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臺
有人說,給中學生減壓就是減少作業(yè),甚至取締中考高考。對此,我不敢茍同,因為獲取知識和參與選拔是成長的必經(jīng)之路,也是社會進步的根本,不可削弱,中學生真正應該減輕的,是心理壓力
我的兒子小冬參加中考和高考前,我分別給他做了一次心理輔導,效果不錯,愿與家長朋友們分享。
方舟濟河的故事,以寓言的形式揭示了一個真相——很多壓力,其實是我們自己造成的
小冬升入初三不久,我經(jīng)常聽到他在家大聲嘆氣。我知道,因為作業(yè)增多、考試頻繁,他開始感受到中考壓力,但我沒有馬上介入,他應該學會適應這種壓力,否則難以應對來年的中考和四年后的高考。
一個周六的下午,我又聽到小冬在自己的房間里大聲嘆氣,聲調之高就像是怒吼,接著是撕碎紙張的聲音。我覺得,是時候給他做一次心理輔導了。
我走到小冬房間的門口,關切地問:“怎么了?啥事把少俠氣成這樣?”我倆曾一起讀過金庸的武俠小說,我稱呼他“少俠”,他稱呼我“前輩”。
“該死的作業(yè)!該死的中考!”小冬大聲咒罵,“你們成年人就不能消停點,放過我們這些孩子嗎?把我們都折騰傻了,你們開心嗎?”
我低頭不吱聲,平靜地聽著。我不覺得這是晚輩對長輩的冒犯,甚至挺喜歡他拿我當替罪羊來攻擊,因為憤怒宣泄出來,他會好受些。
果然,小冬罵了一陣,像是過了癮,癱坐在椅子里喘粗氣,眼睛里有淚光。
我在他對面坐下,柔聲問:“《莊子》里有一個‘方舟濟河的故事,可能對你有啟發(fā),想不想聽聽?”
小冬沒好氣地回答:“想說就說,只要不是‘懸梁刺股‘鑿壁偷光之類的雞湯故事就行?!?/p>
我給他講,方舟濟河的故事是這樣的:有一個人乘船渡河,河面濃霧彌漫,隱約看到前方有一只船撞過來。這個人大聲呼喊,向對方的船家示警,但沒有得到回應,船失控似的緩緩逼近。這個人慌了手腳,破口大罵,但無濟于事。兩條船慢慢靠近,沒有發(fā)生想象中的猛烈相撞,而且對方的船上空無一人。這個人的緊張和憤怒頓時消失了。
“故事結束了?真沒意思!”小冬說,“不過是一場虛驚?!?/p>
我說:“你剛才發(fā)火的樣子,就像故事中那個破口大罵的人,你的緊張和憤怒,其實也可能是虛驚一場?!?/p>
小冬猛地轉過臉,定定地看我:“前輩,這話怎么講?”
我告訴他,方舟濟河的故事,以寓言的形式揭示了一個真相——很多壓力,其實是我們自己造成的。
“作業(yè)太多、考試太頻繁、競爭太殘酷、休息時間太少……”我扳著手指一一列舉,小冬頻頻點頭,“對畢業(yè)班學生來說,這些壓力客觀存在,心理學上稱之為‘外部應激源,但這些壓力只是你感覺到的壓力的一半。”
“另一半是什么?”小冬好奇起來。
“是你對壓力的認知?!蔽医忉?,“中考,就像故事中那條撞來的船,如果你認為是船上的人故意撞你,而且撞擊的后果非常嚴重,你就會憤怒、恐懼,壓力就成倍增加。反之,如果你發(fā)現(xiàn)沒人針對你,撞擊不是攻擊,不會有嚴重后果,自然就不會大發(fā)脾氣,對嗎?”
小冬說:“前輩的意思,是我自己嚇唬自己?”
