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金
摘要:如何激發(fā)學生名著整本書閱讀的熱情和探究精神?如何引導學生能細讀精思,發(fā)揮育人功能?一是“教學有法”,《西游記》為七年級學生必讀名著,注重讀法,宜采取精讀和跳讀法;二是“教無定法”,就是要打破固有的思維“桎梏”,引導學生具有整本書閱讀的縱向思維,以“緊箍咒”為切入點,“以點帶面”進行項目化活動的探究,剖析孫悟空“成長史”:從“妖猴”到“圣佛”。理解“緊箍咒”的深層含義,培養(yǎng)“自律”意識。惟有打破固有的思維“桎梏”,拓展學生的思維,方能有效開啟經(jīng)典名著的閱讀之旅。
關(guān)鍵詞:經(jīng)典閱讀;思維;緊箍咒;自律
《西游記》名著閱讀教學課我上了三次,第一次是湖南初中語文“國培”,第二次是浙江省教育廳組織的“百人千場”作為省派專家和名師去支教上課,還有一次是浙江省“互聯(lián)網(wǎng)+同步課堂”上課,是面對城區(qū)學校和山區(qū)學校兩個班的學生同時上課。
第一次備上名著《西游記》,是接受湖南邵陽學院組織的初中語文統(tǒng)編教材“國培”的任務,要上一節(jié)《西游記》名著閱讀示范課和做一個《名著閱讀“六度法”》的講座。雖然當時浙江省統(tǒng)編教材已經(jīng)實施了三年,而湖南邵陽市使用統(tǒng)編教材不久,我仍然很重視,對于這節(jié)課的教學設(shè)計進行了好幾個構(gòu)思,是精講一個章節(jié),還是分析人物,抑或評議整部作品?
《西游記》是七(上)必讀名著之一,與小學時期的閱讀要求有所不同,初中的名著閱讀要具備更為清晰的目的導向。如何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興趣?激發(fā)閱讀經(jīng)典的熱情和探究精神?如何引導學生能讀到細處、深處,從中受到良好的人生啟迪,真正發(fā)揮名著的育人功能?我陷入了沉思,站在學生立場,《西游記》這本名著究竟該怎么讀,又該怎么教呢?
最后我還是確定要進行整本書閱讀的嘗試。七年級上冊名著導讀《西游記》是采用“精讀和跳讀”的閱讀方法。七年級學生讀法很重要,要根據(jù)興趣或讀書目的的不同,去分別采取精讀或跳讀的方法。精讀,就是細讀、精思和鑒賞,指向細膩的感受、透徹的理解和廣泛的聯(lián)想;跳讀則是主動地舍棄、有意地忽略,以求更高的效率。
精讀和跳讀作為兩種適應不同情形的閱讀方法,在閱讀《西游記》等這些長篇著作時需要綜合運用,它們有個共同目的,就是抓住作品的重要內(nèi)容、精彩片段,加以解讀欣賞,而忽略那些無關(guān)緊要或不相關(guān)聯(lián)的內(nèi)容,從而提高閱讀效率。針對本次活動,教材中提供的三個“主題研究”不太合適:專題一,“取經(jīng)故事”,學生感覺太“俗套”,脫不了小學名著閱讀的趣味性,導致深刻性、經(jīng)典型表現(xiàn)力不夠強;專題二,“話說唐僧師徒”,內(nèi)容太寬泛,從學情考慮,面對外省不熟悉的學生或山區(qū)的學生,說不出新意;專題三,“創(chuàng)作新故事”似乎也不太理想,名著還沒上就來個創(chuàng)作,是沒到火候。我以為,教貴得法,學貴適法,適合的才是最好的。不管如何,還應“教學有法”,語文老師應該教給學生“閱讀名著”的方法,而開始要有一定的閱讀“范式”。同時,“教無定法”,就是要打破固有的思維“桎梏”,“脫解”經(jīng)典閱讀的“緊箍咒”,那閱讀經(jīng)典著作的“緊箍咒”平時表現(xiàn)如何呢?
