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詩夢
【摘要】“雙減”政策的實施,旨在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的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初中語文教學該如何做到“減負增效”?本篇文章試圖從課堂教學、作業(yè)設計和實踐活動三個方面,探索初中語文教學策略。
【關鍵詞】“雙減”政策? 初中語文?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3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4)05-0169-03
新時代對人才要求逐漸全面化,學生為滿足新時代的需要,學習的內容也越來越多。為減輕義務教育學生的課業(yè)負擔,保證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2021 年 7 月 24 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了《 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旨在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的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進而提高學生對知識的興趣,使得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均衡發(fā)展。但是目前的初中語文教學并未真正做到在緩解學生課業(yè)壓力的同時提高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往往以教師為主體,教師怎么教,學生怎么學,忽視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與發(fā)展。學生的知識是碎片化的,沒有形成真正的能力。同時,學生的課業(yè)負擔比較重,死記硬背、機械化的作業(yè)讓學生苦不堪言。長此以往,學生不僅難以形成語文素養(yǎng),而且容易產生厭惡的情緒。如果語文教師不從根本上轉變教學思維,教學不可能“減負增效”,學生也不可能“雙減”。所以,語文教師作為教育的一線工作者,應該積極響應“雙減”政策,保證“雙減”政策在日常教育教學的落實。但是“減負”不代表“減質”,“減負增效”才是最終目標。初中語文是學科中的基礎學科,涉及內容全面廣泛,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學生初中學習的重中之重。初中語文教師應借“雙減”的契機,優(yōu)化教學策略,提升教學質量,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推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一、轉化教學理念,構建情境化課堂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 年版)》中提到語文課程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教師應該積極開展實踐活動,立足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義務教育語文核心素養(yǎng)是指學生在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中積累、建構并在真實的語言情境中表現(xiàn)出來的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和審美創(chuàng)造的綜合體現(xiàn)。因此,語文教師應該是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通過創(chuàng)設真實的課堂情境,精心設計項目學習任務,引導學生積極參加語文實踐活動,獲得學習成果,建構學習經(jīng)驗。這一理念與“雙減”政策不謀而合,只有踐行新課改理念,才能提高課堂效率,落實“雙減”政策。
比如,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以單篇為主,上課翻譯下課背誦,學生大多以機械化記憶為主,過程枯燥無味。文言文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陣地,能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板塊。但是,在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中,學生難以形成對文言文學習的興趣,何談感受古文字的魅力,又何談感受古人千古的情愁、高尚的風骨和氣節(jié)?比如在統(tǒng)編版九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文言文教學中,根據(jù)《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第四學段(7~9年級)“閱讀與鑒賞”模塊的要求:“誦讀古代詩詞,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苯Y合單元導讀中的要求:“閱讀這類詩文,可以感受古人的智慧,體會他們的責任感和擔當精神。”針對《曹劌論戰(zhàn)》和《鄒忌諷齊王納諫》兩篇勸諫類文章,我設計了“天下興亡? 匹夫有責——《曹劌論戰(zhàn)》《鄒忌諷齊王納諫》課本劇研討”的主題教學,試圖讓學生在情境化的語文課堂,真實的任務驅動和活動的參與中,完成兩篇課文的聯(lián)讀。首先是設置真實情境,學校語文組給初三的同學們發(fā)來一封邀請函,如下:
邀請函
親愛的初三年級的同學們:
為迎接2024年的到來,我校將舉辦“辭舊迎新,喜迎2024”元旦晚會,請初三年級的同學們以《曹劌論戰(zhàn)》《鄒忌諷齊王納諫》為藍本編排一部課本劇作為晚會節(jié)目。
語文組
2023年11月20日
在此真實情境下,學生的文言文學習不再是被動式學習,而是充分激發(fā)了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的學習興趣。想要順利完成歷史劇的演出,學生需要對文本深入研讀,準確翻譯文章,把握人物性格特點和精神內涵。為了更好地完成這一任務,我設計了一份導學單幫助同學們自主學習。
(一)任務一:講歷史故事,評英雄人物
1.活動一:課本劇情節(jié)及人物形象梳理。
2.活動二:小組合作,通過人物形象分析,請為劇本設計人物具體的神態(tài)、動作、心理、語氣等,并按照劇本進行小組表演。
(二)任務二:品英雄之志,悟匹夫之責
活動一:研討曹劌和鄒忌身上有什么共同點?你更喜歡誰,請說明理由?
