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白蛇傳”在非洲的傳播及啟示

        2024-06-16 08:10:54朱偉芳
        中國故事 2024年5期
        關鍵詞:白蛇傳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敘事體系,講好中國故事,向世界展現(xiàn)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有鑒于此,本專欄以中國經(jīng)典故事在世界文學中的征引、闡釋與流變?yōu)槁窂?,彰顯中國文化的感召力、生發(fā)力和影響力,以期夯實中國話語和敘事體系的底層邏輯,在學術研究和文化傳播層面推動中國敘事體系的構建。本專欄力求呈現(xiàn)“中國故事”作為全球知識生產(chǎn)和話語操作的場域,具有求同存異的統(tǒng)合性和生產(chǎn)力,在更高層次上實現(xiàn)“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共情和共識,推動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鑒和整體性構建。

        本期輯錄《“白蛇傳”在非洲的傳播及啟示》一文,管中窺豹,以期探尋中國故事在世界范圍傳播的機制機理。

        上海外國語大學中國話語與世界文學研究中心? ? 《中國故事》編輯部

        主持人

        張帆,上海外國語大學中國話語與世界文學研究中心主任、德語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士后合作導師,從事中外文學關系研究,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首席專家,入選國家級重大人才計劃等。

        基金項目

        本專欄系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中國故事在世界文學中的征引闡釋及啟示研究”(項目批準號:20JZD046)、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國故事在德語世界的流變譜系與傳播研究”(項目批準號:22VRC183)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朱偉芳,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全球治理與區(qū)域國別研究院、中國話語與世界文學研究中心博士后。

        【摘要】“一帶一路”倡議讓中國與非洲的人文交流變得愈加頻繁和緊密。在此背景下,中國傳統(tǒng)民間故事和現(xiàn)當代優(yōu)秀文學作品通過各類媒介在非洲得到了廣泛傳播,但接受如何還有待考察。中國故事的有效傳播有益于中國在非洲塑造更加多元和立體的中國形象,促進中非文化互信和互融,助力構筑中非文化共同體。本文以“白蛇傳”故事在非洲的傳播與接受作為案例進行研究,總結“白蛇傳”在非洲傳播帶來的啟示。通過中非文化傳統(tǒng)和現(xiàn)實處境之間的比較,文章揭示了中非文學對話的成功在于找到雙方傳統(tǒng)文化內容中的相似之處以及文化產(chǎn)品表達的主題內核與受眾心理上的契合點。結論認為,“白蛇傳”正是以其展現(xiàn)的“蛇”文化元素和“斗爭”主題在非洲找到了適宜其傳播的土壤,受到了非洲人民的歡迎和喜愛。

        【關鍵詞】白蛇傳;非洲;蛇文化;中非文化共同體

        作為中國四大傳統(tǒng)民間故事之一的“白蛇傳”故事在國內一直享有很高的改編頻度和研究熱度。目前,與之相關的研究主要分為源流研究、關系研究、整體文化研究、個別作品研究、比較研究和媒介研究六種。有學者指出,要突破“白蛇傳”研究的局限,需要我們“突破對白蛇傳文本的文學屬性的匡范,將其置于中國文化文本和人類文化傳播與交流文本的新范疇上……密切關注和及時跟進當代文化的主流思潮,將流動的白蛇傳經(jīng)典納入當代經(jīng)典的研究格局中”?!鞍咨邆鳌惫适陆?jīng)過不斷地加工和改編,通過不同的媒介傳播方式,尤其是影視劇,在世界各國產(chǎn)生了廣泛的影響力。不斷流動的“白蛇傳”經(jīng)典不僅讓國外讀者和觀眾領略了中華文明悠久的歷史文化魅力和中國人民卓越的想象力,也在潛移默化中對外傳播了中國傳統(tǒng)哲學、宗教和美學等思想價值觀念。

