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究一期縫合與T管引流術在腹腔鏡膽總管探查術(LCBDE)術后的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清遠市佛岡縣中醫(yī)院收治的62例膽總管結石患者為研究對象,選例時間為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按抽簽法分為參照組和研究組,各31例。兩組患者均行LCBDE,參照組患者術后行T管引流術,研究組患者術后行一期縫合。比較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肝功能指標[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堿性磷酸酶(ALP)]水平、應激反應指標[腎上腺素(E)、去甲腎上腺素(NE)、皮質醇(Cor)]水平及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結果 研究組患者手術、肛門排氣、術后首次排便、住院時間均短于參照組(均P<0.05)。術后1 d,兩組患者ALT、AST、ALP水平均低于術前,且研究組均低于參照組;兩組患者E、NE、Cor水平均高于術前,但研究組升高幅度均小于參照組
(均P<0.05)。研究組患者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低于參照組(P<0.05)。結論 與T管引流術相比,膽總管一期縫合可促進LCBDE術后患者恢復,減輕應激反應,改善肝功能,且安全性較高,值得臨床應用。
【關鍵詞】腹腔鏡膽總管探查術;一期縫合;T管引流術
【中圖分類號】R65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2665.2024.12.0025.03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4.012.009
膽總管結石多發(fā)于膽總管下段,既往臨床多采用開放式手術治療該疾病,但此術式對患者造成的創(chuàng)傷較大,且易引發(fā)并發(fā)癥,影響患者預后[1]。腹腔鏡膽總管探查術(lapam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 LCBDE)具有手術創(chuàng)傷小、患者恢復快等優(yōu)點,該術式術后膽管壁切口的處理方法包括T管引流術和一期縫合兩種,前者能減輕膽道內壓力,降低膽道狹窄的發(fā)生風險,但可能破壞膽管完整性,導致消化系統(tǒng)功能異常,且置管時間過長還可能增加膽道感染風險;后者可迅速修復膽總管的結構,避免持續(xù)引流及其引發(fā)的并發(fā)癥發(fā)生[2]?;诖耍狙芯糠治鲆黄诳p合與T管引流術在LCBDE術后的應用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清遠市佛岡縣中醫(yī)院收治的62例膽總管結石患者為研究對象,選例時間為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按抽簽法分為參照組和研究組,各31例。參照組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4例;年齡23~70歲,平均年齡(55.07±10.31)歲;單純膽總管結石12例,膽總管結石伴膽囊結石19例;結石數(shù)量1~3枚,平均結石數(shù)量(1.92±0.44)枚;膽總管直
徑0.87~1.84 cm,平均膽總管直徑(1.42±0.22)cm;結石最大直徑0.63~1.85 cm,平均結石最大直徑(1.32±0.41)cm。研究組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15例;
年齡22~67歲,平均年齡(54.91±10.61)歲;單純膽總管結石11例,膽總管結石伴膽囊結石20例;結石數(shù)量1~3枚,平均結石數(shù)量(2.11±0.21)枚;膽總管直徑0.81~1.83 cm,平均膽總管直徑(1.37±0.35)cm;
結石最大直徑0.63~1.84 cm,平均結石最大直徑(1.28±0.56) cm。兩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清遠市佛岡縣中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患者及其家屬均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⑴符合膽總管結石的診斷標準[3];⑵符合LCBDE手術指征[4];