活動二:培根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弊x了這兩個歷史故事,或許你能從中獲得一些有益的人生啟。小組交流后,請同學們一起分享。
為了完成任務一中的兩個活動,學生課前要在演讀評價量表的引導下進行充分的預習。學生翻譯文言文不需要在教師的講授下完成,而是課后借助課下注釋和身邊的工具,自主完成,人物形象的把握也在小組的合作下完成。課堂上只需要根據(jù)演讀評價量表,對課前自主學習的成果進行展示、討論和完善。不僅大大提高了語文課堂學習效率,而且真正調動了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積極性,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課堂效率提高,學生的學習才能夠達到“減負增效”的目標,教師也才能切實為學生“雙減”。
因此,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不僅是情境化教學設計,還有項目化學習設計、整本書教學都是很好的教學選擇,只有我們打破固有教學觀念,摒棄填鴨式教學,才能真正落實“雙減”政策。
二、優(yōu)化作業(yè)設計,整合單元化作業(yè)
傳統(tǒng)的教學中把作業(yè)定義為課后鞏固練習,尤其是語文作業(yè)往往呈現(xiàn)割裂的形式,缺乏整體聯(lián)系,甚至還不斷出現(xiàn)機械性、重復性的作業(yè)?!敖y(tǒng)編教材單元設置采用‘三位一體的閱讀體系,其單元整體性本身比較強,作業(yè)設計的單元意識也應該自然跟進。”[1]以往的語文作業(yè)不僅與統(tǒng)編版教材“三位一體”的閱讀理念相違背,而且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以及邏輯思維的建構。如今,“雙減”政策的提出,對語文作業(yè)的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作業(yè)量減少的同時,更應該是質量的提高。所以在作業(yè)設計時,也可以從整體單元教學出發(fā)。統(tǒng)編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選編了一組表現(xiàn)家庭生活和親情關系的文章,四篇課文從不同角度、通過不同方式,抒寫家庭關系的動人感情。本單元要求在上一單元朗讀訓練的基礎上,繼續(xù)強化朗讀訓練?;诖宋以O計了如下單元作業(yè),希望同學們通過朗讀基本感知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從而把握不同文章的抒情特點。
(一)作業(yè)一:課前
(二)作業(yè)二:課中
從本單元課文中選擇你喜愛的句子推薦,有感情地朗讀,并說說喜歡的理由。(理由請從修辭、表達方式、描寫等角度)
我喜歡__________,這句話選自__________,朗讀的時候需要使用的情感是__________,我喜歡的理由是__________。
(三)作業(yè)三:課后
請從以下任務中選擇你喜歡的一項完成,并在課堂上分享。1.選擇本單元你最喜歡的一篇課文,選擇合適的背景音樂,有感情地朗誦,并選擇相應的插圖與文字,完成一篇微信稿,上傳至班級的微信公眾號。2.寫一首小詩贊美親情,以“假如我變成__________,我將__________”開頭,形成排比,完成后有感情地讀給身邊的親人,最后給他一個擁抱,以視頻的形式完成。3.推薦一篇關于親情的文章,與父母共讀,完成一篇讀后感,寫出推薦理由,在讀書分享會上分享。
在語文教學設計中還應該注重作業(yè)設計的趣味性、開放性、實踐性、分層性等。比如《木蘭詩》的作業(yè)可以設計“觀看花木蘭的電影,觀察電影中與詩歌中木蘭的形象有何不同?”或是“替行軍中的木蘭寫一封家書給家中父母。”《皇帝的新裝》作業(yè)可以設計為“做一份關于如今社會上一種騙術的調查報告”等等。作業(yè)的設計應該是使得學生的學習從課內延伸至課外,學生的思考從課本走向社會。語文教師日常應該結合本班學生實際,采取多樣化作業(yè),激發(fā)與引導,為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添磚加瓦,進而提升初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性。豐富的作業(yè)設計形式,能有效做到作業(yè)方面的“減負增效”,落實“雙減”政策。
