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莞舒,劉 丹,林香花
(河南省人民醫(yī)院 河南省護理醫(yī)學重點實驗室 鄭州大學人民醫(yī)院 河南鄭州450001)
急性哮喘患兒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咳嗽、喘息、胸悶等,部分會發(fā)生氣促、呼吸困難,且由于病情變化快、發(fā)病急等特點,如未及時進行治療,不僅危害患兒生命健康,還會影響家長心理狀況[1]。研究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兒童哮喘患病率已達5%,一方面兒童更易受到霧霾、煙塵等外界環(huán)境因素影響,另一方面也是因兒童大多活動于人群密集、空氣質量較差的公共設施場所,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和對惡劣環(huán)境的認知,導致患急性哮喘風險增加[2]。臨床常通過藥物治療兒童哮喘,但由于患兒年齡尚小,無法積極配合治療,導致治療效果一般,因此多加強對患兒護理干預,以期達到提高治療效果、緩解疾病癥狀、改善預后的目的。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是一種以家庭為基礎的綜合性護理方法,??漆t(yī)生及護理人員通過對患兒和家長的生理、心理、社會支持等多因素考慮,制訂護理方案,促進其早日康復[3]。舒適護理模式是聚焦于舒適、飲食和患者心理的科學護理方式,通過對患者進行積極的健康教育、出院指導以達到預期護理目標?;诖?本研究探討以家庭為中心的舒適護理模式在急性哮喘患兒中的應用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21年2月月1日~2022年1月31日于我院過敏反應科治療的100例急性哮喘患兒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確診為小兒急性哮喘,符合《全球哮喘防治創(chuàng)議(2014年版)》[4]中急性哮喘診斷標準;患病時間為4 d;具備完成本研究的溝通交流能力;符合《赫爾辛基宣言》[5]中的倫理審查標準;患兒及監(jiān)護人知情同意參加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嚴重感染及發(fā)熱癥狀;病情不穩(wěn)定且反復發(fā)作;嚴重心、肺功能異常;嚴重精神障礙、溝通交流障礙;家長脫落。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對照組患兒男28例、女22例,年齡3~7(5.65±0.62)歲;病程1~5(2.21±0.45)d;體重7~33(23.26±4.38)kg。對照組家長男23例、女27例,年齡24~40(34.41±2.16)歲;受教育程度:大專及以下29例,大專以上21例。觀察組患兒男24例、女26例,年齡3~7(5.68±0.34)歲;病程1~5(2.25±0.49)d;體重7~33(23.49±3.52)kg。觀察組家長男21例,女29例,年齡23~40(34.38±2.25)歲;受教育程度:大專及以下27例,大專以上23例。兩組患兒及家長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實施常規(guī)護理模式。包括入院健康教育、入院評估等。護理人員在查房期間對患兒家長進行健康指導,解答其疾病相關問題。出院后留存聯(lián)系方式,定期對患兒進行隨訪,囑其遵醫(yī)囑用藥,行相關心理干預。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以家庭為中心的舒適護理模式。①制訂個性化方案:主動與患兒及家長交流,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對其心理、生理等狀況進行評估,明確教育需求,制訂個體化教育方案。規(guī)范哮喘防治知識宣傳細節(jié),盡可能滿足患兒及家長的知識需求。②社會活動性教育:定期組織患兒及家長學習哮喘防治知識,并邀請專家來院授課,患兒及家長參與學習。指導家長合理控制氣霧劑流速和劑量,書寫哮喘日記,鼓勵病友間交流。隨訪期間,收集哮喘相關防治知識,歸納并整理相關資料,定期舉辦冬令營及夏令營,鼓勵患兒及家長參與相應活動。③社會支持:予以患兒及家長社會支持,主動與患兒交流、溝通,了解其興趣愛好,豐富患兒生活。④延續(xù)性家庭護理:患兒出院前,護理人員需與家長互相保存聯(lián)系方式,便于解答居家護理疑問,同時還可通過微信群、QQ群等為家長推送預防哮喘知識。居家期間,家長應為患兒提供溫馨舒適的康復環(huán)境,室內溫度控制在18~22 ℃,濕度控制在50%~60%。此外勤開窗通風,每次至少20 min,避免接觸花粉、粉塵、煙霧等過敏源,避免接觸二手煙。日常生活飲食方面,提倡清淡、易消化、高蛋白食物(如雞蛋、牛奶,魚蝦大豆等)或蔬菜、水果等富含維生素食物,避免進食高油高鹽辛辣等刺激性食物。規(guī)律患兒作息,規(guī)定娛樂時間,適當進行有氧活動,時間控制在5~20 min,急性哮喘發(fā)作期則避免活動。轉移患兒注意力,通過播放音樂、動畫、講故事等方式使患兒配合康復治療,同時囑家長對患兒進行健康教育,指導腹式呼吸或吹氣球來鍛煉患兒肺功能,從而有效提高生活質量,降低哮喘復發(fā)風險。對患兒及家長進行為期1年的隨訪工作。