        近十年來,隨著中非之間“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中非人文交流也逐漸得到重視?!氨热齻€中國面積還大,人口與我們相當?shù)姆侵薮箨懀h比我們想象中重要,她應該是‘一帶一路的海上目的地,甚或是我們經(jīng)濟長期繁榮穩(wěn)定最可靠的戰(zhàn)略依憑?!北M管如此,在中國文化的對外傳播和研究中,非洲相對歐美地區(qū)來說仍然是我們關注較少的區(qū)域。在中國對非傳播內容方面,“文化內容往往僅限于武術、孔子學院等,中非交流的文化缺口仍很大”。目前,通過中國各個文化部門和民間組織機構的努力,中國傳統(tǒng)民間故事和現(xiàn)當代優(yōu)秀文學作品以不同媒介形式在非洲得到了一定范圍的傳播和接受。本文以“白蛇傳”在非洲的傳播與接受為例,從文化和心理兩個層面探討“白蛇傳”在非洲受到好評的可能性原因,以期為中國故事更好走向非洲大陸提供一定啟示。

        一、“白蛇傳”在非洲的傳播與接受

        作為通俗文學的成功范例,“白蛇傳”以其注重個人情感的敘事內容、簡潔的人物關系和通俗易懂的母題表達等滿足了普通百姓的精神和情感需求,因而在國內比四大名著享有更高的改編熱度。楊新磊在《〈白蛇傳〉的二十三個影視版本及其多維研究》一文中指出,在由中國傳統(tǒng)民間故事或經(jīng)典文學改編的影視劇中,盡管《西游記》的翻拍版本也不少,“但多為截取一個章節(jié)而改編,能完整呈現(xiàn)《西游記》全貌與足本的電視劇迄今不過三部”,而“白蛇傳”是迄今為止重翻率最高的影視題材。

        近三年來,“白蛇傳”故事的各個版本以電視連續(xù)劇、電影、舞臺劇等不同形式在非洲進行了廣泛傳播,受到非洲民眾的歡迎。根據(jù)國家廣電智庫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2020年9月,四達功夫頻道以英、法、葡三種語言在非洲30多個國家播出《新白娘子傳奇》(2019年)電視連續(xù)劇,開播首日收視率達到2.92%,引發(fā)了世界性關注。隨之,全球受眾需求測量公司鸚鵡分析(Parrot Analytics)對該部電視劇在全球二十多個國家的收視情況進行了數(shù)據(jù)統(tǒng)計,筆者截取了部分國家的數(shù)據(jù)制表如下:

        表:《新白娘子傳奇》(2019年)在14個國家的收視相關數(shù)據(jù)

        國家 需求增長速度百分比 超越本國電視劇收視率百分比 國家 需求增長速度百分比 超越本國電視劇收視率百分比

        美國 39.6% 50.9% 馬來西亞 46.4% 58.6%

        法國 17.9% 45.8% 韓國 -19.7% 84.6%

        英國 無數(shù)據(jù) 59.3% 日本 0.4% 66.1%

        德國 -2.6% 51.3% 南非 62% 56.9%

        意大利 56.5% 47.3% 印度 61.0% 62.6%

        加拿大 33.6% 55.8% 菲律賓 57.8% 61.6%

        澳大利亞 31.6% 60.3% 泰國 -52.1% 67.8%

        從以上數(shù)據(jù)可以看到,《新白娘子傳奇》在意大利、南非、印度和菲律賓四國的需求增長速度較快,其中在南非的增長速度最快,達到62%。在“超越本國電視劇收視率百分比”中,《新白娘子傳奇》除了法國和意大利兩國低于50%,在其他國家均有著不錯的表現(xiàn)。綜合來看,《新白娘子傳奇》在南非、印度和菲律賓三國最受歡迎。盡管該網(wǎng)站并沒有對南非以外的其他非洲國家進行該方面的數(shù)據(jù)采集,但至少從以上國家的數(shù)據(jù)對比中可以推測,《新白娘子傳奇》在以南非為代表的非洲國家之中有著不俗的市場表現(xiàn)。

        此外,2023年8月,戲曲電影《白蛇傳·情》等其他11部中國電影于尼日利亞首都拉各斯的中國電影節(jié)開幕式進行了宣傳和精彩片段播放,現(xiàn)場觀眾的掌聲不斷,該電影也將在此之后走進拉各斯各大電影院?!斗侵扌侣劇罚ˋfrican News)、《今日新聞》(This Day Live)和《先鋒報》(Vanguard)等尼日利亞主流媒體紛紛報道了這條新聞,用“讓觀眾驚嘆不已”(left the audience awe-inspired)、“廣受好評”(critically acclaimed)等褒獎之詞形容該部戲曲電影;同月,華中科技大學代表中國高校攜舞劇《白蛇傳》赴突尼斯參加第十九屆莫納斯提爾國際大學戲劇節(jié),表演將經(jīng)典故事與現(xiàn)代舞劇相結合,也同樣獲得了現(xiàn)場觀眾的陣陣掌聲和歡呼聲。

