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清同光時期青銅器全形拓的異地流通與區(qū)域互動

        2024-04-21 00:00:00馮葳
        國畫家 2024年6期
        關(guān)鍵詞:晚清流通

        摘要:清同光時期是晚清青銅器全形拓鑒藏、流通最為繁榮的階段,不僅傳拓技藝較以往有了大幅度的進步,全形拓的流通范圍與頻率也遠超嘉道咸時期。同光時期全形拓的流通主要由陳介祺、潘祖蔭、吳大澂等上層文人士大夫推動,主要流通區(qū)域包括北京、山東、江蘇、陜西等地。盡管與碑刻、刻帖等傳統(tǒng)平面拓片相比,全形拓在流通體量和市場比重上多有不及,但全形拓的異地流通仍體現(xiàn)出鮮明的地域性特征,不同區(qū)域各司其職,加之參與主體的推動,晚清金石學(xué)人際關(guān)系網(wǎng)已初露端倪。

        關(guān)鍵詞:晚清;青銅器全形拓;流通;鑒藏

        青銅器全形拓的同城流通是比較簡單的,鑒藏主體在同一區(qū)域內(nèi)活動,異地流通則相對復(fù)雜。在全形拓鑒藏活動中,鑒藏主體并非孤立存在的,除了社會層面的關(guān)系外,物理意義上的區(qū)域互動同樣值得我們關(guān)注。晚清青銅器全形拓的流通區(qū)域雖相對集中,但由于不同身份、職能的鑒藏主體所處區(qū)域的差異,自然也形成了鑒藏區(qū)域的整體性差異,鑒藏主體的區(qū)域分布與不同區(qū)域之間的互動由此形成。

        (一)北京

        北京是清代的政治中心,此地既不出土青銅重器,也基本不生產(chǎn)精致的拓片,卻成為晚清全形拓流通的中心,其原因在于北京匯集了幾乎全國的高級政府官員與著名金石學(xué)家,這些人是全形拓鑒藏活動的主要參與者與組織者,他們在京師應(yīng)酬、社交,傳播、獲取各種真真假假的收藏信息,購買來自全國各地的古董器物及拓片,不斷豐富、拓展自身的社交網(wǎng)絡(luò),試圖躋身于更高級的金石學(xué)人際關(guān)系網(wǎng)。

        晚清在京官員熱衷全形拓收藏者,首推潘祖蔭、王懿榮,特別是潘祖蔭,甚至說他是京師全形拓的最大收藏家也不為過。潘祖蔭憑借極高的政治聲望得以最大限度地掌握金石器資源,他擁有相當豐富的金石彝器,拓片于他而言自不在話下。吳大澂致信韓學(xué)伊說道:“都中吉金皆為潘伯翁所得,惜其拓本不精且多秘吝。”[1]若按常理推測,潘祖蔭擁有得天獨厚的資源,何至于其收藏的拓片在吳大澂眼中是“不精”的呢?我們或許可以借潘祖蔭收藏盂鼎(圖1)一事窺探究竟。左宗棠為答謝潘祖蔭保奏之功,將所藏盂鼎贈予潘氏,消息一出即在收藏家之中引起轟動,就連遠在千里之外的吳云聽聞此事也頻頻與吳大澂、陳介祺等人議論:

        關(guān)中有盂鼎二器,乃海內(nèi)赫著名之品。壽卿先有信到,謂左相移贈鄭。正欲函問,而鄭信亦到,遂知確有其事。后聞沈仲恬說,此鼎已置孔廟,恐不能動。尚有小者一器,為徽人李伯盂藏。伯盂已故,其家寶守甚秘,已屬其求拓本,不知可得否。關(guān)中之鼎如真在孔廟,務(wù)望老阮臺倩人精拓二三分見寄,擇其一紙題數(shù)行于上,好裝池張掛也。仆藏有拓本,紙墨粗劣,字之大小,與散盤相似。止此一紙,不知其為大字本可否。聞小字者更精,尊藏有否?[2]

        吳云以為器形較大的一鼎尚在孔廟,遂委托請拓工制作兩三份精拓,甚至盂鼎還未進京,吳云就已經(jīng)致信潘祖蔭求取盂鼎拓片了:

