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眼睛是感知外界世界的重要窗口,如果出現(xiàn)視力問題,不僅影響人的感知,而且更影響信息的精確獲取。隨著信息化、智能化的發(fā)展升級、電子產品的普及,再加上學業(yè)壓力以及用眼衛(wèi)生和不良習慣等因素,我國兒童視力異常呈低齡化趨勢。嬰幼兒階段是視力發(fā)育的關鍵時期,也是篩查視力異常的重要關口。因而本文從嬰幼兒階段視力保護與預防的重要意義、造成視力異常的成因以及視力保護預防措施三個方面展開闡述,以期從家庭、托幼機構、社會環(huán)境、政策支持找尋更為具體、可執(zhí)行的策略,保護嬰幼兒視力的正常發(fā)育,為后期視力發(fā)展提供緩沖區(qū)。
關鍵詞:嬰幼兒;視力異常;視力保??;策略
Vision Health Strategies for Infants and Toddlersin the Context of Healthy China
Wei Weina1 Liu Ruiying2
(1.Institut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Baotou Vocationalamp;Technical College,Baotou,Inner Mongolia 014035;
(2.Baotou Eye Hospital,Baotou,Inner Mongolia 014030)
Abstract:The eyes are essential windows for perceiving the external world,and vision problems not only affect perception but also the accuracy of information acquisition.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the widespread use of electronic devices,increasing academic pressure,poor eye hygiene,and unhealthy habits,visual impairments among Chinese children are occurring at increasingly younger ages.Infancy and early childhood represent a critical period for visual development and serve as an important checkpoint for detecting visual abnormalities.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vision protection and prevention during early childhood,the causes of visual impairments,and effective preventive measures.It aims to propose practical strategie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family,early childhood institutions,social environments,and policy support to ensure healthy visual development and mitigate future vision problems.
Key words:infants and toddlers;visual impairment;vision care;strategies
