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生
瑞士著名作家于爾克·舒比克在詩歌《當世界年紀還小的時候》寫道:“洋蔥,蘿卜和西紅柿/不相信世界上有南瓜這種東西/它們認為那是一種空想/南瓜不說話,默默地成長?!?/p>
我曾在一所鄉(xiāng)村小學任教14年,那時在上課之余還要參與學校建設工作,如修路、拆屋、筑花壇等。
雖然在學校工作中盡心盡力,但遺憾的是在這段時間里,我的專業(yè)成長幾乎為零。為了彌補這一短板,我來到山口鎮(zhèn)中心小學,扎根課堂,努力讀書,勤奮寫作,以期提升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在讀書寫作的過程中,我逐漸領悟到讀寫之于語文的意義。為了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我?guī)ьI他們一起讀書、寫作。就這樣,我們一起讀著,寫著,堅持著,前進著……漸漸地,“多讀多寫,共讀共書”成了我們語文學習的日常。
現(xiàn)在,守著孩子過日子的平凡生活中,讀書、寫作已成為我們師生的日常。
寫了很多很多字
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是我教育專業(yè)閱讀的啟蒙讀物,也是我畢業(yè)之后捧起的第一本教育類書籍,這本書對我的影響甚大。記得當時,我在與全校老師的共讀中,累計寫下了六萬多字的筆記。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收獲就是看見了一個個具體而生動的兒童。從此,我明白了,教育的唯一目的是兒童的生長,教師的職責是幫助每一個兒童健康而快樂地成長。
之后,我反復閱讀帕克·帕爾默的《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讀完全書,有深深地被看見的感覺。他在書中告誡我們:是否能認識學生、認識學科,主要取決于是否能認識自我。我若不能認清自我,也就不能認清學生。我自己如果過著不知內(nèi)省的渾渾噩噩的生活,此時想去了解學生無異于霧里看花——既然我不能認清學生,自然也不能教好學生。我若不能認清自我,也就不能認清學科——即不能從個人格物致知的深切體悟中將學科的真諦妙用融會貫通——此時我所認識的學科,不過是與我無關且遠離現(xiàn)實的一大堆抽象概念。
深入閱讀后我進一步領悟,教學其實并不僅僅為了傳授知識,而應在此過程中不斷自我理解,自我追尋,自我超越,如此才有勇氣保持心靈的開放,才不會將教學降格為技術(shù),才能在教學中實現(xiàn)教學共同體的締造。
2022年暑假,在區(qū)教研室語文教研員馬老師的指導下,我參加了岱岳區(qū)語文課程標準研讀活動,兩個月的時間,我行走在新課標學習之路,傾心研讀新課標,用心聽講座,悉心研讀相關文章,并將自己的思考以文字記錄?!墩Z文課程標準》看似薄薄一本,三萬多字,真讀進去卻極為不易。研讀之初,我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寫讀后隨感,當把整個課程標準讀完之后,我寫下兩萬多字的學習筆記。
“他山之玉可以攻石”。獨立研讀一遍之后,我開始聽各位專家名師的視頻講座,第一遍專心聽,第二遍則隨聽隨做聽課筆記,為了內(nèi)化一個講座的內(nèi)容,前一天晚上聽一遍,第二天則用三四個小時的時間一點點把講座內(nèi)容記錄并隨機梳理自己的心得體會。開學時才恍然發(fā)覺,兩個月的時間里我竟然累計寫下50余篇15萬字的學習筆記。
學語文新課標不僅讓我對課堂教學有了新的認識,更堅定了我?guī)瑢W們讀書、寫作的決心。
種下很多很多種子
結(jié)合自己讀書寫作的經(jīng)驗,我?guī)ьI全體同學,將讀書和寫作課程化、生活化,組織了兩個語文專題活動。
第一個活動是“三個一,天天做”。即班里的學生每天堅持讀書一個小時,寫日記一百字以上,練字一個以上。為了鼓勵大家,我發(fā)揮自己堅持讀書、寫作的專長,和同學們約定,我也有我的“三個一”:每天讀書一個小時,每天寫一篇兩千字以上的文章,每天寫一首詩分享給大家。