        盂鼎久鎮(zhèn)關(guān)中,赫照世……承惠全形拓本,已命工裝裱……所需拓本,今就案頭現(xiàn)有者先行檢奉,錄于另紙,余俟繼寄。[3]

        盂鼎由左宗棠派人送入京師后,吳大澂在致王懿榮信中也提及此事:

        仲秋道出鳳翔,以十金得一破敦,乃虢仲城虢時所作,其地又為西虢故地。此兄生平弟一快事,特拓二紙寄呈賞鑒。盂鼎聞已入都,鄭師必有精拓本,兄所得者,紙墨均粗。華陰廟殘石拓本,亦在三原署中,歲暮再行檢寄。饋歲詩十六韻,附呈,聊博一粲。今日自興安赴商州,舟中書此奉復(fù)。[4]

        吳大澂自稱寄贈王懿榮的青銅敦拓片“紙墨均粗”,但他認為潘祖蔭既已得盂鼎,自然可以制出更為精美的拓片,可事實并非如此,潘祖蔭提供的并不是從實物椎拓的全形拓,而是勾摹的線刻拓片。這種拓片不一定與實物等大,一般先行勾繪器物全形圖樣,后由潘祖蔭命人在京中刻成,人在陜西的吳大澂收到的就是這樣的拓片。吳大澂結(jié)束西北之行后,回到京師,再次于攀古樓中見到盂鼎時,是應(yīng)潘祖蔭之命,為寫此器款識的釋文。[5]

        潘祖蔭不能盡數(shù)提供全形拓或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京師并不具備制作拓片的條件,此地雖人才聚集,但全形拓技術(shù)并未全面普及,仍屬于比較小眾的技術(shù);二是,因索求者眾,潘祖蔭不愿直接在實物上椎拓,以免損傷器物,故摹繪鋟刻制成翻刻拓;三是,吳大澂刻意囑托,線刻拓印更宜編纂個人收藏輯錄所用。就筆者推測,前兩種可能性似乎更大一些,因為光緒元年(1875)春,潘祖蔭將兩份盂鼎拓片托王懿榮轉(zhuǎn)寄濰縣陳介祺處,陳氏以為潘氏所聘拓手不佳,建議潘氏用照相法重制拓片,即先拍攝照片,再進行鉤刻、傳拓(圖2)。同年四月,陳介祺致函王懿榮,再次申明自己的主張:

        海內(nèi)伯寅所藏,幾于無二,而拓未能得古人之真,殊為企望。盂鼎圖已裝二巨軸,可謂大觀,而圖甚不如法,未免悵歉。洋照雖不必好其奇,然照古器形,縮三代古文字,鋟木以補其不能久存之憾,而用其不失真之長。形則展為巨圖,小大如一,則無畫工以意揣擬之失,照像則以名人筆法,就其郛廓寫之,而運以點睛添豪之妙,則其長皆為我用,而中國傳心之學(xué),豈彼所能知哉。[6]

        在陳介祺看來,潘祖蔭所贈拓片“未能得古人之真”,想來潘氏寄贈吳云的拓片也屬此類,這自然不能稱為“精拓”。彼時京師未必能生產(chǎn)優(yōu)質(zhì)的全形拓,卻為金石鑒藏提供了相對優(yōu)渥的環(huán)境,各地收藏家通過書信往來直接或間接與京師發(fā)生聯(lián)系,從而獲取金石鑒藏的第一手信息,一個以京師為樞紐的金石鑒藏體系呼之欲出。

        支撐這個龐大的金石鑒藏體系運轉(zhuǎn)的除了收藏家,還有京師繁榮的古董文物交易市場,其中又以琉璃廠為全國古董交易的風(fēng)向標。有些時候逛琉璃廠也是在京收藏家們維系社交關(guān)系的一種媒介,甚至逛琉璃廠的頻次都值得在書信中討論一番:

        數(shù)日不至廠,竟無消息。頃承光照,感甚感甚。父癸爵剔出之字,乃一字而非兩字,若析木形之半者,殊不可解,其左絕無字形矣。[7]

        吾弟不游廠,極是極是。即有錯過之物,所失者小,將來所得者大也。[8]

