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紅色文化作為新時代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培養(yǎng)學生文化自信方面有顯著功效。將紅色文化資源應用于高中思政課,不僅有利于傳承和弘揚紅色文化,而且有利于引導學生樹立文化自信,在堅決維護國家利益方面發(fā)揮積極作用。學校應通過提升教師隊伍專業(yè)水平,使教師合理利用教學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新紅色資源的融入形式、及時反思總結,將紅色文化資源合理融入高中思政課教學,充分發(fā)揮其育人作用。
關鍵詞:紅色文化;高中思政課;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資源;立德樹人
中圖分類號:G63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4)19-0033-04
紅色文化資源有著重要的育人價值,將其融入高中思政課不僅是宣傳紅色精神的有效舉措,而且有助于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的可信度和感染力。教師應選取一些本土化的紅色文化資源,借助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展開教學,使學生可以更好地將知識內化于心,成為品德修養(yǎng)和文化底蘊兼具的人才。本文對紅色文化資源、思想政治教育、高中思政課相關概念進行簡要分析,探討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高中思政課教學的作用,分析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高中思政課的策略,以期為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提供借鑒。
1.紅色文化資源
紅色文化是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由中國共產(chǎn)黨人、先進分子和人民群眾共同創(chuàng)造并極具中國特色的先進文化,蘊含著豐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中國革命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革命者感天動地的豐功偉績,革命舊址、遺物展現(xiàn)的震撼心魄的場景,都是感動和教育學生的最佳素材。紅色文化資源包括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具體有英雄革命事跡、革命戰(zhàn)爭遺址、革命紀念館、歷史博物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紅色文化生態(tài)旅游景區(qū)、紅色文化相關作品、紅色歌曲等[1]。紅色文化資源具有歷史印證價值功能、文明傳承價值功能、政治教育價值功能、經(jīng)濟開發(fā)價值功能,是十分重要的教育資源。
2.思想政治教育
高中階段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能使學生的思維方式和社會活動更符合時代的評判標準,還有助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2]。從九年義務教育到高中甚至到大學階段,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統(tǒng)性、規(guī)范性、有序性都對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人文素養(yǎng)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在傳承紅色文化和紅色精神方面的作用不容小覷,其既包括愛國主義方面的教育、與理想信念相關的教育,還涉及道德素質教育等。
3.高中思政課
高中思政課是教師根據(jù)教學大綱和教材內容穩(wěn)步推進思想政治教學工作,在講授理論知識的同時幫助學生建立思政相關知識體系,使他們形成符合社會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會實踐活動,能夠幫助學生認識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樹立正確的“三觀”[3]。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根據(jù)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特點和學情,從政治、哲學、經(jīng)濟、文化等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教導學生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思想,厚植愛國主義情懷,使學生成為具備獨立思考能力和辨別是非能力的棟梁之材。
1.紅色文化育人目標與高中思政課教育目標相一致
紅色文化教育與高中思政課都聚焦于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個體,以完成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為目標。紅色文化資源中所蘊含的共產(chǎn)主義信念、愛國主義情感和集體主義原則等核心價值,賦予了其政治導向、繼承傳統(tǒng)、行為規(guī)范、道德養(yǎng)成等教育功能,這與高中思政課的教育目標相一致。思政課的重要任務在于引導學生明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通過多方面的指引規(guī)范,使學生具備較高的思想政治素養(yǎng)。通過了解革命先輩們的思想觀念、紅色事跡中所蘊藏的民族精神以及革命事業(yè)所傳遞的對民族獨立和民族復興的堅定追求,學生能夠更深刻地領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和強烈堅定的社會責任感、使命感。