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申報了甘肅省“安吉游戲”試點園之后,我園便購買了攀爬梯、白色滾筒等材料,其中滾筒引發(fā)了幼兒們濃厚的探究興趣。滾筒對幼兒來說是既熟悉又陌生的游戲材料——熟悉是來源于幼兒的生活經驗,陌生是它將作為一種材料讓幼兒們探索、挑戰(zhàn)。由此,幼兒和滾筒產生了一段有趣的故事,從“初次體驗—探索玩法—挑戰(zhàn)站上滾筒—體驗在滾筒上行走”,幼兒積累了一些有關滾筒的游戲經驗。
初次體驗,探索各種玩法
操場上一排白色滾筒引發(fā)了幼兒們的關注。
陽陽:“這里怎么有這么多白色大筒??!”
凱凱:“咦?這個筒是做什么的?”
樂樂:“老師,我們可以玩這個白色筒嗎?”
教師:“當然可以啦!你們去試著玩一玩吧!”
幼兒們一聽便迫不及待地奔向了白色滾筒。我在一旁靜靜觀察他們會怎么玩滾筒。有的幼兒試圖一個人抱起滾筒,有的幼兒把滾筒當成“小車”一樣推了起來,有的幼兒一下子鉆進了滾筒被小伙伴推著滾動了起來,還有的幼兒試著趴在滾筒上用身體感受滾筒的轉動,有的幼兒則拉著同伴伴想站在滾筒上……總之,幼兒們不斷地嘗試著、探索著用不同的方法自由地玩著滾筒。
教師的思考
幼兒第一次接觸作為游戲材料的滾筒,對這一新材料充滿了好奇,不久幼兒通過不斷嘗試,探索出了鉆一鉆、爬一爬、滾一滾等多種玩法。個別幼兒還有了趴在滾筒上或站在滾筒上的挑戰(zhàn)愿望。漸漸地,幼兒學會了與小伙伴合作游戲。
我們秉承安吉游戲“自主游戲、自主探索”的理念,放手讓幼兒直接去體驗、探索,把游戲的權利還給幼兒。幼兒真正成為了游戲的主人,玩得樂此不?!變赫媸翘焐拇笸婕?。原來,只有真正的放手,才能讓幼兒自由、自主地開展游戲活動,進而真正體驗到游戲的魅力。
挑戰(zhàn)自己,站在滾筒上
在看到姊妹園幼兒在滾筒上自由行走的視頻后,我們班的幼兒也躍躍欲試!
凱凱:“老師,我怕!”
教師:“別害怕,老師扶著你。”
膽子大點的幼兒尋求同伴的幫助,一次次地上來又掉下去,幼兒終于克服了內心的恐懼,在同伴的幫助下站在了滾筒上。幼兒們臉上洋溢著挑戰(zhàn)成功后的喜悅笑容!
教師的思考
安吉游戲的理念不是為了幼兒安全,就把不安全的因素排除掉,而是讓幼兒在不安全的環(huán)境中學習保護自己的能力和方法。同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幼兒們因為對滾筒有著濃厚的興趣,所以會克服內心恐懼,借助其他物體,尋求伙伴協助,不斷挑戰(zhàn)自己……幼兒在體驗中思考,在嘗試中解決問題,并掌握了在游戲中保護自己不摔下來的技巧。作為教師,我努力做到不去干預幼兒游戲——克服了內心對幼兒的種種擔心,沒有像以往那樣過多地干預幼兒,而是靜靜地作為一位觀察者,用心去觀察幼兒的游戲行為。幼兒的行為讓我深深感受到了安吉游戲的魅力,讓我清楚地明白:只有讓幼兒們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嘗試,才能逐步掌握各種技能。
成功體驗:在滾筒上行走
幼兒初步嘗試站在滾筒上并體驗到挑戰(zhàn)自我的樂趣之后,發(fā)起了更大膽的冒險體驗——想在滾筒上行走。于是,他們開始了一次次挑戰(zhàn),從需要伙伴相助站立在滾筒上,到獨立平穩(wěn)地站立在滾筒上,再到行走兩三步跌落下來,最后到行走得越來越平穩(wěn)……幼兒興奮地喊起來:“老師,我能在滾筒上走啦!”其他幼兒紛紛投來了羨慕和崇拜的眼神!于是,他們加快了挑戰(zhàn)的步伐,更加投入地開始了挑戰(zhàn)在滾筒上行走的游戲。
教師的思考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健康領域中的動作發(fā)展目標指出,幼兒需“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動作協調、靈敏”。滾筒在園所環(huán)境的支持下、教師的放手下,很好地鍛煉了幼兒的平衡能力、動作協調能力及靈敏度。幼兒們在自由、自主的游戲環(huán)境之下,自我探索、同伴協作、大膽挑戰(zhàn),因此他們才能得以不斷積累經驗、挑戰(zhàn)自我、獲取知識。在這樣富有探索性、挑戰(zhàn)性的游戲中,幼兒們一次次突破自己、超越自己,這也讓我們充分地體會到了教師“放手”之后的樂趣。我想這正是滾筒之所以讓幼兒百玩不厭的原因所在,相信之后他們還會有更加驚喜的發(fā)現與成長。
教師小結
從開展安吉游戲以來,我對幼兒游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例如,在幼兒的滾筒游戲中,我時刻提醒自己努力做到真正地放手:閉上嘴巴(不輕易發(fā)表意見),管住手(不隨意插手幫忙),睜大眼睛、豎起耳朵(觀察幼兒的游戲過程),把游戲的權利還給幼兒。在安吉游戲“放手”理念的指引下,我發(fā)現只要教師適時地學會放手,充分給予幼兒自由、自主的游戲環(huán)境,幼兒就會在游戲中獲得知識、獲得成長、學會交流、學會協作、學會自己解決問題——幼兒在游戲中也會變得更自主、更積極,這讓我看到了幼兒眼中最真、最愛的“真游戲”。而作為幼兒游戲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者、游戲權利的賦予者、游戲行為的觀察者、游戲安全的守護者,我們教師只有充分尊重幼兒的天性,真正了解幼兒的需求,改變教育理念,才能真正做到把游戲還給幼兒,從而讓幼兒在游戲中獲得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