1.3 觀察指標 ①1年內哮喘發(fā)作情況:包括中重度發(fā)作次數(shù)(患兒休息時即會發(fā)生氣短、端坐呼吸,常有焦慮、煩躁、大汗淋漓,呼吸頻率>30次/min,伴有輔助呼吸肌活動及三凹征,哮鳴音響亮、彌散,脈率>120次/min)、急診次數(shù)、平均住院天數(shù)。②肺功能評定指標:住院時和出院時各測量1次,測定指標一次性同步測出,肺功能評定標準包括用力肺活量、第一秒用力肺活量、呼氣高峰流量,水平越高提示肺功能越好。用力肺活量、第一秒用力肺活量其中1項<80%預計值提示肺通氣功能障礙,用力肺活量下降提示限制性肺通氣功能障礙,第一秒用力肺活量下降提示阻塞性肺通氣功能障礙。③生活質量:采用兒童生存質量量表PedsQL4.0中文版[6],量表包含23個條目,分為生理功能、社會活動、情感和角色(學校表現(xiàn))4個維度。其中,生理功能(8個條目)、情感(5個條目)、社會活動(4個條目)、角色(學校表現(xiàn))(5個條目),各維度評分0~100,評分越高表明生活質量越好。④家長滿意度:采用自制的護理滿意度量表評價滿意度,量表包括護理人員服務態(tài)度、知識技能水平、關愛患兒等,滿分為100分,得分在>80為非常滿意,60~80分為滿意、<60分為不滿意,總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shù)+滿意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2.1 兩組患兒1年內哮喘發(fā)病情況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1年內哮喘發(fā)病情況比較
2.2 兩組患兒干預前后肺部通氣功能指標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干預前后肺部通氣功能指標比較
2.3 兩組患兒干預前后生活質量量表評分比較 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干預前后生活質量量表評分比較(分,
2.4 兩組家長護理滿意度比較 見表4。
表4 兩組家長護理滿意度比較[例(%)]
急性哮喘與氣道阻塞性疾病緊密關聯(lián),多由機體內氣道黏膜所分泌的炎癥因子堵塞支氣管引起。哮喘通常是急性發(fā)作,患兒可出現(xiàn)一定程度的呼吸困難、咳嗽、胸悶,因此須對患兒進行細致的急診護理。舒適護理是當前臨床以人文關懷為核心的新型路徑,通過系統(tǒng)、完善的科學護理方式改善患兒治療期間舒適度,以短時間達到護理預期。此外,該護理方式還能對照顧者予以科學、健康教育,幫助其強化主觀認知,以改善對臨床工作的配合度。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干預通過了解不同患兒疾病發(fā)展情況,對其進行健康教育的宣傳和護理,幫助患兒改善臨床癥狀,提高生存質量,并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中重度發(fā)作、急診次數(shù)、平均住院天數(shù)均低于對照組(P<0.01),說明實施以家庭為中心的舒適護理模式可使患兒1年內哮喘發(fā)病情況好轉。分析原因:出院時為患兒提供舒適的病房環(huán)境,控制溫濕度,保持空氣流通,從源頭切斷哮喘發(fā)病的誘因從而降低患兒的發(fā)病率。干預后,兩組用力肺活量、第一秒用力肺活量、呼氣高峰流量均高于干預前(P<0.05),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實施以家庭為中心的舒適護理模式可改善患兒肺部通氣功能。分析原因:治療期間護理人員耐心指導患兒家長,在住院或出院期間借助云視頻講解用藥知識及注意事項,如藥物的使用方法、使用時間、劑量等。哮喘患兒多采用霧化吸入劑治療,在選擇霧化器時要考慮兒童依從性差等,選擇易固定的款式,同時通過播放音樂、動畫、講故事等方式轉移患兒注意力。
干預后,兩組生理功能、情感、社會活動、角色(學校表現(xiàn))評分均高于干預前(P<0.05),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以家庭為中心的舒適護理模式可改善患兒生活質量。分析原因:本研究根據(jù)患兒家庭情況制訂護理計劃,對家長進行健康教育,根據(jù)檔案動態(tài)監(jiān)測,及時調整護理方案,因此能提高患兒生活質量。干預后,觀察組家長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以家庭為中心的舒適護理模式能提升家長滿意度。分析原因:本研究護理人員主動與患兒及家長交流,與其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明確家長教育需求目標,以便更好地開展護理工作等,可提升家長滿意度[7]。
綜上所述,經(jīng)以家庭為中心的舒適護理模式干預后哮喘患兒的住院率下降、肺部通氣功能顯著提升、生活質量有所改善、家長滿意度提升。但本研究仍存在不足之處,例如樣本量較小,在今后研究中將會針對性改進,使研究結果更客觀、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