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19435/j.1672-1721.2024.03.034
【摘要】 目的 分析全方位護理干預肝臟磁共振動態(tài)增強掃描的效果。方法 選取2020年7月—2021年8月于貴州航天醫(yī)院接受肝臟磁共振動態(tài)增強掃描的66例患者,分為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干預)和觀察組(采用全方位護理干預),各33例。對比2組患者的掃描效果、心理狀態(tài)、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結(jié)果 觀察組一次檢查成功率高于對照組,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評分、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結(jié)論 全方位護理干預肝臟磁共振動態(tài)增強掃描的效果顯著,不僅能夠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還能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適合在臨床推廣。
【關(guān)鍵詞】 全方位護理;磁共振動態(tài)增強掃描;心理狀態(tài)
文章編號:1672-1721(2024)03-0108-03? ? ?文獻標志碼:A? ? ?中國圖書分類號:R473
肝臟疾病在臨床上比較常見。在肝臟疾病的診斷中,磁共振動態(tài)增強掃描是應用較為廣泛的檢查手段,診斷效果好,在微小病灶的檢測和定性中具有良好的決定作用[1]。肝臟磁共振動態(tài)增強掃描能夠快速獲得患者的病灶數(shù)據(jù),尤其是病變程度及血供情況,從而對患者疾病良惡性進行判斷。在肝臟磁共振動態(tài)增強掃描的過程中,臨床認為應當給予患者護理干預作為輔助[2]。本研究對全方位護理干預肝臟磁共振動態(tài)增強掃描的效果進行深入分析,報告如下。
1 資料及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7月—2021年8月于貴州航天醫(yī)院接受肝臟磁共振動態(tài)增強掃描的66例患者進行研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3例。對照組中男性17例,占比51.52%,女性16例,占比48.48%;年齡42~78歲,平均(56.5±1.3)歲;肝病病程1~3個月,平均(1.8±0.4)個月。觀察組中男性15例,占比45.45%,女性18例,占比54.55%;年齡41~77歲,平均(56.3±1.2)歲;肝病病程1~3個月,平均(1.7±0.3)個月。2組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已獲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
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首次接受肝臟磁共振動態(tài)增強掃描;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字,并且知曉相關(guān)研究流程。
排除標準:心臟、腎臟等重要器官功能嚴重不全者;精神類疾病或者癡呆者;凝血功能異常者;相關(guān)資料不全,無法參與分析和統(tǒng)計者。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干預。告知患者相關(guān)注意事項,做好患者的協(xié)助準備。詢問患者的病情,檢查患者的身體情況,詢問患者的既往病史等,選取適合患者的護理方式,準備好搶救物品和藥品。如果患者對含釓對比劑過敏,或者合并急、慢性嚴重腎功能損傷,或者有嚴重的幽閉恐懼癥,則無法進行檢查。如果患者體內(nèi)裝有鐵磁性植入物等,也無法進行檢查。在檢查前需要對患者的各項情況進行綜合判斷和評估,避免患者出現(xiàn)異常情況。
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chǔ)上采用全方位護理干預。(1)安撫患者情緒,疏導患者的緊張心理,使患者放松身心。告知患者相關(guān)注意事項,避免患者出現(xiàn)緊張、害怕的心理,提升其配合度和依從性。(2)指導患者呼吸,使患者掌握好屏氣的時機和方式,在進行擺位和穿刺時告知患者呼吸要均勻,適當屏氣。(3)對患者的體位進行護理,在動態(tài)掃描時,頭先入,充分暴露患者的穿刺部位,便于操作。(4)穿刺好后聽從技師指令,當技師發(fā)出指令“推藥”立即注射造影劑,細致觀察,避免造影劑外滲,輕度外滲可不用處理,外滲較為嚴重則要進行保濕冷敷。(5)檢查完成后,對患者進行言語鼓勵和安慰,觀察患者的不良反應,告知患者多飲水。(6)造影劑護理。對患者注射造影劑時,密切關(guān)注患者的穿刺部位,一旦出現(xiàn)疼痛、腫脹、滲出等情況,要及時進行處理。告知患者相關(guān)注意事項,使患者了解造影劑進入靜脈后的反應。注射部位有輕微燒灼感、冷感是正常的現(xiàn)象,可以暫時不用處理。如果患者在掃描期間出現(xiàn)一過性輕度頭痛、惡心嘔吐等表現(xiàn),要鼓勵患者堅持完成檢查。如果情況嚴重則可以暫停檢查,并給予積極的對癥處理。
1.3 觀察指標
對比2組患者的掃描效果。