一是“一目十行獵奇性”,導致閱讀的“淺層化”;二是目標不明確,導致閱讀“隨意化”;三是教法單調(diào)或單一,導致課堂“平庸化”;四是無序分組討論,導致探究“扁平化”;五是缺乏獨特體驗,導致育人“空乏化”。
有鑒于此,備課中我想三個問題要把握好:一是對經(jīng)典著作的敬仰;二是注重授之以漁的經(jīng)典閱讀方法;三是經(jīng)典的教化功能。為此我確定采用以“緊箍咒”為“小切口”入讀,以“一線串珠法”進行精讀與跳讀整本書閱讀法,即圍繞“緊箍咒”之線串聯(lián)與“緊箍咒”有關(guān)的章回情節(jié)進行閱讀教學,于是《走進〈西游記〉——說說“緊箍咒”》的教學構(gòu)思應運而生。
為此,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了解《西游記》經(jīng)典名著的地位和評價,感受名著的無窮魅力。
2.初步掌握整本書閱讀的方法,運用跳讀法來整體串聯(lián)相關(guān)的故事情節(jié),精讀法分析人物形象。
3.增強名著閱讀信心,激發(fā)名著閱讀的興趣,感受“成長”歷程,養(yǎng)成“自律”意識。
以上三個學習目標的確立,旨在讓學生對《西游記》這部被魯迅稱之為“神魔小說”和林庚先生譽為“童心之作”的再認識,激發(fā)學生對中國古典文學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的敬仰之情,加強讀書方法的指導,和青少年對理想的追求,養(yǎng)成“自律”意識。
第三次課為“互聯(lián)網(wǎng)+同步課堂”教學,授課對象為城區(qū)學校吳寧一中和山區(qū)學校三單初中,兩個學?;A(chǔ)不一樣,差距比較大,加上本課閱讀量較大,需要課前組織好學生圍繞“緊箍咒”等情節(jié),共八個章回的原著閱讀。受援的山區(qū)學校三單初中助教老師要配合,組織學生討論,與吳寧一中進行辯論。這樣需要課前一定的閱讀。為此我確定的教學重難點:
1.了解《西游記》中“緊箍咒”有關(guān)情節(jié)和主要人物的性格特點。
2.理解“緊箍咒”的深層含義,培養(yǎng)道德與法律的“自律”意識。
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到情境中去,一開始我以《西游記》主題曲《敢問路在何方》作為背景音樂,啟動了學生的情緒,教師親自唱了幾句,要讓學生引起“共鳴”,然后教師適時提出,我們今天要探尋名著整本書閱讀之路,以此來拉開學習序幕,再從“好讀書,書讀好,讀好書,讀整本書”引入課題。
鑒于學生對西游記故事及人物的熟悉,為了體現(xiàn)“會的不教,教不會的”,以及更深層次地開展閱讀,就需要為學生搭建“閱讀支架”,搜集資料,如介紹古今中外名人對《西游記》一書的評價,以激發(fā)學生對名著的崇敬之情以及民族文化的自信力。先安排活動一:我來說說《西游記》的評價。城區(qū)學生課前搜集資料,山區(qū)學生主要由教師補充:
《西游記》是一部奇書,環(huán)境皆奇地,人物皆奇人,故事皆奇事,時空皆奇想。書中的詩詞歌賦,學貴天人,文絕地記,左右回環(huán),前伏后應,皆奇文也?!獜垥ぃㄇ澹?/p>
魯迅先生評論《西游記》“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并稱之為“神魔小說”;
中國古典文學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林庚先生稱之為“童心之作”;
《西游記》其想象新奇,上天下地,出神入化,可說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主要人物的性格也極為鮮明,而且讀者面最寬,老少咸宜。此書的副作用極小,是一部鼓舞人積極斗爭、永不灰心、為達到目標而百折不撓的書?!谆模ū贝蠼淌冢?/p>
沒讀過《西游記》,就像沒讀過托爾斯泰或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說一樣,這種人侈談小說理論,可謂大膽?!潜ぃǚ▏敶容^文學家)
《西游記》全書故事的描寫充滿幽默和風趣,給讀者以濃厚的興味?!斗▏蟀倏迫珪?/p>
七年級語文學習,應特別重視學法指導。于是,設(shè)計了活動二:指導名著整書閱讀的方法。(以“互聯(lián)網(wǎng)+同步課堂”山區(qū)學校三單初中和城區(qū)學校吳寧一中上課為例)
先從“書讀好”引入,引導學生如何讀?
1.教師引導三單初中學生先回憶語文教材上關(guān)于精讀,泛讀、跳讀方法,再由城區(qū)學校吳寧一中學生補充,以加強對舊知的掌握,為本節(jié)課做好鋪墊。
2.檢測整體閱讀效果。簡要說說《西游記》主人公師徒四人之特點。
提供唐僧師徒四人的畫像,說說你最喜歡四人中的哪一個?為什么?
