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分析四手操作技術對瓷貼面粘接效果及患者舒適度的影響。方法 "選擇2021年5月- 2022年12月南京市口腔醫(yī)院口腔修復科收治的前牙牙體缺損患者195例(237顆患牙)為研究對象。在性別、年齡等基線資料組間均衡可比的原則下,以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97例患者(118顆患牙),實施常規(guī)操作模式,觀察組98例患者(119顆患牙),采用四手操作技術。隨訪1年,比較兩組患者的單顆牙操作時間、口腔美學效果評分、舒適率與粘接成功率。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單顆牙操作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兩組患者牙的口腔美學效果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gt;0.05)。觀察組患者的舒適率為95.92%,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觀察組患者的半年、1年后粘接成功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結論 "四手操作技術有利于醫(yī)護密切配合,縮短單顆牙齒操作時間,降低粘接脫落率,提高患者舒適度。
【關鍵詞】 "四手操作技術;瓷貼面粘接;效果;患者舒適度
中圖分類號 "R783.3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671-0223(2024)13--03
牙體缺損是牙科常見臨床問題,瓷貼面修復是把薄層人工瓷修復體固定在患牙唇面,用來遮蓋住缺損部分[1]。從臨床實踐來看,粘接是保證瓷貼面修復效果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具有操作步驟繁瑣、精準度要求高的特點,而瓷貼面修復失敗往往與粘接不良有關。四手操作技術是一種醫(yī)護協(xié)同、密切配合的技術,適用于各種復雜的場合[2]。針對瓷貼面粘接的復雜性和精準性,本研究分析四手操作技術對瓷貼面粘接效果與患者舒適度的影響。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擇2021年5月- 2022年12月南京市口腔醫(yī)院口腔修復科收治的前牙牙體缺損患者195例(237顆患牙)為研究對象,經檢查需要采用瓷貼面修復。在性別、年齡等基線資料組間均衡可比的原則下,以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97例患者(118顆患牙)中,男41例,女56例;年齡18~59歲,平均26.38±3.17歲。觀察組98例患者(119顆患牙)中,男40例,女58例;年齡19~60歲,平均26.47±3.25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gt;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颊呔?,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操作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常規(guī)操作模式,即牙科醫(yī)師實施瓷貼面修復和粘接操作,護理人員在旁配合,包括執(zhí)行各項查對、預備好各種用具、協(xié)助患者取舒適體位、術中密切觀察患者狀態(tài)變化、預防各種不良反應、術后做好健康宣教等。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四手操作技術進行瓷貼面粘接修復,具體操作如下。
(1)操作人員:由1名醫(yī)生和1名護士組成,顧名思義兩個人一共“四手”。
(2)醫(yī)護患的體位:患者平臥于診療椅上,診療椅靠背抬高10°左右。醫(yī)生坐在患者頭部的右后方,相當于時鐘的11:00工作位,眼睛距離患者口腔約40cm。護士坐于3:00工作位,采用平衡操作位,配合醫(yī)生操作,護士的位置比醫(yī)生高10cm,以便看到患者整個口腔。12:00~2:00區(qū)域為靜止區(qū),放置活動柜。4:00~7:00區(qū)域為傳遞區(qū),最靠近患者口腔部位,是醫(yī)護傳遞材料器械的區(qū)域。
(3)瓷貼面準備:護士首先備齊手術所用物品(吸唾管、酸蝕劑、光固化燈等),放在四手操作推車內;護士備好樹脂水門汀,挑選合適的試戴糊劑,放在瓷貼面組織面內,協(xié)助醫(yī)生試色;護士在自然光下觀察貼面試戴后的顏色和光澤,注意與周圍牙是否一致,并且及時向醫(yī)生反饋。
(4)基牙預處理:護士使用棉卷或開口器隔離術區(qū),充分暴露治療區(qū),以便醫(yī)生實施精細化操作;護士把裝有拋光杯與無油無氟拋光膏的低速手機遞給醫(yī)生,用于拋光和清潔基牙粘接面;護士把37%酸蝕劑遞給醫(yī)生,用來酸蝕基牙粘接面;在酸蝕后護士用水槍反復沖洗基牙粘接面,把酸蝕劑徹底沖洗干凈。護士及時更換滅菌棉卷和吸取唾液,確保基牙粘接面清潔、干燥、隔濕效果。如果已處理好的基牙表面受到唾液或唇舌污染,就需要立即采取措施,這是確保瓷貼面粘接成功的關鍵;護士把蘸有樹脂粘接劑的小毛刷遞給醫(yī)生,用于涂抹基牙牙面,并且使用三用氣槍吹均勻。
(5)瓷貼面粘接:護士根據所需顏色選擇相應的光固化樹脂粘接劑,涂抹在已處理好待用的瓷貼面組織面上(注意涂抹均勻),然后遞給醫(yī)生,護士對于固位點進行初步固化、光照,把牙線、探針、手工潔治器等器具遞給醫(yī)生,以便清除多余粘接材料;護士協(xié)助醫(yī)生固定貼面,防止脫落或移位;護士把阻氧劑遞給醫(yī)生,確保完全固化。護士配合醫(yī)生進行調合拋光,確保瓷貼面修復效果。