對比2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進行評估,SAS評分臨界值是50分,SDS評分臨界值是53分,評分越低癥狀越輕。
對比2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2 結(jié)果
2.1 2組患者的掃描效果對比
觀察組一次檢查成功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2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對比
觀察組SAS評分、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2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對比
觀察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3 討論
肝臟疾病在臨床上比較常見,肝臟疾病的治療建立在診斷和評估基礎(chǔ)之上,肝臟檢查的主要方式有超聲檢查、CT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檢查。彩超對肝臟檢查存在一定的盲區(qū),比如右隔下及左肝葉的病變被肺部遮蓋,容易造成漏診和誤診,檢查的結(jié)果受操作者解剖知識、臨床經(jīng)驗及仔細程度的影響[3]。CT檢查組織分辨率低,注射大量碘對比劑,對患者腎臟造成負擔,存在一定的臨床局限性。MRI在影像學檢查中對肝轉(zhuǎn)移瘤有較高的敏感性和準確性,但仍存在誤診和漏診,影響臨床對病情的判斷。隨著磁共振檢查技術(shù)不斷成熟,MRI檢查在肝臟疾病的診斷和評估中具有顯著的優(yōu)勢。尤其是磁共振動態(tài)增強掃描,可以動態(tài)連續(xù)觀察病灶血供改變情況,及時反映腫瘤內(nèi)血管生成程度及微循環(huán)的改變。臨床報道顯示,MRI平掃加動態(tài)增強掃描對肝臟占位性病變有良好的診斷價值。肝臟是人體最大的實質(zhì)性器官,具有肝動脈和門靜脈的雙重供血系統(tǒng)。肝臟一旦發(fā)生病變,會直接影響機體的各項功能和運轉(zhuǎn)。肝臟是易發(fā)生腫瘤轉(zhuǎn)移的主要器官,原發(fā)病灶多來源于消化道、盆腔、肺部等,最常見的是消化道惡性腫瘤[4]。伴隨磁共振成像技術(shù)持續(xù)不斷改進,3.0 T超高場強磁共振掃描替代了1.5 T超導性磁共振掃描,從根本上提升了質(zhì)子的磁化率和圖像信噪比,提高了成像速度,提升了對肝臟疾病的診斷效果。在實施動態(tài)增強掃描時,受多種原因的影響,會出現(xiàn)不良反應和圖像質(zhì)量不佳的現(xiàn)象,對檢查結(jié)果產(chǎn)生影響,對臨床評估產(chǎn)生影響。臨床認為,要想掃描過程順利,需要在動態(tài)增強掃描時對患者實施護理干預作為輔助,以提升檢查的成功率。
肝臟疾病患者在接受磁共振動態(tài)增強掃描診斷過程中,需要進入到密閉幽暗的機艙中,并保持身體靜止。磁共振動態(tài)增強掃描檢測機器噪聲較大[5],很多患者在檢查過程中會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抑郁。一旦出現(xiàn)情緒問題,患者很難配合,很難對屏氣和呼氣進行控制,直接影響檢查的結(jié)果,需要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照顧和照護[6]?;颊咔榫w直接影響患者的檢查結(jié)果,一旦患者情緒緊張則將無法從容配合檢查,會使得檢查時間變長,使患者產(chǎn)生更多負性情緒,形成惡性循環(huán),導致檢查時間更長且檢查結(jié)果不準確。即便患者勉強完成檢查,也無法確保檢查結(jié)果的準確性。若結(jié)果不準確,患者還要接受第二次檢查。這對患者的情緒和心理造成打擊,不僅使得患者的舒適度大大降低,也使得患者的檢查費用明顯增加,導致患者滿意度不佳,甚至造成不良的醫(yī)患關(guān)系。臨床認為,肝臟疾病患者接受磁共振動態(tài)增強掃描診斷過程中需做好安撫工作[7-8]。
全方位護理能有效提升檢查效果,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全方位護理干預是目前臨床上應用較為廣泛的護理干預方式,在肝臟磁共振動態(tài)增強掃描患者護理中效果顯著[9-11]。全方位護理干預能夠?qū)颊吆粑M行指導,使患者在接受掃描過程中保持呼吸平穩(wěn)性,使掃描結(jié)果更為準確;對患者心理進行疏導,使患者積極應對,保持良好情緒和身心放松,自主配合診療,從而獲取更為良好的診斷結(jié)果;護理工作的全方位實施能夠使檢查過程更為有序,護理人員指導造影劑的合理使用,密切關(guān)注患者反應,做好應對處理[12-14]。全方位護理在臨床上使用比較廣泛,是較為新穎的護理干預手段,以患者為中心[15],將患者的舒適度和安全性作為護理的重點,在提升患者安全性的基礎(chǔ)上,改善患者的舒適度,從而更好地幫助患者進行檢查,使得檢查結(jié)果更準確和精確,使患者檢查過程更為舒適和愉悅,減少痛苦,在臨床上具有顯著效果。全方位護理的實施能使影片質(zhì)量更好,偽影率更低,適合在臨床推廣。
本研究中,觀察組的一次檢查成功率高于對照組,SAS評分、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在肝臟磁共振動態(tài)增強掃描的過程中對患者實施全方位護理干預的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周慧,馬紅.全方位護理干預對肝臟磁共振動態(tài)增強掃描患者檢查結(jié)果的影響分析[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5(44):113-114.
