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城市建設進程中,歷史建筑及公共空間的傳承成為一個重要的課題。這些建筑和景觀空間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價值和歷史價值,在城市發(fā)展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城市空間設計中,既要復刻古典韻味,延續(xù)周邊古典城市肌理,又要有現(xiàn)代藝術設計,滿足現(xiàn)代人群的生活方式,實現(xiàn)二者的融合。以湖北武漢黃石路漢口公館的景觀空間項目為例,闡述其設計及營造過程,找到空間本質與場所的關系,以設計為媒,在傳承的基礎上,導向一場城市的文藝復興,以期對未來的空間營造設計起到一定的作用。
關鍵詞:漢口公館;景觀設計;空間營造
武漢黃石路漢口的里份民居是近百年民居文化的一個縮影,也是漢口開埠之后西方低層聯(lián)排式住宅和中國傳統(tǒng)的四合院式建筑的結合體。作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產(chǎn)物,它是中西建筑文化交融的標本,也是對中國傳統(tǒng)建筑文化的忠誠保留和傳承。景觀的主題是“巷弄之間,再憶里份風華”,通過空間美學,為人們緩緩鋪開一幅悠然自得的生活畫卷:純正老風情特色的奢華體驗配合紅磚質樸的獨特風貌,仿佛經(jīng)歷時間穿梭般回到了20世紀摩登的二三十年代;鮮明的建筑特征與優(yōu)雅的里份韻味,展現(xiàn)出別樣的歷史風華。整體景觀空間布局在從城市到家的空間遞進中,打造隱匿于鬧市的花園,啟幕一場老洋房中的“漫享生活”。
一、武漢黃石路漢口公館項目情況
(一)毗鄰歷史街區(qū)且交通便利
武漢黃石路漢口公館毗鄰漢口歷史街區(qū),位于京漢大道與黃石路交接處,小學、劇院、醫(yī)療、商業(yè)等周邊配套完善,有較好的生活氛圍。該項目城市可達性強,鄰近地鐵線,且西、北側均為城市主干高架路。周邊景觀資源豐富,漢口歷史街區(qū)結合武漢美術館、武漢劇院,形成豐富的游覽地。
(二)外部空間及內部空間受到限制
從內部和外部兩個維度對漢口公館項目進行空間分析。首先,外部空間整體市井氣息濃郁,街頭巷尾繁忙熱鬧,且黃石路周圍有較多老舊電線桿,需要視線上的屏蔽,匯通路周邊底商老舊,但具備傳統(tǒng)里份特色。其次,內部空間相對比較小,樓間距較近,不利于花園空間的營造。另外,場地內外高差較大,較難滿足無障礙的需求。
(三)延續(xù)里份民居地域文化特色
項目延續(xù)武漢里份的建筑群落特色。民居形成于特定的歷史時期,蘊含著一座城市獨特的地域文化,是城市個性魅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本項目也傳承里份建筑群落的地域文化特色,打造精奢的老洋房生活空間。通過紅磚質樸的獨特風貌,加持大樹掩映的鄰里空間,呈現(xiàn)歷史臻藏的時光花園式園林空間。
(四)提升價值感以及滿足客群需求
項目設計的重點是形成良好的昭示面,提升產(chǎn)品價值感;依靠軟裝及櫥窗,有效規(guī)避外部城市不良界面對場地的影響;在有限的狹窄空間內形成獨特記憶的體驗動線和強記憶點;針對客群進行充分的理解和定位,做好游覽場景的轉換,以及酒店空間的細節(jié)處理;洞察武漢“新貴”客群生活認知并演繹為獨特社區(qū)體驗;沉浸挖掘在地文化,以里份為引,展示別樣歷史風華。
二、地域文化視角下的漢口公館景觀設計思路
(一)項目總體設計原則
1.保留歷史風貌
漢口公館在實施過程中盡力保留里份的風貌特征、空間格局與尺度、紅磚外立面以及原有的建材風格,同時也保留武漢里份的花園氛圍。
2.沿襲“外鋪內里”的規(guī)劃形式
