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晗
摘 要:詳細介紹民族民間舞蹈教學現(xiàn)存問題,通過專業(yè)的研究與分析,精準找出民族文化滲透在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中的有效策略,包括科學運用多媒體手段、重點介紹民族文化背景、規(guī)范動作風格與民族文化服飾的關系、打造全新民族民間舞蹈教學方式等,將民族文化與民族民間舞蹈教學充分結合,全面提升民族民間舞蹈教學效果,使學生在舞蹈學習中掌握更多民族文化。
關鍵詞:舞蹈教學;民族民間舞蹈;民族服飾文化;民族文化
民族民間舞蹈教學為當前舞蹈教學中的重點內容,在舞蹈教學中增加更多民俗文化元素,使學生更加了解不同民族的服飾文化與動作風格。受多重要素影響,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中存在些許問題,部分教師未將民族文化引入該項教學,忽視了對學生民族文化的培養(yǎng),降低了民族民間舞蹈的教育性。教師應利用多種教學方式融合民族民間舞蹈與民族文化內容,豐富舞蹈教學內涵。
一、民族民間舞蹈教學現(xiàn)存問題
(一)多媒體技術使用頻率較低
隨著多媒體技術的快速發(fā)展,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中要適當增加多媒體技術。雖然多數(shù)教師都在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中加入了多媒體技術,但使用該類技術的頻率較低,無形中影響了民族民間舞蹈的教學效果。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中蘊含較為豐富的民族文化知識,利用多媒體技術可高效擴展教學內容。部分教師多在“動作演示”環(huán)節(jié)中使用多媒體技術,沒有將該技術貫穿到教學全過程中,降低了民族民間舞蹈教學的有效性。
(二)忽視民族文化內涵教育
部分教師在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中更加看重舞蹈技巧或舞蹈動作,忽視了民族舞蹈中的民族文化內涵,影響了民族民間舞蹈教學效果。部分教師在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中運用的方法較為固定,單一固定的藝術形式較難充分展現(xiàn)民間舞蹈中的文化特色,導致該類舞蹈顯得乏味與生硬。部分教師在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中未能深刻闡述不同民族的獨特文化,忽視了民族內涵的講解,導致民族民間舞蹈較難與民族文化相融合[1]。當前,民族民間舞蹈的民族氣質、形體與樣式都存在較大不同,各個民族也都帶有極強的文化特色,若想真正展現(xiàn)不同民族民間舞蹈,就要在實際教學中合理增加對民族文化內涵的介紹。
(三)未精準理解民族服飾
從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中的舞蹈表演上看,雖然良好的舞蹈技巧與舞蹈動作較為重要,但民族文化的加入也極大影響舞蹈觀感,而民族文化則可體現(xiàn)在民族服飾上。當前部分教師在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中未能引導學生精準理解民族服飾,在舞蹈介紹中也忽視了舞蹈技巧、舞蹈動作與民族服飾的關系,降低了該類舞蹈教學的趣味性,導致學生難以在舞蹈教學中體會到不同民族的獨特文化,對舞蹈學習的主動性不足。民族服飾與民族文化有著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關系,如果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中未加入民族服飾相關知識的介紹,則會很大程度上影響對民族文化的闡述,難以使學生在舞蹈動作中體會到各個民族文化間的區(qū)別,削弱民族民間舞蹈教學效果。
(四)教學方式較為單一
部分教師在開展民族民間舞蹈教學時仍采用傳統(tǒng)方式,即“演示法”,教師表演、學生觀看,并詳細介紹各個民族民間舞蹈的動作。該類教學方式已難以適應當前舞蹈教學需求,應在此后教學中豐富教學方式。民族民間舞蹈帶有極強的生活性,教師要將舞蹈教學內容與不同民族的實際生活相結合。當前部分教師在舞蹈教學中未能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加入各個民族的生活習慣、民族文化習俗,忽視了對學生進行相關舞蹈文化的講解,難以保障實際教學效果。
(五)忽視舞蹈動作韻律分析
