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思維是語言的內核。要發(fā)展思維,構建思維場景并創(chuàng)設相應的角色,讓學生在角色扮演與體驗中“在場”“在思”,是一種有效的方法。教學中,可創(chuàng)設調查員角色,在分析中發(fā)展思維;創(chuàng)設發(fā)言人角色,在辯駁中發(fā)展思維;創(chuàng)設策劃師角色,在創(chuàng)新中發(fā)展思維。
關鍵詞:小學語文;角色體驗;思維發(fā)展
思維是語言的內核。楊九俊在《打開思維之門》一文中指出:“追求有效教學,關鍵是看能否打開學生的思維之門,能否在教學過程中建構積極主動的思維文化?!保?]統(tǒng)編語文教材十分重視思維發(fā)展,安排了專門的思維訓練單元:五年級下冊第六單元。本單元人文主題是“思維的火花跨越時空,照亮昨天、今天和明天”,語文要素為“了解人物的思維過程,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要發(fā)展思維,構建思維場景并創(chuàng)設相應的角色,讓學生在角色扮演與體驗中“在場”“在思”,是一種有效的方法。
一、調查員角色:在分析中發(fā)展思維
調查,需要透過表象分析問題,看到問題的本質。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調查員”角色,讓學生深入分析文本,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充分發(fā)展思維。
在教學《跳水》一課時,我引導學生閱讀全文后,擔任“事故調查員”角色:
師 孩子遇到了這么大的危險,船靠岸后,船長立即組織大家召開了一次事故分析會?,F(xiàn)在你們就是調查員,來分析一下:誰是這次事故的責任人?
生 猴子有責任。
師 定責,要有理有據。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生 我從“猴子忽然跳到他面前……”這句話看出來,猴子太放肆了,捉弄孩子。
生 我從“猴子坐在桅桿……用爪子撕”這句話看出來,是猴子的肆無忌憚,徹底激怒了孩子。
生 我從“猴子不但不理,還撕得更兇了”這句話看出來,猴子因為水手的大笑,開始放肆地惹怒孩子。它卻不曾想過,孩子一樣有自尊,還在眾目睽睽之下踐踏他的自尊。
師 是的,“放肆”是跳水事件中猴子的標簽。它的放肆,讓孩子愈發(fā)生氣,甚至失去了理智。除了猴子有責任,還有誰有責任呢?
生 水手。
師 依據是什么呢?
(生讀文,圈畫描寫水手表現(xiàn)的句子。)
生 我覺得水手有責任。課文寫到了水手的三次“笑”。當一個人被捉弄時,別人的笑是助燃劑,會讓人失去冷靜。
師 掌聲送給他。水手也許還覺得有點冤屈,誰來說說水手的“笑”和孩子遇險之間的關系?
生 猴子模仿人的動作,水手笑,孩子也笑得很開心。猴子明白大家是在拿它取樂,猴子的頑劣性決定了它不肯善罷甘休。這只聰明的猴子把捉弄對象落在了年齡最小的孩子身上。可以說,水手的第一次笑為事故埋下了隱患。
生 如果沒有水手的第二次笑,孩子可能不會跟猴子較勁,帽子拿走就拿走吧!但因為水手的笑,孩子覺得有點丟人,于是一定要拿回帽子。
生 水手的第三次笑,笑得更歡,是毫無保留的嘲笑,讓孩子氣得臉都紅了,作出了危險的決定:追猴子,取帽子。
師 是啊,水手的大笑,在推波助瀾,讓孩子逐步走入險境。還有誰的責任?
生
(思考片刻)
孩子。
生 孩子不夠冷靜,過于沖動,別人一笑,他就失去理智;別人一逗,他就不管不顧。
師 同學們,作為調查員,如果要你給今天的事故寫一份調查分析報告,你會寫嗎?
