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紅色文化擁有深厚的革命底蘊,是獨屬于中華民族的精神標識。紅色文化誕生于革命戰(zhàn)爭年代,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進程中創(chuàng)造的以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為核心的先進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鮮明底色,凝聚著中華民族英勇頑強、艱苦奮斗、愛國奉獻、自力更生等優(yōu)秀精神品質。黨和國家高度重視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fā)利用,將其融入教育工作,以紅色文化為載體高效育人成為常態(tài),思政課堂正是紅色文化靈活運用的新場域。新媒體時代,人們獲取傳播信息的方式被徹底改變,新媒體碎片化以及互聯網開放性、普及性讓信息的傳播廣度與深度得到極大拓展,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不良思想蔓延,對文化安全與主流意識形態(tài)造成了極大沖擊。為做好意識形態(tài)建設,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十分必要,以思政課堂為主陣地做好正向引導,以紅色文化有效融入深化思政課教學改革是實踐工作的基本思路。紅色文化與思政課教學內容擁有千絲萬縷的聯系,擁有高度契合的價值導向、指導思想以及核心內涵,因此合理利用先進文化,必將促進思政課教學提質增效?;诖耍恼铝⒆阈旅襟w時代背景,以充分發(fā)揮紅色文化育人功能,切實推進紅色文化與思政課教學有效融合為目標,探討紅色文化融入思政課教學的價值、原則與路徑,希望為實踐工作優(yōu)化提供參考。
關鍵詞:紅色文化;新媒體;思政教育;課堂教學;教學要點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4)01-0208-03
課題項目:本論文為2022年度山西工程職業(yè)學院課題“新時代中國故事賦能高職院校思政課探究”成果,項目編號:SZ—202215;2022年度山西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guī)劃課題“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徑研究”成果,項目編號:GH-220032;2021年度山西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guī)劃課題“紅色文化融入高職院校黨建工作研究”成果,項目編號:SZ-21088
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進程中創(chuàng)造的以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為核心的先進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鮮明底色,凝聚著中華民族英勇頑強、艱苦奮斗、愛國奉獻、自力更生等優(yōu)秀精神品質。在我國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上,激活傳承紅色基因,加速紅色文化資源開發(fā)利用,成為熱點。
在紅色文化資源研究中,基于紅色文化資源發(fā)展教育事業(yè)的熱度最高,以紅色文化為載體支撐思想政治教育更是紅色文化育人功能的集中體現[1]。因此,“紅色文化+思政教育”蔚然成風,二者的強強聯合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與此同時,新媒體的強勢崛起重塑了傳播方式,人們獲取傳播信息的方式被徹底改變。在此背景下,探究新媒體時代紅色文化融入思政課教學的價值,十分必要。
(一)學生層面
新媒體時代,紅色文化融入思政課教學發(fā)揮著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作用。紅色文化與思政課內容的有效對接,進一步豐富了教學資源,能讓學生的知識面以及認知范圍得以拓展[2]。依托紅色文化的思政課教學還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三觀”,堅定理想信念,還能幫助他們深刻體會紅色文化中的巨大精神力量,成長為弘揚繼承偉大革命精神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而且,紅色文化融入思政課教學能夠為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提升學生的素質修養(yǎng)提供有力支持,在人格塑造、觀念引導、能力培育以及思維發(fā)展方面擁有突出優(yōu)勢[3]。對于學生而言,紅色文化在思政課教學中的有效融入,是他們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適應現代社會發(fā)展規(guī)則,成長為合格的時代新人的重要基礎。
(二)教學層面
在思政課程中,紅色文化不僅是極為重要的教學資源,也是思政課教學內容的精神載體[4]。紅色文化內涵與思政課教育內容深度契合,二者的緊密結合為教師拓展教學資源、更新教學內容、調整教學計劃提供了有力支持。事實上,紅色文化的融入十分有利于思政課教學提質增效[5]。