        在中國對非洲的文化傳播過程中,非洲人民對“白蛇傳”故事的二次創(chuàng)作也走進了我們的視野,他們以不同方式對故事內容進行了精彩演繹,表達了對故事的喜愛與想象。在CCTV3播放的《白蛇“外”傳》中,兩位尼日利亞籍的青年演員扮演了許仙和白素貞,并操著一口熟練的四川話演繹了二人在橋上相遇的著名橋段。一些自媒體網(wǎng)站上,不少愛好中國文化的非洲網(wǎng)友或是前往非洲工作的中國網(wǎng)友,也在以自己的方式分享和傳播中國文化。有一位叫“子恒非洲生活”的網(wǎng)友拍攝記錄了一段題為“帶領非洲小伙伴獻藝非洲版《白蛇傳》”的視頻。在他的鏡頭下,一位美麗的非洲姑娘陶醉于“白蛇傳”的愛情故事,聲稱要用自己的方式演繹美麗的白娘子。她和朋友們將生活中的廢物加以利用,精心制作了演繹所需的服裝和道具。此外,癡迷于學習中國古琴的津巴布韋籍留學生楊靖彈奏的動畫電影《白蛇:緣起》中的歌曲《何須問》也在網(wǎng)絡上走紅,引發(fā)了網(wǎng)友對中非文化交流的熱議。

        思考與“白蛇傳”相關的各形態(tài)故事版本能在非洲受到歡迎的原因,除了關注作品的呈現(xiàn)方式、傳播手段等外在優(yōu)勢,更重要的是剖析作品內容本身是否含有與非洲傳統(tǒng)文化和當下社會現(xiàn)實有所契合之處。

        二、“蛇”元素與中非“敬蛇”文化的契合

        “白蛇傳”能在非洲傳播過程中受到非洲人民的喜愛,首先是因其豐富的敘事內容和人物形象所散發(fā)的魅力使然?!鞍咨邆鳌惫适虑楣?jié)和人物形象在千余年的流傳過程中不斷變化,經(jīng)由情節(jié)內容的豐富,其中的白蛇形象也從最初“惡”的形象轉變?yōu)榱爽F(xiàn)代故事版本中“善”的形象。白蛇形象從“惡”向“善”的變化,反映了中國人民對“蛇”從“畏”之到賦予其人性后“敬”之的心理演變過程,同時也折射了中國人民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思考。

        白蛇女子形象最早出現(xiàn)于唐傳奇《李黃》。故事講述了男主人公李黃因貪戀白蛇女子的美貌而落得悲劇下場的故事。此時的白蛇女子被描述為邪惡的化身,用以警示人們勿因貪念情欲而迷失自我?!鞍咨邆鳌惫适碌碾r形則最早出現(xiàn)于宋話本小說《清平山堂話本》中收錄的《西湖三塔記》,最后由馮夢龍?zhí)砑恿私鑲氵€傘、鎮(zhèn)壓白蛇等情節(jié),以《白娘子永鎮(zhèn)雷峰塔》為名發(fā)表于《警世通言》中。此時的白蛇女子形象經(jīng)歷了從“惡”向“善”的形象過渡?!榜T本中的白娘子形象雖然還有一定的妖性,但她與宋本中白娘娘最大的不同之處在于她更多的是作為一個在世俗生活中追求人性自由與人生幸福的個體而存在的。”第三階段則是以田漢改編的《白蛇傳》(1955年)為標志,其中的白娘子形象以完全正面的形象示人。田漢刪除了有關白蛇妖性的情節(jié),保留、增加并重點改編了能夠凸顯白娘子正面人物精神的情節(jié)。白蛇女子從惡向善形象的演變史,折射的是中國文人對傳統(tǒng)故事的敘事創(chuàng)新史。在每一次敘事演變中,情節(jié)得到豐富,人物變得多樣,主人公行善向義的正面形象和極其豐富的內心情感世界也進一步得到了豐滿。