        北京琉璃廠售賣各種書畫碑帖,但在收藏家的日記中卻較少發(fā)現(xiàn)他們從琉璃廠古玩鋪購入全形拓的記錄,就青銅器市場而言,同光時期的琉璃廠向來重器而輕拓,一方面或許是因為彼時京師古董市場有大量青銅器涌入,另一方面也和此地本身缺少優(yōu)秀的拓工有一定關(guān)系。此外,各地文物商也因京師繁榮的古董市場而頻繁來往,以期獲取更高昂的收益?!皩O回子入都,攜古器無數(shù),有所得否?”[9]從吳大澂信中“孫回子”這一稱呼便可知此人應(yīng)系西北入京經(jīng)商者。

        同治年間,潘祖蔭收得若干銅鐘,在《攀古樓彝器款識》中著錄為“郘鐘”,吳大澂《愙齋集古錄》中記:

        出山西榮河縣后土祠旁河岸中。同治初年,岸圮,出古器甚夥,長安賈人雷姓獲鐘大小十二器,皆同文。英蘭坡中丞購得其十,后歸潘伯寅師九器,大得其一。

        潘祖蔭將此事函告吳云,吳云遂回信求取拓片:

        承諭續(xù)得鐘四枚,合之舊有四枚,得編鐘十六枚之半,恰成一堵,非常之喜,雖萬戶侯不易也。聞之不覺舞。便中乞?qū)绥姼魍匾环忠娂?,拓紙稍寬,各題數(shù)語于上,俾裝小屏幅四幀,懸之齋壁,晨夕相對,勝古人臥宿碑下者多矣。都中如有會拓全形之友,則更妙也。然鄙人先睹為快,只求拓銘,其全形請俟異日耳。[10]

        全形拓制作不易,吳云為先睹為快,提議潘祖蔭先行寄送郘鐘銘文拓片,再慢慢覓工制作全形拓?!班L鐘拓本所求全分,未識何日惠寄?竊以先睹為快也?!盵11]此后,吳云收到了潘祖蔭寄贈的銘文拓片?!扒敖佣鲁跷迦帐趾玻⒊谢葙n郘鐘拓紙八葉領(lǐng)悉,敬謝敬謝?!盵12]或許是彼時京師的確難得精拓,潘祖蔭不得不訓(xùn)練仆僮傳拓此器,但短時間的培訓(xùn)不僅難以收獲全形拓,甚至還損壞了實物,“至教家童拓郘鐘而為損碎,爵有陽識者亦碎其一,聞之不勝惋惜”[13]。因此,在晚清全形拓鑒藏與流通的場域中,北京的意義主要在于信息渠道的匯總與集散,也是金石收藏家、古董商的聚集地。

        清末民初琉璃廠周希丁從古人傳拓技法中自行鉆研出全形拓技藝并聞名一時,這在一定程度上扭轉(zhuǎn)了此前北京全形拓多藏而少拓的局面。1926年,故宮博物院設(shè)置了金石傳拓專業(yè)崗位,并在古物館流傳課下設(shè)傳拓室。[14]在全形拓的轉(zhuǎn)型期,北京作為中國的文化中心,天然具有吸引、網(wǎng)羅全國各地人才的優(yōu)勢,全形拓因此正式由私人鑒藏轉(zhuǎn)向了公共收藏,私人與公共雙線并軌發(fā)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現(xiàn)當代青銅器全形拓鑒藏的基本格局。

        (二)山東

        山東之所以會成為青銅器全形拓的重要流動區(qū)域之一,陳介祺起到的作用至關(guān)重要。咸豐四年(1854)陳介祺因厭惡官場黑暗而致仕歸里,在山東濰縣致力于金石文字的搜集與考釋。同治十年(1871)后,陳介祺復(fù)出,廣交金石之友,不僅與鮑康、吳云等京師舊友恢復(fù)書信往來,還與吳大澂等官員結(jié)下了較為密切的金石友誼,以北京為中心進而輻射全國范圍的金石鑒藏關(guān)系網(wǎng)緩緩張開。

