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探討循證理念指導下的感染控制(感控)專病小組全程干預在ICU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21年3月1日~2023年3月31日在ICU接受機械通氣治療的86例患者,采用隨機摸紅藍球的方法分為觀察組(紅球,43例)和對照組(藍球,43例),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采用循證理念指導下的感控專病小組全程干預;比較兩組臨床指標,干預前后生活質量[采用圣治喬呼吸問卷(SGRQ)]、臨床肺部感染評分(CIPS),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結果:觀察組機械通氣時間、ICU住院時間和總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lt;0.01,Plt;0.05);干預后,兩組SGRQ中各維度評分均低于干預前(Plt;0.05),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lt;0.05,Plt;0.01);干預后,兩組CIPS中生理指標、實驗室檢查、影像學和微生物學檢查評分均低于干預前(Plt;0.05),且觀察組評分低于對照組(Plt;0.05,Plt;0.01)。結論:循證理念指導下的感控專病小組全程干預能縮短ICU呼吸衰竭患者住院時間和機械通氣時間,同時能促進患者生活質量的提升,降低肺部感染的發(fā)生風險。
【關鍵詞】
循證理念;感控專病小組;呼吸衰竭;呼吸機相關感染;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R473.56"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6-7256.2024.11.040" 文章編號:1006-7256(2024)11-0132-04
呼吸衰竭是指肺部無法正常進行氣體交換,導致體內二氧化碳積聚過多,進而影響肺部及其他重要器官的功能[1]。ICU提供高度監(jiān)控和專業(yè)護理,有助于迅速識別并處理任何潛在的并發(fā)癥或病情惡化,且機械通氣可以協(xié)助呼吸衰竭患者維持正常氣體交換,提供必要的生命支持,ICU護理團隊通過定期檢查和調整機械通氣參數,有利于調整和管理患者實時療法[2]。常規(guī)ICU護理可能只關注癥狀緩解,缺乏針對性和綜合性。循證理念是一種醫(yī)療和健康護理領域中的決策和實踐方法,強調在做出醫(yī)療決策和提供患者護理時,應基于最新可用的臨床證據,結合醫(yī)生或護士的臨床經驗和患者的價值觀和偏好,提供最佳的醫(yī)療護理。循證護理已經在神經外科重癥患者的腸內營養(yǎng)支持護理中得到廣泛應用,目的在于提升患者的營養(yǎng)狀態(tài),并降低并發(fā)癥的風險[3]。感控專病小組是一個跨學科的小組,旨在綜合感染控制和特定疾病治療的最佳實踐,以提供高質量的醫(yī)療護理。已有研究表明,感控專病小組可減輕婦產科手術患者的感染情況[4]。循證理念指導下的感控專病小組全程干預強調基于證據的實踐和個性化的全程管理。對此,本研究中通過比較臨床指標、評估呼吸衰竭患者生活質量和臨床肺部感染情況,旨在探討循證理念指導下的感控專病小組全程干預在ICU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為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療提供新的參考依據和指導原則?,F(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21年3月1日~2023年3月31日86例在ICU接受機械通氣治療的患者。納入標準:①患者符合ICU呼吸衰竭的診斷標準及符合機械通氣治療的適用指征[5];②具備穩(wěn)定生命體征的患者;③患者及家屬已經了解情況并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重大心血管疾病者;②存在未得到控制的感染者;③合并重度肝臟或是腎臟功能不全者;④存在精神疾病或認知功能障礙者;⑤伴有惡性腫瘤或嚴重創(chuàng)傷等其他合并癥者。采用隨機摸紅藍球的方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紅球,43例)和對照組(藍球,43例)。觀察組男23例、女20例,年齡40~87(61.55±3.45)歲;急性生理與慢性健康(APACHE Ⅱ)評分30~41(35.01±1.11)分;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16例,高中17例,大專及以上10例;呼吸衰竭類型:1型23例,2型20例。對照組男25例、女18例,年齡42~88(60.86±3.31)歲;APACHE Ⅱ評分30~45(35.88±1.09)分;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14例,高中19例,大專及以上10例;呼吸衰竭類型:1型25例,2型18例。兩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gt;0.05)。本研究已獲得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常規(guī)護理。包括檢查呼吸機設置和運作情況,清潔和維護氣管導管,評估呼吸衰竭患者的呼吸情況。進行嚴格的手衛(wèi)生規(guī)程,穿戴適當的防護裝備如口罩、手套和防護服,定期消毒患者周圍環(huán)境和設備。在營養(yǎng)支持方面:對患者的營養(yǎng)狀況進行評估,制訂個體化的營養(yǎng)計劃,并提供適當的營養(yǎng)補充劑,如必要時進行腸內或靜脈營養(yǎng)支持。實施口腔護理措施,保持口腔衛(wèi)生,減少細菌定植。監(jiān)測胃腸道功能,必要時提供便秘或腹瀉的管理。