3.辨論賽:唐僧和孫悟空誰更厲害?
甲方:由三單初中主導,孫悟空厲害。
乙方:由吳寧一中主導,唐僧厲害。
此環(huán)節(jié)的設(shè)計意圖:一是引導學生對這兩個人物形象進行分析,需要篩選信息,并進行提煉;二是進行分析比較和思辨判斷,讓學生進一步思考神通廣大的孫悟空,何以被作為凡人的唐僧所“控制”?
4.運用跳讀法,快速找出含有“緊箍咒”的章回,然后梳理出《西游記》中的第14、16、27、38、39、56、58、100等章回均有與“緊箍咒”相關(guān)的內(nèi)容,對照表格進行閱讀,以便對有關(guān)“緊箍咒”的情節(jié)有一個整體的了解。
通過“精讀”相關(guān)情節(jié),孫悟空和唐僧之間的“較量”(注意以下劃線字的句子),唐僧能制約孫悟空靠的是“緊箍咒”,而孫悟空能被“壓制”的也是“緊箍咒”。于是設(shè)計活動三:精讀有關(guān)情節(jié),分析人物性格。
閱讀《西游記》中“緊箍咒”相關(guān)材料,分析孫悟空人物形象。
PPT1:三藏真?zhèn)€又念,行者真?zhèn)€又痛,只教:“莫念,莫念!念動我就痛了!這是怎么說?”三藏道:“你今番可聽我教誨了?”行者道:“聽教了!”“你再可無禮了?”行者道:“不敢了!”他口里雖然答應,心上還懷不善,把那針兒幌一幌,碗來粗細,望唐僧就欲下手,慌得長老口中又念了兩三遍,這猴子跌倒在地,丟了鐵棒,不能舉手,只教:“師父!我曉得了!再莫念,再莫念!”三藏道:“你怎么欺心,就敢打我?”行者道:“我不曾敢打,我問師父,你這法兒是誰教你的?”——《西游記》第十四回:心猿歸正 六賊無蹤
以上材料中孫悟空“望唐僧就欲下手”,凸顯了孫悟空的野性,從敢打師傅可見一斑,從中感悟緊箍咒對“壓制”孫悟空的“野性”還是有必要。
2.分析“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等情節(jié),感悟?qū)O悟空嫉惡如仇的性格特征,以唐僧來襯托。以下情節(jié)中,孫悟空為何要被唐僧念“緊箍咒”?
PPT2:三藏心中煩惱,懊恨行者不盡,卻坐在上面念動那咒。行者撲的跌倒在地,抱著頭,十分難禁,只教“莫念!莫念!管尋還了袈裟!”那眾僧見了,一個個戰(zhàn)兢兢的,上前跪下勸解,三藏才合口不念。行者一骨魯跳起來,耳朵里掣出鐵棒,要打那些和尚,被三藏喝住道:“這猴頭!你頭痛還不怕,還要無禮?休動手!且莫傷人!再與我審問一問!”——《西游記》第十六回 觀音院僧謀寶貝,黑風山怪竊袈裟
PPT3:分明是個妖精,那長老也不認得,三藏自此一言,就是晦氣到了:果然信那呆子攛唆,手中捻訣,口里念咒,行者就叫:“頭疼!頭疼!莫念!莫念!有話便說?!碧粕溃骸坝猩踉捳f!出家人時時常要方便,念念不離善心,掃地恐傷螻蟻命,愛惜飛蛾紗罩燈。你怎么步步行兇,打死這個無故平人,取將經(jīng)來何用?你回去罷!”——《西游記》第二十七回 三戲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 二打老婦人
PPT3:好妖精,按落陰云,在那前山坡下,搖身一變,變作個老婦人,……行者認得他是妖精,更不理論,舉棒照頭便打。那怪見棍子起時,依然抖擻,又出化了元神,脫真兒去了,把個假尸首又打死在山路之下。唐僧一見,驚下馬來,睡在路旁,更無二話,只是把《緊箍兒咒》顛倒足足念了二十遍??蓱z把個行者頭,勒得似個亞腰兒葫蘆,十分疼痛難忍,滾將來哀告道:“師父莫念了!”……唐僧道:“這個猴子胡說!就有這許多妖怪!你是個無心向善之輩,有意作惡之人,你去罷!”
