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諾
摘 要:新時期小學體育被賦予新內涵,為了更好地發(fā)揮體育在培育小學生身心健康方面的重要作用,進一步落實核心素養(yǎng),就必須積極探求新型有效的教學模式。其中,“學、練、賽、評”一體化教學極具必要性以及可行性,通過有機整合關鍵教學環(huán)節(jié),同時基于循序漸進、系統(tǒng)有效的設計實踐,打造更具系統(tǒng)性、完整性和有效性的高效課堂。本文在簡要分析“學、練、賽、評”一體化教學的內涵及意義的基礎之上,著重探究小學體育“學、練、賽、評”一體化教學的創(chuàng)新策略,通過學練結合、以賽促學以及以評導練,來突出主體、激發(fā)興趣、促進完善。
關鍵詞:小學體育;一體化教學;內涵;價值;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7-2539(2024)03-0136-03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的高速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優(yōu)質體育教學模式涌現(xiàn)出來,為體育課程教學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1]。特別是2022年的新課程改革以及“雙減”政策的出臺及實施,有力推動了我國教育事業(yè)深化改革。如何通過減負增效落實核心素養(yǎng),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成為當前小學體育教學改革與實踐所面臨的重要課題。其中,“學、練、賽、評”一體化教學與體育課程尤為契合,極具完整性以及有效性,值得深入研究。
所謂“學、練、賽、評”一體化教學,就是將日常教學中“學、練、賽、評”四個環(huán)節(jié)有機整合起來,指導學生循序漸進、系統(tǒng)有效學習鍛煉的一種教學模式。換言之,一體化教學模式想要順利、有效實施,就必須要做好做優(yōu)“學、練、賽、評”重要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工作。當然,由于四個環(huán)節(jié)之間既相互獨立又緊密相關,因此做好銜接與融合是關鍵,也是實現(xiàn)教學目標成效的保障。
具體來講,“學”是學生對課程教學內容的學習,包括了對基本健康知識、基本運動技能以及專項運動等的學習,同時也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熬殹笔菍W生在“學”的基礎上所進行的一種綜合性練習,包括將課堂中所學到的各種單一動作進行糅合,系統(tǒng)學習并切實掌握完整的動作組合,基于多元有效練習,增強學生對相關體育知識技能的熟悉和掌握程度。“賽”是一種置于競賽環(huán)境下的針對性學習,既能夠直觀全面地檢驗學生身體練習與知識掌握的情況,還能夠基于實踐的錘煉來不斷激勵與修正,達到進步與提升?!霸u”是對學生體育學習狀況的一種判斷與評價,包括對“學、練、賽”內容的評價等,既能夠考查學生對相關知識及體育動作的掌握程度,還能夠了解教學環(huán)節(jié)及實踐等實施情況,監(jiān)測一體化教學的落實情況及成效,能夠為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內在動能,深化推進一體化教學,打造高效課堂而提供指導和幫助[2]。
在新的課程改革及政策實施背景下,小學體育教學應始終聚焦學生核心素養(yǎng),以滲透落實核心素養(yǎng),全力促進全面發(fā)展為課程教學的核心追求,著重于學生運動技能、運動參與、身體健康、心理健康以及社會適應等能力的培育提升[3]。反觀傳統(tǒng)教學,更多的是由教師主導教學,僅進行簡單講授與演示,學生觀摩后展開練習,整個教學過程較為機械,學生學習被動,學習興趣及成效難有保障。與此同時,傳統(tǒng)教學的既定模式缺乏系統(tǒng)性層次性,整個課堂被人為割裂成幾個部分,教學中往往各自為營,導致教學中監(jiān)管與指導不足,存在諸多盲區(qū),課堂教學成效不盡人意。
“學、練、賽、評”一體化教學的引入實施,有機整合教學實踐,立足“巧學”“勤練”“常賽”以及“智評”,激發(fā)學生體育學習的主動性,并將教師之“教”更好地服務于學生之“學”,如此更有助于落實核心素養(yǎng),增強教學效益[4]。
(一)學練結合,突出主體
長期以來,小學體育課程存在著某些令人不解的現(xiàn)象。比如,明明學生們很喜歡體育,但是對于體育課的興趣程度并不高;一到體育課,學生們本來興致勃勃地參與,但是教師還沒講幾句,學生們便無精打采了……之所以會出現(xiàn)諸如此類的情況,歸根結底還是教師教學模式的問題。有些小學體育教師的體育課成了紀律課、技術課或者是說教課,或者是身體素養(yǎng)良好的學生的展示課,大部分學生感受不到樂趣。所以,小學體育教師要改變以往傳統(tǒng)陳舊的教學方式,積極嘗試一體化課堂教學。結合人文主義心理學理論來講,一體化教學強調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我實現(xiàn)的心路歷程。小學體育教學不只要關注學生運動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更要強調并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強調學生為中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倡導學生們積極地去合作與探究,能夠學會體育技能[5]。
