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豐帥,劉春娟,翟肖同,李笑丹
(山東大學齊魯醫(yī)院 山東大學護理理論與實踐創(chuàng)新研究中心 山東濟南250012)
口腔疾病患者多以門診治療為主,且為有創(chuàng)性操作,較其他門診具有治療時間長、年齡段較廣、操作空間小等特點。因此,對口腔門診護理人員的工作要求較高,工作強度也較大[1-2]??谇患膊』颊叨啻嬖趪乐靥弁?影響患者生活質(zhì)量,且在治療后并不會迅速解決疼痛問題,易產(chǎn)生負性情緒,影響護理滿意度。家屬參與式護理可提高患者家庭支持度,降低患者對陌生環(huán)境的恐懼感與對治療的抵觸情緒,且家庭成員可采用更適合患者的方式安撫其不良情緒[3]。本研究探討家屬參與式護理在口腔門診患者中的應用效果?,F(xiàn)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22年3月1日~2023年3月1日于我院口腔科門診就診的96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確診為口腔疾病且需門診有創(chuàng)性治療;初診患者;有家屬陪同;年齡18~60歲;接受問卷調(diào)查。排除標準:存在視、聽覺障礙;家屬溝通障礙,不能配合合作;合并精神疾病;暈血、暈針等。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各48例。對照組男22例、女26例;居住地:城市17例,鄉(xiāng)鎮(zhèn)15例,農(nóng)村16例;受教育程度:小學及以下8例,初中12例,高中/高職/中專7例,本科7例,本科以上14例;職業(yè):職工9例,臨時工9例,退休/離休11例,農(nóng)民5例,自由職業(yè)9例,其他5例;婚姻狀況:已婚10例,未婚22例,其他16例。干預組男24例、女24例;居住地:城市16例,鄉(xiāng)鎮(zhèn)15例,農(nóng)村17例;受教育程度:小學及以下11例,初中9例,高中/高職/中專13例,本科10例,本科以上5例;職業(yè):職工6例,臨時工12例,退休/離休8例,農(nóng)民10例,自由職業(yè)6例,其他6例;婚姻狀況:已婚15例,未婚21例,其他12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相關倫理原則。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常規(guī)護理措施。①患者取號時,告知其就診流程及注意事項。②為患者測量血壓、心率等生命體征,確保各項指標符合治療指征。③告知患者治療后創(chuàng)口防護措施及日常注意事項,給予相關健康教育。
1.2.2 干預組 采用家屬參與式護理。①患者取號時,囑家屬陪同并接受健康教育,提高家屬對就診的參與度及對治療過程的了解度。②就診等待期,告知家屬關注叫號系統(tǒng),避免過號。③治療前,向患者及家屬介紹治療過程及方法,指導家屬在不影響治療的前提下給予患者肢體、言語鼓勵等。④治療過程中,指導家屬參與到治療中,輔助醫(yī)護人員轉(zhuǎn)移患者注意力,如在不影響治療的前提下為患者提供音視頻素材、聊天等,提高患者治療過程中的舒適度。⑤治療后,為患者及家屬提供健康教育,使家屬了解患者目前情況,從而更好地監(jiān)督患者完成治療后傷口維護,避免因患者自身自制力弱等原因造成治療后傷口防護時間過短等,導致延長恢復期、恢復情況差等。
1.3 評價指標 ①舒適度:采用Kol-caba舒適狀況量表(GCQ)評估兩組護理前后舒適度,該量表共28個條目,包含精神、心理、生理、社會文化和環(huán)境4個維度,評分越高表明患者舒適度越好。②希望指數(shù):采用Herth希望指數(shù)量表(HHI)評估兩組護理前后希望指數(shù),該量表共12個維度,分為低、中、高3個水平,評分越高表明患者希望水平越高。
2.1 兩組護理前后GCQ評分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前后GCQ評分比較(分,
2.2 兩組護理前后HHI評分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前后HHI評分比較(分,
口腔門診患者接受治療時多為口腔病變位置局部麻醉,患者處于清醒狀態(tài)下,長時間保持仰臥位且能清楚感受到醫(yī)生對病變位置的處理,易加重緊張、恐懼與不適感[4]。本研究給予干預組家屬參與式護理,家屬全程給予患者陪伴、更加了解治療過程[5]。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護理后,干預組GCQ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與相關研究結(jié)果相符[6]。分析原因:家屬在患者取號時陪同,并共同接受口腔相關知識健康教育,充分了解治療過程中患者可能出現(xiàn)的不適及應對措施,可減輕患者不良情緒,從而提高整體就醫(yī)舒適度。在患者待診過程中,由家屬關注叫號系統(tǒng),患者能將注意力分散至與就診無關的事情上,可在治療前放松身心,有助于提高舒適度。
口腔疾病患者就診前多數(shù)已存在較長時間的口腔疾病困擾(包括疼痛、出血等)[7],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zhì)量,且部分患者嘗試通過服藥等治療效果欠佳、易反復,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治療的信心[8]。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護理后,干預組HHI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分析原因:家屬參與式護理要求家屬參與患者的治療過程中,護理人員向家屬介紹治療過程及方法,指導其在不影響治療的前提下轉(zhuǎn)移患者注意力,減輕患者治療過程中的緊張與恐懼感。治療后,護理人員為患者及家屬提供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與家屬對治療后注意事項的重視度,從而增強了患者對疾病預后的信心,減少恢復過程中的疑慮。
綜上所述,家屬參與式護理可提高口腔門診患者就診過程中舒適度與希望指數(shù),值得口腔門診進一步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