當前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中,學生數(shù)量明顯增加,而學生舞蹈基礎卻存在較大差別。部分教師未能在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中因材施教,忽視了各類民族民間舞蹈動作韻律的分析,導致部分學生難以理解舞蹈動作所代表的真正含義,難以達到舞蹈教學的預定目標。各個民族的舞蹈動作韻律存在較大區(qū)別,應將具體特征展現(xiàn)在舞蹈教學中。部分教師未能全面了解學生的舞蹈基礎,在教學中沒有充分分析舞蹈動作的韻律,不僅不能將舞蹈動作中的民族性展現(xiàn)出來,還降低了舞蹈教學的有效性、針對性。
二、民族文化滲透在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中的
有效策略
(一)科學運用多媒體手段
民族民間舞蹈教學與民族文化相融合的過程中,若想充分展現(xiàn)不同的文化特色,就要科學運用多媒體技術。首先,民族民間舞蹈為舞蹈表演類藝術,要引導學生充分觀看不同動作細節(jié),而使用多媒體技術可有效達到該目標。廣大教師在實際開展舞蹈教學的過程中,要科學運用網絡平臺中的舞蹈視頻,讓更多學生觀看獨特的民族民間舞蹈表演。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可貫穿在教學全過程中:教學前,學生可利用網絡視頻充分了解民族民間舞蹈的基本動作;教學中,學生可詳細觀看與學習舞蹈動作中的各項細節(jié);課后,學生可反復觀看舞蹈視頻,對課上不正確的動作加以改進。其次,利用多媒體技術,舞蹈教師可充分運用對比法,將不同民族的舞蹈服飾、舞蹈動作進行詳細比較,讓學生在課堂上直觀感受到不同民族舞蹈的主要區(qū)別,有助于增強學生對民族文化的理解,強化民族文化與民族民間舞蹈教學的融合效果。最后,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中的各類動作都帶有極強的獨特性,學生在進行舞蹈表演時要精準確認各項舞蹈細節(jié)[2]。舞蹈教學課堂因時間限制,教師難以關注每名學生的舞蹈動作,因此可以將課堂中的舞蹈動作錄制成視頻,傳輸?shù)蕉嗝襟w網絡平臺上,讓學生可以在課后根據(jù)自身的舞蹈學習情況觀看舞蹈視頻,及時改正自身錯誤的舞蹈動作,并將不同舞蹈中的民族文化與各項動作精準結合,增強舞蹈教學的有效性。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中滲透的文化知識帶有長期性特征,可在錄制各類舞蹈動作時適當增加民族文化知識介紹,幫助學生學習更多民族文化知識,增進民族文化與民族民間舞蹈教學的融合效果。
(二)重點介紹民族文化背景
我國民族民間舞蹈風格類型多種多樣,為民族文化集合體,可對民族文化進行充分詮釋。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中若想增強民族文化的滲透效果,需在各項舞蹈動作的教授中重點介紹不同民族文化背景,將各個民族的舞蹈樣式結合到課堂教學中。舞蹈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展現(xiàn)民族舞蹈風格韻律、動作形態(tài)等,將上述內容分解到不同的民族民間舞蹈動作中,引導學生更好地了解各個民族的文化精髓與民族精神,利用身體語言充分詮釋不同地區(qū)的舞蹈文化。廣大教師在教授民族民間舞蹈中的各項動作時,要科學介紹不同民族的文化與對應的風土人情,將民族民間舞蹈內容與民族文化充分結合,引導學生在課堂上體會各個民族的民俗文化風情。例如,某教師在教授朝鮮族的“腰鼓舞”期間,合理融入了朝鮮族民族文化與對應的風土人情,并播放與朝鮮族“腰鼓舞”相關影音視頻,引導學生查閱與“腰鼓舞”相關的數(shù)據(jù)資料,在課堂上充分展示朝鮮族人群的生活習慣、民俗習慣,將該項內容應用到此后的動作分解教學中。在分解“腰鼓舞”的各項動作時,教師將朝鮮族人群的生活習慣融入其中,讓學生模仿朝鮮族的動作開展舞蹈表演,極大增強了舞蹈課程對學生的吸引力,使學生沉浸在朝鮮族民族舞蹈文化中,確保該類舞蹈中各項動作的表演效果。
(三)規(guī)范動作風格與民族文化服飾的關系
在民族民間舞蹈教學與民族文化相融合的過程中,可利用舞蹈教學內容來充分展現(xiàn)舞蹈韻律特征、動作風格與民族服飾文化間的關系。民族舞蹈服飾可高效展現(xiàn)地域文化特征,體現(xiàn)民族習俗風尚和節(jié)令風俗。由于不同民族舞蹈存在較大差別,民族舞蹈服飾風格的區(qū)別也較大。廣大教師在開展民族民間舞蹈教學時,需將民族服飾文化對民族舞蹈的影響呈現(xiàn)在舞蹈動作中。在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中傳授動作技巧時,需讓學生體會到不同民族舞蹈的深厚文化、美感韻律,引導學生深刻記憶、理解不同民族舞蹈風格和民族文化。若想直接展現(xiàn)上述內容,可在舞蹈教學中適當增加民族服飾教學,讓學生穿著相應的民族服裝進行舞蹈表演。比如,學生在表演傣族舞蹈與維吾爾族舞蹈時,可分別換上筒裙、大裙擺等,充分體驗傣族和維吾爾族的民俗文化,找尋舞蹈韻律特征、動作風格與民族服飾間的關系。例如,某教師在教授藏族舞蹈期間,要求學生穿上藏袍學習各項藏族舞蹈動作。進行藏族舞蹈表演時,學生親身體驗了藏袍袖子對手指的影響,借助藏袍來感受藏族獨特的民族文化韻律,還透過相關服飾表演了雙臂松弛下垂動作,極大提升了對藏族文化的了解,體會到藏族文化的基礎內涵。在教師的指引下,身穿藏袍的學生充分探究藏族服飾與舞蹈動作風格、韻律特征的關系,表演了藏族舞蹈的各項動作。這極大提高了該類教學的趣味性,充分實現(xiàn)了民族民間舞蹈教學與民族文化的融合。
