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宜興市蔣南翔實驗小學 吳鶯飛
家庭教育是培養(yǎng)小學生勞動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美術課程活動則是培養(yǎng)小學生勞動素養(yǎng)的重要方式。在家庭勞動教育背景下,小學美術課程活動應以學生為主體,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發(fā)展規(guī)律,從課堂教學、課外活動、綜合實踐等角度進行設計與實施,使小學生在參與家庭勞動教育的過程中提升勞動素養(yǎng)。本文結合當前小學美術課程活動開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對如何在家庭勞動教育背景下開展小學美術課程活動進行探討與分析,以更好地推進小學美術課程活動的發(fā)展。
美術課程是小學教育中的重要學科,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還能提高學生的審美品位。在家庭勞動教育背景下開展小學美術課程活動,有助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教育理念,讓其認識到勞動對人類生存和發(fā)展的重要作用,使學生通過參加家庭勞動教育,從思想上認識到自己是社會的一員,應該承擔相應的家庭責任,主動參加力所能及的家庭勞動,并將自己在勞動中獲得的收獲反饋給家長和老師。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美術活動中體驗勞動帶來的快樂,讓學生從思想上認識到自己應該承擔相應的家庭責任,從而使其更加主動地投入到勞動中,不斷增強自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在開展小學美術課程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明確美術課程的特點,尤其是在家庭勞動教育背景下開展小學美術課程活動時,更要注重明確美術課程的特點,這樣才能更好地增強學生的勞動意識,讓學生對勞動教育形成更加深刻的認識。
首先,勞動教育和美術課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勞動教育和美術課程都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而開展的教育活動,同樣發(fā)揮了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勞動素養(yǎng)的重要作用。其次,在家庭勞動教育背景下開展小學美術課程活動,還有利于明確美術課程的特點。小學美術課程中包含了很多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如繪畫、手工、剪紙等,在開展小學美術課程活動時,教師要通過教學內容引導學生深入了解生活,從而對生活中發(fā)生的事情進行觀察和思考,增強學生的勞動意識。
審美能力是人在生活中表現出來的對美的感受、理解和評價能力。審美能力作為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增強學生的審美意識,對其綜合素養(yǎng)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美術知識和技能是人們通過長期勞動實踐形成的一種創(chuàng)造性活動,美術課程又是我國小學階段的一門必修課,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而且具有很強的藝術性和審美性,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對美的理解能力和把握能力。在家庭勞動教育背景下開展小學美術課程活動,能夠有效增強學生的審美意識,促進其審美能力的提升。
小學美術課程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實踐操作,引導學生在實踐操作中掌握相關的美術知識。但是,部分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缺乏對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重視,導致學生難以在實踐操作中掌握美術知識。在家庭勞動教育背景下,小學美術課程教學不能只局限于書本上的理論知識,還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另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注重對教學內容的創(chuàng)新,將家庭勞動教育與美術課程教學結合起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部分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缺乏對知識內容的創(chuàng)新,導致學生沒有興趣參與家庭勞動。同時,由于教師缺乏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也無法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與學習興趣。
在小學美術課程活動中,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不協(xié)調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溝通不夠頻繁,學校無法及時了解到學生家庭情況,家長也無法及時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情況,導致了兩者沒有更好的交流溝通。二是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教育方式不一致。比如,對于孩子來說,家庭勞動教育是在學校美術課程活動中進行的,而在家庭勞動教育背景下開展的小學美術課程活動中,家長卻很少參與其中。
目前,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活動往往以完成教學目標為導向,學生在課堂上僅是機械地模仿教師的操作流程,難以突出自身的主體地位。部分教師對于家庭勞動教育的認識不足,認為家庭勞動教育是美術課堂教學的“附屬品”,從而忽視了在美術課程中開展家庭勞動教育。同時,部分教師并未全面了解學生的家庭生活環(huán)境和生活習慣,因此無法科學合理地制定家庭勞動教育計劃。此外,由于受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影響,部分小學美術教師認為開展家庭勞動教育會耽誤學生學習時間,因此在美術課堂中開展家庭勞動教育時往往采用敷衍式教學方式,這直接導致了美術課堂中家庭勞動教育流于形式。
家庭勞動教育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其目的是通過美術教學活動讓學生掌握家庭勞動的技巧和方法,使學生認識到自己在勞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美術教師沒有認識到家庭勞動教育的重要性,教學過程缺乏多樣性,未能體現趣味性,導致學生對家庭勞動教育產生抵觸心理。同時,美術教師對家庭勞動教育的重視程度不高,在教學過程中只是簡單地講解相關內容,沒有將知識與學生生活相聯(lián)系,導致學生缺乏興趣,在課堂上表現得無精打采。此外,美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未能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而是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使學生產生厭煩心理。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使學生掌握了知識和技能,也難以感受到勞動的快樂。
家庭勞動教育是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生活技能和勞動為內容的一種教育活動。在家庭勞動教育背景下開展小學美術課程活動,能夠幫助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勞動技能,并讓學生從美術學習中體會到勞動的意義和價值。因此,在進行小學美術課程活動設計時,教師先要明確該課程活動的目標,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活動。
