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平 李偉 曹潤雨
青少年時期是人體發(fā)育的重要階段,如果此時期存在膝關節(jié)異常體態(tài)(如,X型腿、O型腿等),會給青少年的生活和運動帶來不便,甚至可能引發(fā)膝關節(jié)疾病。因此,了解如何評估和預防膝關節(jié)異常體態(tài),以及通過運動進行干預,對于保護青少年的身體健康非常重要。
一、青少年膝關節(jié)異常體態(tài)類型
(一)膝內翻
“O”型腿在醫(yī)學上稱為膝內翻,俗稱“羅圈腿”,表現(xiàn)為兩下肢自然伸直或站立時,兩足內踝能相碰而兩膝不能并攏。兩膝距離越大,說明“O”型腿癥狀越嚴重。膝內翻的定義并不是以內翻所成角的指向而命名,而是以小腿脛骨的翻轉方向命名的[1]。
根據膝蓋間距的長度,可將“O”型腿分為輕度、中度、重度3個級別。具體來說,足內踝并攏后,兩側膝關節(jié)之間的距離在5cm以下為輕度,在5cm~10cm為中度,大于10cm則為重度[2]。
(二)膝外翻
“X”型腿在醫(yī)學上稱為膝外翻,表現(xiàn)為兩下肢自然伸直或站立時,兩膝能相碰,但兩足內踝分離而不能靠攏,走路時常伴有兩膝蓋打架、碰撞的現(xiàn)象發(fā)生[1]。
根據足內踝間距的長度,可將“X”型腿分為輕度、中度、重度3個級別。具體來說,膝關節(jié)并攏后,兩側內踝之間的距離在5cm以下為輕度,在5cm~10cm為中度,大于10cm則為重度[2]。
(三)膝過伸
膝過伸又稱膝超伸,字面理解就是膝關節(jié)的伸直范圍超過了正常值。當人呈站立位時,膝蓋伸直超過正常范圍,從側面就能看到大腿與小腿形成了一個向后的弧形。正常膝關節(jié)最大伸直接近0°,超過5°即為膝過伸,此時會出現(xiàn)膝關節(jié)過度伸展,身體重心會發(fā)生變化。一般將膝過伸角度10°以下定義為輕度膝過伸,10°~30°為中度膝過伸,30°以上為重度膝過伸。
二、青少年膝關節(jié)異常體態(tài)預防方法
(一)膝內翻的預防方法
1.養(yǎng)成正確的坐姿、站姿和行走姿勢
一是切忌外八字走路,因為外八字行走時,腿在向側邊用力,會給膝關節(jié)一個外推的力,這樣每走一步,膝關節(jié)的外側副韌帶都會受到牽拉和沖擊,長期下去,外側副韌帶就會松弛,膝關節(jié)就會向內旋,形成“O”型腿;二是切忌重心落在一條腿上稍息姿勢的站立,因為稍息姿勢站立時,支撐腿的膝關節(jié)會受到向外的力,使內旋角度增加,時間久了,就會形成“O”型腿,或使“O”型腿癥狀加重。
2.在運動時保持正確的姿勢
一些特定運動更容易導致“O”型腿,因此,青少年在運動時應該保持正確的姿勢,避免運動過度和受傷。在舉重、足球、乒乓球、田徑等運動中要注意動作技術的正確性,如果姿勢不正確,膝關節(jié)將受到劇烈的向外沖擊,久而久之就會形成“O”型腿。
3.確保足量鈣的攝入
鈣是影響青少年骨骼發(fā)育和強度的決定性營養(yǎng)素,缺鈣會導致骨骼發(fā)育不良,特別是在青少年時期,缺鈣可能會影響骨骼的正常發(fā)育,膝關節(jié)缺鈣可能會導致“O”型腿。因此,確保兒童青少年攝入足夠的鈣、維生素D等營養(yǎng)物質,可以促進骨骼健康發(fā)育。
4.定期檢查身體
青少年要定期檢查身體,特別是對骨骼和關節(jié)的檢查,要盡早發(fā)現(xiàn)“O”型腿,并根據具體情況盡早進行個性化的干預治療。
(二)膝外翻的預防方法
1.均衡營養(yǎng)
保證充足的鈣、維生素 D 等營養(yǎng)物質的攝入,有助于骨骼健康發(fā)育。
2.培養(yǎng)良好的姿勢
從小培養(yǎng)青少年養(yǎng)成正確的坐姿、站姿和行走姿勢,避免長時間跪坐、“W”型坐。
3.適度運動
鼓勵青少年參加適度的體育運動,增強骨骼和肌肉的發(fā)育。
4.定期體檢
定期進行體檢,及時發(fā)現(xiàn)和糾正可能導致“X”型腿的問題。
(三)膝過伸的預防方法