不僅如此,紅色文化在思政課教學中的有效融入,還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營造全方位紅色文化育人氛圍奠定了堅實基礎,有利于實現“三全育人”,有助于深化思政教育改革,對思想教育事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起到了積極影響[6]。此外,紅色文化融入也為教師成長提供了支持,而教師的持續(xù)成長也使思政教育基礎更為堅實。
(一)緊扣目標
以思政課教學育人目標指引紅色文化融入,是切實發(fā)揮紅色文化思政育人功能的可靠方法。新媒體時代,文化資源挖掘以及深度利用都必須緊扣思政課教學目標,真正實現目標導向下的文化融入,以免發(fā)生本末倒置現象[7]。要以思政課教學為主,以紅色文化融入為輔,后者應服務于前者,扮演好教學資源、精神載體角色。
(二)需求導向
高質量開展思政課教學的核心奧義是實現教學相長,只有學生與教師良性互動、深度配合、共同成長,才能持續(xù)推動教學工作提質增效。所以,紅色文化融入應當以教學相長需求為導向,即確保紅色文化融入契合思政課教學要求,滿足教師執(zhí)教需求與學生認知需求,讓紅色文化成為師生認識、參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窗口,在新媒體的輔助下成為思政課教學的最佳工具。
(三)靈活適用
新媒體時代,思政課教學場景和形式持續(xù)拓展,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成為常態(tài)。
在這種情況下,紅色文化的有效融入必須以線上線下、課內課外兼顧為核心。思政課教師應當從實際出發(fā)合理開發(fā)利用紅色文化,基于巧妙選擇、靈活使用以及適時呈現為思政課增色[8]。
(一)調整教學思路
對于思政課教師而言,運用紅色文化開展新媒體時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及時轉變工作思路,以更符合時代特征與學生需求的教學理念方法支撐實踐[9]。此環(huán)節(jié)重點在于打破思政課教學的“獨立性”,以紅色文化為線索串聯課內課外,發(fā)揮新媒體平臺優(yōu)勢連接學校、社會與家庭,形成思政課教學合力。實踐中,要求教師高度重視紅色文化資源“進課堂”和“進平臺”,使紅色文化資源成為思政課教學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使其為課堂教學、學生自學以及教師備課提供支持。
例如,基于新媒體構建“校家社”思政教育網絡,依托紅色文化對接、延展思政課教學內容,保持思政教育同步性、一致性,為進一步提高思政課教學質效奠定堅實基礎;充分利用新媒體途徑推廣紅色文化,借助紅色文章、短視頻、歌曲、微電影、動漫輔助學生自學,促進學生成長[10]。
(二)豐富教學方法
以豐富教學方法為重點促進紅色文化有效融入,同樣是新媒體時代的思政課教學優(yōu)化的重要方式。此時,思政課教師不僅要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中合理運用紅色文化,使其發(fā)揮內容補充、資源拓展作用;更應當創(chuàng)新思政課的實踐教學方法,以此為著力點進一步增強紅色文化融入的靈活性和實效性。實踐中,思政課教師應當改進紅色文化的常規(guī)融入方式,基于紅色文化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為精準導入、高效教學做好充足準備[11]。
例如,利用《中國遠征軍》《1917》等電影片段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紅色文化氛圍,為開展愛國主義教育、革命精神教育提供輔助;以國慶節(jié)、建黨節(jié)、建軍節(jié)為切入點,依托節(jié)日氛圍滲透紅色文化內容實施針對性思政教育;采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方法,利用基于紅色文化的在線教育資源、精品微課輔助教學,提高思政課教學質量。
不僅如此,思政課教師還應積極構建思政課“第二課堂”,以更豐富多樣的實踐教學手段促進學生成長。該階段,教師應該運用紅色文化開展體驗式、合作式、參與式實踐教學。例如,組織觀影活動,以組織學生觀看主旋律電影的形式開展第二課堂活動,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傳播紅色文化、開展思政教育;舉辦紅色主題講座、比賽、展覽,鼓勵學生積極參與,依托學生的親身體驗加深他們對紅色文化以及思政課教育內容的理解和記憶;鼓勵學生參與、直播紅色文化研學,錄制紅色文化學習Vlog,使新媒體深度參與思政課教學,借助新媒體平臺輔助紅色文化融入[12]。除此之外,教師還應當持續(xù)拓展思政課教學空間,豐富紅色資源運用場景,在校內外為建設“第二課堂”開辟新場域。
例如,布置紅色主題教室,為開展思政課教學提供場地支持;建設校外實踐教學基地,打造“行走的第二課堂”,讓基于紅色文化的思政課教學徹底“活”起來。在此環(huán)節(jié),應強調“館校共育”,學校應當以紅色主題的博物館、展覽館、遺跡遺址為基礎建設紅色文化教育基地,使其服務于課堂教學,以紅色文化連接課內外教學[13]。
(三)利用多種資源
