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革命傳統(tǒng)教育要“既注重知識灌輸,又加強情感培育,使紅色基因滲進血液、浸入心扉”。文章指出,基于城市背景,為了進一步挖掘本土紅色革命故事資源,幼兒園可通過幼兒一日生活中的自主游戲、多樣的親子互動、社區(qū)資源互動等浸潤策略將紅色故事融入幼兒園教學教育中,在生活、學習中傳承紅色文化和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關鍵詞] 浸潤教育;幼兒教育;愛國主義教育
一、幼兒園實施紅色故事教育浸潤的必要性
要教育引導青少年傳承紅色基因、賡續(xù)紅色血脈,就要善于發(fā)掘紅色資源中符合青少年認知特點的教育活動,善于營造紅色氛圍、傳播紅色文化[1]。
紅色故事中所蘊含的熱愛祖國、團結(jié)協(xié)作、堅強勇敢等精神可以彌補幼兒教育的不足。開展紅色教育,不僅可以傳承和發(fā)揚紅色精神、培養(yǎng)幼兒的良好品質(zhì),還可以使幼兒的閱讀習慣、傾聽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一定的改善。針對“家長認為幼兒園開展紅色故事教育是否有必要”這一問題,筆者幼兒園開展了家長問卷調(diào)查,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家長非常認同紅色教育的重要性,他們認為這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家長都極力支持幼兒園開展這項活動。
然而,幼兒思維水平還較低,對社會的發(fā)展潮流無法做出判斷,尤其對歷史人物及一些抽象的歷史事件在理解上存在困難,導致紅色教育多停留于說教。基于幼兒的年齡特點,浸潤才是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方式。浸潤即沉浸、滋潤、熏陶,有逐漸滲透之意。在幼兒教育中,只有將紅色文化從小浸潤于幼兒的心靈中,才能傳承好紅色基因,才能把紅色江山傳下去[2]。因此,從浸潤教育入手,教師應關注幼兒興趣,挖掘紅色故事的有效價值,多構思、巧設計,使幼兒在日?;顒蛹坝螒蛑?,感受到紅色故事的澎湃力量,傳承這種民族精神。
二、紅色故事浸潤幼兒教育的主要策略
(一)在幼兒園學習、生活中的浸潤
1.每日一聽的浸潤
在幼兒一日生活中,教師可利用午睡前的時間,給幼兒播放紅色故事的音頻或者講解紅色故事。幼兒每天被紅色故事浸潤,通過聽紅色故事,并進行簡短的交流分享,逐漸在心中種下紅色種子。
2.每日勤閱的浸潤
師幼共同在班級活動室創(chuàng)設紅色書屋。教室里能夠保證人手五本紅色繪本,每個幼兒有一個移動書袋,書袋中都放有紅色繪本,利用一日生活中的碎片時間,幼兒可以隨時拿出繪本進行閱讀或者與同伴分享交流。
3.影音視聽教學活動的浸潤
剪輯加工較好的影視作品,通過視聽通道讓幼兒直觀感受紅色故事。例如,清明節(jié) “緬懷方志敏爺爺”主題活動,筆者幼兒園開展影音視聽教學活動“我記得您”,教師從幼兒生活經(jīng)驗入手,以情感觸動為浸潤手段,拉近時空距離,使幼兒在教學活動中進一步理解方志敏的堅強、勇敢,從而達到共情。在社會領域“冰雕連”教學活動中,幼兒看見視頻中的志愿軍在零下40攝氏度的寒冷天氣中,長時間抗寒,犧牲時依然保持戰(zhàn)斗姿態(tài),不禁落下眼淚。可見,浸潤式教學活動的開展,能夠有效地將紅色故事中的紅色精神浸潤在幼兒心中。
4.在快樂自主游戲中浸潤
愛玩游戲是幼兒的天性,在紅色教育中也可以利用戶外自主游戲、區(qū)域游戲、表演游戲等。例如,在幼兒閱讀紅色繪本《少年游擊隊》的過程中,幼兒很喜歡模仿、表演故事里的對話、情節(jié),也經(jīng)常在表演區(qū)自主地演繹,從角色定位、服裝打扮、道具選擇制作、劇情發(fā)展等幾方面,幼兒自主發(fā)揮,自我選擇和決策、自我計劃和設計、自我反思和調(diào)控、自我規(guī)范和負責,不知不覺中,人民團結(jié)抵抗外來侵略的紅色精神也就自然浸潤在游戲活動中。
