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春艷
[摘 要]章節(jié)起始課具有統(tǒng)領全章、承上啟下、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tài)、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等作用。文章基于單元整體教學理念,探討初中數(shù)學“平行四邊形”章節(jié)起始課的教學。
[關鍵詞]單元整體;章節(jié)起始課;平行四邊形
[中圖分類號]? ? G633.6?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24)11-0011-04
章節(jié)起始課作為一個章節(jié)或模塊的開篇,越來越受到教師的重視。筆者在教學實踐的基礎上,以“平行四邊形”章節(jié)起始課的教學為例,探索如何設計章節(jié)起始課的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把握教學內容之間的關聯(lián),發(fā)揮章節(jié)起始課統(tǒng)領全章、承上啟下、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tài)、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等方面的作用。
一、單元教學設想
在學習“平行四邊形”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相交線與平行線”“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等幾何內容,具有了一定的幾何圖形學習基礎,但是并未了解初中幾何研究的一般思路。因此,本單元教學的第一個“整體教學設計”是通過復習歸納三角形的研究思路,類比三角形的研究思路來研究四邊形,建構和強化初中幾何研究的一般思路。本單元教學的第二個“整體教學設計”是本單元內容的“整體設計”,通過四邊形“邊”“角”“對角線”的特殊化,研究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定義、性質和判定,教學時適時畫知識結構框架圖(如圖1)幫助學生了解這些幾何圖形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把握好“整體”與“部分”的關聯(lián)。
二、章節(jié)起始課教學設計
(一)教學內容
“平行四邊形”這一章節(jié)主要涉及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判定和特殊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判定。這些內容是平面幾何的重要部分,對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和空間觀念具有重要意義。學生在小學學習了平行四邊形,在七年級下冊學習了“相交線與平行線”。八年級上冊“三角形”一章主要學習多邊形及其內角和等內容,“全等三角形”一章主要學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及性質,這些內容是學習“平行四邊形”一章的重要基礎。
(二)教學目標
(1)經歷觀察四邊形、梯形、平行四邊形的過程,理解并掌握平行四邊形的概念。
(2)經歷拼圖、觀察、猜測、證明、歸納過程,探究平行四邊形的性質,理解對邊、對角相等性質,體會類比、轉化等數(shù)學思想方法及初中幾何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提升簡單推理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3)學會用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平行線間的距離解決簡單的計算和證明問題。
(三)教學過程
1.溫故
多媒體展示學校的景點圖片(如圖2),并提出問題。
問題1:圖中有哪些平面幾何圖形?
問題2:我們學習了三角形的哪些內容?
問題3:我們已經學習了四邊形的哪些內容?
問題4:類比三角形,我們將要學習四邊形的哪些內容?
師生共同復習歸納三角形學習的一般思路、方法和要點。
設計意圖:結合真實情境提出能引發(fā)學生思考的數(shù)學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引新
首先教師呈現(xiàn)四邊形、梯形、平行四邊形的圖形(如圖3),引導學生觀察圖形,使學生直觀感受平行四邊形;然后提出問題。
問題1:你能用自己的語言歸納平行四邊形的定義嗎?
問題2:類比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的定義的幾何語言描述、讀法應是如何的?
問題3:由定義可以推出平行四邊形的對邊有什么性質?
問題4:平行四邊形還有其他性質嗎?(引入本節(jié)課的課題)
教師活動:
1.演示四邊形,追問:四邊形的對邊有什么特點?
2.演示梯形,追問:梯形的對邊有什么特點?
3.演示平行四邊形,追問:平行四邊形的對邊有什么特點?
學生活動:觀察幾何圖形,直觀感受平行四邊形,積極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歸納出平行四邊形的定義:有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叫作平行四邊形。
設計意圖:通過問題串讓學生在觀察、比較、思考的過程中理解平行四邊形的定義,讓學生類比三角形自行歸納平行四邊形的表示方法、幾何語言描述,讓學生觀察圖形,分析定義,歸結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兩組對邊平行”,引入本節(jié)課的課題。
3.探究
(1)學生動手操作(拼一拼):同桌兩人用兩個全等的三角形紙板拼四邊形。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探索。
(2)學生小組合作探究:論證平行四邊形的對邊相等、對角相等。
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探究。
問題1:你有幾種拼法?