        陳介祺歸里以來致力于金石學(xué)研究,復(fù)出后以其獨到的觀點、豐富的收藏、精美的傳拓技藝在金石友人中引起轟動。陳介祺于收藏、傳拓、著述等方面用功頗勤,所邀助手常有增加或更換,曾經(jīng)幕于陳氏之門為其拓字、鈐印或料理金石文字之事者有王石經(jīng)、陳佩綱、呂守業(yè)、張子達、徐鳳岐、李貽功、姚學(xué)桓、李澤庚、曹鴻勛、何昆玉、丁艮善等。(前七人均為拓工,除二李皆濰人)[15]除組織傳拓活動外,陳介祺本人亦積極投身于金石考據(jù)之學(xué),他將自己的學(xué)術(shù)觀點寫入與友人的通信中,連同拓片寄往京師、蘇州等地,其獨到見解遂名動京師,也進一步推動了收藏家對于拓片和傳拓活動的重視。在陳介祺的提倡與組織下,山東匯集了一批相對優(yōu)質(zhì)的拓工,加之陳介祺本人極富收藏,相應(yīng)地,山東的青銅器及全形拓的流通自然相對繁榮(圖3)。葉昌熾曾言:“都門古董客自山左來者,皆濰縣人也。”濰縣是陳介祺的老家,濰縣城的白浪河岸邊發(fā)展成了古董市場,濰縣城成了古器物的集散地。陳介祺在光緒十年(1884)四月十五日致王懿榮信中說:“三十年白浪河市銅擔(dān)增至數(shù)百,幾無遺古,今其能者將就東家食。若歸同好,得佳拓,于愿已足。”而陳氏于此也有近水樓臺之惠。[16]

        山東古董商的生意也并未局限于當?shù)?,每到一地自然會引發(fā)實物交易、制作拓片等一系列活動,吳大澂就曾致函陜西古董商韓學(xué)伊:“有人自歷下(屬山東)來,聞執(zhí)事大拓藏器,必有見惠之本?!盵17]山東古董商可以遠赴陜西、京師等地交易古董,“濰縣有王西泉者,名石經(jīng)。系陳壽卿先生之戚好。去冬來汴,談及有古銅玉印一百零二方,皆系至精之品,兄曾還價銀八百兩,若竟不諧,即不復(fù)顧問矣”[18]。各地收藏家、古董商參與其中,山東也不再是一個孤立的鑒藏區(qū)域,而是成為全形拓流通網(wǎng)絡(luò)中一個重要的節(jié)點。

        此處提及一個小問題,山東一帶有規(guī)模地生產(chǎn)全形拓應(yīng)在同光年間,即全形拓之繁榮期,彼時市面上可見的拓片主要有兩類,其一常作為金石考據(jù)的材料,供收藏家題跋、考證使用;其二逐步成為畫家們創(chuàng)作的媒材,陳介祺力主完善精進的主要是第一類全形拓。如果說北京是作為全形拓鑒藏、流通的信息中樞,山東所承擔(dān)的職能主要是技術(shù)支持,自濰縣陳介祺處流出的拓片在各地傳播,促進了全形拓的異地流通。

        (三)江蘇、浙江等地

        如果說山東在全形拓的發(fā)展史上主要承擔(dān)了技術(shù)支持的職能,那么江蘇、浙江等地的金石文化傳統(tǒng)則孕育了龐大的全形拓收藏家群體,無論是活躍于清中期的阮元(揚州人)、張廷濟(嘉興人),還是活躍于晚清的吳云(湖州人)、吳大澂(蘇州人)、葉昌熾(紹興人),與他們來往的多是當?shù)亟鹗?,富有收藏,“拓片成為他們文化與學(xué)術(shù)生活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19]。

        回溯全形拓的發(fā)展史,無法忽視江南金石傳統(tǒng)的推動作用,清嘉道年間馬起鳳、六舟等人長期在蘇浙一帶活動,無論是全形拓的鑒藏還是補繪再創(chuàng)作,總是先由此地產(chǎn)生,再在其他地區(qū)逐漸流行。徐珂在《清稗類鈔》中說:“吳門椎拓金石之人,向不解全角,傅巖能之。釋六舟得其傳?!毙扃嫠^“全角”即全形拓,江南地區(qū)全形拓的生產(chǎn)與流行,離不開馬起鳳、六舟等人的功勞。道光二十年(1840)六舟來往于新安、海昌、蘇州等地,還有過北上進京之行,如同行走絲綢之路的商隊一樣,生性愛結(jié)交金石友人的六舟,沿著他四處游走的足跡,將全形拓獨特的傳拓技藝與審美趣味帶到了各地,其傳拓技藝對身處北方的陳介祺也產(chǎn)生了不小的影響。