高中思政課不僅注重傳授理論知識,還強調知行合一,即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致力于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將抽象的理論知識與個人生活經(jīng)驗、勞動體驗有機地聯(lián)系起來,并將這些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和社會實踐中。除了包括紅色制度文化、紅色精神文化資源,紅色文化資源還包括那些見證革命歷史、承載著紅色記憶和紅色精神的實質性場所,如革命遺跡、英雄紀念館、烈士陵園等。這能為學生提供教育和實踐的平臺,為學校思政活動的開展提供重要的場所,如西柏坡中共中央舊址、延安革命紀念地、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等。通過實地參觀和研究,學生可以深刻理解紅色文化的深刻內涵,形成堅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確的思想政治認識??傮w而言,紅色文化教育與高中思政課的教育目標相一致,都注重對學生思想觀念、道德修養(yǎng)、價值認同等方面的引領,以達到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目的。
2.紅色文化資源與高中思政課教學內容相契合
新課程改革對高中思政課的內容進行了有益調整,將教學焦點置于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有機融合上,因此高中思政課教材涵蓋哲學與文化、經(jīng)濟與社會、政治與法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當代國際與政治等多方面的內容。而紅色文化資源不僅貫穿政治領域,更在經(jīng)濟、文化、社會和生態(tài)等多領域顯現(xiàn)其重要價值。例如,高中思政必修一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模塊涵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制度確立、改革開放等內容,與紅色文化資源的時間跨度高度吻合,可作為教學素材的紅色資源較為豐富。在高中思政必修二的“經(jīng)濟與社會”模塊中,探討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等內容與紅色文化的旅游和影視價值相關聯(lián),可通過學生身邊的紅色文化開發(fā)案例,深化學生對政治經(jīng)濟學知識的理解??傊t色文化資源涵蓋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多方面的內容與高中思政教材內容高度契合。合理運用這些資源,可充實教學內容,優(yōu)化教學效果,推動高中德育工作的有效開展。
1.有助于提升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
思想政治課堂是高中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徑,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因此思政課堂教學內容的選擇至關重要。紅色文化資源有著豐厚的歷史淵源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展現(xiàn)了革命前輩的奉獻精神,包含著感人的勵志的紅色故事,大量的物質資源和精神內涵值得學習和傳承[4]。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紅色文化資源也有了新的生命力,高中思政課堂引入紅色文化,能夠讓學生了解偉人的先進事跡,深刻感受祖國的偉大和革命先輩的魅力,讓學生在精神上受到鼓舞,培養(yǎng)學生攻堅克難、敢于拼搏奉獻的精神,有助于提升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此外,紅色文化還是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包括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革命歌曲、紅色經(jīng)典著作等。將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高中思政課堂,能夠幫助學生明確自己的價值取向,主動傳承和弘揚紅色文化,對于提升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具有重要意義。
2.有助于堅定學生的理想信念
堅定的理想信念能夠讓人有昂揚的斗志、堅定的信心和克服一切困難的勇氣。高中生作為建設祖國的強大后備力量,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是至關重要的。將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高中思政課堂,可以通過激發(fā)理想追求、培養(yǎng)責任意識和啟迪創(chuàng)新思維等,強化高中生的理想信念。將紅色文化中的經(jīng)典著作、革命先輩的英勇事跡等作為思政課堂優(yōu)秀的教育素材,能夠讓學生感受偉人精神,從紅色文化中得到精神鼓舞,堅定理想信念,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
3.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祖國的繁榮昌盛離不開全國各族人民的團結奮斗,離不開革命先輩的拋頭顱灑熱血,而他們的無私付出靠的就是愛國主義精神的推動。高中生作為建設祖國的后備力量,需要有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因此在思政課堂教學中要著力培養(yǎng)高中生的愛國主義情懷。紅色文化資源的核心是愛國主義,紅色文化強調的是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作貢獻的精神,它呼喚每個人都要肩負起自己的社會責任。通過學習紅色文化,學生可以認識到自己作為時代新人的使命和責任,培養(yǎng)為社會進步、為人民幸福而不懈奮斗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近年來,隨著各國文化交流越來越密切,多元文化給部分高中生帶來一定的影響,而紅色文化能夠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認同感,加深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識,讓學生更加認同祖國文化,更加熱愛祖國。