(1)“少年游擊隊——戶外自主游戲”之堅持不懈。開展戶外自主游戲“滾石砸敵人”,幼兒需要搭建山坡、搭建敵人等。幼兒搭建游戲不是一次就能成功的,他們需要不斷調(diào)整游戲計劃,游戲時他們嘗試用各種材料搭建山坡、用各種球當石頭、將廢舊紙箱組合起來假裝是敵人,其間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并解決問題,比如山坡太矮、球太小、搭建的敵人總是倒下等。他們雖然經(jīng)歷了一次次的失敗,但并沒有因此放棄,而是堅持不懈地探索最后直至成功完成任務。在游戲過程中,幼兒不僅僅掌握了運動、速度、重量和角度等物理知識,更重要的是他們積極探索、敢于嘗試、主動解決困難、堅持不懈等良好的學習品質(zhì)得到了明顯提升。
(2)“少年游擊隊——皮影戲游戲”之團結(jié)協(xié)作。在皮影戲區(qū)域游戲中,幼兒合作分工畫、剪、演,模仿故事里的對話情節(jié),討論調(diào)整皮影戲的故事結(jié)構,在游戲中相互學習,用他們喜歡的方式進行創(chuàng)造性游戲。皮影戲成功展出時,幼兒深深感受到團結(jié)協(xié)作的力量。
(二)家庭資源浸潤策略
班級想要開展好紅色教育,不是教師單方面就能夠做好,還需要家園全力協(xié)作雙向互動的配合。在學前教育階段,家庭和幼兒園是影響幼兒身心發(fā)展最主要的兩大環(huán)境,而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幼兒影響更大、更深遠。
1.親子閱讀紅色故事
首先,紅色教育需要將親子閱讀書目進行分類,一是人物類:《雷鋒的故事》《倔強的小紅軍》等;二是艱苦奮斗類:《吃水不忘挖井人》《王二小放牛郎》等;三是勇氣類:《小英雄雨來》《虎子的軍團》等;四是機智類:《閃閃的紅星》《少年游擊隊》等。其次,教師還可定期推薦,引導家長挖掘故事中的品質(zhì)教育核心,讓幼兒感受到革命先輩熱愛祖國、堅持不懈、團結(jié)協(xié)作、堅強勇敢、樂于助人等精神品質(zhì)。紅色故事的親子閱讀,不僅是對孩子的紅色浸潤,還引發(fā)家長對紅色教育的思考。
2.親子間多樣互動方式
布置親子小任務,鼓勵家長和幼兒一起去做一些有意義的事兒,比如一起參觀革命基地、一起觀看紅色電影、一起講演紅色故事等,通過多樣的親子互動,浸潤紅色教育。
3.軍人家長進課堂
在雷鋒月活動中,幼兒園可以邀請軍人家長講述《雷鋒的故事》。家長從軍人的角度,用有趣的方式進行講述,隨后開展“學做小雷鋒”活動,大家互相幫助、主動勞動,并體驗到幫助他人的快樂。浸潤的教育作用在生活中凸顯。
(三)社區(qū)資源浸潤策略
筆者所在城市南昌市有很多紅色元素,幼兒園周邊的紅色資源場館也蘊含著豐富的紅色教育價值。例如,筆者幼兒園利用周邊的方志敏廣場舉行了“風雨中緬懷,紅色中傳承”主題活動。祭掃當天下雨,幼兒穿著雨衣徒步前往方志敏廣場。通過獻白花、默哀宣誓、尋找方志敏爺爺?shù)淖阚E、版圖貼畫“可愛的中國”等系列活動,幼兒感受到革命先烈不屈不撓的革命精神,認識到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他們通過跨時空的對話,宣誓一定會繼承革命先烈的遺志,努力成長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紅色教育是每個學生都應接受的愛國教育。針對幼兒,教師遵循由淺入深的原則,從符合幼兒年齡、興趣、個性的角度進行引導[3]。教師還要繼續(xù)在教學中堅持“依托生活、回到生活,實踐第一”的原則,讓紅色教育浸潤到幼兒現(xiàn)實生活世界,讓紅色精神內(nèi)涵實踐在幼兒的生活與學習、游戲中,這才是紅色教育要不斷努力的方向。
參考文獻
[1]李粉紅. 紅色文化背景下幼兒德育園本課程開發(fā)的實踐研究[J].智力,2022(32):191-194.
[2]陳素芬. 從娃娃抓起:紅色文化滲透幼兒教育的七個“融點”[J]. 基礎教育論壇,2023(10):31-33.
[3]嚴秋辰. 本土紅色文化傳承的幼兒教育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J]. 知識文庫,2023(8):20-22.
[作者簡介]鐘琴(1989— ),女,江西宜春人,江西省軍區(qū)幼兒園,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學前教育;鄒暉(1970— ),女,江西進賢人,江西省軍區(qū)幼兒園,高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學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