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子瑩
(燕山大學,河北 秦皇島 066000)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依托茶文化等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開展育人工作,能夠有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具體而言,茶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價值,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依托茶文化開展育人工作,能夠有效豐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既需要對具有時代性特征的資源進行挖掘與應用,也需要從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體系中汲取營養(yǎng)。我國茶文化博大精深,許多茶文化內容都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現(xiàn)出了極高的契合性。例如,茶德文化是茶文化體系中的核心內容,在思想政治教育需求導向下對茶德文化進行挖掘與應用,能夠為道德教育內容體系提供補充[1]。
其次,依托茶文化開展育人工作,能夠有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底蘊。厚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文化底蘊,能夠有效強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文性,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吸引力。將茶文化滲透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當中,能夠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展現(xiàn)出更為濃郁的傳統(tǒng)文化氣息,這不僅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也能夠在學生了解茶文化的過程中體驗傳統(tǒng)文化魅力,強化學生文化自信,進而更好的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目標。
再次,依托茶文化開展育人工作,能夠有效強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滲透性。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部分高校存在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失衡的問題。顯性教育即以思想政治理論課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對于顯性教育而言,隱性教育則呈現(xiàn)出了潤物無聲的效果。依托茶文化開展育人工作,能夠在吸引學生了解茶文化的過程中發(fā)揮出茶文化的德育功能,這種隱性教育形式能夠強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滲透性,在與顯性教育互補的基礎上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
最后,依托茶文化開展育人工作,能夠打造具有特色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我國現(xiàn)代高等教育中占據著重要地位,打造具有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能夠助推高校品牌建設,提升高校競爭力。茶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入具有創(chuàng)新性,并且能夠有效提升育人價值,因此,依托茶文化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呈現(xiàn)出個性化的特征,能夠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的特色化建設、品牌化建設提供助力。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思政課程體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陣地,將茶文化滲透到思想政治課程體系當中,對于強化茶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之間的關聯(lián)性,充分發(fā)揮茶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具有重要意義。在此過程中,高校有必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從課程設置工作來看,一方面,高??梢栽诔浞滞诰虿栉幕乃枷胝谓逃齼r值與資源的基礎上,圍繞茶文化開設必修或者選修課程。以必修課或者選修課的形式建設茶文化課程,能夠體現(xiàn)出高校對茶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重視程度,同時也能夠讓茶文化教育與思想政治課程體系實現(xiàn)有效銜接,通過更為系統(tǒng)、更為連貫的呈現(xiàn)茶文化內容、發(fā)揮茶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有效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yǎng)[2];另一方面,高校有必要構建茶文化專題講座與專題課程。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的建設對高校資源供給、課程建設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而如果將茶文化割裂于思想政治課程之外,則容易讓茶文化教育工作產生內容零散、淺顯的問題,為此,對于沒有圍繞茶文化開展必修課、選修課建設意愿或者調條件的高校而言,專題講座以及規(guī)模更小的專題課程可以成為一種好的選擇,這對于深化學生對茶文化的認知、實現(xiàn)茶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助推作用具有重要意義。