        在全形拓收藏方面,吳云繼承了張廷濟等收藏家的部分舊藏,更以家藏的兩通齊侯罍而成為“名器名拓”的代表。以吳云為核心,汪鳴鑾、李鴻裔等一眾吉金拓本收藏家都保持著相當高的互動頻率,全形拓不僅在蘇浙當?shù)亓魍ǎ踔僚c京師收藏家也有了互動。久居蘇州的吳云頻繁與陳介祺、潘祖蔭、王懿榮、吳大澂等收藏家通信,除交流新近收藏外,最主要的一項活動就是互贈拓片。像吳云這樣知名的金石收藏家,在同光年間的江南便如溝通各地拓片鑒藏的“中介”,蘇浙一帶收藏家要獲取吳大澂、陳介祺等人收藏的拓片,也時常委托吳云代為索求,吳云也時常向陳介祺等介紹當?shù)厥詹丶业闹匾仄放c收藏體量。

        此外,蘇浙一帶繁榮的書畫市場也間接促進了全形拓的發(fā)展與轉(zhuǎn)型,“海派”畫家偏愛的拓本博古畫便是以全形拓為媒材創(chuàng)作而成,現(xiàn)存的靜物題材的拓本博古畫大多出自“海派”畫家之手(圖4)。19世紀中期鴉片戰(zhàn)爭以來,原本居住在揚州、蘇州的畫家與金石收藏家紛紛進入上海避亂或?qū)で蟀l(fā)展,上海的金石收藏活動也隨之興盛,遂成為國內(nèi)畫壇重鎮(zhèn)之一,這是全形拓及拓本博古畫在上海地區(qū)得以發(fā)展的前提。特別是太平天國運動之后,蘇州等地更是鮮有制作全形拓的拓工,吳云就曾感慨道:“因兵亂以后,吳中將此道者甚屬寥寥,稍有薄技,便赴滬上。該處最號繁盛,覓利較易也?!盵20]民國以來,在江南吳氏、顧氏等收藏望族的倡導(dǎo)下,再度掀起了全形拓鑒藏的熱度,但這些內(nèi)容已不在本課題所要討論的時間范圍以內(nèi)了。歷史固然是圍繞著個別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所展開的畫卷,但這幅畫卷之所以綿綿延續(xù),恰恰得益于其他那些零散的碎片,蘇浙等地百年來興盛的金石書畫文脈,為全形拓鑒藏活動的開展與擴散提供了必要的基礎(chǔ)條件,潛移默化,潤物無聲。

        (四)陜西、山西等地

        關(guān)中地區(qū)之所以能成為全形拓發(fā)展歷程中的一個重點區(qū)域,主要源于其無可取代的考古發(fā)掘成果,清乾隆以來大量商周彝器在此出土,這無疑為晚清青銅器全形拓提供了大量的實物支持。同治十二年(1873)吳大澂任陜甘學(xué)政,在他與友人的通信中常見關(guān)于出土古董的描述:

        關(guān)中所出土皆中原物,價亦最廉,廣搜博采,必有異品也。[21]

        關(guān)中金石固多贗品,然沈霾于荒邱廢堡者,亦時有呈露,金器無文字者,僅與廢銅同價。鄙意倘得式樣奇古,朱綠燦然者,亦大可收羅,作為案頭陳設(shè),饒有古致。[22]

        關(guān)中古器作偽者甚多,由來久矣,不從近日始也。然地不愛寶,新出土者,亦常常有之,特價已不貲,甚不易得也。[23]

        在吳大澂就任以前,劉喜海就曾在此地大肆搜羅古器物,地不愛寶,關(guān)中市面上流通的金石彝器雖贗品眾多,但出土的重器仍舊會令那些身處異地的收藏家們興奮不已。道光二十三年(1843),毛公鼎(圖5)于陜西岐山出土,咸豐二年(1852)西安古董商蘇億年載入都,據(jù)傳陳介祺以千金得之。陳氏恐因“懷璧”而招致災(zāi)禍,秘不示人,所以其當時所編的所有藏目中都未記載此鼎。陳介祺得鼎后,作了初步的考釋,后又將銘文拓片寄給徐同柏、許瀚,并請其考釋,陳氏參考兩家之說,又撰寫《周毛公厝鼎考釋》[24],一系列豐富的鑒藏活動隨之展開。