近年來,我國兒童青少年近視、遠視、散光等視力問題越來越突出且趨向低齡化。這些視力問題既影響日常生活和學習,又造成一定的心理負擔,已經(jīng)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青島針對6月齡~3歲兒童屈光調查顯示:該階段嬰幼兒視力異常檢出率為9.55%,其中4~6歲幼兒屈光異常檢出率為12.19%,從高到低依次為散光、遠視和近視。研究也證實,兒童每早一年發(fā)生近視,眼軸增長速度就會加快,后期的高度近視發(fā)病率和近視度數(shù)會增加。為此《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做好2024年中小學生視力監(jiān)測主要信息報送工作的通知》中明確提出:近視防控關口前移,鼓勵有條件的地區(qū)和幼兒園開展3~6歲幼兒視力監(jiān)測,掌握幼兒視力情況。可見,視力保護與預防工作應從娃娃抓起,關口前移,以為后期視力發(fā)展奠定基礎,提供空間。
一、嬰幼兒視力保護的重要意義
嬰幼兒期是視力發(fā)育的關鍵時期,此時如果不重視對視力保護及前期的篩查,就會錯過視力矯正的最佳時機,導致難以挽回的后果。因此,加強嬰幼兒的視力保健對預防和控制視力不良情況的發(fā)生發(fā)展有著重要意義。
加強嬰幼兒視力保健,有利于其身心健康發(fā)展。視力的載體眼睛,作為人類心靈的窗戶,承載著視物觀察、情感交流溝通等功能,作為身體組織的一部分,它的健康是嬰幼兒健康成長不可或缺的。而視力的異?;蛉笔?,不但影響嬰幼兒的身體健康,而且也影響其心理健康,一定程度上易造成自卑、逃避、不合群等行為或心理問題。
加強嬰幼兒視力保健,有助于其更好地模仿學習和獲取經(jīng)驗。嬰幼兒階段主要是依靠觀察模仿、直觀行動進行學習,這離不開良好的視力。視力異常一方面會影響觀察模仿的精準度,一方面影響嬰幼兒的動作開展。
加強嬰幼兒視力保健,有利于降低學齡階段的視力異常(散光、近視等)概率,為后期視力健康奠定基礎。嬰幼兒的眼球較小,眼軸偏短,此時眼睛處于遠視狀態(tài)。這種生理性遠視稱為“遠視儲備”。如若嬰幼兒時期遠視儲備消耗過快,眼軸增長變化速度過快,則導致正視化過程提前完成,增加近視的可能性。如三歲時遠視儲備為150的幼兒和遠視儲備為300的幼兒相比,學齡階段前者視力異常的概率會增加。可見,嬰幼兒期是視力發(fā)育正視化的重要階段,理想狀態(tài)是12歲左右完成正視化,這在很大程度上能為視力提供更長足的發(fā)展空間。當然,遠視儲備也不是越多越好,如果遠視度數(shù)過高,更可能引起弱視和斜視。
二、嬰幼兒視力異常的影響因素
嬰幼兒的視力發(fā)育過程是一個動態(tài)變化的過程,并且容易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引發(fā)視力問題。
(一)戶外運動時間不足
嬰兒階段,家長害怕孩子被傳染、感冒生病,很少帶嬰兒出門進行曬太陽等活動;幼兒階段,有效戶外活動時間又很難保證。而嬰幼兒戶外運動時間不足使嬰幼兒眼睛接觸自然光線時長有限,進而導致視力發(fā)育缺少了必不可少的光營養(yǎng)。
(二)長時間近距離用眼
長時間近距離用眼是導致各階段兒童視力異常的主要原因。眼睛睫狀肌具有一定的伸縮性,收縮時晶狀體懸韌帶松弛,晶狀體回彈有助于看到近處的物體;松弛時則晶狀體懸韌帶抽緊,晶狀體變薄以看到遠處的物體。而長時間近距離用眼,如閱讀、觀看電子屏幕等,睫狀肌就會一直處于收縮狀態(tài),晶狀體回彈性變差,進而致使眼軸變長發(fā)生近視,還可引發(fā)斜視。這就如同彈簧一樣長期緊繃,彈性就會變差,調節(jié)能力失衡一樣。
(三)不良的用眼習慣與用眼衛(wèi)生
嬰幼兒自理能力相對較差,缺乏自控能力和對衛(wèi)生的管理能力。在生活中,因嬰幼兒貪玩或其他人為原因而導致的睡眠缺乏或不足會造成睫狀肌痙攣,引發(fā)視疲勞,使眼部調節(jié)能力下降,影響視力發(fā)育,更影響生長激素的分泌。除此之外,嬰幼兒用手揉眼睛,躺著、趴著玩游戲或看書等不良的用眼習慣和行為也易導致屈光異常,影響視力健康。
(四)甜膩精糧等食品吃得過多
