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奕
在塵世喧囂、名利紛擾和信息的過剩中,專注做自己,方是立身之本,方是打開真理之門的密鑰。
為什么要專注做自己?
因為過度地依賴外界的力量,可能會使我們的獨立思考空間坍縮。比如,當下,我們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時代,點擊“轉發(fā)”便可分享文章,點擊“收藏”便可積累知識,甚至一味復制粘貼別人的文章來作為自己的觀點進行輸出,長此以往,我們便成了“空心人”。其實,外界信息只能起輔助作用,自己的思考才起決定性作用,我們不能本末倒置。
還有一些人容易受到別人影響,喜歡模仿他人,希望自身成為“六邊形戰(zhàn)士”,興趣廣泛,在多個領域發(fā)力,成為全能的人。但,過于發(fā)散思維,過度分散精力,導致他們迷失了自己,對任何領域都一知半解,缺乏精細、深入的創(chuàng)造。
那么,怎么樣專注做自己?
我們要在適當了解外界信息、適當汲取新知、適當借鑒別人思路的基礎上,充分展開自己的思考,堅定自己的選擇,成為一個與眾不同的人,構建自己的精神家園。
要有一種不懼孤獨的態(tài)度,獨自啟程,專注于成為一個心存高遠的自己。斯賓諾莎不懼孤獨,遠離塵囂,潛心研究哲學,將人生中的縷縷憂愁、陣陣孤寂化為哲思,創(chuàng)作了神學著作《宗教論》。史鐵生也是如此,在荊棘的路途開拓新的天地,在血色的人生中找到文學的救贖,在孤獨中成為一個靈魂豐富的人。王繼才和妻子王仕花不懼寂寞,三十多年來堅持守衛(wèi)開山島,充分詮釋出心中大愛。
要有一顆持之以恒的心,澆灌理想,專注于成為一個默默努力的自己。書法家王羲之染黑十八缸墨水,終于成就“書圣”美名;馬克思為了寫《資本論》,在兩年中堅持每天從早晨九點到晚上七點都專心致志地守在博物館,查閱數千本資料,在家也經常通宵達旦,廢寢忘食;陳景潤演算完六麻袋的草稿紙,終于在世界數學難題“哥德巴赫猜想”上取得突破。他們都在專注做自己熱愛的事情,散發(fā)著理想主義者的輝光。
要有一種追求卓越的精神,屢敗屢戰(zhàn),專注于成為一個生機勃勃的自己。無限風光在險峰,我們要專注做自己,挑戰(zhàn)自己的極限,如《老人與?!分械睦先松5貋喐缒前悖氉悦半U,出海捕魚,冒著暴風雨,數戰(zhàn)鯊魚,因為“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可以被打敗”。
專注做自己,方能使我們吹奏出個性的獨特旋律,繪就理想的壯美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