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延星
語文教學重在“聽、說、讀、寫”四個方面。其中,閱讀是學生必須扎實掌握的能力,同時對于提升其語文能力有著重要的意義。在以往的閱讀教學中,學生的主觀性和自由度都很薄弱,致使其對教師形成依賴性,難以有效地完成獨立閱讀。閱讀、思考和表達,三者是相輔相成的關系。閱讀因思考而提升,思考因表達而升華。在經(jīng)歷閱讀、思考與表達的過程中,學生的語文能力將得到有效的提升。革新閱讀教學模式,在落實大單元閱讀的同時設計導學任務,為學生提供合理的思考契機,并在思考的基礎上展開互動表達。這樣既能達到學生獨立閱讀的目的,又能讓他們在多維度、多方向思考的過程中捕捉到更多有趣、有意義的信息和知識。此次研究從四個角度展開,詳細指出如何構建“閱讀、思考、表達”的語文學習模式。
在閱讀課文時,小學生缺乏科學的閱讀技巧,容易“走馬觀花”。基于此,教師應該結(jié)合大單元主題,給學生提供合理的導學任務,為學生指明思考的具體方向。
以統(tǒng)編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為例,該單元主題是“秋天”,包含的課文有《秋天的雨》《聽聽,秋的聲音》《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三篇課文分別從不同的角度描繪了秋天的美。在開展大單元閱讀活動期間,我以“走進秋天”為主題,設計了以下導學任務。
1.課文中出現(xiàn)了哪些我們曾接觸過的知識點和新知識點?請對其進行詳細的梳理。2.認真閱讀三篇課文,思考每篇文章分別從哪些角度詮釋了秋天的美?你最喜歡哪一篇,為什么?3.三篇課文分別屬于什么文體?其行文結(jié)構和手法是什么樣的?
學生圍繞導學任務進行大單元閱讀,首先要進行獨立閱讀,以此達到鍛煉閱讀能力的目的,幫助學生了解自身的不足。接下來,學生進行互動閱讀,在查缺補漏的過程中提升閱讀效率。尤其是任務2和任務3,難度和開放性都較強,學生在思考期間很容易陷入認知的誤區(qū)。合作閱讀,則能讓學生的思考更加深入。
以往在開展大單元閱讀期間,學生思考的無外乎是文章的段落劃分方式、中心思想、關鍵詞句等。這樣的學習方式,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拓展思維的廣度,從思考文章過渡到思考實際語用、人生理念等,不但能優(yōu)化學生的思維訓練質(zhì)量,同時也能加深他們的學習體會。
在讀完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課文之后,針對學生對任務的完成情況,我給學生提出了以下拓展性思考任務。
1. 學習《秋天的雨》和《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同學們接觸了散文這一體裁,請大家思考如何正確理解散文這一文體的特點。2.通過熟讀文章,同學們找到了文章中的擬人、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請大家思考如何正確運用這些修辭手法。
拓展性思考,一方面能幫助學生深度了解文章的特點,改變他們對語文閱讀的刻板印象,打破教材及單元的束縛;另一方面也能豐富整個課堂教學的內(nèi)容。
在思考的基礎上,教師鼓勵學生將想法和觀點完整地表達出來,幫助學生再次梳理思路,鍛煉表達能力,讓他們的語文學習能力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升。在學生表達的過程中,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尊重,不能擅自打斷學生的發(fā)言。
以統(tǒng)編教材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為例,在讀完《坐井觀天》《我要的是葫蘆》等課文后,有的學生提出了不同的觀點。一個學生問道:“老師,為什么我感覺小青蛙并有沒錯呢?”針對這個問題,教師可以向?qū)W生講解:“我們可以試想一下,小青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小的天空。所以在它的認知里,天空就只有那么大。雖然小鳥告訴了它真相,但它選擇不信也是可以理解的。比如,有人突然對我們說‘地球是三角形的,我們會信嗎?又比如,有人說‘夏天會下雪,我們肯定會反駁。”
當然,也有的學生給出了不同的看法,比如“如果凡事只站在自己的視角去看待問題,就會‘坐井觀天,有時適當?shù)芈犎e人的建議,或許能讓我們發(fā)現(xiàn)更多的精彩。比如《我要的是葫蘆》這篇課文,如果那個人聽從朋友的建議,他的葫蘆就不會爛掉啦!”
在教學中,教師要認真觀察,引導學生將單元課中的基礎知識點,以及在拓展性思考期間發(fā)現(xiàn)的問題,進行歸納和整理,幫助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總結(jié)與反思的習慣。
在教學中,教師要針對學生的閱讀、思考與表達進行總結(jié)、評價,梳理學情,幫助學生查缺補漏,提高學習效果。
比如,在《秋天的雨》一文中,學生接觸到了擬人和比喻的修辭手法,通過思考和表達梳理了二者的區(qū)別。但是,在語用訓練中,有的學生對喻體的運用存在不足的地方,不知道正確地使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比如,在描述運動場上激烈的比賽場面時,有的學生居然說“運動員們就像脫韁的野狗在賽道上奔跑”,讓人啼笑皆非。所以,教師需要針對該問題進行專項指導,讓學生懂得如何正確運用喻體。
由此可見,教師鼓勵學生自主閱讀、思考和表達,但也不能袖手旁觀。針對學生的學情,教師要對學生閱讀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指導,才能讓學生更扎實地掌握知識。而且,隨著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當他們再次進行閱讀、思考和表達時,就能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總而言之,閱讀是一種綜合性的學習活動。教師在進行大單元閱讀教學的同時,要合理設計導學任務,賦予學生思考的契機,讓他們知道該如何去讀以及讀什么。這樣不但能為學生的思考和表達鋪筑道路,同時也能豐富他們的閱讀經(jīng)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