甜食和精糧也能造成嬰幼兒視力問題,有可能增加近視發(fā)生的概率或加重近視。因為糖的代謝需要消耗大量維生素B1和鈣、鉻等離子。維生素B1是視神經(jīng)的營養(yǎng)來源之一,鈣、鉻等離子是構成眼球壁的材料之一。經(jīng)常吃甜食,攝取過多糖分會造成維生素B1和鈣、鉻等離子的缺乏,這會使眼球壁強度和張力變差,彈性降低,從而易使眼球前后徑拉長發(fā)生近視,影響視力發(fā)育。精糧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它易吸收消化,能促使胰腺分泌較多胰島素,而胰島素過多會引起一些重要生長因子蛋白質-3的迅速減少。有研究認為,發(fā)育期蛋白質-3紊亂會造成眼球漲長和晶狀體發(fā)育不協(xié)調,導致屈光度改變,近視眼的發(fā)生率上升。
同時,甜膩精糧攝取過多還會造成飲食不均衡,引發(fā)身體發(fā)育問題,而這也會影響視力發(fā)育。在我國天津學齡兒童相關研究②中,身高越高和體重越越重的人以及肥胖學童(BMI 較高學生),眼軸長度越長,角膜中央厚度越厚,前房深度越深,晶狀體直徑越薄,玻璃體腔長度越深,近視屈光度越高。另一項國內研究③也發(fā)現(xiàn) BMI、身高或體重生長過度是散光的顯著危險因素,嬰幼兒體格發(fā)育過度會顯著增加學齡兒童患散光的風險??梢?,應提倡均衡飲食,密切關注嬰幼兒體格發(fā)育指標。
(五)室內照明不合格
當前裝修時人們更關注燈外形的美觀性和裝修風格的適配度,很少關注燈的光線強度、色溫、光譜和照明均勻度等性質。但是室內光線的強度、燈光的閃爍頻率、色溫等影響嬰幼兒視力的正常發(fā)育。光線過亮會促使眼部神經(jīng)過度緊張,直接影響眼部神經(jīng)和肌肉的收縮功能;光線過暗會引起視疲勞造成視力下降,還會導致青光眼等眼部疾病。燈的高閃爍頻率會傷害嬰幼兒眼睛,影響視力水平;過暖的色溫會造成嬰幼兒視覺疲勞困倦。可見,室內光照任一性質不合格均會影響嬰幼兒視力發(fā)育。
(六)父母的遺傳
嬰幼兒視力情況與父母視力情況有一定關系。研究證明④:父母一方有近視和父母雙方均近視的學生發(fā)生視力不良的危險性分別是父母視力正常學生的1.98倍和2.17倍??梢姡改敢暳Ξ惓#ń?、散光、遠視等)會對孩子產生遺傳效應。因此,對于有近視家族史的孩子,家長應更加重視和關注其視力發(fā)育情況,做好保護和預防措施。
三、嬰幼兒視力保護與預防的途徑
《“十四五”全國眼健康規(guī)劃(2021-2025年)》明確關注兒童青少年重點人群,聚焦近視等屈光不正問題,提高眼健康水平,形成“政府主導、部門配合、專家指導、學校教育、家庭關注”的良好氛圍。可見,兒童青少年的視力保護與健康防預需要家庭、社會、教育機構、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協(xié)助。嬰幼兒的眼健康與保健更是依賴監(jiān)護者,因此如何能更為有效的保護和預防嬰幼兒眼部健康,可從以下途徑入手,以期提供具有實操意義的指導方法。
(一)家園共防共育
家庭是嬰幼兒成長的第一場所,也是嬰幼兒活動時間最長的地方。因而,嬰幼兒視力保健與家庭環(huán)境和家長的監(jiān)管息息相關。托幼機構作為嬰幼兒生活游戲的第二場所,對嬰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兼有保育與教育的責任,故而對其視力健康也承擔重要的職責。所以,嬰幼兒視力保護與預防需要家園合作,共防共育。
1.接觸自然生活,增加大戶外運動
一項經(jīng)典實驗證明,將小動物置于陰暗潮濕的環(huán)境中一定周期,它們視力會降低??梢娨暳Φ陌l(fā)育離不開自然光的刺激和營養(yǎng)。
嬰幼兒視力的發(fā)育需要陽光,因此大戶外運動不可或缺。大戶外運動是指帶領嬰幼兒去室外空曠、視野較好的場地開展活動。這種運動并不是說把嬰幼兒帶到戶外就行,而是要求帶領嬰幼兒進行至少五米遠的用眼游戲,避免近距離用眼。6歲前嬰幼兒充足的戶外運動,能夠滿足嬰幼兒充分的自由探索欲望,在鍛煉身體、愉悅心情、發(fā)展思維的同時,也營養(yǎng)了視力。
家庭中,家長至少保證嬰幼兒一個星期有近14個小時的大戶外活動,把嬰幼兒從各種特長班、興趣班解放出來,釋放天性,利用一切時間帶領他們去探索大自然,接觸大社會,如登山望遠、公園踏青采風等。另外,“想方設法”增加嬰幼兒與自然光更多的接觸機會。如出行時,選擇綠色低碳方式,步行、自行車出行均可讓嬰幼兒沐浴在自然光中,感受自由的同時也營養(yǎng)了他們的眼睛。