三、豐富文本閱讀,拓展實踐性活動
群文閱讀是近年來為發(fā)展學生閱讀能力,提升文化素養(yǎng)而隨之提出的一種新型學習模式,初中語文教師應該努力倡導這一學習模式,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群文閱讀是指全體師生圍繞一個或多個主題,選擇一組結構化文本, 在單位時間內建構達成共識的多文本閱讀方式。以古詩文閱讀教學為例,統(tǒng)編版初中語文教材總篇目144篇,其中古詩詞教學占了很大比重。傳統(tǒng)的古詩詞教學往往是單篇精讀,教師由作者簡介、詩歌背景進入文本,分析語言、意象、藝術手法等,最后體會情感。但是要達到新課標的積累要求,只專注于教材是遠遠不夠的。單篇精讀的教學策略,不僅破壞了詩歌的意境與美感,而且把詩歌與作者割裂,對于學生審美的鑒賞、文化的理解沒有多大幫助,何談審美的創(chuàng)造與文化的傳承?古詩詞教學中的群文閱讀,師生可以選取同一主題不同作者的詩詞橫向勾連閱讀,也可選取同一作者不同時期的詩詞縱向比較閱讀,亦或是同一背景不同作者不同主題的詩詞粘連閱讀。在學習辛棄疾詩歌時,我設計了“ 感英雄之志,悟愛國豪情”這一群文主題。除了課內詩歌的整合,還選定的是梁衡的散文《把欄桿拍遍》作為探究辛棄疾形象的重要篇目。雖然本次群文閱讀內容是古詩詞,但是為了實現(xiàn)傳統(tǒng)篇目當代意義的目標,我認為現(xiàn)代文更為合適。另外,現(xiàn)代文引讀古詩詞,打通了現(xiàn)代文與古詩詞的界限。
與“雙減”政策同時落地的還有課后托管政策,明確規(guī)定該時間不得上課、補課,應把時間留給學生,學校有條件可以發(fā)展學生的興趣愛好,使學生全面發(fā)展。比如九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是詩歌單元,圍繞本單元的學習,可以開展課外“現(xiàn)代詩歌沙龍”。我開展了“‘香溢校園,詩韻駐心間現(xiàn)代詩歌沙龍”活動。
(一)任務一:以聲傳詩——書聲瑯瑯
“詩歌宜吟誦,經(jīng)典永流傳”。朗誦,是詩歌學習和鑒賞的重要策略之一,也是感受和傳達詩歌音樂美的重要方法。請同學們自選課外名家作品進行朗誦詩歌。
(二)任務二:以畫傳詩——畫境徜徉
基于單元詩歌的學習,學生已有了詩歌的音樂美、結構美的審美經(jīng)驗。為了讓學生的感性審美和理性認識有機結合,我設計了“以畫傳詩——畫境徜徉”的學習活動。請同學們?yōu)樗x詩歌設計手工插圖。并用200字左右的短文向組委會解說自己的設計思路。
(三)任務三:以文傳詩——創(chuàng)意造言
與詩相遇的日子是幸福的。這段日子,我們相識了毛澤東,拜訪了余光中,結交了艾青,還邂逅了林徽因、穆旦等詩人。我們心中已“詩興”勃勃,迫不及待地想將胸中萬千氣象化為筆端流淌的文字。請你選擇你最喜歡的一首詩進行技法研讀后仿寫創(chuàng)作。(可從意象的選擇、詩歌的結構、情感的表達、修辭的運用等方面進行技法研讀。)
通過此活動的展開,不僅拓展了同學們的詩歌閱讀量,而且大大提高了他們的詩歌閱讀興趣?!笆谌艘贼~,不如授人以漁?!苯逃淖罱K目的是立德樹人,讓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因此,語文教學不能只能停留在碎片化的知識傳授,而是把教材作為范本,以此建構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能力?!半p減”背景下的初中語文學習,應該努力讓學生在豐富的課外實踐活動中學習,在“做”中“學”。
綜上所述,在如今“雙減”的大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師應該抓住契機,根據(jù)課改要求,轉化教學理念,優(yōu)化教學作業(yè),豐富課外活動,真正做到“減負增效”。
參考文獻:
[1]章新其.作業(yè)研制如何促進學與教:以統(tǒng)編初中語文教材為例[J].人民教育,2019(24):53-56.
[2]孫延娥.“雙減”背景下初中語文作業(yè)創(chuàng)新設計策略[J].教育園地,2021(1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