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和一位同事聊到學生們的近況時,她的一席話讓我思忖很久:“從前的年代大家都很辛苦,但好像也沒聽說過有很多‘玻璃心’的學生。也許當時的學生經(jīng)過了‘艱苦’的洗禮,早已不知道‘傷心’為何物了吧?反觀現(xiàn)在的學生,他們受到家長的百般呵護,猶如溫室里的花朵,一遇風吹雨打就蔫了頭,動不動就喊受傷、心碎。不知長期這樣下去,學生們遇到挫折,會如何渡過難關(guān)?”
其實,學生們這樣的趨勢早已不是新鮮的話題了:自我意識過剩、自我感覺過于良好,養(yǎng)成了“只要我想要,就一定要得到”的自大心理。他們的成長歷程就像八音盒舞池里的玩偶,無論怎樣轉(zhuǎn),周圍總是一片贊美的歌聲。因而,他們不太能夠接受自己的失敗,面對困境時缺乏經(jīng)驗,常感到無所適從。
總有一天,他們將從被保護的世界,走進“殘酷”—也許是學校、也許是職場—的真實世界。在這個現(xiàn)實世界中,不開心的事情遠比開心的多,不公平的事情也會持續(xù)發(fā)生,滿滿的希望可能會幻滅,變成失望,甚至是絕望。
我想到了《小王子》里的一句哀嘆:“我的玫瑰花的生命是脆弱易逝的,她只有四根刺可以保護自己,抵御世界,我卻將她獨自留在我的星球上了?!?/p>
每個即將面對真實世界的學生,就像嬌嫩初長成的玫瑰花。身為師長,我們該如何溫柔呵護、細細照料我們的學生,使之長出力量?
面對挫敗時,我們可以選擇讓自己的花朵遭受攀折,任她萎凋;也可以重新滋養(yǎng)、澆灌她,讓她雖然只有四根刺,卻有抵御全世界的力量。
我從這幾年陪伴學生的經(jīng)驗里發(fā)現(xiàn),學生在面對困境、失敗時,若能改變思維,結(jié)果或許會有很大的不同。
別將完美當目標
剛當上這個班的班主任時,我就發(fā)現(xiàn),不少學生不容許自己犯錯,抱持著“必須完美”的心態(tài)苦撐。于是我提醒他們:“完美并不存在,我們?nèi)粢呀?jīng)完美,也不需再學習了?!?/p>
我告訴孩子們:別將完美當目標,而該把學習當目標。
期末,王梅出現(xiàn)在我面前,她苦悶的愁容,讓我差點忘了她剛?cè)雽W時引人注目的笑容。我隨口問了句最近的狀況,她三句話不到,眼淚就開始奔流。她說,她愈來愈害怕與人合作的場合,因為不懂得拒絕。
開學之初,這個女孩曾自愿申請當組長,承擔了同學們不愿意做的工作,但由于常常整夜趕報告,以至半夜在房間里默默崩潰。逼近能力極限的時候,她曾幾度想放棄組長的職務(wù),甚至產(chǎn)生了休學的念頭。她沒有想到,自己主動為同學服務(wù),竟變成了“自然懲罰”,熱心也成了“噩夢”。
她哭訴了近半小時,我靜靜地聽,不時遞給她面巾紙,讓她盡情發(fā)泄壓抑。后來,話語好不容易找到了停頓的休止符,但她的眼淚仍繼續(xù)流著。
我用接近氣音的聲音柔聲詢問:“那,從這么多痛苦、流淚、崩潰中,你有沒有學到些什么呢?你覺得這一個學期對你而言值得嗎?”
她大概沒有想到我會這么問,停止了哭泣,陷入沉思。我讓出一個自在的空間供她思考,并努力用最有支持性的眼神凝望著她。
她終于說話了:“雖然累,但是值得,因為真的學到了非常多!”
于是我又回歸寧靜,讓她找到說話的音符,繼續(xù)敘述。這一次,談到在這段經(jīng)歷中的收獲時,她越說越起勁,臉上慢慢綻開了笑容。剛?cè)雽W時那種懷抱希望的眼神,又重新在她的眼睛里浮現(xiàn)。
等到她這一次都說完了,我又開口了,說我發(fā)現(xiàn)她其實還學到了一個很珍貴、很珍貴的道理。
她不明白,直問我是什么。我?guī)е鴾\笑告訴她:“經(jīng)過了這一切,你終于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不能’?!?/p>
她露出我意料之內(nèi)的疑惑。
“你發(fā)現(xiàn)了你‘不能’管好你的組員,帶動他們完成任務(wù);
“你‘不能’把每件事做得完美無瑕,反而把自己搞得疲憊不堪;
“你‘不能’堅持自己當初申請擔任組長時的夢想,過了一學期就想放棄;
“你‘不能’總是保持樂觀、正向、積極的態(tài)度,丟棄了笑容;
“你‘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反而常常崩潰,對同學發(fā)脾氣?!?/p>
我凝視著她的面容:“以往的你,覺得自己很優(yōu)秀,可以把許多事情做得很棒,也能討老師的喜歡。然而,經(jīng)過了這些痛苦,至少你認識了自己,認識了自己的限制,認識了自己的‘不能’。未來,也才知道可以如何針對這些狀況改進,讓自己再突破、再成長。而這些體會,都是你在遇見這些困境之前料想不到的,不是嗎?”
