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麗嬌
作為語文“聽、說、讀、寫”四大板塊之一,寫作在整個語文學習過程中占據(jù)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涉及的內(nèi)容比較豐富,但由于小學生的年齡及認知局限,他們掌握的語文知識相對較少,因此,在小學語文學習過程中,為了培養(yǎng)學生們的寫作能力,教師必須采用新的教學方式,以適應學生們的學習需要。觀察法就是近幾年出現(xiàn)的一種新的寫作教學方法?;诖?,本文對小學寫作教學中觀察法的運用進行了探究,并提出了一些相關策略。
一、講解觀察法的理論知識
在小學的寫作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利用觀察法幫助學生提高寫作能力。而在讓學生進行觀察之前,教師一定要重視對觀察法的理論知識的講解,只有幫助學生們提升觀察法的理論知識基礎,才能夠促進學生們更好地投身于實踐當中。當前,教師在小學的寫作教學中,最常用到的觀察法就是演示觀察法、持續(xù)觀察法和順序觀察法這幾種。演示觀察法是依托多媒體技術進行的一種觀察方法。教師將想要展示給學生的內(nèi)容制作成視頻,在課堂上讓學生們反復觀看,在觀看的過程中對視頻中的內(nèi)容進行仔細觀察,從而獲得結論。持續(xù)觀察法則是讓學生們長時間地對一件事情或者某個物品進行觀察,從觀察的過程中獲取一些寫作的素材,并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順序觀察法則是讓學生們按照一定的時間或者空間順序進行觀察,自上而下、由遠及近、由表及里等都屬于順序觀察法。教師在開展觀察法教學之前,一定要讓學生充分了解每種觀察方法是什么意思,應該如何進行,這樣才能確保學生們在觀察過程中用對方法,收獲更好的學習效果。
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們觀察校園中一棵柳樹的變化,此時順序觀察法就是最好的方法。學生們可能會觀察到:春天,柳樹慢慢地抽芽,細長的柳枝上長滿嫩綠色的葉芽;夏天,柳樹的芽慢慢長成了綠色的樹葉,如詩句“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所述,這時的柳樹會隨著夏風的吹拂慢慢擺動;秋天,柳樹的樹葉慢慢變黃,伴隨著秋風逐漸凋落,此時的校園內(nèi)隨處可見的都是掉落的柳樹葉;冬天,柳樹的葉子完全掉光了,樹上光禿禿的。這樣的觀察實際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教師持之以恒地引導,讓學生們用正確的方法進行觀察。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們可以對每個季節(jié)的柳樹都進行記錄,并且運用到日常的寫作當中,這會為學生們提供豐富的寫作素材。因此,教師在寫作的教學過程中一定要重視方法論的指導,針對不同的事物,要讓學生運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觀察,這樣才能達到最好的觀察效果。
二、應用觀察法的直覺驗證
在小學的寫作教學中,教師必須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身心特點,運用觀察法的直覺驗證來強化學生對于各種事物的理解。觀察法的直覺驗證就是引導小學生對某些事物進行一些猜想或者想象。學生們可能并不理解這個事物是什么,也并沒有親眼見過,這時就需要學生們根據(jù)以往的生活經(jīng)驗和已知事物的一些特征,簡單大膽地對事物進行猜想以及描述,最后通過親眼觀察事物使自己的猜想得到驗證,這可以有效激勵學生們對周圍的事物和生活進行觀察,并通過猜想和持續(xù)的觀察,完成最后的書面表達。這種方法適用于年齡比較小的學生,由于小學生對事物的認知還并不成熟,不能對其進行準確的理解和分析,而通過應用觀察法直覺驗證則可以有效地提高他們的觀察能力,激發(fā)他們的寫作興趣,從而使他們更加積極主動地對事物進行觀察和了解。在觀察的過程中,學生也能逐步將自己的想法由理論變?yōu)閷嵺`,將觀察到的東西融入到寫作當中,從而讓學生們在觀察中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比如,在教師在講完課文《頤和園》后,可以應用觀察法的直覺驗證,幫助學生們進行寫作練習。教師可以向?qū)W生們提出一些與頤和園有關的問題,如:“同學們有沒有去過頤和園?”“在你眼中頤和園應該是什么樣子的?”“哪位同學可以根據(jù)課文的描述,想象一下頤和園的樣子,給老師和同學們講一講?”通過提問讓學生們進行積極主動的思考,去猜想頤和園的樣子,并在腦海中對頤和園的大致樣貌形成一個初步認知。提問環(huán)節(jié)結束以后,教師就可以給學生們播放一段相關視頻或者紀錄片,讓學生們在紀錄片中觀看頤和園的真實樣貌,也讓剛才的猜想得到印證。這既讓學生鞏固了課堂相關知識,也讓他們對頤和園有了深刻的認識,之后再進行寫作,順利完成由猜想到寫作的過程,進一步提升學生們寫作的學習效果。此外,教師也要引導學生在日常寫作中運用這種方法,自己提出問題并去驗證猜想,以更好地提高學生們的寫作水平。
三、引導學生們進行持續(xù)觀察
寫作能力的提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完成的。尤其是小學階段,學生們剛剛接觸寫作,掌握的寫作知識非常少,此時教師需要幫助學生們提升觀察能力,不斷進行寫作素材的積累,并且在積累過程中反復進行寫作能力的鍛煉,這就需要用到持續(xù)觀察的方法。持續(xù)觀察法就是對周圍的某個人或事物進行長時間的反復觀察,從而在觀察過程中不斷完善對事物的認知,并獲得更多的寫作素材。我們的生活中從來不缺少美,只是人們?nèi)鄙侔l(fā)現(xiàn)美的眼睛。同樣,我們的生活中充滿了各種各樣的寫作素材,只要學生們肯花時間進行觀察和了解,一定會有很大的收獲。因此,在教師進行小學的寫作教學時可以應用這種觀察方法,引導學生對周邊的人和事進行持續(xù)觀察,觀察的對象可以是學生們比較感興趣的事物,也可以是身邊熟悉的家人朋友。教師需要為學生們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們能夠更好地對事物進行觀察,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觀察能力,并能對更多的事物形成正確的認識,了解事物的發(fā)展過程,以積累越來越多的寫作素材,從而不斷提高學習寫作的興趣。