        “白蛇傳”故事之所以能受到國內外讀者和觀眾的喜愛,人類文化中所共有的“蛇”文化元素可能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據(jù)考證,世界各地幾乎都出現(xiàn)了與“蛇”相關的圖騰崇拜與文化?!盁o論在我國中原以及西南、西北少數(shù)民族區(qū)域,還是在中亞、西亞、北非、西歐,或是北美、中東,撲朔迷離的蛇文化,褒貶不一的蛇文化,一度曾彌漫全球?!薄吧摺辈粌H出現(xiàn)在各民族的巖畫石刻中,也在各類神話傳說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胺从澈榛臅r期以巨蛇主宰的蛇圖騰文化”作為人類原始記憶的共同基礎,讓各國人民有了類似的體驗和想象。文學作品中出現(xiàn)相似內涵的“蛇”元素和文化無疑能夠喚起傳播對象國民眾的好奇心和親切感,拉近彼此之間的關系。

        圖2:非洲瑪米·瓦塔女神

        對于非洲人民來說,蛇不僅是他們信仰中的神靈,也是他們日常生活中的家庭一員、朋友和助手。在非洲西部、中部和南部以及美國非裔流散傳統(tǒng)文化中流傳著一位名叫瑪米·瓦塔(Mami Wata)的水神,其外形為人首蛇身或人首魚身。水神大部分時候是以女神的形象出現(xiàn),偶爾以男神的形象出現(xiàn),這與我國神話傳說中女媧和伏羲的形象頗為相似。在生活中,非洲人民通過馴化蛇來達到為自己服務的目的。例如,在南非,一些人使用蛇來代替狗看門,將蛇作為家族的守護神。而在加納,人們則將訓練有素的雪花大蟒系于木筏的一端作為驅動力用以平安渡河。非洲人民崇拜蛇、喜愛蛇,同時也敬畏蛇,在日常生活中與蛇和諧共處。

        在非洲的民間故事中,蛇大多以正面的形象出現(xiàn)。例如,東非的《蛇神》中,女主人公救了蛇一命,蛇一家都對女主人公感恩戴德,不僅治好了女主人公的手疾,還許她一生榮華富貴。這與中國古代神話傳說《搜神記》中記載的蛇報恩的故事非常相似。在西非的《人與蛇》中,蛇賦予了男人聽懂動物語言的能力,并且擁有能讓男人死而復生的神力。在塞內加爾小說家阿·索·法爾的小說《乞丐罷乞》中也提到了這樣一則民間故事。故事講到一對夫婦結婚十七個年頭依然未生養(yǎng),于是丈夫只好在天破曉的時候供奉神靈,結果一條巨蟒出現(xiàn),告訴他們將會有一個孩子,但這個孩子并不屬于他們。這個孩子最終成了一個有名的經(jīng)師,能與神靈溝通。這些故事中的蛇有一些共同特點,比如能與人發(fā)生對話,常與神靈相聯(lián)系,能夠給人們帶去某些吉祥的兆頭。

        不過,在非洲文學中,似乎很少出現(xiàn)人首蛇身的主人公形象,而人與蛇產(chǎn)生愛情的主題則更少。有一則來自南非的民間故事《五個頭的蛇》涉及了蛇人與人之間的愛情。一名年輕帥氣的酋長因遭到詛咒而被變成了一條五頭蛇,而破解詛咒的方法就是找到一個不會害怕他這般模樣并真心愛他的女子與他成婚。村莊里的人為了拯救這位酋長,對外張羅聲稱年輕富有的酋長要娶妻。滿足要求的新娘需要自己前往這個村莊并通過層層考驗方可成為酋長的妻子。鄰近村莊中的一對姊妹聽聞消息便躍躍欲試。姐姐因傲慢的性格在一路上得罪了不少樹林中的動物神靈,最后因在五頭蛇酋長前表現(xiàn)出恐懼而被蛇殘暴虐死。妹妹則不然,她性格溫和且樂于助人,在一路上得到了動物神靈的庇佑。在發(fā)現(xiàn)酋長是一條蛇后也欣然接受,并堅定表示會好好愛護酋長,與他廝守一生。蛇聽后感動不已,詛咒也被破除,最終變回了人身。這篇故事具有教育意義,篇幅短小,但留有許多令人遐想的空間?;蛟S,“白蛇傳”的出現(xiàn)恰巧填補了非洲作家在人蛇相戀主題方面的想象與創(chuàng)作空白,激發(fā)了非洲讀者和觀眾對此類話題的獵奇心理。

