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淑慧 翟利丹
摘 要:幼兒教師情緒管理能力對幼兒的身心和諧發(fā)展具有重要影響,同時也影響教師自身的專業(yè)成長。本文從闡述情緒管理能力的理論基礎出發(fā),通過分析幼兒教師情緒智力的內(nèi)涵以及幼兒教師情緒智力對提升保教質量、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的重要性,提出了幼兒教師情緒管理能力的提升策略,以促進幼兒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
關鍵詞:幼兒教師;情緒管理能力;提升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7-2539(2024)03-01120-03
*2022年度河南省教師教育課程改革研究重點項目《基于職前職后一體化的高職學前教育專業(yè)課程改革研究》,課題編號:2022-JSJYZD-075。
近年來,媒體頻頻爆出幼兒園老師傷害幼兒身心的案例,引發(fā)了大眾對幼兒教育的信任危機,造成嚴重的社會后果。幼兒教師的非理智行為,尤其是對幼兒身體或心理上造成傷害的行為,根源在于這些教師基本素質不高,情緒管理能力低下,在憤怒等不良情緒影響下,做出非理智的沖動行為。這也呼吁教育界應密切關注幼兒教師的情緒管理,提出切實的建設性意見,促進幼兒教師的情緒智力得到提升。
(一)幼兒教師情緒管理能力的內(nèi)涵
學前教育“保教一體”的特性,賦予了幼兒教師不同于其他教育階段教師的任務。幼兒教師作為幼兒一日活動的主要實施者與指導者,需要照顧到幼兒生活、游戲、學習的點點滴滴。此外,幼兒教師除了日常教學任務,還要承擔起教研活動、環(huán)境布置、玩教具制作等工作。多重角色和任務容易讓幼兒教師在生活與工作中出現(xiàn)力不從心或產(chǎn)生一些矛盾,并由此引發(fā)一系列的情緒連鎖反應。
筆者曾就情緒管理問題對幼兒教師進行過訪談調研。有一部分幼兒教師的理解是,“情緒管理能力是天生的一種能力,只要從自身出發(f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就可以了?!绷硗庖徊糠纸處熣J為,“幼兒教師情緒管理的對象不僅是自己。教師的任務是教書、育人,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較好完成‘教書的任務,但是要完成‘育人的使命,還必須把幼兒的情緒也調試到恰如其分的適當水平。這是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情緒情感,促進幼兒社會性發(fā)展的關鍵!”
筆者認為,教育的本質是有目的地培養(yǎng)人的活動,教育目的的達成需要通過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互相作用,幼兒教育過程也是教師與幼兒、教與學的雙邊互動過程。因此,筆者認為幼兒教師的情緒管理能力不僅包括對自身的情緒管理,同時也應該包括對其教育對象,即幼兒群體和幼兒個體的情緒管理。
因此,本研究將幼兒教師情緒管理能力定義為,幼兒教師在一日生活中,通過準確地感知、理解自己和幼兒的情緒、合理表達情緒,以及對自身及幼兒的情緒進行有效的管理,這里的情緒包括積極情緒與消極情緒,使其保持良好情緒狀態(tài)的一種能力。
(二)幼兒教師情緒管理能力的價值
1.對保教質量的影響?,F(xiàn)代心理學的研究成果顯示,教學質量除了受到教師智力與知識水平的影響,教師的情緒管理能力同樣教育教學效果密切相關。
首先,擁有較高的情緒管理能力的教師,其自我情緒意識也會較強,情緒的理解能力也會相應更高,更能關注到幼兒的需要,理解幼兒的心思。其次,情緒管理能力有利于家園互動的順利進行。另外,幼兒教師的情緒管理能力也是良好師幼關系建立的基礎。
2.對教師自身的影響。一是能夠提升職業(yè)幸福感,減少職業(yè)倦怠。具有良好情緒管理能力的幼兒教師在工作的過程中,可以有意識地克服疲憊心理,保持自身處于一個積極的工作狀態(tài),不隨意放棄工作目標,善于分析教育情況,有目的地調節(jié)自身在實現(xiàn)目標過程中出現(xiàn)的消極情緒。二是有助于提升教學效能感。教師情緒管理能力對教學效能具有正向預測作用。教學效能感可以為教師的工作提供更大的成就感和自信,使幼兒教師在工作的過程中更多地關注教育教學以及教育對象本身,將更多的精力集中在教學情境以及幼兒身上。三是有利于團結同事,加強合作。幼兒教師作為一門社會職業(yè),與幼兒園的交流溝通、與同事的相互協(xié)作是工作的必要組成部分,擁有較高的情緒管理能力的幼兒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做好溝通工作,理解與傾聽同事的建議。
