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升
后來,中央政府將汽車制造廠的興建列為發(fā)展國民經濟第一個五年計劃的一個重點項目。
1901年汽車被引入中國。此后,汽車的數量逐年增加,小規(guī)模的汽車修理和配件制造業(yè)在上海、天津、山東、湖北、福建、湖南、陜西等地應運而生。
20世紀30年代,沈陽民生工廠、山西汽車修理廠、湖南機械廠、新中工程公司等先后試制載貨汽車,中國汽車制造公司在上海和湖南株洲組裝和仿造德國本茨載貨汽車,但這些廠都因戰(zhàn)亂等原因而未能實現預期的目標,未形成制造能力。日本人在占領區(qū)經營了規(guī)模略大的汽車修配廠和組裝廠。日軍占領沈陽民生工廠后,將它改建為同和自動車株式會社,使其能夠生產整車。1947年后,聯合勤務總司令部運輸署在上海成立汽車制造工程籌備委員會,接受部分留學回國人員,但工作未開展起來。到50年代初,中國尚未建立起真正的汽車制造廠。
1949年10月,陳云被任命為中央人民政府重工業(yè)部部長,何長工、劉鼎、鐘林任副部長。重工業(yè)部所屬機器工業(yè)籌備組開始考慮汽車工業(yè)的籌建。1950年1月,劉鼎要求專家辦公室主任郭力和計劃司的孟少農著手籌建汽車工業(yè)。2月,全國機械工業(yè)會議討論到汽車廠的建設,決定成立汽車工業(yè)籌備組。3月27日,籌備組成立,主任是郭力,副主任有孟少農、胡云芳,首批進入籌備組的有30余人,后來有100多人,辦公室最初設在北京市燈市口西口原中國工程師學會舊址內,后來搬到鼓樓附近。1949年9月來華的3位蘇聯專家加入了籌備組。其中一位專家叫斯莫林,是斯大林汽車廠的總設計師。
1950年1-2月,毛澤東、周恩來與蘇聯政府商談援華建設項目時,蘇聯領導人建議趕快建設一個綜合性中型載貨汽車制造廠。另建一個輕型載貨汽車裝配廠,以應短期需要,培養(yǎng)干部,以后再擴充為制造廠。這樣,建設汽車制造廠的設想很快納入蘇聯援華計劃,成為蘇聯援華“156項工程”之一。后來,中央政府將汽車制造廠的興建列為發(fā)展國民經濟第一個五年計劃的一個重點項目。
籌備組召集包括極少數留學歸國人員在內的專業(yè)人才,調查了國內的汽車修配業(yè),在一些城市做踏勘,就汽車制造廠廠址的選擇提出建議。
1950年7月,汽車工業(yè)籌備組在北京南池子成立汽車實驗室,召集清華大學、交通大學、北洋大學等校三四年級學生約180名,委托清華大學舉辦短期實習培訓班。1951年7月,籌備組又在北京華北大學舉辦兩個多月的實習培訓班,由孟少農、嚴機講課,有970余名三年級學生參加。這些學生被籌備組安排到國內有關工廠實習培訓一年,后來大部分成為建設長春汽車廠的技術骨干。1951-1952年,先后有陳繼善、張德慶、張樹梅、吳敬業(yè)等多位汽車界知名人士應召赴京,成為汽車工業(yè)籌備組的主要技術專家?;I備組派人考察了國民政府時期遺留下來的汽車修配廠,找到了原中國汽車制造公司在株洲、重慶、憑祥等地的工廠、人員和資料的下落,收集到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委托美國禮和汽車公司完成的汽車廠設計資料,在昆明山洞里還發(fā)現了資源委員會從美國斯特林公司購買的汽車圖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