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維光
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常常面臨學生缺乏興趣、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很多教師提出了以“問”為主的教學設(shè)計與方法,以激發(fā)小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興趣,來提升學生的主動性,促進學生積極參與,進而激活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達到教與學的目的。本文將以《四季之美》為例,介紹如何在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運用問題活躍課堂氣氛,助力小學語文教學。
一、教材分析
《四季之美》是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本單元的人文主題就是感受“四時景物皆成趣”的美。語文要素則是讓學生“初步體會課文中的動態(tài)描寫和靜態(tài)描寫,學習描寫景物的變化”,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品鑒能力,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與寫作能力?!端募局馈匪鶎懢爸码m然不是很多,卻能用寥寥幾筆描繪出四季的美,營造出美的氛圍。作者清少納言僅用了短短的四個自然段,就寫出了春天的黎明、夏天的夜晚、秋天的黃昏和冬天的早晨。作者對這些不同時間、不同景物的動態(tài)美與靜態(tài)美的描寫,展現(xiàn)出四季之美的獨特韻味,使四季像一幅幅畫在我們面前徐徐展開。
二、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雖然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他們有通過文字想象畫面的能力,也能從一些文本的字里行間感受到作者描寫的美景與意境,但《四季之美》這篇課文由于文字意韻深遠,學生很難全面感受文字中的畫面美,這勢必會影響他們的學習效果。那么,作為教師,如何在具體的教學中幫助學生突破這個難點,深入課文,真正感受作者如何描寫美與鋪陳美?這是教師在教學前要思考的問題,也是保證這篇課文教學效果的主要任務(wù)。
三、教學思路
由于《四季之美》這篇課文描寫的獨特性,學生理解起來,或者說學生要走進課文、融入課文,被課文中的描寫與意境所感染、所陶醉,有一定的難度,因此筆者將遵循閱讀散文的規(guī)律,讓學生反復朗讀課文,引導他們在情景、上下文、時代三重語境中尋找“言、象、意”的相互關(guān)系,品味課文的同時讀出畫面、想象畫面,繼而讀出韻味。
當然,一切為了學生,筆者在教學中也注重適應(yīng)學生學習的心理與學習需求,鼓勵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嘗試建立文字與畫面,也就是“意”與“象”的關(guān)系。同時,根據(jù)學生的真實需要,用以“問”為主的方式搭建教與學的體系,引導他們深入學習課文,感受文字中的動態(tài)美,從而完善從“言”到“象”的轉(zhuǎn)化,繼而通過品味文字完成從“象”到“意”的轉(zhuǎn)化。
事實證明,散文教學要從學生的生活中來,到作者的生活中去,再回歸到學生的生活中來,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突破學習重難點,全面提高他們的語文閱讀能力與學習能力,提升他們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四、教學目標
1.認識“曠、怡、冽、凜、逸”5個生字;會寫“黎、暈、漆、幕、愈、曠、怡、逸、免”9個生字;掌握“黎明、紅暈、螢火蟲、降臨、心曠神怡”等13個重點詞語。
2.帶著感情深讀課文,融情于文,領(lǐng)悟課文主旨,并背誦課文。
3.四季之美各有不同,春花爛漫,夏陽熾熱,秋葉金黃,冬雪皚皚。每季都有其獨特韻味,令人陶醉。所以,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通過理解關(guān)鍵的語句感受作者筆下四季的獨特韻味。
4.學習品味散文,關(guān)注景物動態(tài),提升文學鑒賞力。
5.通過學習課文感受到四季不同的美,感受到四季的變化與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從而激發(fā)和培養(yǎng)對大自然的熱愛、贊美與敬畏之情,同時在品鑒這篇散文的過程中提高審美能力與鑒賞能力。
五、教學過程
(一)以整體讀文,初步感知課文
讀課題,賞課文,再通過課文走近作者,是學習課文的開始,能讓學生深入理解作者寫作時的心情與背景,為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nèi)容做鋪墊。
教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四季之美》這篇課文的題目是什么意思嗎?想不想了解它的作者呢?
學生1:“四季之美”,從字面上看,意思就是春、夏、秋、冬的不同美景,或者說不同的季節(jié)給作者留下深刻印象的美景。
學生2:我也認為作者寫的是四個季節(jié)不同的美景。
教師:這個標題就是字面的意思,同學們的理解都是對的。那么,你們想不想了解這個一千多年前的日本女作家呢?
學生:想!
教師:同學們看看這張PPT(見圖1),這是《四季之美》作者清少納言的簡介,也可以說是她的經(jīng)歷。同學們可以認真、仔細地讀一讀,了解一下,就能了解清少納言為什么能寫出這么一篇《四季之美》,也就能體會她的情感了。
(設(shè)計意圖:了解文題,再了解作者是學生更好地學習課文的前提和基礎(chǔ),同時也能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有助于學生積累文學常識。)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
通讀課文是學生感受課文的第一步。學生初讀課文,對于課文會有一定的好奇心與敏感性,是直觀感受,最接近作者思想情感,也可能最接近文章的靈魂。因為學生說不清、道不明,所以教師要引導他們在初讀時慢慢體味、感受,繼而用問題引導他們深入學習的同時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
教師:同學們讀了這篇課文,誰能談?wù)勊慕Y(jié)構(gòu)、語言都有什么特點?
