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幼兒教育中,色彩教學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發(fā)展幼兒色彩認知能力的載體?;诖?,文章先闡述培養(yǎng)幼兒色彩認知能力的實踐意義。然后分析幼兒教育中色彩認知能力培養(yǎng)的問題,存在“色彩啟蒙重視不足”“教學內容缺乏遞進”“缺乏色彩認知培養(yǎng)”三個問題。最后,提出“增強視覺體驗,創(chuàng)設豐富色彩環(huán)境”“培養(yǎng)認知能力,啟發(fā)幼兒對比色彩”“注重色彩運用,設計互動體驗活動”以及“培養(yǎng)審美能力,鼓勵幼兒自由繪畫”的教學策略,為廣大同仁提供參考。
關鍵詞:幼兒教育;色彩認知能力;培養(yǎng);教學策略
Abstract: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color instruction plays a crucial role as a medium for developing children’s color cognitive abilities. This paper first elucidates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fostering children’s color cognitive abilities. Subsequently,it identifies and analyzes the challenges faced in nurturing color cognitive abilities with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which include insufficient emphasis on color awareness, a lack of structured teaching content, and inadequate cultivation of color cognition. Lastly, the paper proposes several teaching strategies aimed at enriching visual experiences through the creation of vibrant color environments, fostering cognitive skills by encouraging color comparison, emphasizing the application of colors through interactive activities, and enhancing aesthetic capabilities by promoting free painting among children. These strategies are intended to serve as a reference for educators in the field.
Keywords: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colour cognitive ability;cultivation;teaching strategy
0 引言
幼兒作為與生俱來的“探索者”,具備色彩認知能力,對他們未來的學習、成長與發(fā)展至關重要。隨著教育的革新,在幼兒教育現(xiàn)代化發(fā)展中,越來越注重幼兒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其中,“色彩認知能力”作為核心能力之一,是幼兒教育中至關重要的教育目標。色彩認知能力是指個體對色彩的識別、理解與運用的能力。其不僅涉及視覺感知,還與心理、情感和文化背景有密切聯(lián)系。學習者具備色彩認知能力,能有效區(qū)分生活中的色彩,理解色彩之間的關系,并在日常生活和藝術創(chuàng)作中運用色彩表達情感、創(chuàng)作藝術作品。幼兒時期的孩子色彩認知能力處于萌芽狀態(tài),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他們對色彩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也會不斷發(fā)展,所以在幼兒教育中,教師應更新教育觀念,重視幼兒色彩認知能力的培養(yǎng),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豐富教學活動,為幼兒提供接觸、感知、理解和運用色彩的機會與平臺,有效培養(yǎng)幼兒色彩認知能力。