        盡管在中國和非洲的故事中也能見到描寫蛇殘暴而恐怖的一面,但大部分以蛇為主角的故事都從蛇與人的正面關系出發(fā),或以故事警示人們,或以表達對蛇的崇拜或敬畏。因此,中國與非洲人民對蛇的態(tài)度內核是基本一致的——“敬蛇”文化。從文化的層面來說,蛇是中非之間共有的文化圖騰,是中國的生肖之一,是非洲原始部落人民所崇拜的神靈和祖先的象征,是一種正面的文化符號。中非文化中或許會流露出對蛇的畏懼,但鮮少會產(chǎn)生對蛇“厭惡”的情感因素。而反觀西方主流文化,以蛇為主角的故事中“蛇”通常是邪惡的象征,是惡魔的代言者,是制造人和上帝之間隔閡的禍端。西方人士對于“蛇”的態(tài)度往往是恐懼而厭惡。比如英語中用以指稱“蛇”的詞匯包括snake、serpent、vermin、reptile、viper等,這些詞經(jīng)常也被用來指那些卑鄙小人。再如,《圣經(jīng)》中引誘亞當和夏娃偷吃禁果的蛇、彌爾頓《失樂園》中“那條陰險的蛇”、《阿伽門農(nóng)》中被人咒為“兩頭蛇”的克呂特美斯特拉因、希臘神話中長著滿頭蛇頭發(fā)的美杜莎形象、《伊索寓言》中農(nóng)夫與蛇的故事、《哈姆雷特》中莎士比亞通過老國王的鬼魂說出的“那毒害你父親的蛇”等??傮w而言,在蛇文化方面,相比西方文化,中國和非洲或許有著更多相近之處。

        心理學中的相似效應認為,人們更傾向于對與自己有相似特征,譬如在態(tài)度、價值觀、興趣、背景等方面相似的人或物產(chǎn)生好感。因此,有著相似文化內涵的“蛇”或許可以作為嫁接中非文化交流的橋梁之一,成為一種共享性符號。共享性文化符號“即激發(fā)共享行為的代表性優(yōu)秀文化,該類文化符號可以減少國家之間的文化誤讀,增強海內外受眾的感官體驗,強化國際社會的共同價值”。中非之間的文學文化交流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非洲戲劇作家奧索菲桑曾說,“正如我們對中國文學的了解十分有限,我想你們對大部分非洲文學作品也會感到些許陌生。”要突破中非對彼此之間的文化陌生和隔閡,就需要我們積極尋找中非文化之間的共通之處或相似之處,找到一系列共享性符號。以此為突破,拉近二者之間的文化心理距離。

        除了中國與非洲傳統(tǒng)文化中的相似之處造成了這種契合點,中國與非洲在現(xiàn)實中面臨的處境也讓彼此惺惺相惜?!鞍咨邆鳌钡墓适轮黝}也同樣契合了非洲人民在后殖民時代中面臨的現(xiàn)實困境和普遍心理。

        三、“斗爭”主題與中非“反抗”強權的心理契合

        “白蛇傳”故事向讀者和觀眾呈現(xiàn)了愛情與奉獻、人性的復雜、社會道德觀念與禁忌、命運與宿命、自我超越和成長等多元主題,而與這些主題相關的情節(jié)內容始終圍繞“沖突”和“斗爭”展開。故事以白娘子與許仙的愛情故事為主線,主要展現(xiàn)的是白娘子作為正面形象對封建社會約束、傳統(tǒng)習俗桎梏和父權社會制度的抗爭?!鞍咨邆鳌钡摹岸窢帯敝黝}與非洲大陸面臨的現(xiàn)實困境相契合,這或許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引起非洲人民的精神共鳴,滿足他們的情感和心理需求。