在高中思政課教學中,教師要靈活運用紅色文化資源,充分發(fā)揮紅色文化的精神號召力,提升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堅定學生的理想信念,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使他們主動肩負起建設祖國的重任,努力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此,學校應通過提升教師隊伍專業(yè)水平,使教師合理利用教學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新紅色資源的融入形式、及時反思總結,將紅色文化資源合理融入高中思政課教學,充分發(fā)揮其育人作用。
1.提升教師隊伍專業(yè)水平
一是更新教育理念與知識體系。教師應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學習當下的先進教育理念,將新的教育理念與自己秉持的教育理念相比較,在求同存異的基礎上整合為適合學生的教育理念。同時,教師要不斷更新教育教學知識與專業(yè)方面的知識,讓自己具備的知識具有時代性。教師應使用教育學與心理學方面的知識,選擇與教學內容契合度高的紅色資源,合理將紅色資源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充分借助新型教學工具與方法,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紅色文化知識,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yǎng),提升思政課教學的質量與效果。二是教師應當多途徑提升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教師在平時可以閱讀相關的書籍,在閱讀的過程中進行思考,在思考的過程中找到思政教學的路徑,提升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5]。當前,紅色資源與思政相結合是比較熱門的課題,很多地方都在舉辦相關的講座與研討會,教師可以借助網(wǎng)絡途徑進行學習,也可以到附近的高校進行參觀學習。教師還可以利用假期到紅色景點進行參觀與學習,充實與豐富自身的教學素材,使紅色文化資源的融入更加合理有效,讓學生對紅色資源在情感上產(chǎn)生共鳴,從而提升高中思政課的質量與水平。
2.合理利用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是在課前導入環(huán)節(jié)對紅色資源進行精簡提煉。教師可以使用圖片或者視頻、音頻等方法為學生創(chuàng)設相應的教學情境,使用語言、音樂或者影像等元素觸動學生的情感,激發(fā)學生的探索欲與學習興趣。在課前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也可以為學生準備幾個探究問題,通過問題的設置激發(fā)的求知欲望。教師也可以在課堂教學前讓學生對之前的教學內容進行回顧,通過回顧舊知識的方法引出新的知識內容,實現(xiàn)前后知識框架的聯(lián)系[6]。教師選取的紅色資源應盡量簡潔,與課堂的主題緊密聯(lián)系,實現(xiàn)趣味性與價值性相統(tǒng)一。二是授課環(huán)節(jié)結合支撐力強的紅色資源。教師應按照歷史邏輯的要求關注史實與事實,而不是憑空捏造,要避免主觀隨意性;按照情感的邏輯在事實的基礎上盡量選擇有故事情節(jié)、感染力強、跌宕起伏的內容,實現(xiàn)與學生在情感上的共鳴;按照辯證邏輯的要求引導學生使用馬克思主義的相關原理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堅持理性、辯證思維;按照理論的邏輯正確看待紅色資源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具體實踐的最好見證;按照教育的邏輯借助紅色資源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堅定學生的理想信念。三是在課堂小結環(huán)節(jié)使用觸發(fā)心靈的紅色資源。教師應借助課堂小結環(huán)節(jié)實現(xiàn)主題升華,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深處,觸及他們的心靈。四是在鞏固練習環(huán)節(jié)融入紅色資源。教師可以布置一定數(shù)量的練習題,以選擇題和分析題為主,融入紅色資源來反映社會現(xiàn)實生活,加深學生對本節(jié)課程內容的理解,并引導他們學以致用[7]。
3.創(chuàng)新紅色資源的融入形式
一是在思政課堂中展示紅色文創(chuàng)產(chǎn)品。教師在思政課堂上可以對故宮文創(chuàng)產(chǎn)品、漢服文創(chuàng)產(chǎn)品等進行展示,讓紅色資源的展現(xiàn)形式更加豐富與多樣,給學生耳目一新的感覺。二是引導學生分享紅色資源,促進共同學習與進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讓學生分享紅色資源,通過在分享中交流與討論促進學生的學習與探索,使學生在互相對話的過程中找到高效的學習方法。
4.及時反思總結
一是觀察學生在學習中的狀態(tài)。教師應在將紅色資源與思政課堂相融合的過程中對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進行觀察與分析,根據(jù)學生的表現(xiàn)及時調整教學節(jié)奏與方式方法。例如,教師在使用文字形式呈現(xiàn)紅色資源的時候可能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并沒有進入學習狀態(tài),這時就可以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討論與探討,也可以在授課中設置問題讓學生自主尋找答案,從而調整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教師可以將觀察的結果作為下次備課的依據(jù),更好地使用紅色資源,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二是改進教學方案。教師應根據(jù)學生對紅色資源呈現(xiàn)形式的喜好、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教學內容變化以及班級整體特點等情況對教學方案進行設計與改進,使紅色資源更好地與教學內容相結合。三是對師生互動的效果進行總結分析。教師可以對互動中學生感興趣的內容、注意力集中的環(huán)節(jié)與情景、學生對教師教學節(jié)奏的適應度、學生對教學活動類型的偏好、學生的學習水平與基礎等情況進行總結,明確課堂教學中哪些環(huán)節(jié)與細節(jié)是需要改進的,以便在以后的教學活動中糾正教學中不足的地方,不斷提升師生互動的實效,提高思政課堂教學質量[8]。
