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進展期食管癌(EC)患者術前進行新輔助化療聯(lián)合免疫治療的效果,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方法 選例時間: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選例地點:盱眙縣人民醫(yī)院,以該時間段內該醫(yī)院收治的進展期EC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信封法將符合條件的60例患者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患者采用術前新輔助化療,觀察組患者采用術前新輔助化療聯(lián)合免疫治療。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腫瘤標志物水平、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者臨床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客觀緩解率(ORR)高于對照組(均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癌胚抗原(CEA)、細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鱗狀細胞癌抗原(SCC-Ag)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均P<0.05)。結論 進展期EC患者術前采用新輔助化療聯(lián)合免疫治療的臨床治療效果較好,可顯著改善患者預后,且安全性較高,值得臨床應用。
【關鍵詞】進展期食道癌;新輔助化療;免疫治療
【中圖分類號】R7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2665.2024.12.0004.03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4.012.002
據(jù)統(tǒng)計,2020年全世界有超過54萬人死于食管癌(esophageal cancer, EC),其中近50%的死亡病例來自中國[1]。酗酒、酗煙、食用過硬過熱食物及進食過快等情況均會對食管產生慢性刺激,引發(fā)炎癥、創(chuàng)傷,最終導致EC。 EC癌變早期常發(fā)病隱匿,大多數(shù)患者癥狀明顯
時已處于中晚期,單純手術或單純放化療治療效果較差,
5年生存率較低,因此,常需配合放化療或免疫治療[2-3]。新輔助化療是指在術前進行化療,旨在術前將腫瘤縮小、減少轉移,以便為后續(xù)治療打下基礎[4]。免疫治療是一種新型腫瘤治療方式,近年來逐漸應用于EC的治療,且效果已獲得臨床認可?;诖?,本研究探討進展期EC患者術前進行新輔助化療結合免疫治療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例時間: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選例地點:盱眙縣人民醫(yī)院,以該時間段內該醫(yī)院收治的進展期EC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信封法將符合條件的60例患者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女性分別為14例、 16例;年齡42~76歲,
平均年齡(58.6±9.7)歲; TNM分期[5]:Ⅱ期20例,Ⅲ期
10例。觀察組患者中男性、女性均為15例;年齡41~78歲,平均年齡(60.1±10.5)歲; TNM分期:Ⅱ期19例,Ⅲ期11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上報至盱眙縣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并已獲得其審核及批準。本研究均獲得患者及家屬同意并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⑴符合進展期EC的相關診斷標準,且經臨床檢查確診[5];⑵無其他惡性腫瘤;⑶無嚴重心臟病、精神類疾?。虎葻o明顯感染病史;⑸術前無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病。排除標準:⑴對本研究所用療法無法耐受者;⑵存在免疫系統(tǒng)疾病者;⑶存在嚴重肝、腎功能障礙者;⑷妊娠或哺乳期女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術前接受新輔助化療:每療程第1天靜脈滴注紫杉醇(揚子江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3001,規(guī)格:5 mL∶30 mg)175 mg/m2,第1~5天靜脈滴注順鉑(齊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73652,規(guī)格:10 mg×5支)20 mg/m2。每7 d為1個治療周期, 3個治療周期為1個療程,共2個療程。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聯(lián)合免疫治療:術前新輔助化療同對照組,在此基礎上,每個療程第1天靜脈滴注信迪利單抗[信達生物制藥(蘇州)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20180016,規(guī)格:100 mg] 200 mg/次,滴注時間30~60 min內。每21 d為1個療程,共2個療程。
兩組患者均于治療結束后2周行EC根治手術,并于術后1個月進行隨訪,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的恢復情況。