“少俠悟性好高!”我告訴他,心理學把這種來自自我的壓力稱為“內部應激源”。
生活中,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一名學生患有考試恐懼癥,并非因為考試有多么恐怖,而是他有諸多消極預測:“如果成績不好,爸媽會不滿意,老師會不喜歡我,同學會看不起我?!薄斑@次成績排名如果再下滑,我就沒有前途了!”
再比如,對習慣拖延的學生來說,家庭作業(yè)可能沒有那么多、那么難,只是他內心有消極的念頭:“我做不來。”“完不成很丟人!”設想了100種困難,就是不愿動手,于是越拖延壓力越大。
我說:“這類由‘想得太多和‘不愿動手造成的壓力,讓本來沒那么大的學習壓力變得不可忍受,而且會反過來影響學習效率,讓人陷入惡性循環(huán)?!?/p>
“好像是這么回事?!毙《瑩蠐项^,“前輩有辦法救我出苦海嗎?”
“當然有??嗪o邊,回頭是岸,苦樂只在一念之間?!蔽矣么蟀髷埖姆绞浇o他信心。
我告訴他,擺脫自己嚇自己的狀態(tài),秘訣是減少自我擔憂和期望,把焦點從“感到壓力很大該怎么辦”變?yōu)椤案纳颇壳盃顟B(tài)需要怎么做”。步驟如下:
第一,列出問題。
找一張紙,把那些讓你感到焦慮的事情,按輕重次序一一寫出來。比如成績下滑、考試時遇到陌生題型、中考落榜等。然后逐一分析,究竟是哪些消極思維給你造成了壓力,是別人否定的目光、達不到預期的成績,還是感覺自己能力不足。
第二,轉變角色。
找到來自內心的壓力源后,下一步要做的是避免多余的思慮和自責,把自己從“抱怨者”轉變?yōu)椤敖鉀Q者”。比如,與其埋怨作業(yè)太多,不如思考如何提高做題速度;與其抱怨題目太難,不如思考如何另辟蹊徑,或者向誰請教……當你的注意力用于理性分析,就不會胡思亂想,而且,從被動轉為主動,壓力會自然減輕,學習效率會大大提高。
第三,降低標準。
執(zhí)著于“一定要有好結果才做”是不現(xiàn)實的,因為不做永遠不知道結果。正確的做法是把顧慮放下,積極行動起來,邊做邊完善,先完成再追求完美。這個過程能消解許多不必要的焦慮并推動進步,獲得成就感、能力感,是對抗自我懷疑、自我設限的有力武器。
我不知道那次心理輔導幫助小冬在中考時提高了多少分,但我發(fā)現(xiàn)他的嘆息聲減少了,撕作業(yè)本的事再未發(fā)生過。
生活中不可能沒有壓力,畢業(yè)班學生承受的壓力更大,但真正困住你的,并不是目標本身,而是你對恐懼的想象
關于減壓,我認為減少作業(yè)量、減少考試是危險的,除非打算放棄中考和高考。正確的做法是減輕心理壓力,因為過大的心理壓力對健康有害,而且抑制學習動機,是可減之壓。
所謂心理壓力,其實是內心存在某種不滿足或不平衡,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期望和現(xiàn)實的差距。當期望和現(xiàn)實存在較大的差距時,人們就會產生不滿足感和失落感,導致心理壓力。
第二,不確定性和無助感。當面對未知或無法掌控的事物時,人們會感到無助和不安,進而產生壓力。
第三,自我價值感和認同感。當感到自我價值受到威脅或挑戰(zhàn)時,人們會產生心理壓力。
奇怪的是,心理學研究發(fā)現(xiàn),人類的大腦喜歡放大恐懼,造成不必要的壓力。
小冬在高二和高三之間的那個暑假,再次被心理壓力所困,多次問我“考不上重點大學還有前途嗎”“如果落榜,要不要復讀”等問題。眼看高三要開學,相當于馬拉松比賽到了最后沖刺階段,我覺得有必要與他深談一次。
作為開學前最后一次放松,我為小冬安排了一次海邊旅游。途中經(jīng)過山區(qū),火車頻繁進出隧道。
小冬一驚一乍:“剛才那幾秒鐘,算是至暗時刻吧?伸手不見五指。好在只有幾秒鐘!”