        吳大澂任職西北以來,進一步擴充了自己的收藏,每每有所收獲,他通常會制作拓片寄送友人,來分享自己的收藏:“新得秦權(quán)二,一出關(guān)中寶雞縣,一為嘉興故家藏物。續(xù)拓補寄。”[25]遠在蘇州的吳云談起吳大澂在關(guān)中的收藏就曾說:“關(guān)中金石自燕庭先生搜括之后,閱三十年,而清卿繼之,從此冀北群空矣。”[26]又云:“恒軒新得古金至富,關(guān)中自劉燕翁后,恒軒繼之,所謂伯樂一顧,冀北群空矣?!盵27]對于大肆搜羅關(guān)中古器物一事,吳大澂自己也坦然承認:“秦中古器多出岐山、鳳翔、寶雞各縣,數(shù)年前土人修筑堡寨,掘得其多,近已搜索一空,即磚瓦亦不多覯。方元仲觀察鼎錄持贈瓦當拓本二冊、磚文二冊,各百余種,頗有罕見之品?!盵28]

        陜西、山西等地雖然青銅器、古碑刻遺存極多,但因經(jīng)濟、文化相對落后,研究乏人,所出古器物往往轉(zhuǎn)輸京師等地,以求牟利。因此,與之相配套的拓工、刻工、印刷工十分難得,即使招到一兩個工人,也由于技術(shù)不過關(guān),需要加以指導(dǎo)、訓(xùn)練,才能從事訪古、傳古的工作。[29]吳大澂就曾在信中抱怨當?shù)厝鄙賰?yōu)秀的拓工,而他自己又因為身處三原縣而無法親自前往制作拓片:

        索拓本寄呈二紙,即左相所贈鄭師者,去冬曾一見之,色澤與焦山無專鼎相類,紅綠甚少,下截漫漶處似尚有可剔……此器久在筱塢閣學(xué)行館中,九、十月間舁送都門。此間拓工苦無佳手,三原距省九十里,又不得手自摹拓,故紙墨均不精也。[30]

        從吳大澂的描述可以推斷出他寄給吳云的正是左宗棠送給潘祖蔭的盂鼎拓片兩幅,因為關(guān)中無優(yōu)秀拓工所以他無法提供給吳云更優(yōu)質(zhì)的拓片。袁保恒曾是盂鼎的擁有者,左宗棠調(diào)任陜甘總督后,身為幕僚的袁保恒將此器獻給了左宗棠。此地不僅缺少優(yōu)秀的全形拓拓工,甚至是工藝相對簡單的雕版印刷工匠也難以覓得,吳大澂為此專門從京師琉璃廠雇傭刻工邢篆香一同赴陜。邢氏主要是為吳大澂刊刻吉金彝器圖,他雖非琉璃廠中最好的刻工,卻已是關(guān)中難得的良工。同治十二年(1873)正月十六日,吳大澂致函袁保恒:“去冬刻工邢姓承命刻盂鼎,因木板燥裂,未能妥善。尚蒙厚賜,未免過費,歉仄莫名。”可見除技術(shù)局限,氣候等地理因素也間接限制了晉、陜一帶全形拓的流通。

        光緒元年(1875)正月二十四日,吳大澂致陳介祺信中提到“蘇億年代購一器,疑是殘盤,文雖習(xí)見,鑄范極精,拓奉審定”。蘇兆年[31]、蘇億年兄弟是陜西有名的文物商,吳大澂還從蘇億年手中直接購買過頌鼎敦蓋拓本,吳、蘇兩人因陳介祺的關(guān)系,也發(fā)生了交易往來。[32]光緒二年(1876)十月,吳大澂三年學(xué)政任滿,啟程回鄉(xiāng),從此再沒涉足陜甘之地,但關(guān)隴的古器物,卻不斷地被開列目錄或拓出墨本,寄給遠在東北、江南、中原、嶺南等地為官的吳大澂過目。類似情況,在陳介祺身上早已發(fā)生。作為金石學(xué)家與古器物之間的橋梁,蘇氏兄弟及楊秉信、秦韻齋等古董商與陳介祺、吳大澂等都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雖遠隔千里,但是有關(guān)訪古的書信往來并未斷絕。[33]吳大澂等人的訪古活動通過在關(guān)中尋找可靠古董商作為代理人,利用信函、器物拓片以及館遞、票號等方式得以延續(xù)。這種方式在今天看來無疑是效率低下的,但可以說是那個時代訪古最便捷且有效的途徑。正是金石學(xué)家和古董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guān)系,才達成了持續(xù)數(shù)十年、橫跨數(shù)千里的訪古活動,使得全形拓的異地流通成為可能。[34]