布局上沿襲武漢里份住宅“外鋪內里”的規(guī)劃形式,也就是“沿街商業(yè),內部住宅”的整體結構。除了商業(yè)價值的驅動外,從實用性而言,外圍的店鋪也保證了里份內部的安靜與生活的安全,出則繁華,入則寧靜,更增加了公園體系,使得空間層次更加豐富多元。
3.延續(xù)清水紅磚元素
漢口公館延續(xù)了清水紅磚元素。清水紅磚的外墻間以水泥墻面粉刷,豎線條紅白分明,混凝土屋檐和門檐突出在外,橫線條粗獷清晰。同時,在紅磚的基礎上加上精致感更強的玻璃磚,二者相互穿插,增添新舊交替、時代更迭的情景氛圍。
4.注重私屬空間
項目作為“避世之所”的屬性決定了它不需要,甚至也“不歡迎”大量外部客流的進入,因此內部街道尺度極小,公共活動空間集約,且少見互動性的景觀小品裝置。這又是一重精準鎖定目標客群的巧妙處理。漢口公館產(chǎn)品的稀缺性,使其更注重私密的私屬空間。每個花園用雕塑與植物的搭配來打造點睛之處。
(二)外圍城市界面及風情街區(qū)的景觀思路
城市界面獨具民國風情的休閑街區(qū),主要分成三個部分:漢口風華(展示區(qū))、城市露臺、商業(yè)街區(qū)。漢口風華是整個項目先行展示部分,從京漢大道進入兩片儀式感滿滿的紅磚墻,經(jīng)過設計精巧的水簾景墻(圖1),此刻仿佛時空穿越。以紅磚特有的色與質為整體的背景基調,通過光影在時間變化中的演繹,傳遞意境與情感的交織。時空中光影的變化不定,如同生命在歲月中涉足的痕跡。紅磚砌筑的結構元素形成空間整體基調。來到漢口薈聚,鏡面水景與四棵造型優(yōu)美的叢生紫薇交相掩映,精致的金屬武漢里份地雕搭配素雅復古疊拼的灰路面,圓拱形的金屬構架陣列(圖2),極具歸家的儀式感。陽光透過烏桕蒼勁有力的枝干,金色的光暈灑進郁郁蔥蔥的場地空間,濃重與素雅、厚重與輕薄、明與暗的對比,在融合并存中形成極具藝術感的場景體驗。城市露臺部分,結合場地內現(xiàn)有的高差,景觀做成臺地空間。臺階搭配精美的花境,結合坐臺茶幾,輔以精致的軟裝小品設施,使人們徜徉在充滿老洋房的商業(yè)街區(qū)時充滿樂趣。
(三)林蔭歸家花園的景觀思路
高層與洋房中間的歸家巷道,由精致綠化小徑搭配宅間休閑會客空間組成。入戶區(qū)以深色景墻和景觀燈具強化儀式感,主景大喬木為香樟,搭配特色喬木叢生胡柚(圖3)。常綠的香樟讓回家過道四季都充滿綠意,胡柚蒼勁有力的枝條圍合出富有儀式感的歸家動線。多層綠化圍合靜謐宅間空間,讓身心回歸自然。
(四)老洋房花園的景觀思路
展示區(qū)后場的第一個宅間花園為時光花園(圖4)。揭開前場精致復古的帷幕,穿過頗具儀式感的門廊,漫步在林影變幻的曲折小路,來到娜塔櫟重疊的光影空間。豎線條的娜塔櫟伴隨著四時輪轉,帶來豐富的光影變化,特殊的葉形讓陽光的形狀多了一些細節(jié)。用造型優(yōu)美的鐵冬青作為視覺的中心,常綠的它更能凸顯色葉樹的四季變化。植物、燈光演繹著奇幻的空間,令人瞬時進入神秘的場景,感受時光花園的魅力。
自然形態(tài)與季相的融合穿越兩片紅磚墻,可愛的貓咪雕塑在草叢中玩耍。穿行在烏桕林中,烏桕枝干獨特的姿態(tài)圍合出充滿藝術氛圍的藝術花園,林下空間則搭配自然飄逸、姿態(tài)同樣充滿藝術氣質的雞爪槭。潺潺流水的景觀小水景搭配整石座椅,陽光下樹影婆娑,可愛的小貓雕塑匍匐在花園長凳上,一起感受自然,觸摸自然,享受片刻寧靜的獨處時光……
巷道轉折處點綴了整石涌泉,金屬小鳥增加了一絲活潑的氣息。精致紋樣的拱形花壇,搭配復古摩登的方形鋪裝與抽象的紳士雕塑,打造出精致的摩卡花園,住戶在家門口的花園客廳就可以享受戶外清新的空氣和花香。藍紫色的無盡夏與紫粉色的紫薇交相輝映,令人仿佛進入了油畫一般,給人帶來曠野般疏朗的體驗,特別適合在林下喝一杯咖啡,度過一個慵懶的午后。
借鑒莫奈筆下的植物色彩和高低搭配,打造呈現(xiàn)自然萬物生長的莫奈花園。場地以叢生三角楓為點景大喬木,染井吉野櫻為主基調樹種;六倍利、薰衣草、醉蝶花等豐富的植被裝點純粹的自然花境;薔薇科植物是春天最絢爛的存在,以其極致的色彩,給人帶來深刻的印象派體驗。搭配淡色系坐臺,結合花精靈雕塑,穿行在不同尺度、色彩的自然場景中,伴著風,伴著花,品味靜謐而悠閑的氛圍。