(三)幼兒教師情緒管理能力的影響因素
1.教師個人影響因素。一是幼兒教師的個性特征。人與人的差異更多地集中在不易顯露的內(nèi)在精神層面,正是由于內(nèi)在的認知水平及個性特征的不同,才決定了面對相似的境況,不同的人會采取截然不同的態(tài)度,并指導其做出不同的行為選擇。二是幼兒教師的認知水平。認知水平是指個體對外界事物認識、判斷、評價的能力,認知水平的高低與實踐經(jīng)驗、知識水平、思維能力、信息儲量等因素有關,是影響人們思想形成的主觀因素之一。
2.幼兒園因素。幼兒園作為教師工作和學習的主要場所,從多個層面影響著幼兒教師的情緒。例如,幼兒園的組織氛圍、管理制度、園所文化、園長領導方式、環(huán)境布置、人際關系等,而幼兒園對教師情緒的重視程度也會影響著幼兒教師情緒管理的能力。
一是園長領導方式。盧梭說過,“教育必須順其自然——也就是順其天性而為,否則會產(chǎn)生本性斷傷的結果?!眻@長的領導方式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教師的工作態(tài)度、教師間人際關系的形成,進而影響到教師的情緒管理能力。二是幼兒園園所文化。民主有序的園所文化是幼兒教師情緒管理能力提升的重要保障。和諧完善的幼兒園園所文化更能夠激勵幼兒教師的專業(yè)能力提升,喚醒幼兒教師的主觀能動性,使幼兒教師在關注自己傳統(tǒng)的教育教學能力的同時,關注到自身的情緒情感管理能力。
(一)幼兒園教師情緒管理能力的問題表征
1.匱乏、薄弱的情緒管理知識。情緒管理是一門精致的藝術,也是一門需要智慧的學問。目前,幼兒園老師關于情緒管理理論知識和實際運用掌握得還不夠一些教師對于管理消極情緒的方法比較熟悉,然而對積極情緒的管理以及幼兒群體情緒管理知識卻嚴重缺乏。
2.封閉、偏頗的情緒管理心態(tài)。情緒管理重在疏導與排解。教師情緒管理能力是使自身與幼兒的積極情緒得到激發(fā),消極情緒得到抑制與有效釋放的能力。情緒管理能力提升的重點即通過多種途徑更好地駕馭自己的情緒。但是幼兒園老師在面對情緒問題時,更多的人愿意選擇自己內(nèi)部消化,而不愿意分享或請求專業(yè)的心理人士進行幫助。
3.單一、機械的情緒調節(jié)策略。檢驗情緒管理能力高低的重要標準是能不能采取適當?shù)那榫w策略使情緒維持在合適的水平。從現(xiàn)狀來看,幼兒教師在選擇調節(jié)自身不良情緒的策略比較單一。
(二)幼兒園教師情緒能力問題歸因
1.教師情感修養(yǎng)的不足。教師的職業(yè)素養(yǎng)不僅包括專業(yè)知識的素養(yǎng)還包括情感素養(yǎng),但由于長期以來“重智輕情”的思想,教師往往會更多地關注專業(yè)知識,較少關注自身情緒的變化。在提升自身專業(yè)能力時,也更多的是關注教學法、玩教具設計能力等,而沒有注重提升自己的情緒管理能力。
2.幼兒園管理的缺位。目前幼兒園管理者更多的是注重對教師知識水平和專業(yè)能力的評價,忽略了情緒價值。人力資源管理中強調的“人文管理”原則、“民主管理”原則,以及管理學的發(fā)展趨勢都從側面反映出了情緒管理的重要性。幼兒園在對幼兒教師管理時,也應該積極地去照顧幼兒教師的情緒,尊重幼兒教師的情緒勞動。
3.社會支持系統(tǒng)的匱乏。雖然社會有關部門已經(jīng)認識到幼兒園教師在情緒管理能力上有待提高,但是社會對幼兒教師情緒的管理能力并沒有提供足夠的支持。幼兒教師職業(yè)社會認可度仍然偏低,幼兒教師的專業(yè)地位尚未被大眾所普遍理解和接受。
(一)從幼兒教師自身方面
1.前提是保持對教育理想的追求。教育理想是教師專業(yè)能力發(fā)展的不竭動力,是教師情感修養(yǎng)的重要內(nèi)容,是幼兒教師職業(yè)素養(yǎng)的具體體現(xiàn),是促進教師專業(yè)化的強大保障,也是克服教育教學困難的有力支撐。
2.基礎是注重情緒修養(yǎng)的自我提高。一是加深對幼兒的認知,提升情緒表達能力。情緒表達能力的提升需要借助教師對幼兒的認知水平。具體的操作要求是幼兒教師需要在一日生活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善于察言觀色,透過幼兒細微的表情、言語、肢體動作和行為方式等,準確地了解其性格特征并察覺其情緒狀態(tài),及時給予幼兒言語或非言語方式的情緒反饋。二是掌握科學的自我情緒調控的方法。情緒心理學、心理治療理論為我們提供了一系列實際可行的提升情緒管理能力的方法,幼兒教師需要樹立科學的管理情緒的意識,努力學習有效的情緒管理方法,并結合實際教育情境,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認真揣摩與反思,從而提升自己的情緒調節(jié)能力,使自己在與幼兒的相處中滿懷熱情、興致勃勃,構建積極熱烈、豐富有效的“師幼共同體”。