問題2:你拼出的圖形有平行四邊形嗎?你如何得知它是平行四邊形?
問題3:猜一猜,平行四邊形的邊、角有怎樣的數(shù)量關系?
問題4:如何判斷命題是正確的?(證明)
問題5:文字命題證明的步驟是什么?(找題設和結論—畫圖—寫已知、求證—證明)
問題6:如何證明你的猜想?
問題7:還有不同的證明方法嗎?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合作探究,掌握幾何研究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實驗、觀察、猜想、論證、總結、反思,學會運用多種方法證明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定理,能夠感悟基本思想,積累基本活動經驗,提升邏輯推理能力。
學生活動:
拼一拼:用兩個全等的三角形拼四邊形。
猜一猜:平行四邊形的邊、角有怎樣的數(shù)量關系?
證一證: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定理。
教師活動:
①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探究活動。
②組織學習小組上臺展示小組合作探究的成果。
③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證明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定理。
師生活動:
①師生共同歸納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對邊平行且相等、對角相等。
②用幾何語言描述平行四邊形的性質。
③思考:平行四邊形的鄰角[∠A]與[∠B]有什么關系?
補充平行四邊形的性質:鄰角互補。
4.嘗試
[題目]如圖4所示,小明用一根36 m長的繩子圍一個平行四邊形場地,其中一條邊[AB]長為8 m,其他三條邊長各是多少?若[∠ABC=60°], 則[?ABCD]的其他三個內角各是多少度?若[BE]平分[∠ABC],則[ED]的長為多少?
教師活動:
①組織學生完成以上練習(口答的方式)。
②在學生解答問題后追問:為什么?
設計意圖:用于檢驗學生對平行四邊形性質的理解和掌握情況。通過追問,引導學生養(yǎng)成有理有據(jù)地答題的良好習慣。
5.變式
原題:(教材第43頁練習2)如圖5所示,剪兩張對邊平行的紙條,隨意交叉疊放在一起,重合的部分構成了一個四邊形,轉動其中一張紙條,線段[AD]和[BC]的長度有什么關系?為什么?
變式1:(動畫演示得圖6)作[AE⊥BC],[CF⊥AD],垂足分別為[E]、[F],則[BE]與[DF]有什么數(shù)量關系?(變式得到教材第42頁例1)
變式2:如圖6所示,[AE]與[FC]又有什么數(shù)量關系?
變式3:(動畫演示得圖7)沿[AD]方向平移[AE]和[FC],平移過程中變式2中的結論還成立嗎?