學生1:《四季之美》結(jié)構(gòu)是以時間為順序,即季節(jié)順序來寫的。
學生2:《四季之美》全文語言優(yōu)美、生動、精練,充滿了詩意。我還發(fā)現(xiàn)作者用了一些修辭手法,如擬人、比喻、排比等,如“東方一點兒一點兒泛著魚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紅暈,飄著紅紫紅紫的彩云”。這句作者就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天空比作魚肚色的畫布,把飄飄蕩蕩的彩云比作染料,這樣寫的好處是形象地描繪出了黎明時分的天空所呈現(xiàn)的景象。
學生3:是的,作者除了運用擬人、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還運用了疊詞、對仗等描寫方法。
教師:不錯。誰再說說課文寫了什么?
學生4:從課文中四個自然段的第一句可以看出課文寫的是:春天的黎明、夏天的夜晚、秋天的黃昏、冬天的早晨。
教師:同學們的理解完全正確,請看下圖(見圖2),作者就從這四個季節(jié)寫了一年中不同時間段的美。
(設(shè)計意圖:高年級學生學習課文,應(yīng)從篇章入手,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所以,教學要順應(yīng)學生的心理需求,鼓勵學生大膽運用已有經(jīng)驗,激發(fā)閱讀興趣,感知課文內(nèi)容。加之,這篇課文結(jié)構(gòu)簡單、清晰,符合從整體到局部、再回到整體這樣的認知過程。)
(三)體會句子,讀出畫面美
《四季之美》的每一段文字都有其特色,描寫都非常精彩,如第一自然段:“東方一點兒一點兒……紅紫紅紫的彩云”。再如,第二自然段中“……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無數(shù)的螢火蟲翩翩飛舞”等描寫都很精彩,讀來讓你似乎能看到畫面,有身臨其境之感。筆者以第三自然段為例,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體會句子,讀出畫面美,體會文字豐富的內(nèi)涵與包容性。
教師:同學們,請你們仔細閱讀第三自然段,你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學生1:我看到晚霞中幾只烏鴉急急地飛著,像趕著回家。還有成群結(jié)隊的大雁迎風展翅,比翼而飛,隱沒在越來越暗的夜幕中。
教師:我相信同學們一邊讀課文一邊想,想象的畫面大同小異,那第三自然段所描寫的畫面有哪些是動景呢?
學生2:“夕陽斜照西山時,動人的是點點歸鴉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飛去。成群結(jié)隊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飛,更是叫人感動?!边@些描寫是動景。
教師:不錯,“夕陽慢慢落下西下”“歸鴉匆匆飛向窠”“大雁成群結(jié)隊,比翼而飛”這都是進行時,都是動態(tài)描寫。這樣寫的好處是什么呢?
學生:動靜結(jié)合描寫的好處是賦予景物活力與變化,使景物如詩如畫,引人入勝;也賦予景物生機勃勃的動感,使景物栩栩如生,很有感染力。
……
(設(shè)計意圖:高年級的學生具有一定的想象力與理解能力。教師在教學中從句子賞析與分析入手,引導學生既能感受到句子的優(yōu)美,看到句子背后的畫面,又能感受到文章動靜結(jié)合的美和獨特的韻味,從而降低理解難度,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四)鞏固教學效果,持續(xù)優(yōu)化
教師要想讓課堂教學在學生的學習中持續(xù)發(fā)揮作用,要讓學生完成一定的練習,才能真正鞏固所學知識,使所學內(nèi)容在學生學習與成長中發(fā)揮最大的作用,并能與舊知融為一體,從而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所以,教師要結(jié)合教學為學生設(shè)計一定的練習題,鞏固教學效果,持續(xù)優(yōu)化教學。如:
1.請同學們選擇《四季之美》中喜歡的兩個季節(jié),根據(jù)自己的理解以及文字描寫用幾分鐘把它畫出來。
學生看到這個問題,再次閱讀課文,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兩個季節(jié),把它們畫出來,如一個學生畫的春天和夏天(見圖3)。
2.仿照課文,用幾句話寫一寫你在生活中被四季中哪些景物所吸引、所感動?
學生1:春天的微風吹過我的窗前,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
學生2:夏日的午后,我被一場絢麗的日落所震撼,那金黃的余暉灑滿天際,令人陶醉。
學生3:秋天的夜晚,蟲鳴如天籟,滿天繁星閃爍,仿佛把宇宙裝點得更加神秘。
學生4:冬日的雪后,那銀裝素裹的世界如童話般夢幻,真令人心曠神怡。
教師:同學們,今天我們通過朗讀、想象、抓關(guān)鍵詞句等方法欣賞了四季的美景??梢?,只要我們勤學好問,就一定能像作者那樣進入一個美麗的四季世界,領(lǐng)略它的美。老師相信你們不僅能把學到的這些方法運用到其他文章的學習中,還能提出更多有價值的問題,這就是學習的意義。
六、總結(jié)
通過以“問”為主的教學,教師可以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增強他們的參與性,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端募局馈肥且黄斫怆y度較大的課文,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通過導入、介紹作者,以及句子的賞析、練習題等途徑,再結(jié)合“問”的教學方式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理解課文、感受課文,并通過想象課文中所描寫的畫面走進課文意境,領(lǐng)略課文獨特的美,從而提升學生的欣賞能力、審美能力與語文核心素養(yǎng),確保教學效果的最大化。
(作者單位:甘肅省張家川回族自治縣連五鄉(xiāng)中學)
編輯:陳鮮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