做事情,開始憑一時的熱情自然很容易,但要堅持做下去,卻很難。我?guī)е瑢W們堅持讀書寫作的目的,在提升他們語文素養(yǎng)之外,還希望他們在日復一日的堅持中明白“日拱一卒,功不唐捐”的道理,把讀書和寫作變?yōu)樽约旱娜粘?,像吃飯、呼吸一樣的日?!?/p>
要讀書,學生手中要有書才行。為激發(fā)家長給孩子買書的熱情,我把自己的藏書帶到班級,然后在班級群里發(fā)紅包,讓家長幫孩子搶書,“買不如借,借不如搶。”很多家長說,從佟老師那里搶來的書,孩子回家讀得可帶勁兒了。家長看到孩子真讀書,也就樂于給孩子買書。孩子的書越來越多,也就更喜歡讀書。班級讀書的氛圍日漸濃厚起來,每周的閱讀課、每一天課余時間,師生幾乎都沉浸在書中,直至“沉醉不知歸路”。每個學年末,我們組織“讀書等身”活動,很多同學一個學年讀200多本書,其中還有很多大部頭的經(jīng)典名著。
第二個活動,“講童話,寫童話”。童話,是孩子們喜聞樂見的一種文學形式,可是,很多農(nóng)村孩子從來沒有聽過爸爸媽媽講的睡前故事,那就由我來彌補這份遺憾吧。我找來網(wǎng)上的童話資源,利用學校興趣小組的時間,給大家講童話故事,我講得繪聲繪色,同學們聽得津津有味,一節(jié)課下來,五六個童話故事講完了,同學們還意猶未
盡。
第二節(jié)課,大家根據(jù)剛才講過的童話故事,自由發(fā)揮,自由寫作??梢杂米约旱恼Z言把剛才聽過的一個故事復述一遍,也可以改一改結(jié)尾或者情節(jié),又或者把幾個故事串在一起,如果這些都不喜歡,自己寫一個全新的,完全屬于自己的故事也行。總之,我們的要求就是沒有任何要求,大家隨意寫,暢所欲言,只要寫得快樂就可以。
寫完的故事,帶回家講給家里人聽,然后讓家長幫忙整理成電子稿,發(fā)在我們班級群里,我再進行整理,然后發(fā)布在公眾號上,讓更多的人閱讀,點贊,進一步激發(fā)同學們寫作的興趣和熱情。一次主題寫作結(jié)束,我將同學們的作品整理為一本班級書,編輯之后,讓大家收藏,至今已整理四十余本班級
書。
“講童話,寫童話”堅持了兩年多時間后,我們講了200多個童話故事,每一個同學都寫了六七十篇童話故事,在學年末的兩、三個月里,同學們將自己的作品整理成書,送給自己,作為學習語文的成果和禮物。
兩個語文專題活動堅持至今,全體同學都能在一節(jié)課內(nèi)流暢地寫出一篇四百字以上的文章。
花落北村門,讀書日日深
讓每一個家庭都能沐浴書香的芬芳,是我的另一個素樸愿望。
2020年寒假,學校安排我?guī)ьI全校學生家長共讀《奶蜜鹽》。為了能讓各位家長深入理解書中的教育理念,我以平實的筆觸寫了一篇又一篇讀書隨筆,分享在共讀群,大家共同學習,各自進步。從大雪紛飛一直讀到第二年的秋風乍起,歷時,歷時一年多的共讀活動結(jié)束后,八萬多字的讀書隨筆不僅溫潤了各位家長的心靈,也讓我對家庭教育有了更加豐富而充盈的認識。
一個好家庭,在飯菜香之外,應該有一縷縷書香氤氳,在日常的瑣碎之中,應該有一個時刻全家人在書中相遇。
為了讓千家萬戶彌漫書香,我組織了學生家長共讀活動。班級群里的搶書活動再次開啟。不過,這次各位家長朋友是為自己而搶。搶到之后,自由閱讀大約一個月的時間,然后寫一千字的讀書筆記。這對農(nóng)村家長而言是一個不小的挑戰(zhàn)。不過,大家還是熱情滿懷,積極參與,并不時在共讀群分享自己讀書的點滴收獲,每一期共讀結(jié)束,我都能收到手寫稿或電子稿等不同形式卻都洋溢著學習穎悟之喜悅的讀書隨筆。
通過與學生和家長共讀共書,我教育教學的專業(yè)能力也在潛滋暗長。2019年和2021年我兩次參加區(qū)教學能手評選,都成功入選。市區(qū)的優(yōu)質(zhì)課競賽,我也積極報名參加,多次獲得一等獎,2023年3月參加泰安市教師素養(yǎng)大賽,榮獲一等獎……
靜心做一個小教師,耐心陪伴一個個兒童,在鄉(xiāng)村教育的沃土之上,南瓜不說話,默默地成長。
(作者單位:山東泰安市岱岳區(qū)山口鎮(zhèn)中心小學)
責任編輯 成 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