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景棉
2011年的春節(jié),我是在澳大利亞悉尼度過的。
我和兒子一家到唐人街觀看舞獅子。隨著歡快的鑼鼓聲,幾頭雄獅在街頭舞得精神抖擻,舞得多姿多彩。一頭又一頭喜氣洋洋的雄獅,高昂著頭,威武健碩,彈跳騰挪,引來眾多游人駐足觀賞。獅子不時跳進街面的店里,向主人作揖,祝福生意興隆,恭喜發(fā)財。不少店家為答謝舞獅者,在門口上方內側,在不易覺察的地方,高高懸掛著一個紅包。獅子舞動的過程中,會突然騰空躍起,將紅包叼到嘴里,逗得觀眾開懷大笑。
然而,不管耳邊響起多少歡歌笑語,喜慶的鑼鼓敲得多么震動人心,我身穿短袖、裙子,站在炎熱的悉尼街頭,無論如何找不到在北京過年的親切的氛圍。于是,越發(fā)想念北京,想念北京的親朋好友。
在異國他鄉(xiāng)過春節(jié),讓我又一次感受到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的滋味。因此,當小孫女剛會說話,我教她背的第一首唐詩就是李白的《靜夜思》。她穿著漂亮的紅裙子,站在草坪上,用稚嫩的聲音熟練地背誦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彼伦智逦砬樘鹈蓝J真。她才一歲半,就能背誦好幾首唐詩了,這讓我很有成就感。我恨不能在有限的時間里,教她更多的唐詩,教她更多的中國歌曲,教她更多的民族舞蹈,讓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在她幼小的心靈扎下牢固的根基。
我每天都帶著小孫女到家門口的公園玩耍,總能看到三五成群的華人在健身,有打太極拳的,有練劍的,有跳健身舞的。我們相互打著招呼。孩子停下來,也伸胳膊抬腿,模仿得很像回事。
年三十晚上,兒子、兒媳“支使”孩子,捧著一個包裝漂亮的小盒子遞給我,說是送給我的節(jié)日禮物。未曾打開,我就埋怨他們不該亂花錢。兒子說:打開看看,您一定喜歡。那東西薄薄的,像本書,屏幕上有一張照片,我以為是電子相冊。兒子打開電源為我演示,并告訴我這是一本電子書,里面的藏書量相當于好幾個圖書館,夠我下半輩子看的了。什么?!里面會有那么多書?我迫不及待地學習如何使用。
2016年,我和丈夫又一次同兒子一家歡度春節(jié)。節(jié)前,我和幾位姐妹緊鑼密鼓地排練節(jié)目,準備參加華人在悉尼舉辦的春節(jié)聯歡會。每天晚上,我們準時到海邊排練,伴隨著歡快的樂曲舞之蹈之,引來不少散步的老外駐足觀看。
我們的舞蹈被“悉尼北京之聲合唱團”團長看中,除了參加春節(jié)聯歡會,還在多種場合演出。我們同其他演出隊一起,到波蘭克湯姆為當地人奉獻了一臺精彩的文藝節(jié)目。藍天白云下,大片的草坪上,老外們或坐墊子,或帶座椅,密密麻麻,鋪展了一地,觀看演出。
“走遍了南北西東,也到過了許多名城,仔細地想一想,我還是最愛我的北京?!编诹恋母枨谙つ嵘峡毡P旋,在歡快的樂曲中,我們登上敞亮的舞臺翩翩起舞。我們的表演得到了觀眾的熱烈喝彩。那一刻,我的心里美滋滋的,我們用文藝演出的方式,展示華人的風采,通過豐富多彩的文藝節(jié)目,向澳洲人民傳播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
演出結束后,走在大街上,一輛轎車停在我們身邊,里面的人探出頭,向我們伸出大拇指,說剛剛看了我們的演出,夸贊我們的節(jié)目很精彩。雙方用英語交流了許久。
時隔一日,我們的舞蹈又登上悉尼達令港的大舞臺。我們的節(jié)目剛結束,“悉尼北京之聲合唱團”團長帶領著她的合唱隊隊員,離開達令港,走進悉尼歌劇院,參加晚上的演出。
“聽,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震撼人心的歌聲在悉尼歌劇院回蕩。唱吧!華人的歌聲響徹在地球村的許多地方。
看,古典舞,民族舞,廣場舞……在澳洲的大小舞臺上演。跳吧!華人的身姿舞動了悉尼。
他鄉(xiāng)過春節(jié),印象很深刻。
選自《北京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