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午飯后,我們一家人圍著茶幾,吃著草莓聊著天,本是其樂融融的氛圍,卻發(fā)生了小插曲。我那不滿四歲的兒子康康,一口吃掉草莓尖,殷勤地把剩下的草莓喂給爺爺吃。爺爺笑瞇瞇地接過,好像吃到美味珍饈一般??悼狄豢礌敔斒峙浜?,故技重施,連著給爺爺喂了三四個咬過的草莓,后面甚至變本加厲,直接把盤里的草莓禍害了個遍,留下一堆殘缺的草莓。
奶奶最先發(fā)現(xiàn)爺孫倆的“小動作”,她戳戳我:“你看你兒子多聰明,只吃甜的?!蔽铱粗且粋€個半截的草莓,不由得皺起眉頭,及時出言制止兒子:“康康,要吃就整個吃掉,不然就不要吃了?!眱鹤佑悬c不知所措。奶奶則在一旁打圓場:“這么小的孩子懂什么,康康不要喂?fàn)敔敚约汉煤贸??!?/p>
吃完水果,奶奶安排康康回屋午睡,我卻想著這事不能就此翻篇。等到兒子睡熟,我急忙拉上全家開小會,希望全家都能意識到兒子的錯誤行為。爺爺奶奶則提出異議,他們認(rèn)為現(xiàn)在生活條件好了,兒子不想吃就不吃,家里又不是沒條件。我和丈夫則統(tǒng)一戰(zhàn)線:首先,雖然現(xiàn)在兒子還小,但也不能浪費;其次,兒子把不好吃的部分留給長輩是錯誤的做法,我們不指望兒子能做到孔融讓梨,但至少要做到尊敬長輩。把不愛吃的食物留給長輩吃,就是兒子潛意識認(rèn)為長輩該幫他收拾殘局,自己的地位高于爺爺奶奶,這不利于孩子成長。
聽了我和丈夫的話,老兩口也沉默了。我知道,在這件事上,我們達(dá)成了教育的一致性。我思考著為什么兒子不愛吃草莓的尾部:一方面,草莓的尾部寡淡無味;另一方面,草莓的蒂比較扎嘴,兒子也不會表達(dá)。想著想著,我心里有了想法。
等兒子午睡起來,我拿出一盒熱騰騰的蛋撻,這可是他的最愛。兒子手舞足蹈,坐在餐椅上準(zhǔn)備大快朵頤。我不急不緩,拿出一個只剩酥皮的空心蛋撻,放在兒子面前說:“這是媽媽吃剩的,你吃吧。”兒子一臉不可置信,眼眶都紅了。我看著兒子,輕聲問他:“吃別人剩下的東西,是不是很不好受?那爺爺憑什么要吃你剩下的東西呢?你覺得你做得對嗎?”兒子憋住眼淚,搖搖頭。我遞給兒子一個完整的蛋撻:“你能認(rèn)識到自己的錯誤,媽媽獎勵你一個蛋撻?!眱鹤永峭袒⒀实爻酝?,眼巴巴地看著剩下的蛋撻。我又問:“是不是還想吃?但是這些蛋撻是不是還要分給家里其他人?如果所有蛋撻都被你掏走了蛋撻芯,別人還能吃嗎?所以……”“所以,我不該把所有草莓都咬一口?!眱鹤咏幼斓?,臉上有了愧疚之色。我點點頭,又遞給兒子一個蛋撻。兒子小小的臉上掛上了笑容,欣然接過。
晚飯后的水果依舊是草莓,只是我用小刀挖掉了蒂。我笑瞇瞇地向兒子建議,挖掉蒂的草莓不用怕扎嘴,我們可以先吃不甜的部分,這樣會越吃越甜,越吃越有味道。兒子按我說的咬了一口,瞬間兩眼發(fā)亮,老老實實吃完了整個草莓才去拿下一個。
吃草莓其實只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但小事卻蘊含著極大的教育意義。兒子的品性三觀正是由這一件件小事堆砌而成的。只有把握好每一件小事,讓兒子及時認(rèn)識到錯誤,他才能樹立正確的三觀。想到這,我向兒子豎起拇指,兒子則回以我一個燦爛的笑容。
編輯|龍軻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