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班主任,怎樣把勞動教育和班級工作相結合,成為我一直思考的問題。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我認為,要讓勞動在學生的身邊真實發(fā)生。
邀請勞動模范進校園,讓學生愛勞動。在普通勞動崗位上取得杰出成就的人,除了具備相應的科學知識、善于琢磨勞動的方法之外,他們都有勤儉、奮斗、創(chuàng)新、奉獻的勞動精神,而這種精神正是現在的學生所欠缺的。于是,我們邀請勞動模范走進校園,講述他們的故事。今年的開學典禮,我們邀請北京地鐵機電分公司維修電工、“北京大工匠”獲得者、首都勞動獎章獲得者陳金龍,北京公交集團一線的公交司機何少花,全國勞動模范李文巖等多名勞動模范走進校園,為學生講述勞模故事。在勞模故事的感染下,在勞模精神的熏陶下,學生從心底里愛上了勞動。
細化班級勞動崗,讓學生會勞動。在學校生活中,學生接觸到的最直接、最簡單的勞動就是班務勞動。讓學生參與班務勞動,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為他人、為集體服務的奉獻精神,也能增強學生的集體意識。班級設置了分工細致的勞動崗。首先,由班干部列出班務勞動清單,在班級內進行公示,再由全班同學補充完善,最后大家自主認領崗位,班主任進行微調。班級共設有近30個勞動崗,涉及班級的方方面面,真正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創(chuàng)新勞動項目,讓學生樂勞動。在班級勞動崗的基礎上,為了更好地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我們還在班級中開發(fā)了不少創(chuàng)新型勞動項目。例如,學生發(fā)現黑板凹槽、窗臺凹槽的粉塵難以清理干凈,他們就想到將牙刷頭彎折成小刷子進行清理的方法;發(fā)現簸箕前沿與地面不貼合,無法將細小的垃圾掃入,他們就自制簡易吸塵器輔助衛(wèi)生打掃;發(fā)現足球總是從柜子中掉落,就自行設計并購買材料,在柜子上裝上皮筋;班里的女生還設計并制作了粉筆收納盒、回執(zhí)收納盒、隨手關門提示標語等。在真實的勞動情境中發(fā)現并解決問題,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勞動積極性,使其體驗到了勞動的成就感。
陶行知先生曾說:“勞動教育的目的在謀手腦之相長,以增進自立之能力,獲得事物之真知,了解勞動者之甘苦。”教師要讓學生從心底愛上勞動,在生活中學會勞動,在創(chuàng)新中體會勞動的樂趣,讓勞動在學生的身邊真實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