從內容建設工作來看,無論是在思想政治課程體系中選擇何種課程模式呈現(xiàn)茶文化內容,高校都應當重視做好教學內容的選擇與教材建設工作。首先,在推進茶文化進教材或者打造茶文化課程教材的過程中,教育工作者既需要重視體現(xiàn)茶文化教學內容與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教育需求之間的關系,也有必要體現(xiàn)出對學生學習興趣、學習需求的尊重,從而在多重需求導向下,確保茶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得以充分發(fā)揮;其次,在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教育工作者需要圍繞教學重點,引用適當?shù)牟栉幕瘍热葺o助思想政治知識點講解工作,引導學生在對茶文化內容進行討論的過程中深化對思想政治理論的認知,進而促使學生的茶文化素養(yǎng)與思想政治素養(yǎng)得以協(xié)同提升;最后,高校需要在做好把關工作的基礎上,向學生推薦茶文化相關著作作為課外讀物。在引導學生接觸茶文化內容的過程中,高??梢酝ㄟ^引導學生自主了解茶文化內容來充分發(fā)揮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而向學生推薦優(yōu)秀的茶文化著作,提倡學生在課外閱讀中了解茶文化,對于助推學生實現(xiàn)自主成長與發(fā)展至關重要。
首先,將茶文化融入校園文化建設當中,能夠強化茶文化的滲透性,促使茶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素養(yǎng)的提升中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校園文化本身就具備不容忽視的育人價值,茶文化與校園文化建設則呈現(xiàn)出了較高的耦合性,二者在育人目標、育人方式等多個層面都展現(xiàn)出了同向同行的特征。將茶文化融入校園文化建設當中,既能夠豐富校園文化建設資源,也能夠促使校園文化彰顯出茶文化特色,這對于打造個性化的校園文化品牌、強化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具有重要意義[3]。在實踐中,高??梢允褂蔑@性與隱性兩種方式,推進茶文化融入校園文化。從顯性融入方式來看,高??梢試@茶文化主題組織各類活動,例如依托茶文化知識競賽、茶藝表演等拉近茶文化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從隱性融入來看,高校則需要挖掘茶文化內涵,將茶文化所提倡的修身文化、和合文化作為打造校園文化的資源,促使二者實現(xiàn)深度共融。
其次,依托實踐活動深化學生對茶文化的認知,不僅符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而且能夠強化茶文化育人工作的吸引力與影響力。第二課堂對于學生思想政治素養(yǎng)的發(fā)展至關重要,通過組織學生參與校內實踐活動與社會實踐活動,可以讓學生的理論認知與實踐產生關聯(lián),促使學生通過自我教育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養(yǎng)。從校內實踐活動合計來看,高??梢砸龑W生組織開展茶文化宣傳活動,要求學生圍繞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了解更多的茶文化知識,并對茶文化知識學習感悟進行分享。這些活動的設計可以與校園文化建設形成互動與滲透,從而促使二者能夠在相互促進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yǎng)[4]。從校外實踐活動的設計來看,高校可以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走入茶文化傳播場所,通過要求學生在這些場所開展實地調研,深化學生對茶文化的了解。與此同時,高校還可以引導學生以走訪問談的形式促使學生對具有地方特色的茶文化進行切身感悟,讓學生能夠真切的感受到茶文化與自身修養(yǎng)提升之間緊密關系。
再次,互聯(lián)網與新媒體的發(fā)展為茶文化育人工作帶來了難得機遇,依托互聯(lián)網平臺與新媒體平臺呈現(xiàn)茶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之間的關系,能夠有效提升茶文化育人水平。依托互聯(lián)網、新媒體拓展茶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合陣地,對于提升相關工作開展效率、促使相關工作適應時代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例如,高??梢栽谒枷胝谓逃W站中開設呈現(xiàn)茶文化以及茶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關聯(lián)的板塊和欄目,讓學生能夠隨時隨地的對相關內容進行學習。與此同時,高校還可以利用微博、微信強化茶文化育人工作的交互性,依托短視頻平臺強化茶文化育人的表現(xiàn)力與吸引力??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關注現(xiàn)代教育技術發(fā)展前沿,挖掘互聯(lián)網與新媒體在依托茶文化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應用價值與應用潛力,從而以平臺創(chuàng)新與技術創(chuàng)新為驅動,有效發(fā)揮茶文化在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發(fā)展中的重要價值。
將茶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當中,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而言是一個挑戰(zhàn),為此,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茶文化素養(yǎng)、促使教育工作者能夠更好的勝任茶文化育人工作,對于充分發(fā)揮茶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至關重要。具體而言,在提升思想政治教師隊伍茶文化素養(yǎng)的過程中,主要需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首先,高校需要引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先學先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對茶文化的全面了解,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夠挖掘茶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價值、明確茶文化育人方向的重要前提,為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具備自主學習茶文化的意識。在此過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將茶文化中的修身文化、茶德內容作為重點,依托閱讀以及互聯(lián)網平臺等,拓展自身的茶文化知識。與此同時,在了解時政熱點以及最新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過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需要探索茶文化與這些內容之間的關聯(lián),找到在課堂內外依托茶文化傳遞這些內容的方法。在此基礎之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重視獲取學生反饋信息,從學生視角發(fā)現(xiàn)自身茶文化素養(yǎng)及其教學能力方面存在的不足之處,從而有針對性的調整自身茶文化知識結構,為茶文化育人工作成效的提升構建保障[5]。