(生寫片段。)
本課中,“事故調查員”的角色,讓學生走進文本,在字里行間去發(fā)現(xiàn)蛛絲馬跡,去尋找連鎖的因果關系,以螺旋遞進的方式層層深入,感知、聯(lián)系、分析人物言行。在調查中,學生一步步探明人物的思維過程,在分析中發(fā)展思維。
二、發(fā)言人角色:在辯駁中發(fā)展思維
發(fā)言人,既需要基于整體宏觀構思,又能從對方的發(fā)言中發(fā)現(xiàn)破綻,展開辯駁。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創(chuàng)建“發(fā)言人”角色,讓學生從全局視角把握事物的發(fā)展趨勢,客觀、辯證地思考和處理問題,并大膽發(fā)言,表達觀點,充分發(fā)展思維。
在教學《田忌賽馬》一課時,我為學生創(chuàng)設“發(fā)言人”角色:
師 這場賽馬,是孫臏的驚艷亮相,讓齊威王認識到了孫臏的足智多謀、思維縝密,所以任命他為軍師。而朝中卻議論紛紛,有人認為孫臏是靠運氣贏得了比賽。面對流言蜚語,齊威王現(xiàn)在任命你為發(fā)言人,對大家解釋。一個合格的發(fā)言人,需要做到什么?
生 一個合格的發(fā)言人需要還原事實真相。
生 還要能全面地看待問題,不能片面。
生 發(fā)言需要有理有據,要有力有節(jié),還要得體。
師 同學們,現(xiàn)在再讀課文,在文中找出能佐證你觀點的句子。
生 課文第二自然段中說“田忌經常同齊威王及貴族們賽馬”,孫臏是在“看了幾場比賽后發(fā)現(xiàn),大家的馬腳力相差不多”,才信心十足地向田忌獻策的。他提出的改變馬的出場順序不是一時興起,而是基于在多次的比賽中冷靜觀察和分析的結果。也就是說,他是發(fā)現(xiàn)了其中的規(guī)律后,才提出建議的。
生 我想補充的是,孫臏觀看比賽,不僅是在觀察馬的腳力,還在觀察人。他發(fā)現(xiàn)了比賽雙方的思維都有慣性,每次都安排相同的出場順序。孫臏摸清了這個規(guī)律,才能一招制勝。
生 課文第一自然段說,“田忌對孫臏非常賞識”。齊國大將的門客有很多,為何對孫臏非常賞識?說明孫臏必有過人之處,而孫臏的才能早已讓田忌領略。所以,田忌才會接受孫臏的建議,即使有些不明白,但依然采納;哪怕第一場比賽輸了,還是“不動聲色”,這不是盲從,而是高度信任。
生 對于如何安排出場的順序,孫臏必定有他的深謀遠慮。剛才我們小組推想了出場順序,共有六種,結果分別是0∶3(1場)、1∶2(4場)、2∶1(1場)。只有以下等馬對齊威王的上等馬,上等馬對齊威王的中等馬,中等馬對齊威王的下等馬,才會以2∶1的情況勝出。這哪是運氣,是將各種對陣情況早已做了推斷,了然于胸,得出了萬無一失的出場順序。所謂決勝千里之外,運籌帷幄之中,我想,都是基于事前充分的思考與準備。只有了解了事物的真相,明白了事情發(fā)展變化的趨勢,才能找到對方的弱點,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室里響起掌聲。)
生 剛才大家的發(fā)言,讓我們對孫臏的謀略佩服不已,也讓齊威王知道田忌的背后有高人相助,得知情況后,才會將軍師之重任交付于孫臏。這是對孫臏思維的認可。
生 田忌的三類馬都稍遜色于齊威王的三類馬。孫臏提出可以讓田忌獲勝時,田忌首先想到的就是“換幾匹更好的馬”。作為馬匹的主人,他很清楚以自己目前的實力要想贏得比賽,很難。但孫臏一匹馬未換,卻贏得了比賽。這不是運氣,是謀略。
師 聽了各位發(fā)言人的解釋,你現(xiàn)在還認為孫臏贏下這場比賽,是偶然嗎?
