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學(xué)友
天竺山,也叫天柱山。取名天竺山,與佛教有關(guān),《山陽縣初志》(1694年)記載:“全山實名天竺,古西域僧經(jīng)此地而名之也?!碧曝懹^三年(629),慧遠禪師杖錫天竺山,造云蓋寺,登臺說法。所謂天柱山,是因峰摩云霄,直若天柱,俗稱擎天一柱。
這天竺山名聲了得,東晉時期道教學(xué)者、煉丹家、醫(yī)學(xué)家、科學(xué)家葛洪來此山修行煉丹;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賈島在此吟誦唱和;北宋理學(xué)家、數(shù)學(xué)家、詩人邵雍居此著述講學(xué);北宋詩文革新運動先驅(qū)之一王禹偁來此即景抒情……
仲秋時節(jié),約了幾個文友來到天竺山腳下的僧道關(guān),向南仰望,能看到天竺山的主峰。天竺山海拔2047米,登上山頂,也不過三個多小時,我們說好了徒步爬山,練練腿力腳力,便沿著石徑拾級而上。同行的馮君問我“名曰僧道關(guān),必有其出處”,我講解道:“《山陽縣初志》記述,宋高宗時與金議和,割秦、商之半畀金,以鶻嶺僧道關(guān)為界,南為宋、北屬金?!瘪T君感慨道:“那這個僧道關(guān)是宋金的國界線呀,要是穿越歷史,我們生活在當(dāng)年,登天竺山就是出國啦,要打卡通關(guān)的?!蔽艺f這僧道關(guān)當(dāng)年既有僧人,也有道人,先有佛教后有道教,唐代佛教興盛時,賈島就是以僧人身份來天竺山的,他曾在洛陽龍門香山寺為僧,入長安后居青龍寺。這僧道關(guān)是古戰(zhàn)場,縣志記載是“南蠻王以僧道兵拒楊文廣處”,民間傳說卻是八百鐵陀在僧道關(guān)抗擊金兵。
路邊的野花競相開放,在微風(fēng)吹拂中輕盈地擺動,像招手歡迎我們似的。那些知名的淡黃色的百合花、俗名叫老哇(鴉)扇子的青紫色的鳶尾花、野菊花、杜鵑花、丹參、千里光、桔梗、黃芪、黃連、天南星等,隨處可見,這天竺山簡直是中藥材的寶庫。那一簇簇的葛藤像草原上的蒙古包,那苗條的青蒿在風(fēng)中搖曳,時而斜插過來,舔舐著我們的衣襟。我們一路觀賞著奇花異卉,不知不覺來到了天竺山的半山腰。
松嵐亭,也叫八角亭,放眼望去,山谷里,山坡上,盡是挺然屹立的青松,微風(fēng)吹來,綠浪滾滾,松濤陣陣,有詩為證:“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fēng)”“風(fēng)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松嵐亭附近是鐵鐘坪,唐代慧遠禪師從長安來此地建造云蓋寺。白居易與賈島有個著名的對話《棲云蓋寺》:“長老何方去?”“下山化瓦糧。”“既言云蓋寺,何須化瓦糧?”“云遮菩薩頂,瓦蓋眾僧堂?!辟Z島《云蓋寺》詩曰:
床頭枕是溪邊石,井里泉通竹里池。
宿客未眠過夜半,忽聞山水到來時。
瀑布人間應(yīng)難比,銀河撲入深巖里。
眼前一道電光飛,玉皇倒瀉三江水。
云蓋寺后來毀于兵燹,直到康熙十八年(1679)四川僧人超古來天竺山,重建云蓋寺,在建造正殿時,狂風(fēng)大作,殿頂?shù)那嗤叽德浯M,超古便鑄造長三尺、重四十多斤的鐵瓦,覆蓋殿頂,后來便把云蓋寺改稱鐵瓦殿,現(xiàn)在的鐵瓦殿是道家的道觀。馮君問:“宋代的邵雍來過天竺山?”我說邵雍在云蓋寺居住過很長時間。邵雍,字堯夫,北宋著名理學(xué)家、哲學(xué)家、易學(xué)家、數(shù)學(xué)家、詩人,與周敦頤、張載、程顥、程頤并稱“北宋五子”。邵雍研究伏羲八卦,造詣很深,在天竺山留下很多詩,其中一首是《棲天柱山》:“一簇?zé)煃规i亂云,孤高天柱好棲真。從今但作西歸計,免向人間更問津。無成麋鹿久同群,占籍恩深荷使君。萬古千秋名與姓,得隨天柱數(shù)峰存?!?/p>