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們對班里綠化角的植物進行觀察。觀察植物的生長習性,記錄植物的成長過程,并且讓學生們親自給植物澆水施肥,幫植物鏟除雜草。這些都是值得仔細觀察并且記錄下來的事情。然后,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們一起分享種植的成果,并給其他同學講一講整個過程,讓學生們獲得滿足感。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們寫一篇關于植物生長過程的作文。通過長時間的觀察,學生們對植物的生長過程以及其中有意思的事情都做了記錄,這都可以寫進作文之中,這樣寫出的作文也會更具有真實性和真情實感。持續(xù)觀察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是通過這樣的過程可以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們的觀察能力,并且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變得更加細心、耐心。
四、培養(yǎng)學生觀察生活的習慣
生活也是創(chuàng)作的源泉,想要寫好作文就需要深入生活。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養(yǎng)成用心觀察生活的好習慣。并學會記錄生活,在生活中為寫作搜集更豐富的素材;設計生活,從不同的生活體驗中獲取多方面的知識。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寫作時要從內(nèi)容入手。很多小學生在寫作文時容易出現(xiàn)無話可說、無事可寫的情況,這就需要教師指導學生們進行素材積累。積累素材的途徑大致有兩種,一種是直接途徑,比如學生們親身參與的各種事情,一種是間接途徑,學生們可以聽廣播、看電視或者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尋找素材,這些都是需要深入生活才能了解到的東西。小學生的生活往往都是比較豐富多彩的,但仍然有學生在寫作時不知從何寫起,這是因為他們沒有對生活進行記錄。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們以每天寫一篇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一天中的所見所聞,久而久之,也就積累起了大量素材。設計生活主要指的是教師可以為學生們創(chuàng)設學習的環(huán)境,設計一些有趣的生活實踐活動或者小游戲,這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還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們的主觀能動性。
比如,在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給學生們設計有趣的人物扮演游戲,讓學生們扮演社會中各種各樣的職業(yè)角色,如醫(yī)生、警察、科學家、教師等。在游戲過程中,學生們會去主動了解每個職業(yè)的特點及要求等,從而了解更多的生活常識,讓認知得到擴展。在活動結束以后,教師可以給學生們布置一些小任務,讓學生去網(wǎng)上搜集資料,了解每個職業(yè)的一些優(yōu)秀代表和先進事跡,這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們積累素材。另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們進行板報設計等活動,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會主動去查詢一些資料,自己動腦設計板報的制定方案,這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想象力,還能鍛煉學生們的實踐動手能力。
五、引導學生觀察人物特點
小學生的寫作通常是以記敘文為主,而記敘文無外乎是對人或者事進行描寫和記述,所以,人物寫作是記敘文寫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人物描寫手法的掌握和運用則是人物寫作中的重中之重。人物描寫的方法主要是外貌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tài)描寫和心理描寫,如果能夠?qū)⑷宋锏倪@幾個特征形象地刻畫出來,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就會栩栩如生,給人以強烈的代入感。比如在《紅樓夢》中,每一個人物的形象特點都是非常鮮明的,一提到林黛玉,我們立刻就會想到“凄美”二字,而提到王熙鳳,我們的腦海中就會浮現(xiàn)出她尖酸刻薄、圓滑潑辣的形象。在小學寫作教學中,教師也要引導學生對身邊的家人、親戚、同學等多進行這幾方面的觀察,了解他們的外貌特征、說話方式、行為舉止、表情神態(tài)。要知道,日常生活中真正存在的人物都是絕佳的寫作素材。因此,教師必須重視培養(yǎng)學生觀察人物特點的習慣,形成習慣以后,學生們在潛移默化之中就能夠積累起豐富的寫作素材,為他們以后的寫作打下牢固的基礎。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要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們進行人物觀察,提高寫作內(nèi)容的真實性和可靠性。
比如,教師可以給學生們布置以《我的媽媽》為主題的寫作任務,要求學生們不能夠憑空捏造,要引導學生們在生活中對媽媽進行觀察,觀察媽媽的外貌特點、行為習慣、說話方式,以及關注媽媽的情緒變化和心理波動等。通過細致的觀察,學生們對媽媽會有更加充分的了解。在進行寫作時,也就能夠有足夠的素材,并且對媽媽的描寫會更加準確生動,“媽媽”這一人物形象也會更加豐滿,這樣的文章,其語言也更加具真情實感。通過對周圍人進行觀察的方式來積累寫作素材,可以加強學生與家人朋友之間的溝通,鍛煉學生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并且還能促進寫作能力的提高。
綜上所述,觀察法是當代小學寫作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寫作素材的積累和寫作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小學寫作教學中,教師要給予學生正確的方法指導,教給學生正確的觀察方法,使學生養(yǎng)成觀察生活的習慣。通過對生活的觀察,可以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而隨著積累的增多,學生也會掌握更多的寫作技巧,整體的寫作能力就會有質(zhì)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