        首先,白娘子與社會的封建男權主義制度進行了斗爭。她擁有非凡的能力和智慧,卻受到了社會的壓迫和限制。她不滿于被束縛于男權社會的桎梏,努力爭取自己的權利和尊嚴,追求屬于自己的愛情和人生,這一點契合了非洲傳統(tǒng)社會中的女性普遍受到男權壓制和壓抑的心理,滿足了非洲女性讀者和觀眾的期待視野。另一方面,從男性的視角出發(fā)。許仙因救了白娘子一命,白娘子主動報恩并成就了一段美好愛情故事的綺麗想象也滿足了非洲男性的期待視野。在非洲的傳統(tǒng)故事中,有一則和《伊索寓言》中《農(nóng)夫與蛇》相類似的故事——《黑人與白蛇》(Black Man and White Snake)。故事講述了一名黑人男子遇到一條白蛇被壓在大石頭下,便去挪開石頭讓白蛇自由,不料白蛇卻忘恩負義,轉頭便要咬男子。白娘子報恩與許仙相戀的故事能讓非洲男性讀者和觀眾引發(fā)美好的想象。

        其次,“白蛇傳”中對白娘子是人還是妖的追問切中了非洲人民對種族和身份問題難解的焦慮心理。白娘子身為妖,卻與許仙展現(xiàn)了人世間難得的忠誠與真愛。這種情感深刻說明傳統(tǒng)觀念對妖與人的劃分缺乏理解和包容,而這一點和非洲大陸的種族問題恰好契合。有評論者在點評與白蛇傳故事關聯(lián)的香港影片《青蛇》時指出,“導演在影片中借法海之口表達出的對于白娘子‘是人是妖的困惑,映射的是香港民眾對于自身長久處于殖民化與邊緣化狀態(tài)下的身份認同障礙?!庇捌械莱鱿愀勖癖娫幱谥趁窕瓦吘壔癄顟B(tài)的不安,呼應的是非洲大陸民眾同樣關注的命運和身份認同問題。非洲大陸多種族、多文化交匯,種族和身份認同問題引發(fā)的社會沖突和分歧普遍存在?!鞍咨邆鳌钡暮诵闹黝}之一就是要推翻社會對身份劃分的偏見,強調人內心的善惡才是最關鍵的度量標準。正義、良善和真摯的愛情與人的出身、種族或身份無關,它們超越了表面的差異,直達心靈深處。許仙對白娘子的深情告白“你縱是異類我也心不變”超越了種族、身份和界限,不僅觸發(fā)非洲觀眾的內在情感,也將促成他們在種族和身份認同的難題上重新審視、反思和探尋解決之道。

        最后,從更深層次來說,“白蛇傳”故事內核所表現(xiàn)出的強烈斗爭精神,在很大程度上與當今非洲社會的主流文化思潮和人民心理相契合。這種精神在非洲文學的創(chuàng)作中得到了明確體現(xiàn),反映出非洲民眾對抵抗不公和壓迫的渴望。有學者指出,非洲文學是天然的左翼文學?!靶路侵薏皇墙⒃趯^去美好的想象上,而是建立在真實的日常斗爭中?!痹跉v史和現(xiàn)實中,非洲普通百姓不僅面臨著前殖民留下的各項社會不公問題,還忍受著來自非洲本土既得利益者的階級壓迫。因此,非洲社會演進和振興的基礎,并非建立在對過去美好的懷舊,而是來自不斷斗爭的現(xiàn)實?!岸窢帯笔欠侵尬膶W中的核心主題之一。如尼日利亞作家契奴阿·阿契貝(Chinua Achebe,1930—2013)的長篇三部曲《這個世界土崩瓦解了》(Things Fall Apart,1958)、《再也不得安寧》(No Longer At Ease,1960)和《神箭》(Arrow of God,1964),體現(xiàn)了尼日利亞人民對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各種社會矛盾以及西方殖民主義等歷史遺留問題的強烈抗爭精神;肯尼亞作家恩古吉·瓦·提安哥(Ngugi wa Thiongo,1938—)的《孩子,別哭》(Weep Not, Child,1964)和《十字架上的魔鬼》(Devil On the Cross,1980)等作品探討了肯尼亞人民在獨立斗爭中面臨的困境;南非作家納丁·戈迪默(Nadine Gordimer,1923—2014)的作品《保守主義者》(The Conservationist,1974)和《七月的人民》(Julys People,1981)等則聚焦于南非的種族隔離制度,書寫人民對種族歧視、政治壓迫和經(jīng)濟剝削等問題的斗爭。非洲作家熱衷于書寫人民過去的斗爭歷史,以此更好探索非洲的未來發(fā)展之路。