1.3 "觀察指標
(1)單顆牙操作時間:指整個瓷貼面粘接完成時間。
(2)口腔美學效果:隨訪1年,針對牙體光澤、牙體外形、整體美觀度、美容修復情況進行評價,總分為100分,得分越高口腔美學效果越好。
(3)舒適度:術后采用舒適狀況量表(GCQ)進行評價,共28個項目,根據總分設為四級,分為非常舒適、舒適、不舒適、極不舒適。舒適率=(非常舒適+舒適)例數(shù)/觀察例數(shù)×100%。
(4)粘接成功率:統(tǒng)計半年后、1年后的粘接成功率,瓷貼面修復體脫落或錯位視為失敗,完全粘接固定在基牙上視為成功。粘接成功率=成功例數(shù)/觀察例數(shù)×100%。
1.4 "數(shù)據分析方法
采用SPSS 24.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分析,計數(shù)資料計算百分率,組間率的比較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均數(shù)比較采用t檢驗。以Plt;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單顆牙操作時間、口腔美學效果評分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單顆牙操作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兩組患者牙的口腔美學效果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gt;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的舒適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舒適率95.92%,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粘接成功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半年后、1年后粘接成功率都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見表3。
3 "討論
瓷貼面修復技術比較復雜,對于臨床操作和配合有著較高的要求,特別是瓷貼面粘接受到多種因素影響,例如粘接材料本身、界面強度、粘接條件、口腔環(huán)境,稍有不慎就容易出現(xiàn)粘接不良[3]。而四手操作是一種規(guī)范、科學、合理的牙科操作技術,已得到WHO認可并推廣,其采用合理而舒適的體位和布局,有利于醫(yī)護密切配合,平穩(wěn)而快速地傳遞材料和器械,從而確保修復效率和質量[4]。
本研究的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單顆牙操作時間短于對照組,與黃美惠等[5]的研究結果類似。其原因在于,四手操作技術由1名醫(yī)生和1名護士組成,分工明確、配合默契,可以說這四只手的每一只手各負其責,操作起來迅速高效,盡可能避免了雜亂無章,因此縮短了單顆牙操作時間。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的舒適率顯著高于對照組,與劉青等[6]的研究結果相近。四手操作技術本身就是一種講究舒適性的技術,醫(yī)護患的位置關系合理,以患者為中心,方便觀察、操作、照應等;患者仰臥于牙椅上,全身放松,在修復過程中直接感受到醫(yī)護的密切配合,感到放心和舒適??谇幻缹W效果評分和粘接成功率從不同角度評價瓷貼面粘接質量,其中粘接成功率重在觀察有無出現(xiàn)脫落、錯位等不良后果。觀察組的粘接成功率均高于對照組,其原因在于,四手操作是一種科學的操作模式,分為醫(yī)生操作區(qū)、護士配合區(qū)、患者靜息區(qū)、器械傳遞區(qū),其布局合理,分工清晰,充分顯露術野,便于醫(yī)護實施精準操作。而且醫(yī)護所處的角度和位置關系合理,便于高度協(xié)調,快速傳遞,可見四手操作技術具有高效、迅速、準確的優(yōu)勢,有利于克服倉促、慌亂、錯漏等缺陷,因此瓷貼面粘接的效果更好,可以有效提高粘接成功率。口腔美學效果評分的評價內容則比較全面,既有具體內容(牙體的光澤、外形),也有全面效果(整體美觀度、美容修復情況),這反映了口腔修復科的整體水平,雖然觀察組的口腔美學效果評分更高,但是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瓷貼面粘接的要求較高,而四手操作技術合理布局,配合默契,適應了瓷貼面粘接高標準、高效率、高質量的要求,有利于縮短操作時間,提高患者舒適度,確保粘接成功率和口腔美學效果,是一種高效、安全、高質量的操作技術。
4 "參考文獻
[1] 姚莉.瓷貼面粘接技術修復牙體缺損的護理配合[J].天津護理,2021,29(1):92-93.
[2] 李莎.四手操作對正畸初診患者托槽粘接正確率的影響研究[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20,20(90):52-53.
[3] 黃紅秀.四手操作技術在多牙位瓷貼面粘接治療中的應用[J].現(xiàn)代養(yǎng)生(下半月),2018,18(4):120-121.
[4] 胡凡榮.四手操作護理在前牙微創(chuàng)美容修復中的應用[J].基層醫(yī)學論壇,2022,26(35):120-122.
[5] 黃美惠,王志輝,高崢嶸,等.四手操作技術在鑄瓷粘接修復中的應用和評價[J].中國醫(yī)學工程,2019,27(6):40-43.
[6] 劉青,張釗,代清影,等.1例前牙鑄瓷貼面美學修復粘接意外病例的四手操作護理配合[J].護理實踐與研究,2021,18(16):2526-2528.
[2024-02-06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