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東堤頭中學 安中媛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教師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性。合唱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和文化修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和團隊精神,激發(fā)學生奮發(fā)向上、頑強拼搏的精神。然而,在合唱教學中,除了要求每個隊員在保持自身歌唱長處的同時,還要求隊員能夠準確表達作品的思想內(nèi)涵,人人都應成為集體中和諧的一員。所以,唱合唱不難,但是想唱好合唱確實不易。搞好合唱教學活動,要在課內(nèi)外提高學生的合唱水平上下苦功夫。根據(jù)多年來的合唱教學工作經(jīng)驗,筆者認為應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在合唱隊員的選拔方面,可采用唱歌方法:教一首在平時極少可能聽到的歌曲,教唱三遍以后請學生進行獨唱,不給予伴奏,只給起始音。在歌曲選擇上,難易要適中,音域也要適中。如果選擇平時耳熟能詳?shù)母枨?,效果會大打折扣。不僅如此,學生作為獨立的個體,自然在音樂天賦、基礎上有所差異,因此在歌曲的起點上也各不相同。只有教師從學生的具體情況出發(fā),才能夠達到理想的效果。當合唱隊員選擇完成后,下一項任務就是根據(jù)學生的音色、音域,對聲部進行劃分。教師可以設計不同的訓練與考核,對學生的音域進行充分了解,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了解學生的音準、節(jié)奏、理解能力等,讓合唱隊員的選擇更為科學合理。
教師要重視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要讓學生學會認真地聽、靜心地聽、帶著問題聽。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夠幫助學生全身心地投入課堂,緊跟教師教學的步伐,從而能夠及時掌握所學知識。合唱教學有時看不見、摸不著,需要學生靜下心來去聽,按照教師的要求去練習。當學生按照教師的要求用心去感受音樂、用心去演唱音樂時,才能最大程度上表現(xiàn)出音樂的魅力。
幫助學生掌握演唱狀態(tài)是進行合唱訓練的基礎。良好的歌唱狀態(tài)要求我們的面部表情要自然、生動,除演唱悲憤歌曲外,都應面帶微笑,精神振奮,充滿信心,帶著激情去演唱歌曲。所以,教師應該在訓練中幫助學生掌握正確演唱歌曲的狀態(tài)。
演唱狀態(tài)包括姿勢、表情、動作等很多方面,每一部分都會對演唱的效果產(chǎn)生影響,標準的唱姿可以分為下面兩種。
站姿:胸部稍挺,腹部微收,頭部端正,頸部放松,兩腳平放地面。
坐姿:不要把椅子坐滿,最多坐到椅子的一半,腰部、背部要直,頭部端正,頸部放松,兩腳平放地面,兩手自然地放在膝上。
好的音準,一方面來自于天賦,另一方面來源于基礎訓練。在課堂中,首先讓學生有音高的概念,先讓學生了解音階以及旋律(和聲)音程,多做“音程開花”“刻槽”等練習。
正確的氣息控制是合唱訓練的生命線。呼吸是歌唱和發(fā)聲的動力,可以在平時讓學生多練習“聞花香”,要強調(diào)練習時聞得要深。打哈欠、驚訝的感覺也是很好地練習吸氣的方法。在呼氣練習時,要正確地掌握控制技巧和力度,體會均勻呼氣,進而獲得能夠平穩(wěn)控制呼氣的能力。要隨時關注并糾正學生容易出現(xiàn)的,如呼吸緊張、吸氣過多、發(fā)出聲響、聳肩等。在教學中,我采用了讓學生深吸一口氣,一氣快速背唐詩的訓練方法,以此訓練學生的氣息控制能力。比如:讓學生一口氣背誦“床前明月光……”用這種方法對學生進行訓練,學生學習興趣極高,學習效果非常明顯。
聲音訓練的關鍵是在打開喉嚨的基礎上有氣息支持高位置的演唱,這樣的聲音明亮,高音區(qū)較為結(jié)實有力。先用輕聲帶假聲,再以假聲找頭聲,逐漸擴大共鳴腔,放松下巴,口形打開兩指大小,抬高軟腭,做到每一個字都能夠保持高位置演唱。合唱的發(fā)聲想要實現(xiàn)高位置的頭聲,如果合唱團在音準上沒有太大問題的話,那么就容易實現(xiàn)聲音的高位置。