聽完我的長篇大論,她側(cè)著頭,若有所思,好像多了一點似懂非懂的啟示。最后,帶著對自己的新認識,她開心地跟我說再見,并告訴我不會再想休學的事了,而會在下學期好好調(diào)整自己的腳步,讓自己穩(wěn)穩(wěn)地再向前走。
別被心中的“小怪獸”所左右
經(jīng)過了一個寒假,開學后在走廊遇見王梅,我半開玩笑地問:“還記得放假前,你哭嚷著想要休學、快活不下去的樣子嗎?現(xiàn)在呢?還會有這樣的念頭嗎?”
她略微害臊地回答:“早就沒有了,我現(xiàn)在過得很好,還很驚訝當時自己的反應(yīng)怎么會這么激烈呢!”然后蹬了個腳,匆匆進班上課去了。
我愣了一下,心里突然升起一個古怪的念頭,每個人的心里,是不是都埋伏著一頭自我腐蝕的小怪獸?我們?nèi)舫:蛢?nèi)心里的小怪獸建立感情,它會不會不斷生長,最后成為難以擺脫的巨獸?
心理學家曾有過研究,某些曾經(jīng)受傷的畫面、失敗的經(jīng)驗、遭拒絕的困窘,能借著記憶與想象力,被擴寫、渲染、詮釋,然后在自己無數(shù)次兇殘地按下重復(fù)播放鍵后,成為固著的傷痕,深深困住無法自由的靈魂。不知不覺中,我們會成為一個終日憤憤不平的怨懟者、習慣性的受害者、希望的棄守者。而真正傷害我們的,其實就是我們自己,是我們賦予惡獸無限上綱的權(quán)力,吞吃大片美麗的“江山”。然而,詮釋事情的選擇權(quán),一直都在我們的手上。所以,在面臨困境時,若可以暫停思考一下,就知道我們永遠都還有機會,仍可以運用心靈轉(zhuǎn)化的潛力,看見烏黑山嶺另一頭的微光世界。
沒想到的是,兩個月后,王梅帶著眼淚浸濕的花臉再度出現(xiàn)在我面前。這次,她是受不了某位課任老師始終沒看見她的努力。
在期中活動表現(xiàn)中,即使她全力以赴,這位課任老師也只看見了她沒做好的小瑕疵,而忽視她一次又一次的付出。最讓她崩潰的是,這位老師甚至在全班同學面前點了她的名字,說她不夠用心,讓她當眾受辱。她說,她不喜歡這位老師每次看著她時露出的那種微妙無奈的神情,彷彿覺得她在“擺爛”而對她失望透頂。她渴求被看見、被看重、被肯定。
我試著問她:“在這個辛苦、不容易的過程中,你可以舉出三個自己做得好的地方嗎?”她揉揉眼,毫不猶豫地說了五點,并且大有繼續(xù)說下去的架勢,我趕緊微笑打斷她:“老師對你這些努力的漠視,會讓你的努力變?yōu)椴淮嬖趩???/p>
她說當然不會。
我接著說:“是的。老師一定有沒有做好的地方,她不該對你的認真視而不見。但你從這樣的事件中能帶走什么呢?是帶走一肚子的怨氣?還是自憐又自艾?難道老師這么說你,你就會成為她口中的那個人了嗎?很快這個活動就結(jié)束了,到時候,所有他人的言語都不會在你旁邊出現(xiàn)了,你還會讓這些傷害你的言語如影隨形嗎?記住,別人的話語就只是一個聲音,而聲音碰不著你,除非你允許它碰得著你。你無法控制別人的聲音,但你只要足夠有智慧,就可以決定自己的心情,培養(yǎng)出不受傷害的能力?!?/p>
她聽了我的話,陷入了沉思之中,臨走時說:“老師,我知道錯了。老師正確的意見,我接受并改正,但我不會再陷入她的批評泥潭中無法自拔了?!?/p>
正視失敗,向失敗學習
當學生們在困境、焦慮中打轉(zhuǎn)、沒有方向時,我都會建議他們對失敗采取開放的態(tài)度,試著“負面思考”一下:“如果你選擇放棄,會怎么樣?”“假使真的說出那句話,會怎么樣?”“若完完全全搞砸了,然后呢?”聽到這樣的問題,學生通常會注意到潛在的威脅,并轉(zhuǎn)換思維回答:“若真的……大不了就是……”
學生大膽地設(shè)想自己“全面失敗”會面臨的最糟狀況是個很有效的策略。他們都承諾不會為自己長期的“玻璃心”所困擾。設(shè)想過最擔憂的恐懼,才有機會面對它;知道黑暗存在,面對它時,才不會毫無防備;承認自己害怕,自己有可能會失敗,就能知道如果愿意,便有機會擁有擊敗黑暗的力量。即使失敗了,這樣的失敗也不是毫無價值的失敗,而是努力嘗試后、值得紀念,甚至值得“慶?!钡氖 S袝r候,失敗才是更好的。因為跨出步伐,才會失?。蝗缓笳暿?,向失敗學習;若再失敗,也就再有更多學習的可能。
有時候,露出脆弱的一面并不可恥,可恥的是不知道自己的脆弱,并對自己的問題渾然不知。如果我們可以學會在自己盡力之后,承認自己的不完美;遭遇失敗的時候,不做悲情主義者,反而平靜地挖找其中蘊藏的功課;不小心受傷時,不憐惜自己的苦痛,不責怪人、事、物,反而把傷痕看作力量的泉源,相信我們將成為更堅強、更勇敢的人。
(作者單位:重慶市萬州區(qū)汶羅小學)
責任編輯:胡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