例如,在《用顏料做樹葉畫》一課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收集生活中的樹葉和樹葉標本,引導學生運用基本的繪畫技能進行樹葉畫的創(chuàng)作。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小組,讓小組之間相互合作,完成一幅漂亮的樹葉畫。在完成作品后,要求學生寫一篇關于自己動手制作樹葉畫的文章。這樣不僅讓學生體驗到了成功感和成就感,還在潛移默化中加深學生對勞動的認識和理解。
在收集顏料和工具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合理分工、合作學習等方式,了解到美術課程活動并不是簡單地學習繪畫技能,而是感受勞動中的美、美是如何在勞動中產生的。
傳統(tǒng)的美術課程教學方式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知識,這種教學方式已經不適合新時代的教育理念。教師要將創(chuàng)新思維作為指導思想,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創(chuàng)意手工”教學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到農村進行采訪和調查,讓學生將自己的所見所聞通過美術創(chuàng)作表現出來。比如,在農村可以看到一些廢舊物品加工成了各種物品,一些老房子、木屋等,通過對這些實踐活動的觀察和分析,激發(fā)學生對美術創(chuàng)作的興趣。
此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利用家庭勞動中獲得的材料進行制作,從生活中獲得創(chuàng)作靈感。例如,在“制作家具”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去市場上選購材料和工具,制作自己喜歡的家具。有的學生選擇一些廢棄物品或廢舊報紙、布條等進行制作,有的學生選擇一些廢舊布條、舊衣服、廢棄書本等進行制作,還有的學生選擇用報紙做成小凳子、小桌子等。使用不同材料和工具制作自己喜歡的家具,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欲望,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在小學美術課程活動中,教師可以利用美術作品的題材和形式開展家庭勞動教育,讓學生在參與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感知家庭勞動的艱辛和不易,增強學生的家庭勞動意識,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教師可以根據教材中的相關內容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并讓學生創(chuàng)作出相關作品來表現自己在家庭中承擔的勞動任務,如通過扮演家長和孩子、家長與老師等角色來做一些家務勞動等。
例如,在《家有一寶》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學生在家里種植的花草、喂養(yǎng)的家禽等作品開展家庭勞動教育,引導學生思考家里有哪些物品需要清洗、打掃和整理等問題,然后讓學生利用美術活動中所學的繪畫知識來完成這些作品。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根據自己和家人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物品來畫一幅畫,如家庭成員形象、家庭日常用品、日常家務勞動等。在繪畫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和創(chuàng)造力,運用不同的繪畫技巧進行創(chuàng)作,如通過剪紙、編織、剪貼等多種藝術形式表達自己的情感。
綜上,教師應該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設計相關主題活動,引導學生進行家庭勞動實踐,并讓學生在勞動過程中感悟家庭生活的艱辛。
美術課程活動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家庭勞動經歷,創(chuàng)設與勞動教育相關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在參與中獲取知識和技能。例如,在“美麗的家園”主題課程中,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與家庭勞動相關的情境,引導學生參與到家庭勞動中。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獲得基本的美術知識和技能,還可以在家庭勞動體驗中獲得情感感悟。
例如,在“創(chuàng)意無限”這一主題課程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向學生播放與家庭勞動相關的視頻。視頻中呈現出很多學生參與到家務勞動中的場景,如包餃子、洗碗、掃地等,讓學生通過觀看視頻,產生對家務勞動的共鳴,從而激發(fā)學生對生活和家庭勞動的熱愛之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通過創(chuàng)設與家庭勞動相關的情境來激發(fā)學生參與美術課程活動的興趣,并結合課堂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開展一些簡單有趣的家務勞動活動,如包餃子、洗碗等。
小學生年齡小,缺乏勞動實踐經驗,很難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念。在小學美術課程活動中開展家庭勞動教育,能夠讓家長了解到“什么是真正的勞動”,讓學生在家長的陪伴下完成相關任務??梢姡议L課堂是家校協(xié)作的重要渠道,對加強家校合作、推進家校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為了在美術課程活動中開展家庭勞動教育,教師可以向家長發(fā)放《致家長的一封信》,介紹美術課程活動開展情況及勞動教育背景下的家庭勞動教育內容,讓家長了解美術課程活動中家庭勞動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師還可以向家長講解相關作品及制作方法,并請家長將自己創(chuàng)作出的作品拍照或拍攝視頻上傳到班級微信群里。這樣不僅能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家庭勞動成果的魅力,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培養(yǎng)學生尊重勞動、尊重他人的品質。
通過開展家長課堂,教師不僅可以了解到學生對美術知識的掌握情況、對相關技能的掌握程度、對社會熱點問題的關注程度等情況,還可以讓家長了解到學生在家庭中參與勞動時存在哪些問題、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同時,教師也可以通過家校溝通平臺了解學生在家庭勞動中存在哪些問題,給予學生針對性指導,進而提高學生參與家庭勞動、學校勞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通過實踐活動了解到勞動所具備的社會價值和意義。因此,開展家庭勞動教育是推動美術課程活動開展的有效途徑。
綜上所述,近年來,隨著教育改革不斷深化,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美術課程教學作為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動手能力的重要途徑,在勞動教育背景下發(fā)揮著積極作用。美術課程教學與勞動教育的聯(lián)系緊密,能夠培養(yǎng)學生審美情趣,使學生感受到美術藝術魅力。因此,在開展小學美術課程教學時,教師應將勞動教育作為一種有效教學手段,充分發(fā)揮勞動教育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作用,使學生在勞動過程中充分感受到美術藝術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