1 幼兒教育中培養(yǎng)幼兒色彩認知能力的意義
1.1 增強幼兒審美能力
色彩是審美教育的一部分,培養(yǎng)幼兒色彩認知能力能在潛移默化中增強幼兒審美能力。在色彩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分析、對比、賞析不同色彩和搭配,讓幼兒觀察多元化的藝術作品,分析其中的色彩運用技巧和規(guī)律,為幼兒描述與色彩有關的知識,提升幼兒對美的感知能力,逐步增強審美能力。在這一過程中,幼兒會形成自己的審美偏好和風格,例如關注色彩之間的和諧與對比、思考如何通過色彩搭配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表達情感,是提升審美能力的關鍵所在[1]。
1.2 培養(yǎng)幼兒語言表達能力
培養(yǎng)幼兒色彩認知能力還能促進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發(fā)展。幼兒對色彩的認識和感受往往需要通過語言來表達。在教學中,教師會針對性地講解色彩知識,并通過口述、互動等方式引導幼兒學習與色彩有關的詞匯,主動表達個人想法,比如讓幼兒用顏色描述草地,幼兒會說“草地上有紅色的小花”“這塊草地是綠色的”,能豐富幼兒詞匯量,提高他們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
1.3 發(fā)展幼兒社交能力
色彩認知能力的培養(yǎng)能促進幼兒在藝術活動中的社交互動以及提升合作能力,對于幼兒社交技能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活動中,幼兒會向他人表達個人的想法、情感與情緒,還能與其他幼兒合作、交流。他們在共同思考和分享心得體會的過程中,能學會如何傾聽他人的想法、尊重他人的意見,以及與他人合作學習。這種互動能夠激發(fā)幼兒參與興趣,從而主動參與社交活動,逐步提升溝通與交往能力。
2 幼兒教育中培養(yǎng)幼兒色彩認知能力的問題
2.1 色彩啟蒙重視不足
在幼兒教育中,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設計者與實施者,培養(yǎng)幼兒色彩認知能力是重要的教學目標,應以此目標為基礎設計針對性教學活動,促進幼兒色彩認知能力發(fā)展。但在實踐中,部分教師未能意識到色彩對于幼兒認知發(fā)展、審美情感培養(yǎng)和語言能力的重要性,導致色彩教育在課程中的比重不足,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接觸色彩的機會較低,難以通過色彩認知探索世界、表達自我。
2.2 教學內容缺乏遞進
在幼兒教育中設計色彩認知教學活動,教師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確保教學活動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和身心發(fā)展能力。然而,部分教師設計的色彩認知教學內容缺乏針對性和遞進性,未能根據(jù)幼兒認知水平逐步引導,在這一情況下,很容易影響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導致他們在色彩認知上的進步不夠明顯,不利于系統(tǒng)地學習并掌握色彩知識。
2.3 缺乏色彩認知培養(yǎng)
在幼兒色彩教學中,還存在“缺乏色彩認知培養(yǎng)”的問題。具體體現(xiàn)在幼兒無法充分發(fā)展視覺識別能力,會直接影響他們對色彩的敏感度、應用能力以及審美能力。色彩作為幼兒感知事物、認識世界的重要方式,缺乏色彩認知培養(yǎng)會導致他們在識別顏色及其變化時遇到困難,進而影響對環(huán)境的感知與理解。不僅如此,色彩往往與情感表達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在教學中缺乏對幼兒色彩認知的培養(yǎng),可能會導致他們無法通過色彩表達情緒、傳達情感,限制了幼兒的社交互動以及情感表達能力,最終導致他們在藝術創(chuàng)作或日常生活中的色彩應用能力不足,影響幼兒的整體發(fā)展。
3 幼兒色彩認知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