托幼機構中,要嚴格按照《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要求保證嬰幼兒每天至少2個小時的戶外運動,杜絕因環(huán)創(chuàng)、教學比賽、天氣等因素對戶外運動時間的縮減或擠占。同時,托幼機構應想辦法增加或延伸戶外大運動空間,保證嬰幼兒游戲活動能夠實現(xiàn)五米用眼范圍,減少近距離用眼,如組織嬰幼兒森林探索活動。
2.關注用眼衛(wèi)生,養(yǎng)成良好的用眼習慣
在日常生活和教學活動中,眼睛承擔了大部分的信息輸入功能,它需要呵護和適度休息。嬰幼兒時期,視力正處于發(fā)育階段,家長、教師更要行監(jiān)督和教育之責,保障嬰幼兒充足睡眠、合理科學用眼,注意其眼部衛(wèi)生,幫助嬰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用眼習慣。如每日睡眠時間不少于10小時;引導嬰幼兒用干凈的紙巾或毛巾擦拭眼部,不用手揉眼睛;不在光線不足或過強以及晃動的環(huán)境中讀書、繪畫;減少長時間近距離用眼,室內活動指導嬰幼兒學會間斷性用眼,做到“20-20-20”護眼原則,即持續(xù)用眼20分鐘,遠眺20英尺(6米)遠至少20秒;輔助或教授嬰幼兒做眼睛保健操,放松眼部肌肉;及時糾正嬰幼兒躺著、趴著、歪著身子腦袋、斜著眼睛看書和玩游戲的不良習慣,形成“一尺、一拳、一寸”的閱讀姿勢等。
3.健康綠色飲食,定制合理科學的膳食食譜
民以食為天,飲食質量關乎人類健康。隨著社會時代的變遷,人類越來越重視健康飲食,嬰幼兒可選擇的零食種類也更為多樣豐富。但是劍有雙刃,當代豐富多元細化的食物種類也增加了健康風險,如高血壓、肥胖、糖尿病、近視等。
家庭的一日三餐彰顯著獨特的飲食風格和習慣,總有自己的偏愛。但是為了嬰幼兒的健康成長,家長應有意識的健康飲食,以清淡、綠色為主,適當增加粗糧比例,適量添加動物肝臟、奶類、魚類、深色果蔬等有助視力發(fā)育的食物,控制糖類食品的攝入,為嬰幼兒視神經(jīng)發(fā)育提供充足全面的營養(yǎng)成分。
如果說家庭的飲食是隨機的,那么托幼機構的飲食是極具科學營養(yǎng)搭配的。托幼機構的營養(yǎng)師或保健醫(yī)在制定食譜時,除了要考量食物的營養(yǎng)成分和配比外,還要注意粗細糧的攝入,把握甜膩食品的分量,加強應季蔬果的提供。
4.營造健康光環(huán)境,合理使用電子產品
視力的發(fā)育離不開光,除了自然光,室內光線也對嬰幼兒視力的發(fā)展有重要作用。家庭、托幼機構在選擇室內燈光時要注意光的強度、色溫以及頻閃問題,為嬰幼兒營造符合用眼衛(wèi)生要求的光環(huán)境,提供有利視力健康的照明設備。一般而言,室內照明度數(shù)為100lux,閱讀書寫時照明度數(shù)為300lux-500lux,同時補充局部照明度數(shù)750-1000lux,選擇色溫在4000K的暖白光。條件允許可采用全光譜照明。在陰雨天氣等自然光線不足或昏暗的室內,應及時為嬰幼兒活動補充光源,采取主光源和輔光源的補充原則,以模擬自然光照情況。
教育信息化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趨勢,當前手機、平板、電腦一體機等已成為生活、教學的必需品,這導致嬰幼兒從小接觸視屏工具,視屏工具的藍光會造成視覺疲勞和視力損傷,使睫狀肌收縮能力下降。對于兩歲以下嬰幼兒,家長應嚴格禁止其接觸電子產品;對于兩歲以上幼兒,接觸電子產品時間應控制在1h/天之內。
托幼機構中,電腦一體機和白板等多媒體的應用也增加了嬰幼兒接觸視屏工具的機會,一周教學下來不僅會引起嬰幼兒視覺疲勞,影響視力發(fā)育,而且會致使視覺刺激麻木,影響專注力。因此,相對多媒體,教師應多運用可操作的教學具(紙質圖畫、板書、操作單等)開展教學活動,既利于培養(yǎng)嬰幼兒的專注力,又有益于視力發(fā)展。
5.轉變健康觀念,科學設置活動課程