具體來講,可以通過學練結合,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及作用。在“以生為本、教學相長”理念指導下,注重學生學習和探究的過程,體現(xiàn)學生的主動學習。比如在學習籃球教學中的“原地單手肩上投籃”技術動作中,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該技術動作基礎內容規(guī)范后,可以開展多樣化的練習形式,如通過“照鏡子”,由師生、生生之間展示并模仿單手投籃動作,相互觀摩并指導,或者開展“比比誰的花樣多”活動,讓學生運球并完成投籃動作的自投自接。通過這樣的學練環(huán)節(jié)設置,讓學生們在多樣化的方法實踐中掌握技術動作。
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學練過程中,要把握好練習的強度與密度,同時要積極構建良好的氛圍。強度與密度的選擇,應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及需要酌情而定。氛圍營造方面,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故事情景,同時靈活選用播放音樂、喊口號等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參與興趣,使其在生動有趣的環(huán)境下高效練習。比如,在“跑跳類”練習項目教學中,應避免喊口號影響運動狀態(tài),可以采用“青蛙跳荷葉過河”等故事情景創(chuàng)設的方式,讓學生發(fā)揮想象,把訓練場想象成“河面”,跳躍點想象成“荷葉”。而在“隊形隊列”練習項目教學中,宜采用喊口號方式,通過“1-2-1”或者是“左-右-左”簡單口號邊練習邊喊口號,達到整齊劃一。
另外,以往體育課程中,展示訓練內容后隨即開展訓練,課前集合、熱身訓練以及動作展示這三部分就已經占據(jù)了大量的課堂時間,留給學生訓練的時間非常有限,不利于學生自主訓練,也難以達到訓練效果。鑒于此,應當在本節(jié)課堂完結前提前展示下節(jié)課教學內容,結合當面展示和微課微視頻的混合式方法,指導學生課余時間自主性學習與基礎性訓練,以掌握動作要領。自主訓練環(huán)節(jié),應以單一項目練習為主,在接下來的正式訓練環(huán)節(jié)中,應以專業(yè)的組合訓練為主,進一步增加負荷強度[6]。如此一來,通過學練結合,有效整合課余碎片化時間,彌補訓練項目時間的不足,全面提升訓練效果。
(二)以賽促學,激發(fā)興趣
在體育課程教學中加入體育競賽,就是要通過競賽活動來更好地幫助學生學習成長,賦予課程教學更多的育人功效。競賽活動除了可以檢驗訓練成果,還能夠組織引導學生在實踐中接受錘煉,培養(yǎng)團隊合作能力以及社會適應能力等等,這些都是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所必不可少的核心素養(yǎng)。以賽促學,更加符合建構主義理論,組織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多層次出發(fā)來汲取知識與培育能力。而有效的比賽,不僅是體育運動快樂的體驗形式,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也是培育學生優(yōu)秀體育品德的重要途徑,可全面落實核心素養(yǎng)。
首先,要設置比賽情景。小學體育教師要善于根據(jù)學生身心特征以及項目運動的技能特點來設置相適宜的比賽情景,營造積極濃厚且有趣的競爭氛圍,激發(fā)學生內在潛能以及興趣熱情,能夠快樂地全身心參與中,將所掌握的運動技能應用于競賽項目中[7]。具體來講,針對開放式與封閉式的運動技能類,相應的比賽情景設置也有所不同。其中,如籃球、足球等開放式運動技能類,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來設置小場地的局部賽,保障活動順利實施的同時,能夠在競爭中更為直觀且精細地展示運動技能與合作戰(zhàn)術。另外,如體操、舞蹈等封閉式運動技能類,要聚焦技巧性動作的訓練,為此可以組織開展一些個人賽或者小組賽,同時融入一些趣味賽、挑戰(zhàn)賽等多元有效活動,讓學生們在比賽中體驗樂趣,能夠全身心投入其中。