1.2.2 觀察組 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實施循證理念指導下的感控專病小組全程干預。第一步通過查閱呼吸相關感染的文獻,確定循證問題。組建感控專病小組,該小組由1名醫(yī)生和2名護士組成。小組成員將集體討論并密切監(jiān)測患者的呼吸機使用狀況,確保對感染相關可能存在的危險因素、預防定植菌的傳播、防止交叉感染,并全面掌握誤吸和胃內容物反流等問題的相關知識。組內成員需學習和掌握相關護理方法,合理評估證據,保證實踐遵循最新、最可靠的醫(yī)學證據?;谂R床護理經驗,將制訂遵循循證醫(yī)學的科學的護理計劃,并嚴格按照該計劃執(zhí)行。①在呼吸衰竭患者進入ICU的早期階段,感控專病小組注重生命支持、穩(wěn)定患者的生命體征,注重感染控制和呼吸機治療的安全性。在呼吸機治療過程中,護理人員必須嚴格遵循無菌操作規(guī)范,包括執(zhí)行六步洗手程序和正確佩戴口罩、手套和隔離衣等。此外,病房應每天進行開窗換氣,并對空氣及設備實施徹底的消毒處理,并嚴格控制家屬探訪的頻率和時間,以降低交叉感染的風險。同時,采用靜脈途徑進行營養(yǎng)支持。②當患者病情穩(wěn)定后,側重病情管理和康復,患者的口腔護理由2名護士共同負責,每天使用口腔護理液進行2~4次清潔,根據口腔內的pH值變化,選擇適宜的護理溶液,維持口腔內部清潔。同時,進行口腔內痰液的細菌培養(yǎng)分析,根據檢測結果為醫(yī)生提供參考,選擇適合患者的抗生素。根據患者恢復情況進行肌肉力量練習,并考慮過渡到口服或腸內營養(yǎng)。③在患者度過急性階段后,持續(xù)上述步驟并由2名護士對患者進行翻身和叩背等操作,及時采取加濕或加熱的方法以促進痰液的排出,若患者不能及時排出痰液,則必須使用吸痰設備進行吸痰,并保持呼吸道順暢。維持患者的體位在30°~45°的半臥狀態(tài),以減少嘔吐等不利因素的發(fā)生。④當患者病情趨于好轉并可正常進食后,建議患者盡可能選擇較軟及易吞咽的食物,并為每例患者制訂個性化的營養(yǎng)計劃,以維持患者的正常營養(yǎng)需求。對于意識微弱者可采用腸內營養(yǎng),可以通過靜脈途徑補充人體所需的營養(yǎng)元素等,以提升患者的身體狀況。⑤保持氣囊膨脹良好,及時調節(jié)濕化器溫度,符合當下的環(huán)境狀態(tài),根據管道的污染程度,護理人員應決定更換呼吸機外接管道的合適時機。
1.3 觀察指標 ①臨床指標:機械通氣時間、ICU住院時間和總住院時間。②生活質量:應用圣喬治呼吸問卷(SGRQ)進行評估,涵蓋3個主要方面:呼吸癥狀、日?;顒忧闆r和疾病對生活的影響。其中呼吸癥狀維度主要評估呼吸癥狀的嚴重程度和頻率;日?;顒忧闆r維度評估日常活動的限制程度;疾病對生活的影響維度評估呼吸疾病對社會功能和心理狀態(tài)的影響。該量表共包含50個問題,得分范圍0~100分,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差[6]。③臨床肺部感染評分(CIPS):主要從以下3個方面進行評分,生理指標主要評估體溫和血氣指標,實驗室檢查評估白細胞計數(WBC),影像學和微生物學檢查對胸部X線、氣管分泌物、對氣管抽吸物進行的定量致病菌培養(yǎng)生長進行評分,范圍是0~12分,其中0~6分表示肺部感染的可能性不大,而7~12分表示肺部感染的可能性較大[7]。④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包括呼吸機相關性肺炎、肺栓塞、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例數、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lt;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臨床指標比較 見表1。
2.2 兩組干預前后SGRQ評分比較 見表2。
2.3 兩組干預前后CIPS評分比較 見表3。
2.4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 見表4。
3 討論
呼吸衰竭患者常伴隨炎性反應的增強、肺毛細血管損傷及肺泡功能障礙等一系列病理變化,肺部無法進行正常的氣體交換,由于通氣功能下降,如心臟、腎臟和大腦等重要器官攝氧不足,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和治療結果產生重大不利影響[8]。機械通氣是治療呼吸衰竭患者的重要方法之一,但同時也伴隨感染、撤機困難等風險性。因此,在機械通氣期間,尋求高效護理干預方式對善患者預后及生活質量至關重要。