        中國與非洲國家都屬于“第三世界”陣營,共同面臨著歷史和現(xiàn)實中的壓迫與斗爭。這些壓迫源于過去的歐美殖民統(tǒng)治和當今世界西方推行的全球霸權主義。正因如此,中非人民在心理上對于斗爭主題有著相似的基礎,能夠在這類題材中尋找到共鳴。在此種背景下,“白蛇傳”中所反映的斗爭精神迎合了非洲普通百姓的普遍心理,滿足了他們的內心需求?;仡欀袊c非洲的交往史,兩方之間已在經(jīng)濟領域的各項合作中取得了顯著成果,但在精神文明方面的交流仍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為了加強彼此的價值觀理解、互通和融合,雙方需要共同致力于構建中非文化共同體,從而實現(xiàn)中非文化對話的更高效率和深度。此外,目前中非文學的發(fā)展和世界性傳播在很大程度上仍受制于西方價值觀和話語體系,處在邊緣化的困境之中。“要突破這種困境并達到中非文學之間互知、互信、互鑒的目的,還需要雙方堅持對自我的追尋與體認,需要擯除西方中心主義的桎梏,開辟直接的文學交流與對話渠道?!敝蟹侵g的文學文化發(fā)展和交流有待我們更多的探索和討論。

        中國故事的有效傳播將有益于中國在非洲塑造更加多元的中國形象,拉近彼此之間的文化與心理距離,助力構筑中非文化共同體?!鞍咨邆鳌痹诜侵薜膫鞑ヅc良好接受或許能在這方面給予我們一定啟示。

        四、結語

        中國故事在非洲的有效傳播能夠在非洲人民心中塑造良好、親切的中國文化形象。要在非洲有力打開中國文化市場,我們需要深入了解非洲的傳統(tǒng)文化和現(xiàn)實,以更好地回應非洲讀者和觀眾的需求。在這個過程中,中非之間的對話和溝通變得至關重要。通過積極尋找中非經(jīng)典文學、民間文學和傳統(tǒng)文化之間的契合點,可以建立起兩方在文化和心理層面的聯(lián)系,更好地推動中國故事在非洲的傳播。以“白蛇傳”為例,故事中包含的蛇文化元素是架接中非文化的共享性符號。此外,女性主人公對命運的反抗主題與非洲女性對男權壓迫的反抗精神相契合,同時也與非洲對殖民壓迫的反抗精神產(chǎn)生共鳴。相信像《西游記》《哪吒》等充滿對命運斗爭主題的文學經(jīng)典,或結合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重構后的經(jīng)典中國故事也能在非洲大陸找到適宜傳播的土壤。在未來,我們期待著更多像《白蛇傳》這樣的中國故事能夠引起非洲作家的關注,產(chǎn)生更多的文學改編和各種形式的精彩演繹,從而與非洲文學文化碰撞產(chǎn)生更多奇妙火花。這種跨文化交流和互動也必將進一步豐富和推動中國傳統(tǒng)故事的發(fā)展,為中非兩國的文化交流和合作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

        參考文獻

        [1] 阿·索·法爾. 乞丐罷乞[M]. 北京:新華出版社,1983.

        [2] 保羅·拉丁. 非洲民間故事[M]. 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9.

        [3] 崔云偉,孫緒波. 略論白蛇傳故事的主題流變[J]. 東方論壇,2015(2).

        [4] 費米·奧索菲桑. 來自非洲的劇作家[J]. 世界文學,2012(2).

        [5] 高艷芳. 白蛇傳研究的百年回顧與反思[J]. 廣西師范大學學報,2013(6).

        [6] 國家廣電智庫. 中國視聽節(jié)目對非洲傳播取得重大進展[EB/OL].[2023-07-26]. https://lmtw.com/mzw/content/detail/id/226654.

        [7] 韓露. 經(jīng)典故事影視化改編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由《白蛇傳》再翻拍說起[J]. 文藝評論,2019(2).

        [8] 蔣暉. 論非洲現(xiàn)代文學是天然的左翼文學[J]. 文藝理論與批評,2016(2).

        [9] 李洪峰. 中國國家形象在非洲的構建與傳播:挑戰(zhàn)與應對[J]. 對外傳播,2021(3).

        [10] 李生江. 非洲之于中國,遠比我們想象中重要[J]. 新聞業(yè)務,2017(49).

