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蕾
中國家長都很關心孩子的學習。如何讓孩子愛上學習、成績良好,答案只有一個——讓孩子對學習感興趣,從而積極、主動地探索。這就要求家長尊重孩子的發(fā)展特點,調整陪伴模式,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創(chuàng)造力和探索精神,在孩子學習時,給予科學引導。
下面,我就選擇幾個學科進行講解,希望家長能夠早早給孩子種下學習的種子。
讓孩子看圖學漢字
通常,孩子上小學后才開始識字,但現在入學前孩子對漢字就比較熟悉了。因為家長會在家里貼識字表,有的家長還會給孩子報識字班。
不過,教孩子識字,如果只是單純地讓孩子進行機械記憶,就忽略了孩子的好奇心,效果不太好。
其實,家長可以利用漢字象形的特點,帶著孩子玩游戲。比如:象形文字“魚”,頗為形象,看到字形,稍一聯(lián)想就知道是什么意思。這樣孩子就明白,原來把物品畫下來,就是最初的文字。
平時,家長帶孩子在外游玩,碰到公廁、地鐵、公交站牌等既有圖案又有文字的圖標,也可以讓孩子看圖案猜文字??吹枚嗔?,孩子慢慢就識字了。
對孩子來說,這樣識字,不是困難的任務,而是好玩的游戲。他不僅不抗拒,還很樂意。
在融入現實場景中讓孩子學古詩詞
古詩詞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是每個孩子都需要學習的內容。現在,很多家長教孩子背詩,會把詩的題目、作者忽略掉,只注重詩的內容和孩子會背多少首。這種做法不可取。
題目、作者是詩詞重要的組成部分,每個詩人有每個詩人的寫作風格,李白的詩歌風格不同于杜甫,孟浩然的詩歌風格不同于白居易,如果忽略了這些,詩就殘缺了。
家長在指導孩子學習古詩詞時,不要只讓孩子背誦,還要引導孩子用詩人的視角看世界。
一個春日的早上,我和上小學二年級的女兒出去散步。當時,細雨蒙蒙,櫻花初開,落紅遍地。我背起孟浩然的《春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我告訴女兒,詩中描繪的就是現在我們看到的場景。女兒不但理解了,還產生了聯(lián)想。她站在櫻花樹前,背起晏幾道的詞:“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比祟惖那楦惺窍嗤ǖ?,即便一個七八歲的孩子,也能夠用詩人的視角看世界,用詩的語言理解世界。
家長要將詩詞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幫助孩子體會詩詞描述的場景、氛圍,感受詩詞之美。比如,吃韭菜時,可以和孩子分享杜甫的詩“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詩中描寫的是春天的韭菜特別嫩,堪稱人間美味。再如,李清照的詞“紅了櫻桃,綠了芭蕉”,其中櫻桃的紅是深紅,芭蕉的綠是濃綠,這兩種顏色在一起會形成鮮明的對比。帶孩子實地對比一下,或讓孩子將這兩種顏色替換成其他顏色,體會一下意境的變化,這樣孩子就能很好地領悟李清照這首詞的妙處。
擁有新奇的視角,孩子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會有神奇的發(fā)展。我讀過一個孩子的詩“燈把黑夜燙了一個洞”,小詩人把燈光當火,把黑夜當布,火把布燙了一個洞,讓空間呈現出來,展現了豐富的想象力。
在購物中讓孩子學數學
有些孩子不喜歡數學,因為學習過程枯燥:乘法口訣背得很辛苦,作業(yè)就是不停地加減乘除。其實,如果家長能夠幫助孩子使用數學思維來解讀世界,孩子就會覺得學習數學很有樂趣。
比如,去商場購物,買一送一和打五折相比,有無區(qū)別?再比如,顧客去餐廳吃比薩,想要一個9?英寸的,但9英寸的賣完了,服務生建議:“我們換兩個5英寸的給你,行不行?”如果孩子是顧客,他換不換?
生活中的實際應用,不僅能讓孩子鞏固所學的數學知識,還能讓數學變得生動、鮮活。
在小實驗中吸引孩子學化學
因為初三才學化學,所以有些家長認為孩子上初三之前不用關注化學。其實,化學與日常生活關系密切,孩子上初中之前,家長一樣可以引導他用化學知識來認識世界。
有位爸爸就做得很好。女兒6歲時,喜歡玩過家家游戲。他讓女兒把廚房里的醋和小蘇打混合在一起,看有什么結果。這其實就是一個化學實驗。這兩種東西混在一起會起泡泡,發(fā)出“嗞嗞”的聲音,而且生成的乳狀物可以去污。女兒很好奇,并用生成物擦洗水壺,果然有效,高興得大叫,從此對化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后來女兒過生日,爸爸送的禮物是繪本《最臟最臟的科學書》。書中講解了人的頭皮屑、鼻屎、耳屎等的化學成分。這些內容,可能有人會覺得惡心,但女兒特別喜歡。上學后,女兒化學學得很好,后來代表學校參加全國化學奧林匹克競賽并獲獎。在發(fā)表獲獎感言時,女兒說:“這一切都歸功于我有一個好爸爸?!?/p>
通過奇特現象讓孩子喜歡上物理
有的孩子學習物理困難重重。要解決這個難題,家長可以在孩子還小時就著手引導。
比如,孩子玩積木,家長可以引導他觀察積木的物理屬性:這些積木有多少塊,分別是什么形狀,重心在什么位置,怎樣組合最穩(wěn),積木的光滑面和粗糙面在組合時有什么不同等。
通過家長引導和自己觀察,孩子既能掌握搭積木的技巧,也能了解物品的屬性,學到一些物理知識。孩子大一點后,家長可以引導孩子拆卸、組裝自行車等,讓他熟悉并掌握更復雜的結構。
家長還可以給孩子講名人軼事和趣聞,鼓勵孩子積極探尋世界的奧秘。比如,下雨天,雨滴落在蚊子身上,相當于人被幾十噸重的卡車撞擊,這時人必死無疑,但蚊子為什么沒死?這一現象引發(fā)了一位教授的好奇。他用高速攝像機拍攝蚊子即將被雨滴擊中時瞬間行為的變化,結果發(fā)現,蚊子總能用各種辦法躲避雨滴。
孩子能不能好好學習,很大一部分原因在家長身上。如果家長做個有心人,從生活實際出發(fā),對孩子進行科學引導,就可以幫助孩子培養(yǎng)興趣,愛上學習。
【編輯: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