首先,家長應樹立全面健康理念并改變眼健康上“重治輕防”的觀念。在嬰幼兒常規(guī)檢查中,家長的關注點常局限于身高、體重、頭圍、動作等方面,視力的保健往往被忽略。在嬰幼兒的基礎“學習”中,家長更關注認知到多少,而較少注意視力的變化。但是視力發(fā)育是動態(tài)的,需要家長定期監(jiān)測,建議從嬰兒六個月開始每半年檢查一次視力,形成視力檔案,做到及早預防、及早發(fā)現(xiàn)、及早糾正。如6月齡時完善屈光篩查(遠視儲備值)、眼位檢查,3歲時關注幼兒屈光狀態(tài)、眼軸長度等。
其次,托幼機構在活動課程設置、座位安排上也要考慮視力保健問題。課程設置宜動靜結合,避免連續(xù)近距離用眼,給予幼兒眼睛一定的放松空間,如集體教學活動后宜開展相對自由的活動,這樣既能放松身體,也能使眼部肌肉得到舒緩。在不同活動之間還可帶領嬰幼兒進行簡單的眼部按摩和遠眺,如午餐等待期間做眼保健操。一般來說,托幼機構中幼兒座位自由選擇度大,故而有的幼兒總坐在相同的位置上,久坐一個方向會造成視覺偏差,所以教師要心細查勤,定期調整位置,或頂針式輪換座位,保證雙側視力發(fā)展均衡。
(二)社會環(huán)境營造
美國學者布朗芬·布倫納的環(huán)境論闡明個人發(fā)展不僅受家庭、教育機構等微環(huán)境影響,而且還受社會宏觀大環(huán)境作用。因而,嬰幼兒視力保健既需要家庭和個人的努力,又需要全社會營造利于視力發(fā)展的環(huán)境空間,保障嬰幼兒視力健康。
首先,加強社會層面的立體宣傳,樹立大健康觀,通過宣傳讓大眾認識到嬰幼兒時期眼保健對今后視力健康發(fā)育的重要性,構建眼保健的認知基礎。
其次,社會各界建立聯(lián)動格局,努力營造有利于視力健康的宏觀環(huán)境。在發(fā)展的同時,要深入考慮對自然和社會空間的預留,建構適宜嬰幼兒活動的廣闊戶外場地,增加其視野空間,形成促進眼健康的戶外大環(huán)境,如增加老少皆宜的戶外活動公園,打造嬰幼兒大運動長廊,室內興趣活動戶外遷移(戶外爬行、戶外“寫生”)等。
最后,社會各界應避免使用光污染較強的物質,以免損害嬰幼兒視力發(fā)育。在碳中和的倡議下,社會場所對光的選擇、使用既要考慮美觀、節(jié)能,又要考慮對嬰幼兒視力發(fā)育的保護。如建筑物中玻璃的選擇盡量避免使用光折射強的質地玻璃;室內外懸掛的裝飾燈降低光的亮度和頻閃等。
(三)政策經(jīng)費支持
嬰幼兒視力保健離不開政策和經(jīng)費的支持,政府和相關管理機構要持續(xù)加強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關注嬰幼兒視力健康,讓地區(qū)的“小眼鏡俠”們越來越少。
政府層面首要完善制度文件,明確職責,做好分工、協(xié)同與監(jiān)督,將嬰幼兒視力保健工作規(guī)范化、流程化;其次需加大對地區(qū)嬰幼兒視力保健所需檢測設備和室外活動場所建設的資金投入,當前地區(qū)用于嬰幼兒視力檢測的儀器有限;第三,依托數(shù)字化搭建地區(qū)0~6歲兒童眼健康服務智能平臺建設,將區(qū)域內0~6歲兒童以社區(qū)為單位納入平臺管理,為其設立視力電子檔案,及時更新屈光發(fā)育數(shù)據(jù),并能聯(lián)網(wǎng)實時轉移,方便早期篩查、早期預防和及時矯治;最后,構建以家庭為圓心,以社區(qū)為圓周的“衛(wèi)生服務中心+”視力健康宣傳教育角,定期舉辦線上線下的公益視力保健知識,提高嬰幼兒照護者,尤其是祖輩對視力保健的認識,使之掌握日常眼保健知識技能,為嬰幼兒創(chuàng)造良好的視力發(fā)育環(huán)境。
相關醫(yī)療、教育機構也應各司其職,做好嬰幼兒視力保健工作。地區(qū)醫(yī)療機構可定期組織眼科專家及技術團隊走進托幼機構,開展視力檢查和健康指導等眼保健服務,做到精、細、全。同時聯(lián)系社區(qū),加強對0~3歲散居嬰幼兒的眼保健管理與服務,做好1歲內嬰兒的首次屈光檢查。教育機構在規(guī)劃托幼場所時應關注土地空間的大小,并進行合理科學的空間規(guī)劃,除保證采光外還要注重戶外活動場地的余量,保證每位嬰幼兒有所需的活動空間和充足的綠地,以滿足嬰幼兒眼發(fā)育的空間和光照需求。如借鑒丹麥的陽光屋幼兒園,無論冬春季都能保證有至少三束光線進入;又如參考越南的農場幼兒園,設計如環(huán)狀絲帶,中間為中央運動場,屋頂種植綠色植物,嬰幼兒可以在屋頂和運動場充分釋放,滿滿綠意更有利于視力發(fā)育和保健。