(二)從幼兒園方面
1.改善園所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的工作環(huán)境。環(huán)境是影響工作效率與工作積極性的重要因素。對于幼兒教師來講,其在工作中呈現(xiàn)出來的狀態(tài),與幼兒園的精神環(huán)境、心理環(huán)境直接相關。幼兒園內(nèi)園所文化的各要素影響著幼兒教師的工作自主性、工作積極性、工作的方法與態(tài)度。因此,幼兒園應認識到園區(qū)不僅是教師工作與生活的主要場所,更是幼兒、教師的生活舞臺、交流空間,要積極改善園所環(huán)境,營造良好氛圍,打造一個充滿情趣、充滿人文、充滿活力和吸引力的幼兒園。
2.構建情緒支持系統(tǒng),建立情緒疏導機制。幼兒教師屬于高情緒消耗的職業(yè),應及時得到外部的支持與鼓勵,讓她們在工作中收獲到愉悅感和成就感,從而積極管理自己的情緒,保持情緒平衡,不斷提升自己的情緒管理能力。幼兒園可以設立專門的情緒管理機構,及時開展情緒知識相關講座,情緒管理的拓展訓練等,切實幫助幼兒教師提升情緒管理能力。
3.革新教師培訓系統(tǒng),提高情緒專業(yè)素養(yǎng)。參加培訓是教師專業(yè)成長的重要途徑,也是提高教師情緒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徑。
一是完善培訓內(nèi)容,增設情緒教育相關課程。目前的教師入職培訓及職后培訓的內(nèi)容,多是對教育技術層面的培訓,忽略了教育教學藝術性的一面。而情緒情感的管理能力是影響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有關情緒管理的知識應當在教師培訓中適當?shù)匮a充或增加。國外的教師培訓體系中,已有很多國家開設了此類課程。二是加強培訓形式多樣化,合理安排培訓時間。在教師培訓形式上應強調多樣性,以園本培訓為主,兼以短期集中培訓、遠程培訓與脫產(chǎn)培訓,教學上多采用經(jīng)驗交流、案例教學與觀摩研討的方式方法,重點突出受培訓者的主體地位,促進其交流與思考,建立所有人能平等參與、互幫、互學、互教的培訓學習團體,增強團隊意識。
(三)社會方面
1.政府政策層面。一是完善幼兒教師專業(yè)入職標準。目前進入幼兒園任教最核心的要求是獲得幼兒教師資格證,而教師資格的認定更多是從幼兒教師的專業(yè)理論知識、基本技能進行考核。我國至今尚未制定專門的幼兒園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筆者認為,通過完善幼兒教師入職標準,加強幼兒教師的情緒情感能力考核,才能選拔出更適合幼教事業(yè)的專業(yè)人員。二是統(tǒng)籌安排職前培訓。政府以及師訓部門應加強職前專業(yè)培訓。師訓部門作為培訓的主體部門,在新教師培訓中,應該考慮除了培訓幼兒教師的“三教六法”基本能力之外,加強對提升幼兒教師的情緒管理能力的培訓。
2.家長支持層面。一是教師自身的家庭。家庭是每個人重要的支持性力量。幼兒教師如果得到家人的支持與鼓勵,在工作中就可以投入更多的精力。在遇到相應的情緒問題時,也可以得以向家人傾訴,獲得精神上的支持與安慰,也可以通過與家人的交流獲得情緒管理的技巧與方法。二是家園共育中的幼兒家庭。幼兒教育不只是幼兒園教育,而是幼兒園、家庭、社區(qū)三位一體形成教育合力。在家園共育方面,需要幼兒園老師與幼兒家長進行密切的溝通。良好的家園溝通是教師保持良好情緒、提升情緒管理能力的有效助力。
目前,社會普遍重視教育在促進經(jīng)濟發(fā)展、加速現(xiàn)代化中的作用,對于教育的人文性與公益性認識不夠全面,忽略了教育過程中的教師和學生的情感提升。在“重智輕情”的背景下,對教師的情緒管理能力的關注不夠。因此需要改變這一傳統(tǒng)社會觀念,要從“知情合一”的角度考慮教師與學生的情緒狀態(tài),關注幼兒及教師的情感發(fā)展,使幼兒教師樹立提升情緒管理的意識,不斷提升自己的情緒管理能力。
(責任編輯:陳娟)
[1]何安明.教師情緒智力培養(yǎng)的基本策略.[J].中國成人教育.2007(8):100.
[2]吳靜珊.教師情緒智力對教學的影響.[J].新課程研究(高等教育).2012(4):10.
[3]李強.社會支持與個體心理健康[J].天津社會科學,1998(1):67-70.
[4]程紅娟.大學生社會支持的研究綜述[J].成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12(1):5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