師生活動:
①請一名學生口頭解答原題,教師板書解答過程。
②教師帶領學生讀變式題,順勢引出平行線之間的距離的概念。
③學生自行完成三個變式題的解答,教師請學生A上臺書寫變式1的證明過程。
④師生共同點評學生A的證明過程。
⑤學生上臺口頭分析變式2、變式3的證明過程。
⑥教師歸納結論:兩條平行線之間的距離處處相等。
設計意圖:原題是讓學生思考教材的一道練習題,考查學生對平行四邊形定義、性質(對邊平行且相等)的理解和應用;變式1是把原題即教材的習題變式成教材例題,考查學生對平行四邊形性質(對邊、對角相等)的應用情況,讓學生學會把孤立的兩道題聯(lián)系起來,領悟數(shù)學的本質;變式2是對教材例題的拓展延伸,通過證明三角形全等得到[AE=FC],再自然引入講解兩平行線間的距離的概念;變式3則是平移[AE]和[FC],依然有[AE=FC],自然而然得到“兩平行線間的距離處處相等”。三道變式題實質是考查學生對平行四邊形定義、性質(對邊平行且相等、對角相等)的應用情況,鞏固本節(jié)課的重點知識——平行四邊形的性質,還把看似孤立的例題、練習題、定理串聯(lián)起來,使得知識的產生、發(fā)展很自然,讓課堂變得異常流暢,知識點之間的關聯(lián)很到位,引領學生整合本節(jié)課的知識。
《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在“課程實施”的“教學建議”中提到,推進單元整體教學設計,體現(xiàn)數(shù)學知識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以及學習內容與核心素養(yǎng)表現(xiàn)的關聯(lián)。這一變式環(huán)節(jié)恰好體現(xiàn)了這一點,三道變式題把看似孤立的知識點(例題、定理和練習題)串聯(lián)在一起,有效重組了本節(jié)課的知識,有利于學生整體把握知識,既讓課堂顯得自然流暢,又能鞏固本節(jié)課的重點知識,是本節(jié)課教學設計的一大亮點。
6.提升
師生活動:小結本節(jié)課的主要知識點和主要數(shù)學思想方法。
師: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設計意圖:提升環(huán)節(jié)不僅要小結本節(jié)課的主要知識點,幫助學生建立知識的框架結構,培養(yǎng)學生歸納知識的能力,還要引導學生體會本節(jié)課的主要數(shù)學思想方法,領悟數(shù)學的本質和精髓。
7.作業(yè)
必做題:同步練習冊本課時內容(題目略)。
選做題:如圖8所示,[△ABC]是等腰三角形,[AB=AC],[P]是底邊[BC]上一動點,[PE]∥[AB],[PF]∥[AC],點[E]、[F]分別在[AC]、[AB]上。求證:[PE+PF=AB]。
三、教學反思
課始,教師展示校園景點圖片,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圖片中常見的幾何圖形,特別是三角形和四邊形,組織學生總結歸納三角形學習的一般思路、方法、要點等,讓學生初步了解初中幾何圖形常用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引導學生類比三角形、初中幾何圖形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來研究四邊形,并畫樹形圖進行類比歸納,發(fā)揮章節(jié)起始課承上啟下、提綱統(tǒng)領的作用,整體把握教學內容、注重教學內容的結構化和關聯(lián)性,積極推進單元整體教學。
注重用啟發(fā)式教學、探究式教學、參與式教學、互動式教學等教學方式來探討“平行四邊形”章節(jié)起始課的教學。通過豐富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實踐、探究、體驗、反思、合作、交流等過程中感悟基本思想,積累基本活動經驗,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
本節(jié)課教學過程清晰流暢,教學任務順利完成,教學重點有效突出,教學難點充分突破;學生積極參與,認真思考,沉浸在課堂中。尤為重要的是,學生在“探究”和“變式”環(huán)節(jié)中品嘗到了成功的喜悅。
[? ?參? ?考? ?文? ?獻? ?]
[1]? 周海斌.讓經驗與思想同構共生:以《多邊形的內角和》教學為例[J].河北教育(教學版),2022(9):46-47.
[2]? 袁堂萍.八年級數(shù)據(jù)分析的單元教學研究[D].煙臺:魯東大學, 2023.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4]? 程惠萍,楊花,張智媛.“雙減”視域下區(qū)域推進作業(yè)優(yōu)化實踐探索[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2(29):55-57.
(責任編輯 黃桂堅)
[基金項目]廣西教育科學“十四五”規(guī)劃2023年度課題“基于新課程標準的初中數(shù)學單元教學策略研究”(課題編號:2023C412)的階段性研究成果;廣西教育科學“十四五”規(guī)劃2022年度教育評價改革專項課題“高品質課堂下中學數(shù)字資源應用環(huán)境四維評價體系的構建及應用研究”(課題編號:2022ZJY409);南寧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guī)劃2022年度課題“品質課堂下初中數(shù)學章節(jié)起始課教學策略的實踐研究”(課題編號:2022B135)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