其次,要調整比賽內容。比賽活動的設置要避免形式大于內容,更不可只有熱鬧而缺乏實效。在設置比賽活動內容時,要高度貼合學生發(fā)展的實際需求,同時科學設定比賽難度,確保比賽內容與實際情況具有良好的匹配性。比如在籃球比賽中,教師除了要劃分男女不同組之外,還要注重競賽小組的能力相當。由于籃球訓練極具系統(tǒng)性和繁雜性,加上小學生年齡尚幼,在比賽內容上多以專項技能為主,通過以賽促學來促進學生專項技能水平的快速提升[8]。為此,可以設置傳球得分項,累計傳球三次可計一分,秒傳球一次可計一分,如此既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傳接球能力,也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團隊精神以及協(xié)作能力。
最后,要創(chuàng)新比賽形式。如何組織開展比賽活動,應用有效辦法,確保行之有效,乃是以賽促學的基礎與關鍵。換言之,只有更加新穎有趣,更適宜學生身心發(fā)展及學習訓練需求的比賽,才會發(fā)揮出應有的功效,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習及成長。小學生年齡尚幼,身體素質表現(xiàn)具有一定差異性,為此可以設置分層比賽項目,盡可能地為學生們創(chuàng)造公平的、熱烈的、輕松的競賽環(huán)境,使學生們能夠在比賽中找尋學習的樂趣,建立并提升自信[9]。比如,“雙減”政策實施下,學生們有了更多的課后時間,可以將這部分時間整合利用起來,鼓勵學生們依據(jù)愛好成立不同運動項目的“俱樂部”或者是學生社團,然后組織開展競賽活動。以“足球”為例,可以圍繞“射門”“顛球”“傳射”等開展多層次的比賽。通過組織開展方式靈活、內容多樣的分層次競賽活動,可以在學生原有基礎上,進一步提升身體素質以及綜合素養(yǎng)。
(三)以評導練,促進完善
教學評價是不可或缺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同時也是一體化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诮虒W評價,不僅可以檢測學習成效,還能夠指導學生練習,促進練習的有效實施以及自我的不斷完善,為今后學習打下堅實基礎。為了更好地支持與配合一體化教學的落實,同時整合小學體育教學實際以及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實際,相應的評價方法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第一,直觀教學以修正技術動作。在小學體育課堂內外,教師要滲透混合式教學法,充分發(fā)揮線上線下教學優(yōu)勢,除了線下面授環(huán)節(jié)的示范與糾正之外,還要利用多媒體技術手段,通過視頻、圖文等方式在線上予以示范與糾正,進行動作的精細分解與精確展示。第二,應用多元評價來踐行評價育人。比如在“立定跳遠”教學中,可以通過自評、自評、他評、互評等方式,評選得出“最強實力獎”以及“最美動作獎”等獎項,既體現(xiàn)評價多元性,也發(fā)揮了評價的育人功能。第三,注重賽評結合以升華體育品德。小學體育評價的過程中,既是對學生體育知識與技能學習表現(xiàn)及成效的評價與判斷,也是落實德育的過程[10]。
所以,既要注重對技術動作理解及規(guī)范等的評價,也要注重各小組及組內成員體育品德,包括對規(guī)則的遵守,給予對手的尊重,與隊友的團結等?;诮虒W評價,來塑造學生良好的精神品質。
綜上所述,小學體育“學、練、賽、評”一體化教學應用價值顯著,具體實踐過程中還需要教師立足實際來合理嘗試積極應用,在打造系統(tǒng)完整教學的同時,促進身心發(fā)展,強化核心素養(yǎng)。
(責任編輯:黃艷華)
[1]蔣秦明,奕雅萍.五育融合:小學體育課堂五維育人的策略與研究[J].小學教學研究.2023(22):88-90.
[2]柏小冊.新課程理念下小學生體育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研究[J].新課程.2023(4):34-36.
[3]姜楠.基于一體化理念構建小學體育課程體系[J].體育視野.2021(1):89-90.
[4]沈麗婷.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體育“學、練、賽、評”一體化教學策略探究[J].拳擊與格斗.2023(3):102-104.
[5]黃敏.小學校園體育活動內容設計與實施研究[J].體育風尚.2019(8):238.
[6]劉大均,毛朋輝.以“賽”促“學練”以“評”促發(fā)展——小學體育“學、練、賽、評”一體化教學模式[J].冰雪體育創(chuàng)新研究.2023(8):131-133.
[7]黃小鳳.“學、練、賽”推進體育一體化教學[J].小學生(下旬刊).2021(11):82.
[8]劉培剛,李文江.結構化教學視角下小學體育教學“碎片化”治理[J].體育教學.2023(6):35-37.
[9]楊欣誠.小學體育“學、練、賽、評”一體化課堂模式探析[J].體育視野.2023(15):59-61.
[10]馬超.如何做好一體化背景下的體育教學工作[J].學周刊.2021(29):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