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曼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和素質教育理念的不斷深入,初中學科的教學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初中歷史是初中教學學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初中生接受愛國主義教育,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的載體之一就是歷史學習。隨著我國初中歷史教學的不斷改革和發(fā)展,初中歷史核心素養(yǎng)教學工作勢在必行。培養(yǎng)學生的家國情懷是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內容,因此,對學生進行家國情懷教育,教師應該采取正確的措施。
一、通過探究,滲透家國情懷教育
教師的歷史史料教學水平直接影響學生探究式學習的效果,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如何引導學生利用歷史史料進行探究式學習是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注重的問題。教師可以在歷史史料教學中引入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明白怎樣利用歷史史料探究問題,在解決問題的同時滲透家國情懷教育。
例如,在教學“中國近代史”相關課程時,教師可以先向學生拋出一個問題,“你覺得李鴻章是怎樣的一個人?”有的學生會回答:“壞人?!庇械膶W生回答:“賣國賊?!苯處熣f:“同學們的回答比較片面,當我們在評價一個人的時候,我們應該看他做過什么事情,這些事情對人民有哪些好處,有哪些壞處,然后我們再客觀、公正地下結論?!比缓螅處熞龑W生搜集歷史史料,結合李鴻章做過的事情,對其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教師通過引入問題,引導學生利用歷史史料作為證據去解決問題,讓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感受到李鴻章對國家、對中國歷史發(fā)展的貢獻,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家國情懷。
二、依據歷史事件,培養(yǎng)學生家國情懷
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課程資源對歷史教學內容進行擴展,豐富學生的歷史見地,增強學生的歷史理解能力。歷史事件對歷史的發(fā)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一些重要的歷史事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決定歷史的發(fā)展。教師可以利用歷史事件對歷史現(xiàn)象進行解釋,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歷史知識,通過著名的歷史事件培養(yǎng)學生的家國情懷。
例如,在學習“五四運動”課程時,教師先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電影《我的1919》中外交官慷慨陳詞的片段,讓學生的情緒受到感染,將自己置身于電影情節(jié)中。觀看結束后,教師拋出一個問題:“同學們知道電影片段講述的是哪個歷史時期的事件嗎?”通過提示,學生知道了這是1919年在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官為中國爭取權益的事件。這個電影片段包含的信息非常多,1919年,一戰(zhàn)的戰(zhàn)勝國和戰(zhàn)敗國在巴黎召開和平會議。會議旨在構建世界和平,但是卻成為戰(zhàn)勝國瓜分贓物,策劃瓜分世界,反對無產階級的會議。中國代表團提議取消中日“二十一條”,但是遭到了英、美、法的無視,和會最后簽訂了《凡爾賽和約》。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利用課程資源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并由思考的問題引出歷史事件,豐富了教學內容,讓學生掌握更多的歷史知識,也加深了學生對歷史現(xiàn)象的理解,讓學生明白了五四運動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激發(fā)學生的家國情懷。
三、通過學科融合,培養(yǎng)學生家國情懷
新課標要求現(xiàn)代化教學體系應該是開放的、包容的,各個學科的教學要積極地擴展其自身的知識學習及運用領域,因此,跨學科融合教學已成為當下重要的教學形式。
歷史學科和語文、地理、政治等多個學科的關聯(lián)度較高。筆者以初中歷史和政治相融合教學為例,探討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家國情懷。將政治知識引入到初中歷史教學中,是非常常見的教學形式,但是教師需要找到合適的切入點。在學習政治制度相關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將政治制度和歷史發(fā)展相結合。
中國的歷史縱橫五千年,由最開始的奴隸社會過渡到封建社會,再由封建社會到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最后再到社會主義社會,朝代之多,變化之快,很可能使得學生產生混淆,這增加了學生學習歷史的難度。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繪制歷史時間軸,通過不同朝代的對比,讓各個時期的歷史變得清晰,增強學生的歷史時空觀念。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歷史時間軸,時間軸的長度代表各個朝代的存在時間,并在不同的朝代旁邊備注各個朝代的政治制度,將中國不同歷史時期下政治制度與我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相對比。
歷史時間軸的繪制使得歷史教學內容更加形象化、直觀化、條理化,讓學生對歷史產生清晰的認識,了解到不同歷史時期的社會情況是不同的,鼓勵學生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同時,教師引導學生將我國不同歷史時期的政治制度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相對比,讓學生在對比的過程中,深刻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增強學生的自豪感,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家國情懷。
綜上,初中階段是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在歷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家國情懷十分重要。教師要借助歷史教材中的具體內容及學科融合,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精神及家國情懷,激發(fā)學生的責任意識和擔當意識,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及榮譽感。
(作者單位:濟寧市實驗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