鐵瓦殿北面的山梁叫凈云峰,唐代建有凈云寺。縣志記載:“凈云寺,古剎也,蓋自唐以至元,慧遠、華藏相繼建創(chuàng)?!眱粼扑屡c云蓋寺(鐵瓦殿)距離一里多路,當(dāng)年賈島和白居易經(jīng)常游走于凈云寺與云蓋寺之間,聽松濤,觀云霧,眺群峰,吟詩作。到了宋代,著名文學(xué)家王禹偁,身為右拾遺、左司諫,因諫言得罪權(quán)貴,被貶為商州團練副使,他關(guān)心民間疾苦,多次到山陽體察民情,游覽過天竺山,并宿凈云寺。北宋中期山陽叫豐陽,王禹偁在豐陽作《畬田詞并序》,明確寫到豐陽:“上洛郡屬邑有豐陽,皆深山窮谷,不通轍跡。其民刀耕火種,大抵先斫山田,雖懸?guī)r絕嶺,樹木盡仆,俟其干且燥乃行火焉;火尚熾,即以種播之……”《畬田詞》共五首,現(xiàn)選其中兩首:
其一
谷聲獵獵酒醺醺,斫上高山入亂云。
自種自收還自足,不知堯舜是吾君。
其二
北山種了種南山,相助力耕豈有偏。
愿得人間皆似我,也應(yīng)四海少荒田。
在一棵名叫“不老松”的樹下,佇立仰望,但見那茂密的樹冠直徑大約15米,像撐起的巨傘,為游人遮陰。這是一棵典型的華山松,樹高20多米,樹圍是兩人合抱的長度,樹齡至少200年,游客大都在此打卡留影,取其“壽比南山不老松”之寓意。進入200多米深的臺階隧道,里面有八仙的塑像。出了隧道便是望峰臺,這峰就是天柱峰。隨行的蘇君吟起了吳均《與朱元思書》的名句:“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wù)者,窺谷忘反?!?/p>
來到仙人龕,這里有呂洞賓塑像。呂洞賓于唐寶歷元年(825)中了進士,因厭倦官場生活,棄官入道,隱居終南山。傳說呂洞賓與韓湘子都云游過天竺山。
終于來到天竺山的大頂,這里建有云蓋觀,是道教活動的場所。從大頂?shù)奈鬟叧驴矗钦媸侨f丈深淵,壁立萬仞的擎天一柱赫然在目,云蒸霞蔚,何其壯觀!馮君說天竺山歷史悠久,一定有不少詩詞吟誦天竺山。我說清代幾十位縣令(邑令),大多數(shù)都留下吟誦天竺山的詩,我只選邑令張調(diào)的《留別天柱山》中的四句:“莊嚴(yán)鐵瓦聞猶在,蒼翠虬松想未荒。宋代高人曾下榻,鼾齁不醒白云鄉(xiāng)?!痹娎锏摹八未呷恕敝干塾海[居天竺山。我的曾祖陳愈愚,原名陳重憲,號魯齋,清末拔貢,曾任白水、紫陽、同官(今銅川)、葭(佳)縣知縣(縣長),1929年編撰《增修山陽縣志》,時任山陽縣長方之屏在序言中寫道:“禮聘邑紳陳君魯齋,秉筆纂輯,總裁其事?!痹嬖诳h志中首提山陽八景,而天竺山是八景之一,他寫了兩首詩,其中一首是:
登天柱山
置身如在九霄中,萬里川原一覽空。
呼吸可能通帝座,壯懷直欲問天公。
懸?guī)r險峭巨靈劈,大地?fù)纬猪浦?/p>
秋色西來風(fēng)日麗,下方佳氣郁蔥蔥。
馮君對我說:“你多少還不繼承一點曾祖的衣缽?寫過關(guān)于天柱山的詩沒?”我說寫過《天柱摩霄》:
聳入云霄天柱山,峰巒逶迤霧靄間。
河漢渺渺山作舟,云海茫茫松為帆。
奇比華山古道幽,雄媲泰岳極頂險。
游人宛若神宮里,望峰息心似成仙。
來到黑龍洞,這黑龍顯然是傳說,而另一傳說則是這里曾是葛洪煉丹之處。葛洪,字稚川,東晉道教理論家,著名煉丹家、醫(yī)學(xué)家,所著《抱樸子》論述神仙方藥、養(yǎng)生延年、禳邪祛禍之術(shù),是研究中國煉丹史及古代化學(xué)史的寶貴典籍??h志記載:“葛洪‘乃入商山修煉,商山即饅頭山(在今縣城南)?!笨h志上說“在饅頭山,昔人于此得到飛升,傳云葛洪也,東數(shù)十里,有深洞,碑記葛洪修煉處”。
我們朝大頂南邊走去,游覽了天竺云海亭、南天門、觀音峰、藏經(jīng)洞,直到黃昏時,我們還意興盎然,談?wù)撝祗蒙轿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