⑶近期未接受腹部手術者。排除標準:⑴膽道存在惡性腫瘤者;⑵存在血液系統(tǒng)疾病者;⑶存在免疫系統(tǒng)疾病者;⑷妊娠或哺乳期婦女;⑸存在心、肝、腎等臟器功能障礙者;⑹存在膽總管畸形者。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行LCBDE:患者取頭高足低位,常規(guī)消毒、鋪巾后進行全身麻醉,建立氣腹,胸腔壓力10 mmHg(1 mmHg=0.133 kPa)。于劍突下5 cm、臍下1 cm穿刺置入10 mm Trocar,再于右鎖骨中線下2 cm、腋前線肋下2 cm穿刺置入5 mm Trocar。通過Trocar放入腹腔鏡[卡爾史托斯內窺鏡(上海)有限公司,國械注進20162065174,型號:20134020]行腹腔探查,確定膽總管及膽囊位置,解剖膽囊三角,分離膽囊動脈、膽囊管,切斷膽囊動脈及膽囊。鈥夾夾閉膽囊管遠端,充分暴露患者膽總管,電凝鉤游離膽總管前壁,于膽總管前方1 cm處作縱向切口,放入纖維膽道鏡(上海醫(yī)光儀器有限公司,滬械注準20212060508,型號: CHS-2),觀察膽總管結石情況。確定結石位置、數(shù)量、大小,實施結石清掃,較大結石用取石鉗夾出,較小結石則利用沖洗泵處理。往膽總管注入生理鹽水,檢查注水部位,確認無殘留、通暢后撤出膽道鏡。
參照組患者術后行T管引流術:經(jīng)膽道鏡確認膽總管結石已被完全清除且下端通暢后,將T管及引流管置入劍突下穿刺部位,將T管短臂置入膽總管內。隨后縫合膽總管(注意T管短臂位置,確認其未發(fā)生脫落),從右鎖骨中線肋緣下穿刺部位引出T管長臂并進行固定。于患者肝下放置引流管,經(jīng)檢查確認無活動性出血及膽漏現(xiàn)象時可取出標本袋,后使用0.9%nacl溶液沖洗肝周,關閉腹壁切口。
研究組患者術后行一期縫合:于膽道鏡下檢查肝管及壺腹部,確認結石無殘留后,使用0.9%nacl溶液沖洗膽道。后撤出膽道鏡,間斷全層縫合膽總管。從右腋前線肋緣下穿孔部位引出肝下引流管并妥善固定,確認無活動性出血及膽漏現(xiàn)象后,取出標本袋,后使用0.9%nacl溶液沖洗肝周,最后關閉腹壁切口。
1.3 觀察指標 ⑴手術相關指標。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手術、肛門排氣、術后首次排便、住院時間。⑵肝功能指標水平。采集兩組患者術前及術后1 d空腹靜脈血3 mL,采用離心機以轉速4 000 r/min離心10 min,離心半徑為10 cm,取上層清液,使用全自動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儀(深圳邁瑞生物醫(y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型號:
CL-2000i),以丙氨酸氨基轉移酶測定試劑盒測定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水平,以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測定試劑盒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水平,以堿性磷酸酶試劑盒測定堿性磷酸酶(ALP)水平。⑶應激反應指標水平。采集兩組患者術前及術后1 d空腹靜脈血4 mL,采用離心機以轉速10 000 r/min離心5 min,離心半徑為10 cm,,取上層清液,使用液相色譜串聯(lián)質譜檢測系統(tǒng)(上海愛博才思分析儀器貿易有限公司,型號: SCIEX Triple QuadTM 5500+)測定腎上腺素(E)、去甲腎上腺素(NE)水平。與上述同樣方法取上層清液,使用全自動化學發(fā)光測定儀(鄭州安圖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型號:AutoLumo A2000 Plus)測定皮質醇(Cor)水平。⑷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并發(fā)癥包括膽總管狹窄、膽漏、膽道出血。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并發(fā)癥總發(fā)生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選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x)表示,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
[例(%)]表示,行χ2檢驗。如P<0.05,表明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比較 研究組患者手術、肛門排氣、術后首次排便、住院時間均短于參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肝功能指標水平比較 術后1 d,兩組患者ALT、 AST、 ALP水平均低于術前,且研究組均低于參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應激反應因子指標水平比較 術后1 d,兩組患者E、 NE、 Cor水平均高于術前,但研究組升高幅度均小于參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比較 研究組患者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討論