[2] THEIS E,BRIGGS M,LILJA G,et al.Providing comprehensive care to patients with epidermolysis bullosa in the perioperative environment-sciencedirect[J].J Perianesth Nurs,2019,34(4):e18-e19.
[3] 羅麗好.全方位護理干預在肝臟磁共振成像動態(tài)增強檢查患者的研究體會[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20,5(19):5-6.
[4] STEFEK H A,BERHANE H,ROBINSON J D,et al.Comprehensive MR analysis of cardiac function,aortic hemodynamics and left ventricular strain in pediatric cohort with isolated bicuspid aortic valve[J].Pediatr Cardiol,2019,40(7):1450-1459.
[5] 劉蘭,王小琳,何曉靜.多維度護理干預在老年肝臟磁共振動態(tài)增強掃描中的應用[J].影像研究與醫(yī)學應用,2020,4(14):66-68.
[6] 陜夢迪,高潔.全方位護理干預對肝臟磁共振動態(tài)增強掃描患者檢查結(jié)果的影響分析[J].臨床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17,2(35):156-157.
[7] MU W,F(xiàn)ANG W,YAO Y F.Synthesis of Ag@Au core–shell NPs loaded with Ciprofloxacin as enhanced antimicrobial properties for the treatment and nursing care of Escherichia coli infection[J].Microb Pathog,2021,150:104619.
[8] 羅顏,劉艾艾,董萍,等.護理干預對肝臟磁共振增強檢查效果的影響[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20,7(80):2-3.
[9] HWANG J A,KANG T W,CHA D L,et al.Differentiation of hepatic sclerosed hemangiomas from cavernous hemangiomas based on gadoxetic acid-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eatures[J].J Comput Assist Tomogr,2019,43(5):762-769.
[10] 黃金萍.心理護理干預在肝臟磁共振增強檢查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醫(yī)藥前沿,2021,11(12):132-133.
[11] 羅麗好.全方位護理干預肝臟磁共振動態(tài)增強掃描的護理結(jié)果[J].中外醫(yī)療,2021,40(15):108-110,114.
[12] 劉潤丹.心理護理干預對肝臟核磁共振增強檢查的影響研究[J].影像研究與醫(yī)學應用,2020,4(16):163-164.
[13] BAEK K A,KIM S S,SHIN H C,et al.Gadoxetic acid-enhanced MRI for diagnosi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liver disease:can hypointensity on the late portal venous phase be used as an alternative to washout?[J].Abdom Radiol(NY),2020,45(9):2705-2716.
[14] MAYBODY M,SOLIMAN M M,HWANG S,et al.Impact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findings on management of symptomatic patients following 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 of osteoid osteoma(OO)[J].SN Compr Clin Med,2020,2:2170-2177.
[15] CHRISTODOULOU A G,LINGALA S G.Accelerated dynam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using learned representations:a new frontier in biomedical imaging[J].IEEE Signal Proc Mag,2020,37(1):83-93.
(編輯:徐亞麗)
作者簡介:張卓仙,女,本科,副主任護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