三、工藝設計的實際應用
在項目施工過程中,由于項目需要營造復古韻味的同時,又要滿足現(xiàn)代藝術的氛圍,因此前期的材料封樣,多種材料的穿插施工,成為項目落地不可缺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在施工過程中,不斷篩選更適合的材料以及拼貼方式,研究更優(yōu)的施工方法,與業(yè)主及施工單位密切協(xié)作,針對現(xiàn)場問題不斷做出調整和反饋,保證項目最佳的效果落地。
(一)特色鋪裝的鋪貼工藝
全區(qū)鋪裝考慮復古韻味,整體鋪裝采用灰色系石材,商業(yè)區(qū)采用工字鋪貼方式,園區(qū)花園大面采用席紋鋪貼,道路收邊則是采用自然面的福鼎黑花崗巖彈石。園區(qū)花園入口位置考慮特色的鋪裝紋樣,在鋪裝設計過程中,充分考慮傳統(tǒng)里份文化元素的融入,分別挖掘紅磚元素、拱形元素、竹編紋樣以及雕花漏窗的元素,進行設計演變,運用到金屬裝飾及花園鋪裝的紋樣中。主園路的部分,將一些有在地記憶的路名采用金屬陰刻的方式,沿著游園的動線一步步布置,讓老街重現(xiàn),重塑街巷風華。
(二)紅磚凹凸砌筑工藝與玻璃磚砌筑工藝
景墻提取了最具代表的紅磚元素進行設計沿用,與玻璃磚新舊結合,碰撞出時代的花火。大面鋪貼的位置采取貼面磚濕貼的方式,便于施工且面域更加完整,同時更利于控制成本。局部磚藝凹凸的部分采取磚砌的形式。為了呈現(xiàn)更好的凹凸效果,模型模擬了多種凹凸的組合方式以及凹凸磚的凸起數(shù)量,呈現(xiàn)最佳的磚藝效果。為了體現(xiàn)紅磚和玻璃磚互相滲透,演繹新舊結合、古今共融的效果,局部特色墻體使用雙面對稱磚砌的方式,實現(xiàn)紅磚到玻璃磚的過渡和滲透。
四、結語
本文通過武漢黃石路漢口公館的景觀實踐,延續(xù)“外鋪內里”的布局方式,深入研究街巷尺度、鄰里關系,結合傳統(tǒng)的里份社區(qū)禮序,引入先進的未來社區(qū)理念,將未來生活與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打造城市美好人居的精致生活。項目實現(xiàn)了里份文化的復興,實現(xiàn)了居民對小而美的洋房花園生活的美好追求,同時也助力了歷史文化風貌的發(fā)展和保護。建成后的宅間空間成為鄰里交流、舒緩身心的摩登花園。在武漢承載著豐厚歷史的漢口,重現(xiàn)最具武漢風情的生活,重新喚醒武漢人的榮耀。
參考文獻:
[1]鄭寧,江天一.海派傳承 價值賦能:從老洋房到上海滬劇藝術傳習所的保護更新[J].建筑學報,2020(12):70-75.
[2]高玥,李銘潔.蘇州古典園林當代價值的探索:對現(xiàn)代建筑景觀設計的影響[J].現(xiàn)代園藝,2020(16):118-119.
[3]王光景,邱文航,熊艷.覆土建筑的情境營造實踐:湖北(黃石)園林博覽會主展館設計[J].建筑技藝,2021(1):104-109.
[4]馬艷芳.地域文化視角下城市景觀設計思考與應用分析[J].吉林農(nóng)業(yè)科技學院學報,2022(3):39-42.
[5]李亦奕.讓景觀設計在公共空間中生長[N].中國文化報,2022-03-13(3).
[6]公偉,武慧蘭.景觀設計基礎與原理[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16.
[7]張巧麗,朱隆斌.地域文化視角下濕地公園景觀設計的探索與提升[J].現(xiàn)代園藝,2023(8):61-63.
作者簡介:
孫丹鳳,上海深圳奧雅園林設計有限公司中級工程師。研究方向:風景園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