3.1 增強視覺體驗,創(chuàng)設豐富色彩環(huán)境
環(huán)境是幼兒教育中的一部分,有著極強的互動性、引導性和啟發(fā)性特點。環(huán)境對幼兒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尤其在色彩的運用上。為幼兒創(chuàng)設色彩豐富、和諧的環(huán)境,能增強幼兒視覺體驗,使他們在環(huán)境中注意到不同顏色的存在,從而激發(fā)探索欲和觀察力[2]。比如在不同的區(qū)域中引導幼兒觀察該區(qū)域的顏色,發(fā)現(xiàn)哪些物品屬于同一顏色,哪些顏色適合在某個環(huán)境中使用,逐步培養(yǎng)幼兒分類和聯(lián)想能力。色彩環(huán)境的互動性體現(xiàn)在多個方面。幼兒作為主動接受色彩信息的探索者與觀察者,在與色彩環(huán)境的互動中能主動探索、體驗和創(chuàng)造。比如用不同的色彩表達個人情緒、選擇不同顏色的畫筆創(chuàng)造出獨特的藝術作品,這些互動性能促進幼兒色彩認知,培養(yǎng)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
在創(chuàng)設豐富的色彩環(huán)境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從“墻面”入手,精心裝飾各個區(qū)域的墻面,讓幼兒在園內接觸不同的顏色。比如教師可以利用三原色裝飾墻面,讓幼兒初步認識紅、綠、藍;使用冷暖色調裝飾墻面,讓幼兒在區(qū)域中能感受到安靜與舒適。教師還可以在班級墻、走廊墻上掛上色彩鮮艷的畫作或藝術作品,增強幼兒視覺體驗,與色彩互動,培養(yǎng)他們色彩認知能力(圖1)。
除此之外,教師應注重幼兒的主動參與,可以在園內設置“涂鴉墻”,將其作為交互空間,讓幼兒自由選擇不同顏色的畫筆,在涂鴉墻上進行創(chuàng)作。這種方式能讓幼兒體驗到色彩的具體應用,在創(chuàng)作中學習色彩的搭配、混合和分層等技巧。同時,通過涂鴉墻創(chuàng)作,還能促進幼兒情感表達。為了幫助幼兒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中接觸和識別色彩,教師可以在區(qū)域內選擇不同色彩加以裝飾,例如在種植區(qū),可以將綠色作為主調,以豐富的植物和自然色作為點綴,讓幼兒在此區(qū)域感知大自然的色彩;在午休區(qū)可以用淺藍色裝飾天花板、墻面,或者提供淺綠色與淺藍色搭配的被套,營造出溫馨、安靜的午休氛圍;在戶外活動區(qū)則可以用明亮的黃色、藍色、紅色進行裝飾,表現(xiàn)出該區(qū)域的活力,激發(fā)幼兒活動興趣。以不同顏色裝飾不同區(qū)域,能讓幼兒在不同空間中感知色彩,并在與環(huán)境的互動中了解不同顏色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3]。
3.2 培養(yǎng)認知能力,啟發(fā)幼兒對比色彩
色彩對比是藝術和設計常用的手法,通過不同色彩的對比和搭配,增強視覺沖擊力和美感。基于幼兒身心發(fā)展特點和色彩認知,教師可以在教學中融入色彩對比教學。通過色彩對比加深幼兒對色彩的敏感性,能在多種場景中進行顏色識別和分類。比如將紅色和綠色進行對比,產(chǎn)生強烈的視覺沖擊感,讓幼兒關注色彩的變化,并從中感受到不同顏色傳遞的情感效果[4]。教師應根據(jù)幼兒認知和興趣愛好,設計一系列活動以及提問,逐步啟發(fā)幼兒思維,引導他們進行色彩對比,從而更加直觀且準確地識別和區(qū)分不同的色彩,啟發(fā)幼兒對色彩差異性的感知,增強他們對色彩細微變化的敏感度。
比如教師可以展示紅、黃、藍三原色,讓幼兒說出看到每一種顏色時的感受,或者將色彩分為暖色、冷色以及互補色等類別,引導他們觀察并對比不同顏色之間的差異。以這種直觀的對比方式,能使幼兒清楚地認識色彩的種類以及帶來的不同感受,逐步培養(yǎng)幼兒色彩認知能力,以及增強情感體驗。幼兒色彩教學與生活密不可分,教師可以利用身邊的日常物品設計色彩對比活動,比如讓幼兒觀察不同水果的顏色,并比較他們的異同,例如綠色的香蕉與黃色的香蕉、紅色的蘋果與綠色的蘋果、黃色的橘子與綠色的橘子、白蘿卜和胡蘿卜,讓他們在具體物品的對比中識別不同色彩。另外,游戲作為幼兒喜聞樂見的娛樂方式,教師可以將色彩對比融入游戲中,利用電子白板設計“找顏色”的游戲活動(圖2)。