其次,高校有必要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開展互幫互學以及經驗共享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打造學習型組織,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開展共同學習、經驗分享的基礎上,打造出一支隊優(yōu)秀的茶文化育人隊伍,對于發(fā)揮出茶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能夠提供有力的人力支撐。具體而言,一方面,高校需要鼓勵教師開展集體備課,在引導教師開展互幫互學的過程中,確保教師能夠明確教學目標、統(tǒng)一教學方法與教學內容,從而提升備課效率,讓教師能夠針對茶文化教學重點形成共識;另一方面,在圍繞茶文化教學開展教研工作的過程中,高校有必要組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工作者共建教研小組,通過開展教研交流會議,分享教學心得與教研成果,進而在茶文化育人工作中有效突破教學難點。與此同時,高??梢砸龑枷胝谓虒W工作者構建茶文化育人能力發(fā)展共同體,鼓勵教師將相互交流、相互啟發(fā)打造為一種常態(tài)化的發(fā)展手段。
最后,高校有必要完善培訓體系,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專業(yè)化發(fā)展提供支撐。教師培訓體系的構建,能夠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教學理念、知識結構的更新以及教學能力的發(fā)展提供助力。在培訓體系構建實踐中,高校需要重視立足實際,尊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專業(yè)發(fā)展需求,面向思想政治教育發(fā)展趨勢,科學合理的設計培訓內容,推進培訓方式呈現(xiàn)出多元化的特點。例如,高??梢砸詫n}培訓的方式開展茶文化培訓工作,也可以依托互聯(lián)網平臺開展線上培訓,這不僅有利于提升培訓工作的覆蓋面與靈活性,而且能夠滿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多元需求。另外,高校需要在構建與完善培訓體系的過程中順應時代發(fā)展,通過實時革新茶文化培訓內容,確保茶文化教學能夠適應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發(fā)展趨勢,并通過引入新的培訓技術、革新培訓平臺來提升培訓效率。
為了能夠促使茶文化的育人價值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得以有效發(fā)揮,高校應當重視對茶文化助推大學生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能力發(fā)展的效果做出評價,透過評價結果對依托茶文化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做出分析,從而促使相關工作從無序狀態(tài)向持續(xù)優(yōu)化的方向發(fā)展。
從評價要素來看,首先,高校需要引導多元主體參與茶文化育人評價工作。對于茶文化在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社區(qū)、用人單位、第三方評價機構等同樣具有發(fā)言權,為此,在對茶文化育人效果開展評價的過程中,高校需要重視兼顧校內評價主體與校外評價主體的協(xié)同參與;其次,高校需要依托多元化的評價方法開展評價實踐。茶文化不僅能夠拓展學生文化視野,而且能夠在學生形成正確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過程中產生積極影響,也正因為如此,茶文化育人成效存在許多無法量化的元素,為此,高校有必要綜合使用實地考察評價法、跟蹤調研法、訪談法、模擬情景評價法等多元化的評價方法,從多個層面了解茶文化影響下大學生思政素養(yǎng)產生的變化[6];最后,高校需要在構建茶文化育人評價指標體系的過程中發(fā)揮出主導作用。這要求高校能夠強化自身的目標導向、成果導向意識,僅僅圍繞茶文化育人預期目標與預期成果開展評價指標設計工作,確保評價機制能夠服務于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與預期成果的達成。
從信息反饋來看,首先,高校需要對反饋溝通機制進行完善。即高校需要在教育工作者與大學生群體之間構建通暢、多樣的溝通渠道,引導教育工作者與大學生群體積極開展溝通工作。例如,在引導教育工作者依托多元渠道與學生開展溝通,了解學生對茶文化育人工作的態(tài)度、期待基礎之上,高校還可以發(fā)揮出新媒體在推進教育工作者與大學生群體溝通中的優(yōu)勢,從而有效提升信息反饋效率。與此同時,黨委、團委、教務主觀部門、學生組織需要做好反饋信息收集整理工作,從而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茶文化育人優(yōu)化工作提供依據;其次,高校需要對信息利用機制進行完善。評價工作能夠產生有利于茶文化育人工作優(yōu)化的數(shù)據,如果這些數(shù)據擱置不用,則評價工作也將形同虛設。由此可見,高校不僅需要重視提升信息反饋的時效性、全面性與準確性,也需要圍繞數(shù)據利用工作構建工作機制,從而實現(xiàn)數(shù)據價值,發(fā)揮出評價體系在推進茶文化育人工作中的作用。
綜上所述,依托文化育人推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以創(chuàng)新發(fā)展,對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具有重要意義。在此過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重視挖掘茶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價值,通過將茶文化融入思想政治課程體系,創(chuàng)新茶文化思政育人途徑,提升教師隊伍茶文化素養(yǎng)以及依托茶文化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面向學生思想政治素養(yǎng)的發(fā)展狀況構建茶文化育人評價機制,促使茶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現(xiàn)深度融合,進而有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文化底蘊與成效,為高校培育優(yōu)秀人才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