紅色文化資源是一代又一代共產(chǎn)黨人的奮斗結晶,是由無數(shù)革命英雄與前輩用血和汗鑄成的,是無數(shù)仁人志士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得到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結果。對于青少年而言,紅色文化資源是銘記歷史的證據(jù),是自己理想信念的旗幟,是激勵自身奮發(fā)前進的不竭動力。教師應在高中思政課程中合理融入紅色文化資源,幫助學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樹立正確的“三觀”,增強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促使學生時刻銘記歷史,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社會責任感,使之主動為祖國發(fā)展而努力奮斗。
參考文獻:
[1]王麒僑.紅色文化融入高中思政課教學對學生文化自信的影響及對策研究[D].信陽:信陽師范學院,2022.
[2]張相松,楊艷輝,葉文明.期待視野下高中思政課紅色文本教學研究[J].開封文化藝術職業(yè)學院學報,2022,42(08):55-57.
[3]姚波.紅色文化融入高中思政課教學探索[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 2022(27):76-78.
[4]李婉婷.“大思政課”育人格局下紅色文化轉化為思政育人元素的實踐[J].學園,2023,16(28):1-3.
[5]李曉琴,銀元,何成軍.新時代紅色文化資源的價值重構:驅動、內涵與科學問題[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2,43(01):46-50.
[6]張日華.強化情感認同增進價值引領———增進學生對紅色文化情感認同的思考[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1(09):8-10.
[7]王霜,熊鷹.講好中國故事傳承革命精神———記沙坪壩區(qū)開展紅色思政課精品課例活動的實踐[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0(27): 52-53.
[8]王春霞.紅色文化在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中的作用機制與實踐路徑論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11):29-32.
Exploration of Integrating Red Cultural Resources into Senior Middle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aching
Liang Lantao
(Gansu Wuwei 15th Middle School, Wuwei 733000, China)
Abstract: Red culture,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socialist cultural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era, has significant effects in cultivating students’ cultural confidence. Applying red cultural resources to senior middle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s not only beneficial for inheriting and promoting red culture, but also for guiding students to establish cultural confidence and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resolutely safeguarding national interests. Schools should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level of their teaching staff, enable teachers to make reasonable use of teaching processes, innovate the integration forms of red resources, reflect and summarize in a timely manner, and integrate red cultural resources into senior middle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ully exerting their educational role.
Key words:red culture; senior middle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ducationalresources;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 virt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