屏幕中會出現(xiàn)各種顏色的色塊,幼兒需要根據(jù)屏幕中的提示,在限定時間內找出相同的顏色,闖關成功屏幕中會出現(xiàn)相同顏色的煙花、闖關失敗則會出現(xiàn)相同顏色的“哭臉”。隨著游戲難度的增加,時間的限制也會從10秒縮短至5秒,最終挑戰(zhàn)3秒內找出顏色。以游戲化形式設計色彩對比活動,能激發(fā)幼兒參與興趣,始終保持強烈的學習熱情,不僅能提升色彩反應速度,還能強化他們對對比色彩的識別能力。在教學中應用色彩對比,能使幼兒深入地理解色彩的差異性、特征和情感表達。同時了解色彩在生活中的具體應用,逐步提升色彩認知能力。
3.3 注重色彩運用,設計互動體驗活動
在幼兒色彩教學中,教師既要注重幼兒對色彩的深度感知,也要引導幼兒學會運用色彩,幫助他們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表達情感、發(fā)展生活技能,以此促進幼兒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5]?;谟變荷硇陌l(fā)展特點以及思維認知,教師可以設計互動體驗性活動,讓幼兒在互動中體驗,在體驗中感受與學習,在學習中實現(xiàn)色彩運用能力、色彩認知能力的發(fā)展。色彩運用的作用不僅限于視覺的感知,其對幼兒的認知、情感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互動體驗活動的設計與實施,可以讓幼兒在親身參與和動手操作中,在感官和心智上進行更深層次的理解,進而建立起對色彩的全面認知。色彩是感官機制的一部分,在互動體驗活動中,幼兒能在觸摸、比較中感受到色彩的存在和特性,了解不同色彩的含義和運用場景。與此同時,在互動體驗活動中,幼兒的主動參與還能幫助他們理解不同色彩之間的關系、搭配技巧和實際應用能力,能在一定程度上培養(yǎng)幼兒色彩分類能力、問題解決能力。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色卡道具匹配活動”,主要目的是幫助幼兒初步感知色彩與物品之間的對應關系,提升色彩識別能力?;顒拥膬热轂椤坝山處熢诨顒又刑峁┎煌伾纳?,并在教室內準備與該顏色有關的物品,引導幼兒根據(jù)色卡的顏色找出區(qū)域中的對應物品,例如紅色色卡對應紅色的帽子、黃色色卡對應黃色的橙子、黑色色卡對應黑色的手套”。在活動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肢體動作、言語進行引導,如:“小朋友們,現(xiàn)在老師手里拿的是什么顏色的色卡呀?我們周圍有哪些物品是紅色的呢?你們多看一看周圍,找出與色卡顏色一樣的物品?!币赃@種方式能增強幼兒參與體驗,提高課堂互動效果,加深幼兒對色彩的認知,并在實踐中建立起色彩與物品之間的聯(lián)系。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設計“顏色整理比賽”,為幼兒準備不同顏色的物品,如繪本、玩具、手帕,幼兒需按照“相同顏色歸類”的規(guī)則進行物品分類和整理,目的是讓幼兒在合作中運用顏色特性進行分類整理,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合作能力和色彩運用能力(圖3)。由教師喊口號:“請小朋友們把所有紅色的物品放在一起!”“看一看誰最快,找到黃色的物品和綠色的物品,將它們分類整理?!?/p>
4 結語
綜上所述,在幼兒教育中,色彩認知能力的培養(yǎng)是視覺感知的訓練,也是促進幼兒情感表達和認知發(fā)展、提升審美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有效途徑。教師應重視幼兒色彩認知能力的培養(yǎng),遵循與時俱進的原則,基于環(huán)境的引導和互動性,創(chuàng)設豐富的色彩環(huán)境;結合幼兒身心發(fā)展特點和興趣愛好,設計互動體驗活動以及啟發(fā)幼兒對比色彩,有效提升幼兒的色彩感、認知和應用能力,促進幼兒在認知發(fā)展上邁出重要一步,也為他們未來的學習與成長奠定堅實基礎。
5 參考文獻
[1]周莉.“快樂玩色彩”園本課程的創(chuàng)建,價值與優(yōu)化[J].教育參考,2024(6):79-84.
[2]陸安琪.把握繪本價值 享受美術快樂——以繪本拓展大班幼兒美術教育活動的實踐與研究[J].啟迪,2020(3):3.
[3]齊翠云.利用色彩元素提高幼兒美術教學效率[J].教育藝術,2022(6):19.
[4]王瑋超.幼兒美術教學中繪畫能力培養(yǎng)策略探析[J].文學少年, 2021(16):127.
[5]樊小纖.運用畫具提升色彩搭配能力[J].教育研究與評論:小學教育教學,20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