PPT3:三打老公公 好妖怪,按聳陰風,在山坡下?lián)u身一變,變成一個老公公,唐僧果然耳軟,又信了他,隨復念起。行者禁不得疼痛,跪于路旁,只叫:“莫念!莫念!有話快說了罷!”唐僧道:“猴頭!還有甚說話!出家人行善,如春園之草,不見其長,日有所增;行惡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你在這荒郊野外,一連打死三人,還是無人檢舉,沒有對頭;倘到城市之中,人煙湊集之所,你拿了那哭喪棒,一時不知好歹,亂打起人來,撞出大禍,教我怎的脫身?你回去罷!”八戒苦恨不息道:“師父,你莫被他瞞了,他有些夾腦風。你只念念那話兒,管他還你一個活人。”真?zhèn)€唐僧就念《緊箍兒咒》,勒得那猴子眼脹頭疼。——第三十八回 嬰兒問母知邪正 金木參玄見假真
PPT4:話說那孫大圣頭痛難禁,哀告道:“師父,莫念!莫念!等我醫(yī)罷!”長老問:“怎么醫(yī)?”行者道:“只除過陰司,查勘那個閻王家有他魂靈,請將來救他?!卑私涞溃骸皫煾改潘?。他原說不用過陰司,陽世間就能醫(yī)活,方見手段哩?!蹦情L老信邪風,又念《緊箍兒咒》,慌得行者滿口招承道:“陽世間醫(yī)罷!陽世間醫(yī)罷!”……行者道:“師父,莫念!莫念!待老孫陽世間醫(yī)罷?!比氐溃骸瓣柺篱g怎么醫(yī)?”行者道:“我如今一筋斗云,撞入南天門里……見太上老君,把他九轉(zhuǎn)還魂丹求得一粒來,管取救活他也?!比芈勓源笙驳溃骸熬腿タ靵??!薄谌呕?一粒金丹天上得 三年故主世間生
PPT5:沙僧果起在半空道:“二位住了手,我同你到師父面前辨?zhèn)€真假去?!边@大圣放了手,那行者也放了手。沙僧攙住一個,叫道:“二哥,你也攙住一個?!惫粩v住,落下云頭,徑至草舍門外。三藏見了,就念《緊箍兒咒》,二人一齊叫苦道:“我們這等苦斗,你還咒我怎的?莫念!莫念!”那長老本心慈善,遂住了口不念,卻也不認得真假?!谖迨嘶?二心攪亂大乾坤 一體難修真寂滅
閱讀經(jīng)典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經(jīng)典名著的閱讀需要讀者通過深度思考和解讀才能探索出其深層內(nèi)涵,并感受到當代生活的價值和對人類生命和心靈的作用。作家北村說:“對學生們來說應該用兩只眼睛讀書,一只眼睛看書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文字的背后。這樣才會在經(jīng)典的引導下,建立自己的思想?!睘榇耍O(shè)計活動四:研學有關(guān)緊箍咒的情節(jié),圍繞緊箍咒的比喻意義,展開討論,放大名著閱讀的價值。
學生朗讀北村的話,引導“精讀”名著,要讀出文字“背后”的東西。
教師提問:唐僧該不該念“緊箍咒”?唐僧是一個怎樣的人?
PPT6:如來又取出三個箍兒,遞與菩薩道:“此寶喚做緊箍兒。雖是一樣三個,但只是用各不同,我有金緊禁的咒語三篇。假若路上撞見神通廣大的妖魔,你須是勸他學好,跟那取經(jīng)人做個徒弟。他若不伏使喚,可將此箍兒與他戴在頭上,自然見肉生根。各依所用的咒語念一念,眼脹頭痛,腦門皆裂,管教他入我門來?!?/p>
為了讓人物形象豐滿起來,緊接著提出:“緊箍咒”孫悟空該不該戴?