生 不是,是必然。他是將所有可能性都梳理出來后,選擇了肯定能贏下比賽的方案。
師 是的,孫臏之所以能助田忌贏得比賽,離不開他的善于思考:從平?,F(xiàn)象中發(fā)現(xiàn)其中的規(guī)律,知道有轉敗為勝的可能性;接著,排演對陣的各種可能性,找到完全能獲勝的對陣,作出調換順序的布陣。助田忌取勝,孫臏靠的是——
生 善于觀察,善于思考,是謀略。
本課中,學生扮演的角色是“發(fā)言人”,既要對事件整體闡述,又要對誤解展開辯駁,讓大家明白孫臏之勝不是偶然,是其基于多方面的綜合分析的必然。因此,既要對孫臏的一言一行加以分析,又要對其他人物進行觀察、思考,才能建構出屬于自己的、客觀完整的孫臏的思維過程。學生在整體分析、發(fā)言辯駁中,得到思維的發(fā)展。
三、策劃師角色:在創(chuàng)新中發(fā)展思維
策劃,往往需要超越常規(guī),激發(fā)自己的靈感和創(chuàng)意,想出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文本特質,賦予學生“策劃師”角色,讓學生基于原有情況,突破常規(guī)思維的界限,以超常規(guī)甚至反常規(guī)的方法、視角去思考問題,提出與眾不同的解決方案,充分發(fā)展思維。
在教學《自相矛盾》一課時,我設計了這樣的“策劃師”角色:
師 路人的一句問話,讓楚人啞口無言。這讓圍觀的一個小朋友很是納悶。作為金點子策劃公司的首席策劃師,你如何向小朋友解釋?
生 小朋友,你知道嗎?這個楚人若說“能陷也”,則意味著他剛才的“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是空話;說“不能陷也”,則意味著“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是空話。懂了嗎?
師 真不愧是首席策劃師,短短幾句話,就道出了“其人弗能應也”的原因。圍觀的人漸漸散去,楚人一臉沮喪,蹲坐在地,嘆息道:“唉,矛與盾都沒賣出去,家中的一家老小還等著我拿銀兩去買糧呢。我家的矛與盾質量都是上乘,沒有半絲偷工減料,若是以后都賣不出去,該如何是好?”作為金點子策劃公司的首席策劃師,你會如何幫他出主意呢?
生 兄弟,若是你的產品真不錯,你可以在這個集市上午專賣利矛,只談矛的厲害,邊說邊演示,兌現(xiàn)“于物無不陷也”的承諾;下午到另一個集市專賣堅盾,邊說邊演示,體現(xiàn)出“物莫能陷也”的廣告效益。
師 這不失為一個方法,還有其他高招嗎?
生 兄弟,既然你現(xiàn)在的矛與盾質量高于同類產品,那么你可以準備同類產品,讓顧客現(xiàn)場比較,讓他們在比較中知道你的矛很鋒利,盾也很堅固,都是同類產品的佼佼者。
生 我在剛才同學的基礎上補充:價格上,單買享受九五折;矛與盾都買,可以享受八折優(yōu)惠。
師 捆綁銷售,不錯。
……
上述片段中,學生成為楚人的“策劃師”,走進文本,關注楚人的言行,發(fā)現(xiàn)矛盾,進而暢想策略,解決矛盾,發(fā)展思維。
構建思維場景,創(chuàng)設多元角色,不僅適用于這一單元,也適用于其他課文的教學。讓學生融入預設角色,進行深度體驗,是促進思維發(fā)展的有效手段。
參考文獻:
[1] 楊九俊.打開思維之門[J].江蘇教育研究,2008(2):13.
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guī)劃專項課題“教育戲劇課程基地驅動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變革的實踐研究”(編號:XCc/2021/97)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