機械通氣使用時間延長會導致并發(fā)癥發(fā)生甚至死亡,有研究顯示,機械通氣使用時間是重癥肺炎機械通氣患者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9]。本研究結果顯示,機械通氣時、ICU住院時和總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lt;0.01,Plt;0.05),說明循證理念指導下的感控專病小組全程干預能加快ICU呼吸衰竭患者康復,降低其對機械通氣的依賴性。出現(xiàn)該結果的可能原因是,感控專病小組全程干預提供更為精準和全面的護理策略,護理人員對相關護理方法進行學習研究,并對循證證據進行科學評價;還注重監(jiān)測臨床指標和干預全程病情的變化,根據患者的病情變化及時修訂護理方案,確保機械通氣參數的最優(yōu)化。循證護理措施基于最新、最準確的研究數據,針對呼吸衰竭患者的特點進行細致的調整和完善。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規(guī)程、開窗通風、嚴格消毒,均有助于預防和降低呼吸道感染的風險,進而縮短機械通氣時間[10]。
呼吸機相關性臨床肺部感染受手衛(wèi)生、無菌操作、呼吸機和其他醫(yī)療設備的清潔衛(wèi)生等的影響。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SGRQ評分和CIPS均低于對照組(P<0.05,P<0.01),說明循證理念指導下感控專病小組全程干預,不僅能改善ICU呼吸衰竭患者的生活質量,還能有效降低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fā)病率。出現(xiàn)該結果的可能原因是,循證理念指導下感控專病小組全程干預強調對癥狀的管理,嚴格遵循無菌操作規(guī)范,定期對環(huán)境和設備進行消毒,嚴格控制家屬探視,降低交叉感染的風險[11]。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能是由于護理方法重點關注預防呼吸機相關的并發(fā)癥,但對于一些已經存在的疾病風險因素,如某些基因易感性或與患者既往醫(yī)療歷史相關的問題,可能無法產生顯著的干預效果,需要進行多中心研究,以進一步驗證。
綜上所述,循證理念指導下的感控專病小組全程干預,為ICU呼吸衰竭患者提供一種顯著有效的護理策略,不僅縮短患者的住院和機械通氣時間,還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降低肺部感染的風險,值得在臨床實踐中廣泛采用。
參 考 文 獻
[1] Wei X,Yu N,Ding Q,et al.The features of AECOPD with carbon dioxide retention[J].BMC Pulm Med,2018,18(1):124.
[2]梅小員,諸敏娟,柳瑩.ICU早期康復護理促進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治療呼吸衰竭患者康復[J].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yī)學雜志,2022,17(9):1225-1228,1241.
[3]陳錦園,吳娟,李娜,等.基于循證理念指引下的護理干預在神經外科重癥患者腸內營養(yǎng)支持中的應用[J].中國醫(yī)藥導報,2021,18(22):185-188.
[4]陸春紅,陳珠,馬云霄,等.感控專職小組對婦產科患者手術部位感染的影響[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7,27(19):4545-4548.
[5]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急診醫(yī)師分會,中華醫(yī)學會急診醫(yī)學分會,中國急診專科醫(yī)聯(lián)體,北京急診醫(yī)學學會.急診成人經鼻高流量氧療臨床應用專家共識[J].中國急救醫(yī)學,2021,41(9):739-749.
[6]Furukawa T,Taniguchi H,Ando M,et al.The St.George′s Respiratory Questionnaire as a prognostic factor in IPF[J].Respir Res,2017,18(1):18.
[7]中國急診重癥肺炎臨床實踐專家共識[J].中國急救醫(yī)學,2016,36(2):97-107.
[8]何靜靜,劉鑫,金艷鴿.傾向性護理對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康復效果的觀察[J].護理實踐與研究,2022,19(12):1793-1797.
[9]王睿姍,陳毅斐.重癥肺炎機械通氣患者上呼吸道微生態(tài)差異性及死亡危險因素分析[J].臨床軍醫(yī)雜志,2020,48(3):340-341,344.
[10]趙邛.循證護理在機械通氣控制呼吸機相關性肺炎中的應用[J].四川醫(yī)學,2013,34(5):777-778.
[11]邵紅艷,林興鳳.循證護理在機械通氣患者控制呼吸機相關性肺炎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9):797-798.
本文編輯:董永陽" 2024-02-18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