建議等的應允、接受和服從,引發(fā)語的發(fā)話者通常社會地位高于受話者,應答語“好”在此語境下也能夠顯示優(yōu)勢者地位。例如:
(4)A:你幾時學的英文?會寫英文信?
C:我請朋友代寫,你卻不可說破。說破了,二姑娘就要疑心我是個沒有學問的人了。
A:好,好,決不說破。
(《留東外史續(xù)集》)
例(4)A看到C所寫的英文信,詢問C何時學會的英文,C說明情況后,請求A不要將自己找他人代寫英文信的事說出去,應答語“好”用于對C請求的應允。
(三)贊賞功能
贊賞即贊美賞識,在互動交際中,當受話人對說話人發(fā)出的話語內(nèi)容十分滿意,或說話人發(fā)出的話語內(nèi)容超過受話人心理預期,受話人通常使用“好”來表達自己對對方話語內(nèi)容的贊美和賞識,與贊同功能和應允功能相比,贊賞功能的語氣和情感更為強烈。例如:
(5)肖東坡:刀書記,今天能不能給我們大家伙兒描繪一下河口的未來?
刀劍:第二輪西部大開發(fā)的推進,給河口帶來千載難逢的機遇,所以我們在機遇面前,要迎難而上,把河口建設成一個設施完善、功能配套、商機無限、發(fā)展?jié)摿薮?、能夠吸引各方面來投資的創(chuàng)業(yè)熱土,一個立足國內(nèi)、面向東盟、融入世界的國際化的口岸城市,將屹立于我們祖國的西南邊疆。
肖東坡:好!(《鄉(xiāng)約》)
例(5)為主持人肖東坡采訪河口書記刀劍,在節(jié)目接近尾聲時,主持人肖東坡詢問刀劍河口的未來發(fā)展前景,在刀劍回答后,肖東坡發(fā)出的“好”是對其回答的贊美和欣賞。
(四)知曉功能
在某些語境下,應答語“好”經(jīng)常表示對引發(fā)語內(nèi)容的了解與知曉,是受話人對說話人所說內(nèi)容的表態(tài),即“我已接收”或“我已了解知曉”。例如:
(6)母親:你侄子參加八路軍四年啦,今年打仗掛了花才回來,心常你也去參軍吧,給你侄子報仇!
心常:我已報了名啦。
母親:好,好,我原來是不知道!
(《人民日報》)
例(6)心常母親不斷鼓勵心常參軍,不知道心常已經(jīng)報名參軍,在心常說出已經(jīng)報名參軍后,母親使用應答語“好”表示對心常所述內(nèi)容的接受和知曉,后續(xù)內(nèi)容“我原來是不知道”更表明其現(xiàn)在“已經(jīng)了解知曉”的狀態(tài)。
(五)喝彩功能
喝彩即大聲叫好。在某些語境中,當受話人接收到聽話人話語信息時,會產(chǎn)生情緒異常激動的情況,便會說“好”表示喝彩,這是形容詞性的“好”嘆詞化的結(jié)果(劉丹青)。此時的“好”僅表示某種情緒而不帶有特定意義。例如:
(7)肖東坡:我現(xiàn)場試驗一下,來,那個小朋友我看你很久了,能不能給我們背兩個星子的詩?
小朋友: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那威:好!(《鄉(xiāng)約》)
例(7)應答語“好”用于喝彩,表達那威對小朋友背詩的激動之情。
(六)禮貌功能
當會話參與者中一方提出的建議、詢問、邀請等遭到拒絕時,雙方或多方的關系可能會產(chǎn)生裂痕,甚至會出現(xiàn)沖突。此時,應答語“好”可以用于協(xié)調(diào)雙方關系,避免關系產(chǎn)生裂痕或引起沖突。例如:
(8)張國棟:張志剛,這是種大棚桃的土專家他可以讓這個棚桃啊,成熟期在三月份到七月份。并且他這個棚桃吃起來,口感很好。
肖東坡:口感有多好啊?