首先,想要唱好合唱,“選材”很重要。這里的“選材”,是指選學生,選擇學生必須要選音準好的、音樂感覺好的。假如合唱隊中有隊員不能夠很好地把握音準,那么他會影響周圍一群人。音樂感覺好指的是節(jié)奏好、聲音位置掌握好等。合唱隊要有一種凝聚力,聲音要統(tǒng)一,不能各顧各地唱,因為合唱不是個人聲音的展示,而是集體聲音展示的一種表現(xiàn)。
一件好的作品是完成好合唱訓練的基礎前提。為學生選擇適合的作品,作品要有表現(xiàn)力,要在學生的能力范圍之內(nèi)讓他們做到“吃透”作品,精準掌握作品中的音準、節(jié)奏和音樂情感。要忠實于原作,但又要在原作的基礎上體現(xiàn)教師的創(chuàng)意。不管是多熟悉的作品,教師都要盡可能地用自己新的創(chuàng)意進行再創(chuàng)作和處理。
在合唱隊訓練伊始,因為學生聲音條件都比較好,他們都盡力發(fā)揮著自己聲音的特點,導致合唱效果不理想。這時,教師要及時地告訴他們合唱需要的是團隊精神。可以讓學生聆聽國內(nèi)外其他合唱團體的演唱并仔細揣摩他們的聲音,以此幫助學生理解合作的意義,進而引導大家在演唱時聲音都要融合在一起,不要突出個人的聲音特點,要像一個人演唱出來的感覺一樣。通過訓練,學生對作品的認識逐漸趨于統(tǒng)一,聲音表現(xiàn)出高度的一致性。
我們要緊跟時代的潮流,多聽多看國內(nèi)外、國際最前沿的合唱團的演出。只有開闊了眼界,才能明確自己的目標,把握好今后的訓練方向。無論是合唱作品本身的改編還是合唱團現(xiàn)場的演唱、表演,整個作品都應體現(xiàn)一個“新”字。
合唱團的聲音固然重要,但是一些聲音之外的東西也不容忽視。比如在排練《一葷一素》時,教師應多次強調(diào)學生要以情動人。合唱團帶著最真摯情感演唱出《一葷一素》中對母親期盼的眷戀,強烈突出了對家人的懷念之情,以此來打動聽眾,這才突出了合唱的藝術魅力。由此可見,歌曲的二次創(chuàng)作、處理對于將一首合唱作品能夠完美地展現(xiàn)在舞臺上有著重要意義,能使音樂更加牽動人心、更加吸引人。
作為一種群體性藝術,合唱要求每一位合唱者將音色、力度、速度、情感、表情的高度統(tǒng)一作為追求目標,而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標,隊員之間要在增強契合度與默契度的同時,在練習、演唱過程中時刻聆聽、配合自己的隊友。這既需要細膩的情感與較強的自我管理意識,又是對團隊精神的培養(yǎng)與訓練。隊員能夠在合唱中感受合作的意義與價值,找到與他人合作的最優(yōu)方式,從而提高自身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為未來的成長與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無論是音樂學習,還是其他藝術學科的學習,想象力都是重要且必要的。日本著名音樂家林木鎮(zhèn)一就曾經(jīng)表示:“一個離開想象力的人將一事無成。”由此可見,想象力在音樂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而合唱既是音樂的重要組成內(nèi)容,又是音樂教育的重要形式,自然離不開想象力的幫助。想象力能夠幫助學生理解音樂作品,運用更為合適、貼切的方式展開演奏、抒發(fā)情感。例如:當我們想象著雪絨花的美好與純潔時,唱響《雪絨花》就會顯得分外高潔。而當我們想象與母親的溫情時光時,《一葷一素》的演唱就會更為真誠深切。可以說,想象力能夠提高合唱的效果,而合唱也是想象力發(fā)展的搖籃。為促進合唱隊伍在情感上的和諧統(tǒng)一,教師要引導學生對音樂作品產(chǎn)生深刻的理解與認識,而這無疑也會促進想象力的提高。
許多知名的合唱歌曲,都深深地滲透著中華民族的品德與情懷。通過演唱《長征組歌》《黃河大合唱》,學生能夠了解到革命先輩的英勇事跡與奮勇不屈的精神,讓愛國主義精神在學生心中生根發(fā)芽,如春風般潤物細無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