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麗,許 妍,栗文菊,胡金龍
(河南省人民醫(yī)院 河南鄭州450000)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1]。放療是治療乳腺癌的重要方法,對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都會產生負面影響,在乳腺癌患者術后康復過程中,患者面臨著來自疾病本身、治療過程及身體形象改變等多方面的心理壓力。個性化康復治療綜合干預是一種基于患者個體差異的治療策略[2],旨在通過綜合考慮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會特征,為患者提供個性化的康復護理。這種綜合干預方法強調了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注重患者的需求,旨在促進患者的身心健康和提高治療預后。心理健康問題在乳腺癌患者中十分常見,包括焦慮、抑郁、自尊心受損等。這些心理問題不僅會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社交功能造成負面影響,還可能干擾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影響康復進程。因此,對乳腺癌放療患者進行個性化康復治療綜合干預,有助于改善其心理健康狀態(tài),提高生活質量,緩解心理壓力。個性化康復治療綜合干預還可以促進乳腺癌放療患者的術后康復,恢復肌肉力量、提高體力和功能獨立性是重要的目標。通過個性化康復護理,可以制訂符合患者特點和需求的運動計劃,幫助患者逐步恢復身體功能,增強身體素質,減輕放療對身體造成的不良影響。本研究旨在探討個性化康復治療綜合干預對乳腺癌放療患者心理健康、術后康復及預后的影響。現(xiàn)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21年6月1日~2023年6月30日在本院接受乳腺癌根治術后化療的194例女性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經臨床病理檢查確診為乳腺癌;②腫瘤分期為I~III期;③化療方案為AC-T或TC。排除標準:①合并心、肺、腎等器官功能障礙或嚴重精神疾病患者;②研究期間出現(xiàn)嚴重并發(fā)癥或不良事件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97例,對照組年齡(54.21±3.87)歲、觀察組年齡(54.37±4.21)歲。所有患者在術后第14天開始進行化療,共4~6個療程,每個療程間隔21 d。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實施常規(guī)護理措施。乳腺癌術后進行放療的患者常規(guī)護理包括切口護理、切口觀察、術后并發(fā)癥監(jiān)測和處理,確保切口愈合,降低感染風險。做好放療前的準備工作,包括提供相關放療知識,解答患者疑問,幫助患者理解放療的過程和可能的不適感,提供心理支持。提供合理的飲食建議,確保患者攝入充足的營養(yǎng)物質,維持良好的營養(yǎng)狀態(tài)。特別是對于放療期間可能出現(xiàn)的惡心、味覺改變等問題,提供相應的飲食調整和建議。
1.2.2 觀察組 實施個性化康復治療綜合干預措施。對乳腺癌放療患者進行心理健康、術后康復指導[3]。早期心理護理:患者入院后,及時與患者進行溝通,評估患者心理狀況,傾聽自我訴求,鼓勵患者表達情緒,積極幫助患者建立生活自信。向患者家屬講解乳腺癌相關病理知識,引導其正確理解疾病。鼓勵患者接受治療,詳細告知患者家屬術后乳房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醫(yī)護人員需要經常組織疾病宣傳講座,邀請專家教授基本常識,以提高患者的治療自信心和積極性。術后康復運動指導:患者挺直腰背,進行頭部上、下、左、右運動,每個方向重復2次,每個循環(huán)為1拍,重復進行5次?;颊弑3盅惩χ?吸氣時患側手臂向上伸直,另一側手臂向后彎肘,呼氣時身體放松?;颊弑3盅惩χ?雙腿與地面垂直,雙手在背后握住。吸氣時胸部擴張并仰頭,呼氣時身體放松。每項運動持續(xù)5 min。
1.3 觀察指標 ①護理效果:評估兩組干預前后肩關節(jié)、肘關節(jié)及睡眠質量等指標。肩關節(jié)和肘關節(jié)功能采用CMS(Constant-Murley Score)和MEPS(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量表進行評估,分數(shù)越低表示關節(jié)功能越差。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shù)量表(PSQI)對睡眠質量進行評估,評分與睡眠質量呈負相關,分數(shù)越低睡眠質量越好。②心理困擾:使用心理困擾溫度計(DT)評估兩組干預前后心理困擾程度,包括疾病分期、合并其他疾病以及化療次數(shù)等。③生命質量:采用WHO生命質量評分量表評估兩組干預前后生活質量,量表涉及患者在生理、心理和環(huán)境等方面的感受和體驗。每個條目評分范圍1~5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對應領域的生活質量越好。④康復效果:患者1個月后要求門診復查,評價康復治療效果。分為3個等級:優(yōu)(術后,乳腺癌放療患者疼痛消失)、良(術后,乳腺癌放療患者疼痛大部分消失)、差(術后,乳腺癌放療患者疼痛無明顯改善)。優(yōu)良率(%)=(優(yōu)+良)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2.1 兩組干預前后DT評分及心理困擾問題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干預前后DT評分及心理困擾問題比較
2.2 兩組干預前后護理效果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干預前后護理效果比較(分,
2.3 兩組干預前后WHO生命質量評分比較 見表3。
表3 兩組干預前后WHO生命質量評分比較(分,
2.4 兩組患者康復效果比較 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康復效果比較(例)
放療是治療乳腺癌患者的常見方法之一,其主要機制是殺死癌細胞,通過直接或間接損傷癌細胞的DNA,導致DNA雙鏈斷裂和其他類型的損傷[4]。這些損傷可以阻止癌細胞的正常分裂和生長,最終導致細胞死亡。放療可引起癌細胞的細胞周期阻滯,使其停止在細胞周期的某個特定階段,通常是G1期、S期或G2期[5-6]。這種細胞周期阻滯可以防止癌細胞繼續(xù)分裂和生長。放療使腫瘤細胞分泌腫瘤相關抗原,從而激活免疫細胞的反應。這些免疫細胞可以攻擊和清除癌細胞,增強治療效果。
個性化康復治療綜合干預的核心在于制訂個體化的康復計劃,根據(jù)患者的具體情況和需求,采取針對性的康復措施,包括康復鍛煉、疼痛管理、生活指導等。通過多維度康復干預,能夠更好地滿足患者的康復需求,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促進身心健康。個性化康復治療綜合干預具有以下優(yōu)勢:①個體化護理。觀察組根據(jù)患者的具體情況和需求制訂了針對性的康復方案,能夠更準確地滿足患者的康復需求,提供更為精細和有針對性的支持。②綜合性干預。個性化康復治療綜合干預包括心理支持、康復鍛煉、疼痛管理等,能夠全面促進患者的身體和心理康復,提高整體康復效果。③康復效果的提升。個性化康復治療綜合干預能夠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肩關節(jié)、肘關節(jié)和睡眠質量,提供更為精細和針對性的護理,從而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術后康復及預后效果。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肩關節(jié)、肘關節(jié)及WHO生命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1);觀察組DT、PSQI評分低于對照組(P<0.01);觀察組優(yōu)良率高于對照組(P<0.05)。分析原因:個性化的治療方案更適應患者的具體情況和需求,從而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觀察組接受了生理、心理及生活質量等多方面干預,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綜上所述,個性化康復治療綜合干預對乳腺癌放療患者心理健康、術后康復及預后具有積極影響,可改善肩關節(jié)、肘關節(jié)及睡眠質量評分,減輕患者心理困擾,提高術后優(yōu)良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