1.3 觀察指標 ⑴臨床療效。臨床療效有如下4種。完全緩解(CR):病情得到控制,經X線食管鋇餐造影及CT顯示目標病灶全部消失;部分緩解(PR):腫瘤體積縮小≥50%,臨床癥狀減輕;病情穩(wěn)定(SD):腫瘤縮?。?0%或增大<25%,未出現(xiàn)新病灶;進展(PD):病情惡化,食管部位腫瘤增大≥25%[6]??陀^緩解率(ORR)=CR與PR例數(shù)之和/總例數(shù)×100%。⑵腫瘤標志物水平。于治療前及治療后,采集5 mL患者空腹狀態(tài)下外周靜脈血,使用離心機進行離心處理,將轉速調整為3 000 r/min,半徑設置為10 cm,離心時間為10 min,取上層清液,采用電發(fā)光免疫測定法(ECLIA)檢測癌胚抗原(CEA)、細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水平;使用微粒酶聯(lián)免疫測定法(MEIA)檢測鱗狀細胞癌抗原(SCC-Ag)水平。⑶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熎陂g患者可能出現(xiàn)包括惡心嘔吐、肝腎功能異常、脫發(fā)、白細胞下降及其他等不良反應,醫(yī)師需關注并進行記錄。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將本研究選取的60例患者資料納入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并進行數(shù)據(jù)計算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計量資料以(x)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者臨床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 ORR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腫瘤標志物水平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CEA、 CYFRA21-1、 SCC-Ag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3 討論
EC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惡性腫瘤疾病,近年來,人們飲食習慣發(fā)生較大變化,且部分患者生活方式不良,導致該病發(fā)病率及死亡率處于較高水平[7]。目前,臨床治療EC主要采用手術根治切除,但由于早期EC癥狀不明顯,患者確診時多已處于中晚期,手術治療難以達到最佳效果。進展期EC術前治療是指采取化療、放療、介入治療等一系列治療措施,通過靜脈滴注或口服化療藥物,以達到縮小腫瘤細胞的目的;該治療方式不僅能延長患者生存時間,還能提高患者后期生存質量[8]。有研究顯示,化療主要通過抑制腫瘤細胞增殖、誘導腫瘤細胞凋亡、抑制血管生成及提高免疫反應等方式,提高EC患者生存率,且對于進展期EC臨床效果較好[9]。常見免疫治療藥物主要包括信迪利單抗、卡瑞麗珠單抗、替雷麗珠單抗等,免疫藥物治療通常結合其他治療方案使用,可提高患者藥物利用率、控制腫瘤發(fā)展[10]。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臨床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ORR高于對照組。分析原因為,術前化療結合免疫藥物治療能夠提前殺滅患者局部存在或轉移的病灶,縮小腫瘤體積,為后續(xù)手術治療起到輔助作用?;熕幬锟筛蓴_腫瘤細胞DNA復制與轉錄過程,激活腫瘤細胞的凋亡與自噬通路,使患者臨床病理分期等級下降,提高手術治療有效率[11]。免疫治療則通過增強、重新引入患者自身免疫細胞,以識別和攻擊腫瘤細胞,可激活、增強患者自身免疫系統(tǒng)對惡性腫瘤細胞侵襲的抵抗能力。
腫瘤標志物是腫瘤細胞異常增殖所產生的物質,其水平變化可反映腫瘤細胞產生、發(fā)展及轉移情況[12]。CEA是一種廣泛存在于機體內的腫瘤標志物,可用于EC的鑒別診斷、病情監(jiān)督;SCC-Ag屬于糖蛋白,產生于食管、肺等部位,其水平降低代表腫瘤得到控制;CYFRA21-1存在于食管上皮腫瘤細胞胞質中,其水平變化受腫瘤大小、分期、分化程度、治療方式等因素影響,其水平降低表示腫瘤正在縮小或得到控制。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在進行充分治療后其CEA、CYFRA21-1、SCC-Ag水平均得到有效降低,且觀察組以上指標均低于對照組。分析原因為,經化療結合免疫藥物治療,患者體內免疫系統(tǒng)被激活,會攻擊機體惡性腫瘤細胞可阻止免疫反應的過表達并維持自身抗原的免疫耐受性[13]。腫瘤細胞溶解或被殺死后,常被釋放入體液或組織液中,位于上皮腫瘤細胞CYFRA21-1等腫
瘤標志物濃度隨之下降。同時,因本研究免疫藥物劑量使用適中,給藥方式得當,且醫(yī)護人員在免疫治療過程中進行監(jiān)測與管理,故不良反應未見明顯增多,進一步說明進展期食管癌患者采用術前新輔助化療聯(lián)合免疫治療的安全性較高。
綜上所述,進展期EC患者術前進行新輔助化療聯(lián)合免疫治療的效果較好,可幫助患者改善預后,且安全性較高,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楊雄濤.食管癌綜合治療新進展[J].中國腫瘤臨床, 2023, 50(2): 98-103.
許若煊,李冬斌,張旭,等.食管癌致病因素及對預后影響的研究進展[J].河北醫(yī)藥, 2022, 44(10): 1556-1560, 1565.
李曉倩,張鳳,傅奕鋮,等.磁共振彌散加權成像在食管癌新輔助放化療早期效果評估中的價值[J].中國醫(yī)學計算機成像雜志, 2022, 28(3): 259-265.
溫晶媛,沈文斌,祝淑釵.局部進展期食管鱗癌全新輔助治療可行方案的探索[J].中華放射腫瘤學雜志, 2023, 32(1): 65-69.
葉鑫,趙彥,游賓,等.《食管癌根治術胸部淋巴結清掃中國專家共識(2017版)》解讀[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 2018, 21(9): 976-982.
張雙會.紫杉醇聯(lián)合奈達鉑同步放療對進展期食管癌的療效觀察[J].長治醫(yī)學院學報, 2021, 35(1): 41-43, 47.
徐玥,廖應英,孫澤群.食管癌的流行病學特征及發(fā)病高危因素研究進展[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 2024, 62(7): 113-117.
赫捷,陳萬青,李兆申,等.中國食管癌篩查與早診早治指南(2022, 北京)[J].中國腫瘤, 2022, 31(6): 401-436.
陳婷,崔浩波,羅洞波,等.新輔助化療在食管癌治療中的作用及對程序性死亡因子-1/-2和轉化生長因子-β水平的影響[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 2022, 36(7): 658-661.
王希龍,修家偉,李旭,等.卡瑞利珠單抗聯(lián)合白蛋白紫杉醇+順鉑化療用于局部晚期食管癌術前新輔助治療臨床效果觀察[J].臨床軍醫(yī)雜志, 2022, 50(8): 806-809, 813.
鞏合義,伊艷,張健,等.局部晚期可手術食管癌經新輔助放化療達臨床完全緩解后的處理策略[J].國際腫瘤學雜志, 2023, 50(12): 745-750.
宋春濤,于永洋,高振,等.局部晚期食管癌免疫治療的現(xiàn)狀及前景[J].實用腫瘤雜志, 2023, 38(2): 195-201.
劉璐,馮林春,劉芳,等.放化療聯(lián)合PD-1單抗治療局部進展期食管癌的臨床觀察[J].解放軍醫(yī)學院學報, 2022, 43(6): 639-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