張國棟:你嘗一嘗就知道了。
主持人:我就是這意思啊。
張國棟:好。(《鄉(xiāng)約》)
例(8)嘉賓張國棟邀請主持人肖東坡品嘗櫻桃,肖東坡的回應并不屬于明確的接受或拒絕,而是表明自己上一話輪的詢問便是想品嘗櫻桃的意思,此時雙方的話輪接續(xù)有著短暫的停止,張國棟使用“好”,表示對主持人話語的知曉,順利地延續(xù)話輪,進入到下一話題中。
(七)讓步功能
在對話中,說話人與受話人的觀點態(tài)度并不完全一致,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雙方觀點不一致,甚至雙方出現(xiàn)較尖銳矛盾的情況,在此情況下,應答語“好”能夠發(fā)揮讓步功能,緩和雙方關系。例如:
(9)陸鳳嬌:你定要人家來拜你,你就不能先去拜人家的嗎?你是求人,人又不求你,你如何也要拿架子?你這糊涂蛋,真要把我急死了。
林巨章:我們男子在外說話,偏要你管些什么?我難道就不明白是去求人?
陸鳳嬌:照你說,難道是我管錯了嗎?你的事,是不應該我來管的,你看我可是愿意多管閑事的人?你還向我發(fā)急,胡說狗屁是這么亂放!
林巨章:好,好,罷了,有客人在這里,不要這么鬧,有話等歇再說。
(《留東外史續(xù)集》)
例(9)林巨章求人辦事卻放不下架子,因此事和陸鳳嬌產(chǎn)生矛盾,林巨章因門外還有客人,不想繼續(xù)爭吵,希望緩和與陸鳳嬌的關系,因而采用應答語“好”的疊連形式,表明自己的退讓,暫時承認陸鳳嬌的觀點。
(八)反語功能
有時應答語“好”還能夠發(fā)揮反語功能,反語是指說話人雖然發(fā)出“好”,實際上表達的卻是“不好”。例如:
(10)白三爺:想當初你哭哭啼啼回家來,鬧著要離婚,怪只怪我是個血性漢子,眼見你給他打成那個樣子,心有不忍……我若知道你們認真是一刀兩斷,我會幫著你辦離婚么,拆散人家夫妻,這是絕子絕孫的事,我白老三是有兒子的人,我還指望他們養(yǎng)老呢!
流蘇:好,好,都是我的不是!
(《傾城之戀》)
例(10)白三爺和流蘇爭吵,流蘇雖然發(fā)出應答語“好”,但表達的卻是“不好”,是對白三爺?shù)膽嵟筒粷M。
(九)銜接功能
應答語“好”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銜接話題,具體包括轉(zhuǎn)換話題和結(jié)束話題兩種。例如:
(11)肖東坡:假如得了本場的冠軍,你有什么樣的心愿希望實現(xiàn)?
茹滋洋:我特別喜歡六小齡童老師的表演,尤其美猴王的那一套服裝,我特別想要一套那種服裝。
肖東坡:要一套美猴王的服裝,好,你有什么樣的心愿?(《鄉(xiāng)約》)
例(11)肖東坡詢問嘉賓茹滋洋獲得本場冠軍后想要實現(xiàn)的心愿,在得到確切回應后,先用回聲重復向其尋求確認,繼而使用“好”轉(zhuǎn)換話題,將話題轉(zhuǎn)為詢問其余參演嘉賓獲勝心愿。又如:
(12)肖東坡:這個雞肯定好吃。
汪文科:它不能吃,這是國家保護的。
肖東坡:國家保護的。好,謝謝您。(《鄉(xiāng)約》)
例(12)肖東坡和汪文科討論汪文科養(yǎng)殖的雞,肖東坡調(diào)侃其養(yǎng)殖出來的雞肯定很好吃,汪文科反駁后,肖東坡二次重復汪文科話語中的部分內(nèi)容,再次確認話語信息,隨后使用應答語“好”結(jié)束當前話題。
參考文獻
[1]方梅.自然口語中弱化連詞的話語標記功能[J].中國語文,2000(5).
[2]Schegloff,EmanuelA.SequenceOrganizationinInteraction:APrimerinConversationAnalysis.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7.
[3]李永華.漢語會話之應答語研究[D].廣州:暨南大學,2008.
[4]劉丹青.實詞的嘆詞化和嘆詞的去嘆詞化[J].漢語學習,2012(3).
[5]方梅.負面評價表達的規(guī)約化[J].中國語文,2017(2).
[6]姚雙云,田咪.自然會話中“是吧”的互動功能及其認識狀態(tài)[J].語言教學與研究,2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