青少年日常要時刻提醒自己采用正確的站姿、走姿,挺胸收腹,長時間站立時注意膝蓋不要鎖死??刂企w重,一旦身體超重,就要積極減肥,盡量避免身體肥胖,防止加重膝關節(jié)的負擔。運動時要做好防護,可以通過護具、肌貼等方式保護關節(jié),增強膝關節(jié)的穩(wěn)定性。定期進行體檢,及時發(fā)現(xiàn)和糾正可能導致膝過伸的問題。
三、青少年膝關節(jié)異常體態(tài)運動干預
(一)“O”型腿的分類及運動干預
1.“O”型腿的分類
真“O”型腿:采用屈膝15゜測試法測試,屈膝15゜后,兩膝內側面不能互相接觸,則是結構性真“O”型腿。
假“O”型腿:采用屈膝15゜測試法測試,屈膝15゜后,兩膝內側面可互相接觸,則是功能性假“O”型腿。
真“O”型腿為先天原因,無法改善;假“O”型腿是由股骨內旋和足旋前導致的功能性“O”型腿,同時伴有髖關節(jié)內旋、膝關節(jié)過度伸展和足內翻,需要進行矯正。
2.“O”型腿的運動干預
假“O”型腿由于股骨內旋和足旋前,導致肌肉失衡,部分肌肉短縮緊張,如髖內旋肌群、股四頭肌、半腱肌、半膜肌、腓骨肌;部分肌肉拉長無力,如髖外旋肌群、股二頭肌、趾長屈肌、脛骨后肌。所以矯正假“O”型腿,就要松解、拉伸短縮緊張的肌肉,加強薄弱肌肉練習。
泡沫軸放松股四頭?。焊┡P,將泡沫軸置于大腿前側,手肘撐地,身體前后移動,放松2~3min,每個動作1組/雙側(圖1)。
坐腳式內旋大腿根部:坐立雙腿打開,腳尖回勾,收緊核心,胸腔上提,帶動骨盆向前,在這個過程中要將大腿根部內旋,保持60s(圖2)。
側臥內抬腿:起始姿勢為左側臥,左腿在下伸直,將右腳放在左大腿前側,保持左腿伸直,慢慢向上抬高,到達最高位時收緊大腿的內收肌,然后緩慢勻速還原至起始姿勢。左腿完成規(guī)定的重復次數(shù)后,轉身換右腿練習。如果想加大練習強度,可在腳踝上負重(圖3)。
髖外側肌群拉伸:坐立右膝向前,腰背挺直,左腿向后伸展,左髖關節(jié)處于后伸狀態(tài),保持60s,換另一側(圖4)。
(二)“X”型腿的運動干預
青少年出現(xiàn)“X”型腿是由于肌肉不平衡所致,具體表現(xiàn)為股二頭肌、闊筋膜張肌、髖內收肌、腓骨肌短縮緊張;股薄肌、半膜肌、半腱肌和縫匠肌被拉長導致無力。對此,松解緊張肌肉和加強薄弱肌肉至關重要。
臀橋:仰臥位,雙腿微微屈起,雙手放在身體兩側的地面上,臀大肌發(fā)力向上,頂起髖部,讓臀部離開地面,做髖伸運動,直到髖關節(jié)完全伸展,此時上半身和大腿呈一條直線,小腿和地面接近垂直,肩胛骨牢牢頂在地面,在頂峰夾緊臀部,感受臀大肌擠壓的感覺,然后勻速下放臀部至初始位置(圖5)。
牽拉髖內收?。罕P腿端坐位(屈膝,雙腳腳底相互按觸),兩足跟盡量靠近臀部(距離取決于青少年柔韌性的強弱),雙手展開抵住膝關節(jié),并施加向下的壓力,感覺兩大腿內側肌肉有拉扯感即可(圖6)。
(三)膝過伸的運動干預
青少年膝過伸也會出現(xiàn)肌肉失衡,具體表現(xiàn)為:腘繩肌、腓腸肌、半膜肌、半腱肌、股二頭肌被拉長,股四頭肌和比目魚肌短縮緊張。矯正膝關節(jié)過伸同樣也需松解緊張肌肉,加強薄弱肌肉。
深蹲:站立,雙腳與肩同寬,腳尖略微外展,脊柱挺直,雙手前伸;深呼吸,收腹,臀部微微后傾,然后彎曲膝蓋,慢慢下蹲,膝蓋不要內扣,要保持水平朝外,下蹲直到大腿與地面平行,停頓1s;恢復站姿,然后重復以上動作(圖7)。
拉伸股四頭?。簡蜗ス虻?,腰背挺直,身體保持平衡,通過臀部向前推出的遠近調整拉伸強度,維持15~20s(圖8)。
站姿提踵:自然站立,雙腳與肩同寬,進行腳尖提踵,增強小腿和足踝的肌肉力量。每組15~20次,每次做3組(圖9)。
站姿小腿拉伸:雙手扶墻弓箭步站立,拉伸側為向后伸直的那條腿,向前推墻,感受后側腿的拉伸感,保持30s(圖10)。
參考文獻:
[1]胥少汀,葛寶豐,徐印坎.實用骨科學第4版[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12:2262-2263.
[2]潘少川.實用小兒骨科第2版[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