        [11] 涼汀.? 蛇神[M]. 北京: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1.

        [12] 薛可,李思晨. 中華文化對外傳播敘事空間生產(chǎn)構建的維度與機制[J]. 對外傳播,2022(10).

        [13] 楊新磊. 《白蛇傳》的二十三個影視版本及其多維探究[J]. 文化藝術研究,2012(1).

        [14] 佚名. 南非用蛇看門[J]. 國際新聞界,1992(2).

        [15] 張志堯. 人首蛇身的伏羲、女媧與蛇圖騰崇拜[J]. 西北民族研究,1990(1).

        [16] 中非合作論壇. 中國電影節(jié)在肯尼亞、南非、尼日利亞舉辦 為中非人文交流注入新動力[EB/OL].[2023-09-01]. http://www.focac.org/chn/zfgx/rwjl/202309/t20230901_11137122.htm.

        [17] 朱振武. 中非文學的交流誤區(qū)與發(fā)展愿景——關于《雷雨》在尼日利亞的歸化改編[J]. 文史哲,2022(6).

        [18] Chic African Culture Africa Fact book. Blackman and White Snake Folklore Story[EB/OL]. [2023-10-12].https://www.theafricangourmet.com/2020/09/blackman-and-white-snake-folklore-story.html.

        [19] Okocha, Chuks. China Film Festival Opens in Lagos with a Celebration of Cultural Diversity [EB/OL]. [2023-09-15]. https://www.thisdaylive.com/index.php/2023/08/26/china-film-festival-opens-in-lagos-with-a-celebration-of-cultural-diversity.

        [20] Parrot Analytics. South Africa TV Audience Demand for the Legend of White Snake[EB/OL]. [2023-10-12]. https://tv.parrotanalytics.com/ZA/the-legend-of-white-snake-iqiyi.

        猜你喜歡
        白蛇傳
        《白蛇傳·情》的美學風格研究
        藝術評鑒(2024年22期)2024-04-07 00:00:00
        黃梅戲《白蛇傳》選段
        黃梅戲藝術(2022年1期)2022-05-07 02:00:52
        “宣白”CP《天乩之白蛇傳說》
        “中國故事”系列(二)白蛇傳說,最憶是《青蛇》
        電影(2019年2期)2019-03-05 08:33:36
        笛子協(xié)奏曲《白蛇傳》與其故事文本的互文闡釋
        京劇《白蛇傳》經(jīng)典性的內在構成
        戲曲研究(2018年3期)2018-03-19 08:46:36
        論白蛇傳傳說在網(wǎng)絡劇中的重構
        考試周刊(2017年54期)2018-01-29 10:04:04
        中西文化中“蛇”意象比較
        北方文學(2018年2期)2018-01-27 06:29:40
        淺析戲曲中丫鬟形象與小姐形象的關系
        戲劇之家(2017年6期)2017-05-04 09:34:33
        普通人·絕情漢·醒悟者
        日产国产精品亚洲系列| 中文字幕人妻互换av| 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东北妇女肥胖bbwbbwbbw| 亚洲AV无码国产成人久久强迫| 国产成人亚洲合色婷婷| 亚洲av毛片在线免费观看| wwww亚洲熟妇久久久久| 91视频香蕉| 手机在线免费看av网站| 亚洲av日韩一区二区| 亚洲午夜无码av毛片久久| 亚洲AV秘 无码一区二p区三区 | 欧美日韩一卡2卡三卡4卡 乱码欧美孕交 | 日韩国产精品一区二区Hd| 亚洲嫩模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开心激情视频亚洲老熟女| 99精品人妻无码专区在线视频区| 在线视频一区色| 亚洲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伊人久久这里只有精品|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的电影| chinese国产在线视频| 日本在线观看三级视频| 国产婷婷色一区二区三区| 4444亚洲人成无码网在线观看| 无遮挡粉嫩小泬| 丝袜美腿视频一区二区| 最近免费mv在线观看动漫| 国产艳妇av在线出轨| 高清不卡av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精品一区| 少妇太爽了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 国产精品久久一区二区蜜桃|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剧情| 免费无码国产v片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乱码中文乱码毛片| 国产亚洲成人精品久久| 亚洲av永久无码国产精品久久| 日韩免费高清视频网站| 91精品啪在线观九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