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李舒
小學語文高階思維能力主要體現(xiàn)在形象思維、邏輯思維、辯證思維和創(chuàng)造思維等方面?;谡Z文閱讀開展鑒賞、表達、梳理和探究等學習活動,都有助于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提升。在教學中,教師若想利用閱讀理解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高階思維,就必須引導學生更積極、更踴躍地參與分析、交流與互動,引導學生體會高階思維的特征,并在學習中加以運用。
加強對小學生形象思維的培養(yǎng),是落實高階思維培養(yǎng)的前提,也是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關鍵。那么,什么是形象思維呢?簡單來講,學生在分析一個問題時,通過想象和構思,將文章描繪的內容以具象化的方式呈現(xiàn)在腦海中,形成一幅具體的畫面,這便是形象思維。學生掌握形象思維,在閱讀的過程中就能夠迅速地梳理文章的內容,構建完整的畫面,從而讓整個閱讀更加具有代入感,增強學生的閱讀體驗。
以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秋天的雨》為例,文章通過顏色、氣味和聲音等勾勒了秋天的美好。對于小學生而言,單純地欣賞文章還無法滿足他們的“胃口”,還無法讓其真正地領會文章刻畫的意境。因此,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形象思維,增強閱讀的體驗感,教師可以采取“想象+作畫”的措施,讓學生將自己想象到的場景,以圖畫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
比如,學生閱讀文本中的描寫“秋天的雨,藏著非常好聞的氣味。梨香香的,菠蘿甜甜的,還有蘋果、橘子”,可以畫出一片茂密的果園,果園里結滿了可口的蘋果、橘子。小學生熱愛創(chuàng)作,表現(xiàn)欲強,教師在鼓勵他們通過想象將抽象的內容變成直觀的圖畫時,他們表現(xiàn)得更加積極,學習效果更好。
語文高階思維是一種情境化的實際思維,能讓學生自覺地立足于文本、題材、風格等諸多的元素,對文章的邏輯線索展開分析和推斷,鍛煉批判意識。
就拿《愚公移山》來講,以往學生在閱讀這篇文章時,盲目地站在現(xiàn)實的角度進行分析,指出愚公不切實際,好大喜功,急功近利。如果站在語文邏輯思維的角度分析這篇文章,學生首先就會想到“這是一篇寓言”,繼而深度思考“閱讀寓言時,不能用現(xiàn)實去衡量其中的某些情節(jié),而是要思考它的意圖”。這樣一來,學生就會立足文章本身進行邏輯性的思考。
因此,在講解《愚公移山》一文時,教師可以有的放矢地設計問題,引發(fā)學生的思考,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
1.請大家認真研讀《愚公移山》一文,思考此文屬于哪一類體裁,這類文章通常具有哪些特點?2.愚公具有哪些品質?是否值得我們學習?
上述問題中,第一個問題旨在引導學生思考“寓言故事”的特點,以此避免他們盲目地站在現(xiàn)實的角度來分析寓言,或是看待寓言中人物的行為。當學生明確了“寓言”及此類文體的特征后,再順藤摸瓜,分析文章寓意及人物特征時,就能讓整個邏輯推理過程更合規(guī)則,繼而作出準確的批判,指出愚公具有不懼困難、堅韌不拔、敢于挑戰(zhàn)的精神。
由此可見,加強對學生邏輯思維的培養(yǎng),能讓他們在閱讀期間,自覺地根據(jù)文章的文體風格進行推理,而不是盲目地作出武斷的批判。
辯證思維是反映和符合客觀事物辯證發(fā)展過程及其規(guī)律性的思維。它作為語文高階思維能力的一種,能讓學生站在不同的視角,采取不同的方法去分析和解決問題。在閱讀教學中,辯證思維能拓展學生的視野,讓他們感受文章傳遞的美與思想,提高閱讀的效果。
以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丑小鴨》為例,在閱讀這篇文章時,學生無不為丑小鴨凄慘的遭遇而動容。對此,教師可以給學生正確的指導——“我們換個角度去思考,正是因為有了這些經歷,才讓丑小鴨看到了大家的真面目,同時也鍛煉了它的意志。當它變成美麗的白天鵝后,便不會因為大家丑惡的嘴臉而受到欺騙?!庇秩?,學習《狐假虎威》一文,學生紛紛指責“狐貍真的是太狡詐了!”對此,教師同樣可以引導學生思考——“我們可以換個角度理解,如果狐貍當時沒有想到這個方法,那么等待它的結局將會是什么呢?”此時,學生搶著回答:“狐貍被老虎吃掉了!”教師可以啟發(fā)學生:“如果我們是狐貍,也一定會想辦法救自己。所以,從這個角度看待狐貍,縱使它非常狡詐,但它臨危不亂的心態(tài)卻值得我們學習?!?h3>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
語言與思維具有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統(tǒng)一性,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實行“語言思維”一體化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創(chuàng)造思維是語文高階思維的一種,同時也是促使學生展開創(chuàng)新、實踐的重要動力。
以《秋天的雨》為例,文章將秋雨比作鑰匙,打開了秋天的大門。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聯(lián)想,鍛煉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比如,“倘若描寫冬天的雪,那么可以將它比喻為什么呢?又該如何去描述呢?”這樣的聯(lián)想,能拓展學生的思維廣度,激發(fā)其創(chuàng)造熱情與思維活力。
此外,教師也要留給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考和提出問題的機會,尊重每個學生的想法,這樣才能確保他們大膽、積極地參與互動,在交流中進一步提升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以《陶罐和鐵罐》為例,在學生讀完這篇文章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暢所欲言,說出自己的感想。
生1:我覺得這篇文章不太公平。雖然埋在地下之后,鐵罐會因為生銹和氧化而逐漸消失,但在實際生活中,倘若盛放一些重物的時候,肯定要用鐵罐,因為它很結實,而陶罐反而不太適用。
生2:在運送快遞的時候,金屬包裝的物品肯定要比陶瓷包裝的物品更有抗壓和抗摔的能力,所以鐵罐并不是沒有優(yōu)點。
當然,在學生提出創(chuàng)造性觀點的同時,教師也要酌情進行反饋與總結,幫助學生梳理思路,讓學生經歷創(chuàng)造性思考的過程,提高學習效果。
總而言之,在閱讀理解中培養(yǎng)學生的高階思維,不僅有助于他們語文核心素養(yǎng)及學習能力的提升,也能為其后續(xù)的學習和發(fā)展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