        小結(jié)

        北京作為晚清政治中心,大量官員聚集于此,他們分享、交流著金石彝器收藏、傳拓等信息,更兼此地以琉璃廠為代表的古玩店鋪成為全國古玩拓片交易的風(fēng)向標,同光年間雖鮮有全形拓公開批量出售,至清末民初,隨著全形拓的收藏由個人逐漸轉(zhuǎn)向了官方機構(gòu),全形拓也逐漸在北京流行開來,以至體現(xiàn)出全形拓鑒藏活動的現(xiàn)代性轉(zhuǎn)型。

        山東地區(qū)以濰縣陳介祺為代表的金石收藏家極其看重青銅器全形拓的寫實性,大量擅拓之人圍繞在陳介祺周圍,進一步完善全形拓傳拓技藝的同時,對其使用功能也作了更為細致的區(qū)分,特別是陳介祺歸里又復(fù)出之后,其金石傳拓、考證之真知灼見,廣泛在各地傳播,在金石收藏圈中引發(fā)了較大的反響。

        江蘇、浙江一帶是全形拓技藝的發(fā)源地,金石收藏家與拓工彼此配合,逐步完善了全形拓的圖像范式,進而衍生出拓本博古畫這種獨特的藝術(shù)表現(xiàn)形式。伴隨著收藏家之間的書信往來,蘇浙地區(qū)不僅和北京、山東等地產(chǎn)生了互動,區(qū)域內(nèi)部也有拓工、收藏家的流動,清末民初之際一批擅拓之人由蘇州、揚州徙往上海,“海派”藝術(shù)的盛行間接促進了拓本博古畫的流行。

        陜西、山西等地自乾隆朝以來出土了大量青銅古器,只可惜缺少擅拓的能工巧匠,身處當?shù)氐氖詹丶也坏貌粡钠渌貐^(qū)尋訪拓工,同時當?shù)毓哦蹆r普遍不高,古董商為了獲取更高的收益,紛紛將出土古器物運送進京售賣,間接刺激了全形拓在不同地區(qū)的流通。

        不同鑒藏主體的互動體現(xiàn)出全形拓鑒藏活動的豐富性,而全形拓在不同區(qū)域間的流通,既是不同鑒藏主體推動的結(jié)果,也有其自身兼具藝術(shù)性、學(xué)術(shù)性的原因。不同區(qū)域間不同身份的鑒藏主體對全形拓的掌握方式與掌握范圍各有特點,在全形拓流通過程中各司其職,全形拓的異地流通表現(xiàn)出鮮明的地域性特征。

        注釋

        [1][清]吳大著,陸德富、張曉川整理,《致韓學(xué)伊》,《吳大書札》,上海古籍出版社,2023年,第116頁。

        [2][清]吳云著,馬玉梅校注,《致吳大澂》,《兩軒尺牘校注》卷十,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年,第411頁。

        [3][清]吳云著,馬玉梅校注,《致潘祖蔭》,《兩軒尺牘校注》卷八,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年,第316—317頁。

        [4]李軍,《結(jié)古歡:吳大的訪古與傳古》,浙江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2022年,第17頁。

        [5]同上,第18頁。

        [6]同上,第223頁。

        [7][8][清]吳大著,陸德富、張曉川整理,《致王懿榮》,《吳大書札》,上海古籍出版社,2023年,第211頁。

        [9]同上,第220頁。

        [10][清]吳云著,馬玉梅校注,《致潘祖蔭》,《兩軒尺牘校注》卷八,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年,第310頁。