從現實角度來看,思政課教師還應加大紅色文化資源的挖掘力度,強調紅色文化資源的靈活運用。此時,不僅要立足現實做好針對性、個性化資源開發(fā),還必須豐富資源種類與使用方法。思政課教師需要以理論聯系實際為主體思路,對現有紅色文化資源進行深入挖掘和全面整理[14]。立足思政課教育需求,選定特定主題后完成針對性整理挖掘,使紅色文化深度融入思政課教案,在思政課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體現紅色文化元素。為有效開展教學,思政課教師還要以紅色文化為核心開發(fā)個性化教學資源,讓紅色文化發(fā)揮更強大的服務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在利用紅色文化資源時,思政課教師不僅要關注實體資源,還應當關注虛擬資源,以后者的靈活運用開展沉浸式思政課教學。這一環(huán)節(jié),應積極建設虛擬紅色文化資源共享平臺,完善虛擬紅色文化資源的基礎設施建設。思政課教學中,教師應當以虛擬現實技術輔助教學,基于先進技術支持還原歷史、展示文化,讓基于紅色文化的思政課教學更具感染力和影響力,最終提高實踐教學質效[15]。
紅色文化融入思政課教學應以深度挖掘、靈活運用紅色文化資源為重點,必須以體現紅色文化與思政課教學的時代性特征為核心。因此,新媒體時代紅色文化融入思政課教學不僅要調整教學思路,完成需求導向下的針對性教學,還必須立足教學方法革新和多種資源利用加速教學改革。思政課教師應依托新媒體,讓紅色文化以多元形式融入思政課教學全過程,以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驅動思政課教學,完成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達成“三全育人”目標。
參考文獻:
[1] 陳剛,張旭坤,張?zhí)┏?紅色文化資源研究的熱點、前沿及趨勢:基于CiteSpace的可視化圖譜分析[J].紅色文化學刊,2022(3):98-108,112.
[2] 周慶紅,雷桂賢.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的價值意蘊及應用:以天水師范學院為例[J].西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23(4):74-78.
[3] 喬愛麗,王心茹.融媒體視域下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高校思政課的價值、問題與路徑[J].教育觀察,2023,12(16):23-26.
[4] 張婧怡.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與路徑探究:以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紅色文化為例[J].大學,2023(9):18-21.
[5] 吳警.新媒體視域下紅色文化融入高職思政課教學路徑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23,14(5):81-83.
[6] 鄭潔,蘇雅雯.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高校思政課的內在邏輯、價值意蘊與實踐路徑[J].思想政治課研究,2022(6):143-152.
[7] 李敬袖.信息化時代背景下紅色文化在高校思政課程中的創(chuàng)新性應用:評《紅色文化融入高校大思政育人研究》[J].人民長江,2022,53(12):259.
[8] 周新娟.新媒體時代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研究:評《新媒體時代紅安紅色文化傳播研究》[J].人民長江,2023,54(1):255.
[9] 胡忠英.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的路徑選擇:評《紅色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耦合發(fā)展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23(6):110.
[10] 潘悅.課程思政背景下紅色文化資源在高校思政教學中的應用:以遼寧“六地”紅色文化資源為例[J].秦智,2023(10):151-153.
[11] 孫萌.運用紅色文化資源建設思政課立體課堂研究:以江西泰豪動漫職業(yè)學院為例[J].國際公關,2020(1):56-57.
[12] 鄭靜玉,郭小燕.“微時代”福建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的探索[J].湖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41(5):122-125,130.
[13] 吳瓊.桂西南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路徑研究:以廣西民族師范學院為例[J].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21,38(2):118-122.
[14] 李瓊.融媒體時代甘肅紅色文化資源育人的路徑重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課程教學為例[J].甘肅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20,30(4):57-61.
[15] 楊鐮鳴.“沉浸式”教學法在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中的運用探究:以“解放戰(zhàn)爭轉折地”紅色文化為例[J].錦州醫(y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21(4):88-91,107.
作者簡介 周鑫鑫,助教,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