我們的談話就從“至暗時刻”聊起。我讓他閉上眼睛,想象自己在黑夜里跑10000米,身上沒有手機,沒有運動手表,路邊沒有路標,沒有行人可以問路,不知道跑了多少米,也不知道還要跑多少米,只能模模糊糊看到前方五六米的路面,會有怎樣的感覺?
“迷茫,恐懼,‘壓力山大??!”小冬脫口而出。
我提醒:“你的任務是這樣跑完10000米?!?/p>
小冬大幅度搖頭:“不要啊,太難了!”
“如果換一個場景呢?”我微笑著描述,“你在一個灑滿陽光的跑道上跑10000米,跑道上有刻度,身邊有引導者,有家人、朋友、同學助威加油。你每跑完50米,裁判就告訴你:‘你又跑了50米,離目標又近了一點。你每跑完100米,家人和朋友就鼓勵:‘你又跑了100米,太棒了,你跑起來真帥,加油!這樣跑步,你又是怎樣的感覺?”
小冬笑起來:“太爽了!跟在黑夜里跑步完全不一樣。”
我說:“目標都是10000米??!”
小冬愣住了,半晌無語。
我趁熱打鐵:“所謂壓力,其實就是這么來的。當你背著一個遠大目標,而且默默努力了很久也得不到一點反饋,就像在黑夜里奔跑,越跑越?jīng)]勁……”
“前輩,這道理我懂!”小冬打斷我,“別繞彎子了,快點告訴本少俠該怎么辦吧?!?/p>
我白他一眼,不緊不慢地給他講另一個故事: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中國21歲的長跑運動員邢慧娜贏得10000米長跑金牌。記者采訪她,問她是用怎樣的毅力跑完10000米的,她說:“我不知道,我什么都沒想,我就想著跑一步,再跑一步,然后就這樣一步、一步、一步,不知不覺就跑完了?!笔聦嵳沁@樣,她沖過終點線的那一剎那,并沒有意識到自己贏得了冠軍,而是悶頭接著跑,被裁判多次提醒后才停下。
小冬如夢方醒:“不去想遠大目標,一步一步地跑下去,就能不知不覺地完成大目標。是這樣嗎?”
“少俠悟性不錯!”我點頭,接著引導,“但這還不夠?!?/p>
我告訴小冬,生活中不可能沒有壓力,畢業(yè)班學生承受的壓力更大,但真正困住你的,并不是目標本身,而是你對恐懼的想象。想減輕這部分不必要的心理壓力,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1.適當放松。可以在學習的間隙,通過聽音樂、閱讀課外書、旅游、參加體育鍛煉等方式來放松身心,把壓力控制在正常范圍內。這樣做,相當于讓跑道灑滿陽光。
2.尋求支持。多與同學交流,多向老師、家長請教,以獲得情感上的支持和實質性的幫助,共同應對壓力。這樣做,相當于獲得助威和加油。
3.學會自我管理??刂谱约旱那榫w和行為,將大目標分解成小目標,緊跟老師的節(jié)奏,每完成一個小目標都要自我獎勵,“只問耕耘,不問收獲”。這樣做,相當于邢慧娜的沉浸式奔跑,拋棄對恐懼的想象,也就放下了勝負心,反而更容易贏得勝利。
那次心理輔導后,小冬的睡眠質量有了明顯改善。我大喜,這表明他已經(jīng)放下了內心的一些雜念,開始嘗試自我減壓。
高三那一年他過得很苦,曾經(jīng)成績波動,也曾失眠驚夢,好在他學會了自我減壓,這些挫折都被他一一化解,后來他考上了心儀的大學。
【編輯:陳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