        [11][12]同上,第312頁。

        [13]同上,第316頁。

        [14]郭玉海,《心手相追:金石傳拓藝術(shù)研究》,文物出版社,2023年,第6頁。

        [15]陸明君,《齋研究》,榮寶齋出版社,2004年,第29頁。

        [16]同上,第45頁。

        [17][清]吳大著,陸德富、張曉川整理,《致韓學(xué)伊》,《吳大書札》,上海古籍出版社,2023年,第129頁。

        [18]同上,第179頁。

        [19]白謙慎,《吳大和他的拓工》,海豚出版社,2013年,第48頁。

        [20][清]吳云著,馬玉梅校注,《致陳介祺》,《兩軒尺牘校注》卷九,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年,第377頁。

        [21][清]吳大著,陸德富、張曉川整理,《致韓學(xué)伊》,《吳大書札》,上海古籍出版社,2023年,第119頁。

        [22][清]吳云著,馬玉梅校注,《致吳大》,《兩軒尺牘校注》卷十,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年,第409頁。

        [23]同上,第411頁。

        [24]陸明君,《齋研究》,榮寶齋出版社,2004年,第48頁。

        [25][清]吳大著,陸德富、張曉川整理,《致李宗岱》,《吳大書札》,上海古籍出版社,2023年,第130頁。

        [26][清]吳云著,馬玉梅校注,《致陳介祺》,《兩軒尺牘校注》卷九,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年,第375頁。

        [27]同上,第462頁。

        [28][清]吳大著,陸德富、張曉川整理,《致吳云》,《吳大書札》,上海古籍出版社,2023年,第299頁。

        [29]李軍,《結(jié)古歡:吳大的訪古與傳古》,浙江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2022年,第17頁。

        [30][清]吳大著,陸德富、張曉川整理,《致吳云》,《吳大書札》,上海古籍出版社,2023年,第298頁。

        [31]蘇兆年,即“蘇六”(排行六),字豐玉,西安永和齋古玩鋪掌柜。與其弟蘇億年(“蘇七”,字錫時)為當時活躍的古董商人。曾于咸豐年間將毛公鼎售予陳介祺,陳氏陜西古器物的購藏主要來源于蘇氏兄弟。

        [32][33]李軍,《結(jié)古歡:吳大的訪古與傳古》,浙江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2022年,第35頁。

        [34]同上,第45頁。

        猜你喜歡
        晚清流通
        富“鱖”逼人!標鱖最高38元/斤,訂單去到39元/斤,流通商瘋狂搶訂!這條魚成“搶手貨”
        圖說十八大以來的糧食流通
        美國的蔬菜流通
        “流通空間”的中西方比較
        論嚴復(fù)翻譯理念與翻譯實踐的矛盾及統(tǒng)一
        晚清師范教育發(fā)展的制度變遷分析
        亞太教育(2016年33期)2016-12-19 05:27:15
        論晚清民間戲曲中的“皇權(quán)隱退”
        江淮論壇(2016年6期)2016-12-15 14:19:53
        有情總被無情惱
        商貿(mào)流通
        江蘇年鑒(2014年0期)2014-03-11 17:09:34
        The Japanese keiretsu system
        最新高清无码专区|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久久久| 风韵人妻丰满熟妇老熟女视频| 肉色欧美久久久久久久免费看| 欧美成a人片在线观看久| 国产精品情侣露脸av在线播放 | 爱a久久片|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啪啪| 免费播放成人大片视频| 高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蜜臀av一区二区| 玖玖资源站无码专区| 久久久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蜜桃d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的区| 五月丁香六月综合缴清无码| 久久中文字幕人妻熟av女蜜柚m| 国产精品亚洲ΑV天堂无码| 强迫人妻hd中文字幕| 久久午夜羞羞影院免费观看| 久久av无码精品人妻出轨| 亚洲五月七月丁香缴情|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床戏| 天天摸夜夜摸夜夜狠狠摸| yeyecao亚洲性夜夜综合久久| 扒下语文老师的丝袜美腿| 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麻豆av|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 免费观看国产精品| 蜜桃日本免费观看mv| 波多野吉衣av无码| 国产成人精品人人做人人爽| 美腿丝袜日韩在线观看| 国语对白做受xxxxx在| 欧美日韩亚洲tv不卡久久| 日本熟妇hd8ex视频| 日本美女中文字幕第一区|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青草| 亚洲中文字幕每日更新| 亚洲综合网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av无码精品无码麻豆| 真实国产老熟女粗口对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