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山市五桂山學校 姚遠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會傾聽與表達,初步學會用口頭語言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能清楚明白地講述見聞,說出自己的感受與想法……”小學是學生學習語言的重要階段,因此,系統(tǒng)地、科學地開展口語交際訓練,讓學生掌握人際交往必要技能與方法,是個人成長與社會進步的需要。筆者認為,從推進素質(zhì)教育的角度來看,語文教學應把口語交際教學擺在一個重要的位置。
《課程標準》明確要求學生在第三學段(5-6 年級)的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00 萬字。教學中,我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先讓學生摘抄好詞好句開始,到摘抄段落,再到讀后感。對好詞好句好段,我要求學生大聲反復誦讀。四年級,我讓學生閱讀后背誦一句格言警句;五級開始,我要求學生背誦《小學生必背古詩75 首+80 首》。閱讀書目,除讀書吧推薦的書目外,我鼓勵學生閱讀初中必考名著,擴大學生的閱讀量。閱讀量大,積累就多,口語交際的素材也多,加上養(yǎng)成的大聲朗讀的習慣,良好的語感自然而成。言而有物,自然就口若懸河了。
1.創(chuàng)設平等交流情境。課堂中,平等的師生關系,有利于學生敞開心扉,所以,教師要平等地與學生一起進入話題,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口語交際。在進行《父母之愛》(五年級上冊)的學習時,我以歌曲《天亮了》及背后的故事引入話題“父母之愛”,接著向?qū)W生講自己感受的父母之愛,講到情深之處,學生已淚眼朦朧,紛紛說起對“父母之愛”的深刻感受,氣氛異?;钴S,訓練水到渠成。事實證明:平等的師生關系,才能大大激發(fā)學生參與話題的興趣,當學生對一個話題有強烈的表述愿望時,口語交際也就成功了一半。
2.利用活動創(chuàng)設情境。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我把電視節(jié)目形式引入課堂,模仿新聞聯(lián)播、詩詞大會、大學生辯論賽等節(jié)目,讓學生角色扮演,參與到口語交際活動中。我模仿“大學生辯論賽”開展六年級下冊的口語交際——辯論,邀請班主任等做嘉賓,讓學生做主持人,學生分為甲乙雙方,根據(jù)提前定好的論題進行攻辯。
1.課前演講,讓每個學生都說。開學的第一節(jié)課,我利用師生彼此互不相識而又渴望互相了解的心理,開展師生自我介紹,介紹自己的興趣愛好與特長,說說自己的努力方向。這種形式,讓全班學生都有機會說,非常受學生歡迎?!罢n前新聞播報”,我讓學生說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新鮮事。家中喜事、社會新聞、我心目中的北京冬奧會……家事國事天下事,讓學生們胸懷天下。
2.緊扣課堂,讓每個學生多說。我認為,口語交際訓練不能僅靠每個單元后面的專題訓練,更應與閱讀教學結合起來。復述、討論、演講、采訪這些口語交際訓練的形式都可以與閱讀教學無縫連接。復述課文內(nèi)容,我讓學生運用“要素串聯(lián)法”的閱讀方法,直接從文本中選取關鍵信息,既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又有助于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討論落實在課堂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環(huán)節(jié);課文劇的表演,讓學生在表演中進行口語訓練,讓學生真正體會到“說”的樂趣。
3.學以致用,讓每個學生會說。學校的學習生活是歷練學生口語交際的最有效的渠道。在校內(nèi),主題班會,做小導游,做紅色故事講解員,參加講故事比賽、演講比賽、辯論賽;在校外,參加夏令營、博覽會、美食節(jié)等大型活動,運用學到的口語交際的技巧,大方與他人交流,使口語表達更接地氣,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1.激勵性評價要及時準確。心理學告訴我們,表達是一種心理需要,是表現(xiàn)欲得以滿足和實現(xiàn)的過程,任何一個人都有表現(xiàn)欲。內(nèi)向的同學不是不想說,而是不敢說,不好意思說。因此,對內(nèi)向的學生,我們更應該放大他們并不多出現(xiàn)的閃光點,小心呵護他們剛剛萌芽的勇氣。“老師相信你能行”“不用擔心,我們互相學習”等鼓勵的語言,往往能夠激發(fā)他們的自信心。
2.激勵性評價要講究層次?!皼]有最好,只有更好!”我經(jīng)常用這句廣告詞來激勵班上優(yōu)秀的學生;“這次講得太好啦,老師期待下次的你比這次更好!”我們用來激勵取得進步的學生;“剛才B 同學說得很好,誰有信心說得比B 同學更好的?”我用來挑起學生的好勝心,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就在這樣激勵的評價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