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哲光
隨著高中語文教育進入核心素養(yǎng)時代,如何在日常教學中落實核心素養(yǎng)便成為每一位語文教師必須思考的課題。高中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主要包括四個方面: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fā)展與品質、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文化傳承與理解。筆者認為,高中散文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散文教學中運用誦讀法可以有效實現(xiàn)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落地,培養(yǎng)“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的能力,“讓學生體驗到文學帶給人的愉悅、情趣,喚醒學生對文學的渴望與熱愛,在審美鑒賞過程中培養(yǎng)個性創(chuàng)造力”。
現(xiàn)代散文是高中語文教材中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誦讀法是散文教學的一種重要方法,是提高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誦讀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種學習方法,它可以讓學生在感知言語聲音形態(tài)的同時,實現(xiàn)對文本的感悟理解。作家朱自清曾說:“‘讀字本作抽出意義解,包含著了解的程度及欣賞的程度?!闭b讀主要源于學生理解文章后的感悟,若教師總是干預學生的理解與誦讀,感受也無從談起。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鄧炎昌說:“課堂是一個舞臺,在課堂上老師只能是一個導演,絕不是主角?!痹诮虒W實施過程中,教師要以引導為主,品讀文章的妙處,在于通過誦讀體味文字韻味,這也要求教師以引導者的身份帶領學生體悟。
《荷塘月色》是高中語文統(tǒng)編版教材中寫景抒情散文的代表作。在《荷塘月色》的教學過程中,筆者從誦讀感知、誦讀品味、誦讀探究幾個方面設計教學。課堂上,通過師生合作誦讀、教師引領范讀、學生自主誦讀、學生示范誦讀、教師點評、學生互評、學生集體誦讀等方式,對作品進行感知、品味和探究。在《荷塘月色》的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學會誦讀美文的方法、提高誦讀能力和審美鑒賞能力。
疊詞的重讀
重讀是一種誦讀方法,通過語音上的強調,凸顯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在誦讀法的運用中,首先讓學生知道誦讀應當注重重音的處理,在重音的變化中,感受情感的起伏變化,感受散文之美。在課文第四自然段中,疊詞反復出現(xiàn),而且出現(xiàn)在修飾語的位置,修飾語恰恰是重讀的對象,對疊音詞的重讀是需要掌握的一種誦讀方法。如:“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苯處熛驅W生提問:“誦讀時重音應當放在哪些詞語上?”學生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語感,能夠感知到重音應放在“曲曲折折”“田田”“亭亭”“舞女”等修飾語上。疊音詞“曲曲折折”之于“曲折”有綿延不斷的感覺。如果只是“曲折”,讓人想象到荷塘只有一重變化,“曲曲折折”則有蜿蜒曲折的味道。從語音角度來講,“曲曲折折”的音樂性要比“曲折”更強,更有節(jié)奏感。再如:“葉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逼渲小懊苊艿亍薄懊}脈的”是疊音詞,如果去掉,就變成了“葉子本是肩并肩挨著”和“葉子底下是流水”,便無法想象葉子密集的狀態(tài)和流水緩緩流動的樣子,也缺乏疊詞的節(jié)奏美感。
教師讓學生自己讀、示范讀,再由學生來點評。起初,多數(shù)學生語氣平緩,只能夠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調,但是無起伏波瀾的美感,平淡無味。教師為學生作示范,引導學生感受重音的落腳點和疊音詞的審美效果,學會用音樂的節(jié)奏感來感受疊詞的節(jié)奏感。教師需要給予學生獨立時間誦讀感受,然后再次嘗試誦讀,逐漸感受疊音詞和修飾語在語句中的作用,掌握重音和疊詞的誦讀方法。
節(jié)奏的重讀
重讀并不是將重音讀得聲音大、豪邁就可以了,像《荷塘月色》中的寫景句子,語氣豪邁地讀會破壞作品幽靜的意境。體現(xiàn)重讀的方式有很多,可以進行聲音上的處理,如聲音的延長和停頓、語氣的緩急等,也可以達到重讀的效果。例如“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這幾句,荷花的香味是清淡的、隱隱約約的,誦讀時不能加重語氣,在處理重音時可以將“縷縷”“渺?!甭曇粞娱L,還可以在“縷縷”“渺?!痹~語之前稍微停頓、調整氣息,亦可以體現(xiàn)重讀。荷香需要舒緩地讀,后面的比喻句“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中,“閃電”“霎時”需要加快語速,從而在腦海中形成畫面。學生通過反復誦讀,感受重點語句的重讀與節(jié)奏。教師在誦讀中,適時點評、及時糾正,讓學生在課堂上學有所得,掌握重讀與節(jié)奏的關系。
字眼的重讀
重讀中,重音分為語法重音和邏輯重音(情感重音)。學生通過平時的生活經驗,可以感知到一句話中動詞的重音,但并不了解這樣讀的審美效果。煉字中的關鍵字眼,在句子中往往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在誦讀中,注意關鍵動詞的重讀尤為重要。讓學生感受到動詞的審美效果和藝術魅力。
例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教師在組織教學時,首先讓學生自己感受哪些字眼應該重讀,學生掌握了一些誦讀方法后,不難看出“瀉”“浮”“洗”“籠”這些字眼需要重讀。學生自己來品味這些重音給人帶來的審美感受。有的學生賞析“瀉”字,通過重音的處理感受到月光如流水的動態(tài)美,從天而降卻悄無聲息。有的學生表示,“浮”字寫出了薄薄的青霧緊緊貼近水面,而又相對靜止的狀態(tài),和荷葉、荷花融為一體,似真似幻,讓人沉浸在夢幻般的世界里。有的學生認為,“洗”字寫出了月光下荷葉和荷花的特有狀態(tài),月光特有的光線強度,給荷葉和荷花鍍上了一層白色,像在牛乳中洗過,將荷塘的雜質覆蓋,留下了一片潔白的世界,“洗”字突出了這一特點,達到了預期的審美效果。
教學時,教師引導學生重讀這些動詞,在煉字中,加強關鍵動詞的重讀,感受字眼的獨特審美魅力。在誦讀中,加上對這些詞語的賞析,發(fā)揮豐富的想象,讓學生沉浸在朱自清描繪的荷塘世界里,得到真切的審美體驗。在不同句子的舉例中,學生自己感受,找到誦讀的方法,教師適時進行引導和點評,在不同的舉例中感悟不同的誦讀方法,提升誦讀能力和審美鑒賞能力。
總之,誦讀法是現(xiàn)代散文教學的重要方法之一,是實現(xiàn)核心素養(yǎng)落地的重要途徑。讓學生掌握一定的誦讀方法,從品讀語言入手,從語調、語氣等入手,感受文章的語言魅力。在誦讀的基礎上加以理解、品味和鑒賞,處處扣住文本,在學生走進文本和走出文本的過程中,點滴地滲透知識傳授、能力培養(yǎng)與陶冶情操的目標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