總之,嬰幼兒視力保健與預防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它需要家庭、托幼機構、社會、政府機關和相關機構等方面共同支撐為嬰幼兒視力健康發(fā)育保駕護航,努力使之擁有健康的視力,為他們光明無“鏡”的人生打下堅實的基礎。
注釋:
①王寧利,李仕明,幼兒園預防近視手冊[Z],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疾控局,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yī)院,2020年10月.
② Ye S,Liu S,Li W,et al.Associations between anthropometric indicators andboth refraction and ocular biometrics in a cross-sectional study of Chineseschoolchildren[J].BMJ Open,2019,9(5):027212.
③ 劉佳.不良妊娠及出生結局、嬰幼兒生長發(fā)育軌跡與6歲兒童屈光不正關聯(lián)的隊列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23.6.
④楊娟元,星一,陳莉等.北京市某社區(qū)3—6年級小學生視力不良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健康教育.2014.30(11):987-1016.
參考文獻:
[1]楊娟元,星一,陳莉,等.北京市某社區(qū)3—6年級小學生視力不良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健康教育.2014.30(11):987-1016.
[2]張永強,艾詠歸,劉曉慧,等.6-48月齡嬰幼兒Spot屈光度異常結果分析[J].國際眼科雜志,2024,24(7):1162-1164.
[3]張曉明.嬰幼兒斜視和弱視[J].健康世界,1998(2).
[4]李少敏.嬰幼兒弱視的篩查和早期診斷[J].中國斜視與小兒眼科雜志,2021,29(1):46-48、59-60、36.
[5]相淼.對16435名兒童進行散光篩查的分析[J].家庭醫(yī)藥.就醫(yī)選藥,2020(8):361-362.
[6]劉佳.不良妊娠及出生結局、嬰幼兒生長發(fā)育軌跡與6歲兒童屈光不正關聯(lián)的隊列研究[D].合肥:安徽醫(yī)科大學,2023.
[7]楊鳳,李婷婷,高振珊,等.2023年中國6省兒童青少年視力不良與篩查性近視分布情況[J].中國健康教育,2024,40(6):483-486、498.
[8]趙維靜.兒童視力保健對近視的預防效果和體會[J].母嬰世界,2020(4):102.
[9]陳衛(wèi)紅.談開展學齡前兒童視力保健的重要性[J].中國初級衛(wèi)生保健,2004(9):23.
[10]史東文,王芳,李濤,等.上海市金山區(qū)4~6歲兒童家長視力保健知識、態(tài)度和行為調查分析[J].上海醫(yī)藥,2024,45(14):9-12、57.
[11]侯月云,牛賀,胡月,等.北京市通州區(qū)學齡前兒童家長視力保健知信行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健康教育,2024,40(5):451-454、466.
[12]趙陽.大國護眼之策——青少年近視防控實用指南[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22.
[13]中華預防醫(yī)學會公共衛(wèi)生眼科分會.中國學齡兒童眼球遠視儲備、眼軸長度、角膜曲率參考區(qū)間及相關遺傳因素專家共識(2022年)[J].中華眼科雜志,2022,58(2):96-102.
(責任編輯 郭曉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