LCBDE是一種常用的治療膽總管結石的方法,且具有良好的療效。膽總管一期縫合與T管引流是LCBDE術后膽道處理的兩種方式,T管引流術能將膽汁引流輸送至腸道,再分流至體外,有利于膽道減壓,但該方法可能引發(fā)粘連性腸梗阻等并發(fā)癥[5]。膽總管一期縫合主要通過直接縫合一類傷口促使患者傷口愈合,不增加術后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不影響術后肝功能的恢復[6]。
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參照組相比,研究組患者手術、肛門排氣、術后首次排便、住院時間更短。分析原因為,膽總管一期縫合將膽總管切口直接縫合,操作更為簡便、迅速,有助于縮短手術時長,且該術式可避免T管引流術中膽管活檢可能引發(fā)的膽管損傷,因此,術中出血量相對較少[7]。此外,LCBDE術后實施膽總管一期縫合有助于促使膽汁進入腸道刺激腸道蠕動,可促進患者恢復進食與通氣,從而縮短住院時長[8]。
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1 d兩組患者ALT、AST、ALP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組均低于參照組,提示LCBDE術后行膽總管一期縫合有利于患者肝功能的恢復。分析原因為,T管引流術需使膽汁經(jīng)由T管排出體外,這一過程可能增加肝臟負擔,甚至引發(fā)膽汁淤積和反流,而一期縫合直接縫合膽總管切口,可避免上述弊端,有利于患者肝功能的恢復[9]。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術后1 d兩組患者E、NE、Cor水平均升高,但研究組降低幅度均小于參照組,提示LCBDE術后膽總管一期縫合更有利于減輕患者的應激反應。分析原因為,與T管引流術相比,膽總管一期縫合對患者影響較小,可避免損傷膽囊黏膜,抑制交感神經(jīng)興奮,減輕手術過程中應激引發(fā)的炎癥反應,有利于患者術后康復[10]。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低于參照組。 分析原因為,T管引流術在留置引流管與拔管過程中可能引發(fā)膽道損傷,導致膽道出血或狹窄。膽總管一期縫合有助于避免T管引流過程中因T管放置位置不當導致的膽道壓迫和狹窄,從而降低膽道炎癥發(fā)生的風險;同時,將膽總管切口直接縫合,有利于傷口愈合和組織修復,可有效降低膽漏發(fā)生率[11]。
綜上所述,與T管引流術相比,LCBDE術后膽總管一期縫合可促進膽總管結石患者恢復,減輕應激反應,改善肝功能,且安全性較高,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彭偉雪,姜洪池.膽總管結石外科治療的研究進展[J].國際外科學雜志, 2021, 48(1): 36-40.
黃博,陳一帆,翟敏,等.膽總管結石術后一期縫合與T管引流的療效對比及復發(fā)因素分析[J].中國醫(yī)刊, 2021, 56(9): 980-984.
中華消化雜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慢性膽囊炎、膽囊結石內科診療共識意見(2014年,上海)[J].臨床肝膽病雜志, 2015, 31(1): 7-11.
鄭民華,馬君俊.3D腹腔鏡手術技術專家共識(2015)[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 2015, 35(9): 967-969.
周雪婷,毛蕾,李戟紕,等.腹腔鏡膽總管探查聯(lián)合鼻膽管引流與T管引流術治療膽總管結石臨床療效的Meta分析[J].中華消化外科雜志, 2020, 19(8): 856-868.
何輝虎,魯正,胡孔旺,等.腹腔鏡膽總管探查一期縫合治療復雜性膽總管結石[J].肝膽外科雜志, 2023, 31(1): 23-26.
滕達,許悅,章偉,等.腹腔鏡膽總管探查一期縫合與T管引流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的療效對比[J].安徽醫(yī)學, 2023, 44(4): 383-387.
徐垚,安東均,王羊,等.膽總管探查內置自行脫落J管一期縫合與T管引流治療膽總管結石的臨床分析[J].肝膽胰外科雜志, 2021, 33(11): 657-661.
孔德林,趙登秋,王勇,等.腹腔鏡膽總管切開取石術中一期縫合與T管引流的應用比較[J].肝膽胰外科雜志, 2020, 32(2): 75-78.
汪浩.腹腔鏡膽總管探查取石術后一期縫合對膽總管結石患者應激反應、胃腸功能及并發(fā)癥的影響[J].中國內鏡雜志, 2021, 27(7): 47-52.
張正東,侯亞峰.腹腔鏡膽總管一期縫合與T管引流術安全性的薈萃分析[J].肝膽外科雜志, 2022, 30(2): 124-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