(四)打造全新民族民間舞蹈教學方式
為提升民族民間舞蹈教學和民族文化的融合效果,廣大教師需在舞蹈教學中不斷變換教學形式,打造全新舞蹈教學手段。其一,氛圍法。教師在開展民族民間舞蹈教學時要利用學習氛圍的營造來調動學生學習舞蹈的主動性、積極性。比如,教師在教授藏族舞蹈的過程中,可借助喊號子的方式來營造教學氛圍,在舞蹈結尾處增加“呀”的口號,引導學生更好地抒發(fā)舞蹈情感,幫助學生深刻理解不同民族的獨特文化[3]。其二,欣賞法。教授民族民間舞蹈時,受不同民族的獨特性影響,部分少數(shù)民族存在獨特的知識內容,且較難用語言直接展示出來,若想引導學生掌握民族民間舞蹈中的情感、韻律、風格,可借助電視或投影儀等設備將知識內容展現(xiàn)在屏幕上。例如,教師在教授藏族舞蹈的過程中,在投影儀上展示藏族獨特的民族服飾與唐古拉山脈,讓學生根據(jù)視頻直觀感受與理解藏族人群的生活習慣、風土人情,并將其民族文化內涵充分融入各項舞蹈動作中,增強藏族舞蹈情感表達與技巧的掌握[4]。其三,生活展現(xiàn)法。教師在科學融合民族民間舞蹈教學與民族文化的過程中,可為學生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實踐活動機會,引導學生真正體驗與感受不同民族的風俗習慣,繼而加深學生對該類舞蹈動作的記憶。其四,創(chuàng)造法。教師在開展民族民間舞蹈教學的過程中,要指導學生進行不同程度的模仿練習,之后可以讓學生根據(jù)不同民族音樂進行舞蹈創(chuàng)編。教師需給予學生較大的創(chuàng)編自由度,在該類舞蹈中融入民族文化等獨特內容,并在學生表演時給予恰當指導,合理挖掘學生的舞蹈表演潛能,增強其舞蹈學習的創(chuàng)造力。
(五)合理分析民族民間舞蹈動作韻律
教師在開展民族民間舞蹈教學時,要從民族文化角度,合理分析各類民族民間舞蹈中的動作韻律。各個民族舞都是由成百上千種舞蹈動作構成,舞蹈動作可精準展現(xiàn)民族民間舞蹈風格,若想融入民族文化內容,就要在典型動作教學中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理解不同的民族舞蹈動作,充分詮釋和講解舞蹈韻律特征、動作風格。例如,某教師在教授蒙古舞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充分理解蒙古族舞蹈的個性特征,即熱情豪邁、能歌善舞,要在舞蹈動作的演示中增加該類特征,將該民族具體的文化特色展現(xiàn)出來。講述蒙古族舞蹈分解動作時,教師對學生進行針對性指導,將翻腕與抖肩等蒙古舞特有動作加入教學,增強了舞蹈風格的獨特性呈現(xiàn),提升了對學生的吸引力。此外,在全面剖析民族民間舞蹈中的各項動作期間,還要將不同類型的動作與民族風格相融合,利用該項舉措不斷滲透民族文化,幫助學生記憶更多重點動作的技術要領,在舞蹈表演中逐漸體會到不同民族風格的精髓。廣大教師需在日常舞蹈教學中,將民族民間舞蹈韻律特征、動作風格與民族文化相結合,引導學生對相關動作進行整體記憶,加深學生對該類舞蹈動作的印象,幫助學生領悟更多的民族文化知識,極大提升民族民間舞蹈教學效果,使該類教學更具有效性、針對性、持續(xù)性。
三、結語
在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中滲透民族文化可幫助學生學習更多的民族文化知識,掌握區(qū)域各民族習俗。相關教師在融合民族民間舞蹈與民族文化時,要全面關注民族文化的特征指標,詳細闡述民族文化服飾、動作風格與民族文化間的關聯(lián)性,并在實際教授中增加民族民間舞蹈動作韻律分析,引導學生真正理解民族民間舞蹈的內涵,掌握基礎民族文化,全面提升舞蹈素質。
參考文獻:
[1]李韻葳.高校民族民間舞蹈教學與傳統(tǒng)文化的融合研究[J].尚舞,2023(7):90-92.
[2]蘇凱寧.淺談民族民間文化的舞蹈教學價值及其融入中職舞蹈課堂的方式方法[J].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2021(44):72-73.
[3]張燕萍.教學語言在高職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藝術評鑒,2021(14):143-145.
[4]吳芳.聚焦當代化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教育之典范視角的闕析[J].尚舞,2021(5):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