PPT1:三藏真?zhèn)€又念,行者真?zhèn)€又痛,只教:“莫念,莫念!念動我就痛了!這是怎么說?”三藏道:“你今番可聽我教誨了?”行者道:“聽教了!”“你再可無禮了?”行者道:“不敢了!”他口里雖然答應,心上還懷不善,把那針兒幌一幌,碗來粗細,望唐僧就欲下手,慌得長老口中又念了兩三遍,這猴子跌倒在地,丟了鐵棒,不能舉手,只教:“師父!我曉得了!再莫念,再莫念!”三藏道:“你怎么欺心,就敢打我?”行者道:“我不曾敢打,我問師父,你這法兒是誰教你的?”——《西游記》第十四回:心猿歸正 六賊無蹤
以上劃線的句子中,引導學生看問題要全面性,孫悟空開始真?zhèn)€是“頑性不改,野性十足”,居然敢打“師傅”,如此,孫悟空該不該戴“緊箍咒”就一清二楚了。
在以上兩個環(huán)節(jié)的基礎(chǔ)上,接下來可以引導學生深入討論:緊箍咒是“控制”還是“修行”?這也是閱讀《西游記》價值的重要一方面。
PPT7:孫行者卻又對唐僧道:“師父,此時我已成佛,與你一般,莫成還戴金箍兒,你還念甚么《緊箍咒兒》掯勒我?趁早兒念個松箍兒咒,脫下來,打得粉碎,切莫叫那甚么菩薩再去捉弄他人。唐僧道:“當時只為你難管,故以此法制之。今已成佛,自然去矣,豈有還在你頭上之理!你試摸摸看?!毙姓吲e手去摸一摸,果然無之。
PPT8:孫行者給小行者戴上緊箍時說了一番意味深長的話“這箍兒大有好處。昔年是我的功臣,今日是你的魔頭。他來尋你,便是你入道之時。安心靜養(yǎng),我去也”?!逗笪饔斡洝返?回
名著閱讀的“總結(jié)拓展”,也是決定其價值意義。
《西游記》是我國文化的瑰寶,孫悟空、豬八戒等鮮明的人物形象幾乎家喻戶曉,老師希望還沒讀完《西游記》的同學繼續(xù)讀下去,讀完的同學不妨再多讀幾遍,或許每一次你都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新的收獲!
著眼于整本書閱讀的角度,分析孫悟空的“成長史”:從“妖猴”到“圣佛”?!熬o箍咒”真的去掉了嗎?
生1:我覺得孫悟空頭上的“緊箍咒”已經(jīng)去掉了,從第100回中可看出,唐僧道:“當時只為你難管,故以此法制之。今已成佛,自然去矣,豈有還在你頭上之理!你試摸摸看?!毙姓吲e手去摸一摸,果然無之。
生2:我覺得孫悟空頭上“有形”的“緊箍咒”確實去掉了,但心中“無形”的“緊箍咒”又戴上,因為他已修成“圣佛”,自然對自己有約束,不敢隨心所欲,更不敢胡作非為。
學生能夠分析“緊箍咒”的“有形”與“無形”,這就是閱讀經(jīng)典產(chǎn)生的美好效應。這就達到了備課時的預期效果,這既是上一環(huán)節(jié)“西天取經(jīng)”修成正果的“承上”,又是啟發(fā)學生聯(lián)系自己生活中要不要無形的“緊箍咒”的“啟下”。
據(jù)此,學生可以拓展討論,我們現(xiàn)實生活中,頭上有沒有“緊箍咒”呢?
學生討論得出:校有校規(guī),社會有法紀,就是我們頭上的緊箍咒,當文明行為習慣成為自覺行動時,就是去掉了外形的緊箍咒,而轉(zhuǎn)化為內(nèi)在無形的緊箍咒,成為自覺約束自己的言行,有“自律”意識。
為了突出重點,再次回歸閱讀方法。
PPT9:精讀之“一線串珠法”以小口切入,帶動整本書的閱讀。
一個好的讀書人讀到最后可以達到一個境界,知識有如漫山遍野的石頭,他來了,輕輕一碰,那些石頭好像受到了點化一樣,變成充滿活力的雪白的羊群,在天空中奔騰起來。這是閱讀的最高境界?!芪能?/p>
備完課后,心中不由地對學生說:“悅讀吧,你會遇見更好的自己”!當我們走進《西游記》你會發(fā)現(xiàn)很多奇妙的東西,今天你認識了“緊箍咒”,是否從“緊箍咒”中讀出了很多?于是我的腦中又閃現(xiàn)出這樣的設(shè)計:你能否抓住《西游記》的“三”做做文章?三打白骨精,三調(diào)芭蕉扇,三入無底洞,尸魔三戲唐三藏……又如你能否圍繞《西游記》的“假”與“真”,展開整本書閱讀,進而揭示魔幻小說的特點和揭示現(xiàn)實生活的意義?
綜上備教手記,我深深感到在實施新課標之際,大力推行學生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我們應該“脫解”經(jīng)典閱讀的“緊箍咒”,打破固有的思維“桎梏”,拓展學生的思維,開啟經(jīng)典名著的閱讀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