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建波,張玉萍,張惠玉
(常州市第七人民醫(yī)院 江蘇常州213011)
擇期手術患者容易產(chǎn)生焦慮、不安、恐懼等不良情緒,不利于手術順利開展,尤其是老年患者。因此,針對此類患者給予相應針對性措施尤為重要[1]?,F(xiàn)階段,常規(guī)術前訪視是臨床對老年擇期手術患者常采用的干預方式,雖然可以減輕患者心理應激反應,促進患者遵醫(yī)行為,但其在應用中訪視內(nèi)容缺乏針對性且形式單一,故干預效果欠佳[2]。多元化術前訪視模式主要是根據(jù)患者個體需求、訪視內(nèi)容及特點,對患者實施多元素結合的一體化訪視模式,有助于提供專業(yè)指導、信息支持,改善患者遵醫(yī)行為?;诖?本研究旨在探討老年擇期手術患者應用多元化術前訪視模式的效果,以期為臨床制訂有效干預方案提供資料?,F(xiàn)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此研究已由常州市第七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進行專業(yè)審核后準許實施,所有納入的研究對象對本研究相關內(nèi)容均詳細了解,且于院內(nèi)相關紙質(zhì)文件上簽字確認。納入標準:①擇期手術者;②符合《臨床診療指南·外科學分冊》[3]中相關標準者;③美國麻醉醫(yī)師協(xié)會(ASA)分級Ⅰ級或Ⅱ級者;④經(jīng)臨床相關檢查符合擇期手術指征者;⑤依從性良好者;⑥意識清楚,思維清晰者。排除標準:①合并凝血功能障礙者;②合并阿爾茲海默病者;③近期接受影響本研究結果治療者;④無法溝通交流者。脫落與剔除標準:①未按照規(guī)定配合干預者;②中途退出本研究者;③不能完成研究的其他情況。選取2021年7月1日~12月31日常州市第七人民醫(yī)院收治的100例老年擇期手術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對照組男30例、女20例,年齡65~86(74.11±6.54)歲;體質(zhì)量指數(shù)(BMI)19~24(21.22±1.10);受教育程度:小學及以下25例,初中19例,高中及以上6例;胸外科16例,普外科28例,產(chǎn)科6例。觀察組男29例、女21例,年齡65~85(74.12±6.57)歲;BMI 18~24(21.20±1.11);受教育程度:小學及以下24例,初中18例,高中及以上8例;胸外科15例,普外科27例,產(chǎn)科8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進行常規(guī)術前訪視。術前1 d,由巡回護士完成患者術前訪視工作,內(nèi)容包括麻醉及手術相關知識介紹、術前準備知識健康教育、術前評估、手術室環(huán)境介紹、心理護理等,同時囑患者及家屬認真閱讀。
1.2.2 觀察組 進行多元化術前訪視模式干預。組建專業(yè)術前訪視團隊,明確多元化訪視內(nèi)容,在常規(guī)術前訪視的基礎上采取多種訪視方式。①團隊成員:醫(yī)護人員均具備豐富工作經(jīng)驗、扎實專業(yè)知識,并且溝通能力較強。團隊成員均接受規(guī)范化、統(tǒng)一培訓,包括溝通技巧、術前訪視流程、訪視內(nèi)容、患者心理狀況評估等。②訪視內(nèi)容:由手術室專職訪視護士對患者進行術前評估、健康教育,包括心理支持,詳細介紹手術流程、手術室環(huán)境、術中不適應對方法等;由病房護士對患者進行術前準備知識、術后健康教育;由麻醉醫(yī)生講解術后鎮(zhèn)痛、麻醉知識;由病房醫(yī)生講解疾病、手術方案等相關知識。③訪視形式:a.手機短信。將患者相關情況編輯成短信,并形成固定開臺與接臺手術模塊,同時聯(lián)合信息網(wǎng)絡科、護理部、醫(yī)務處等部門應用電腦編程向擇期手術患者發(fā)送短信,由專職訪視護士執(zhí)行,發(fā)送時間為擇期手術前1 d 14:00。b.手術室建立微信公眾號。公眾號二維碼放置于手術室大門側邊,并在手術室相關介紹手冊上加印該二維碼,方便患者及家屬掃描、關注。術前訪視團隊成員均經(jīng)過微信公眾平臺規(guī)范使用培訓。術前1 d完成床邊訪視,由護理人員演示操作方法,并指導患者及家屬獲取疾病與手術相關信息或知識。c.視頻錄制。錄制視頻內(nèi)容包括??剖中g知識、手術須知、關于我們、鎮(zhèn)痛小知識等。其中手術須知主要包括手術團隊人員組成、手術室的具體位置、出入手術室流程等;專科手術知識主要包括手術過程、疾病知識、術前準備內(nèi)容等;關于我們指手術室的醫(yī)護團隊的介紹;鎮(zhèn)痛小知識主要包括術后鎮(zhèn)痛、麻醉等內(nèi)容。d.宣傳手冊制作。宣傳手冊內(nèi)容包括手術期間的體位與麻醉配合、手術可涉及的儀器、手術室環(huán)境等,宣傳圖片配有相應解釋文字,術前1 d,由巡回護士為患者及家屬介紹、展示宣傳手冊。
1.3 觀察指標 ①負性情緒:干預前后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4-5]評估,總分均為0~100分,得分越高提示患者焦慮、抑郁癥狀越明顯。②術前自身準備完善率:采用我院自制術前自身準備量表,Cornbach′s α=0.85,CVI=0.89,量表包括更衣、禁食禁飲、不攜帶私人物品、排空大小便等內(nèi)容,均準備為合格,有1項未準備或準備不完善為不合格。③術前知識需求滿足度:采用我院自制術前知識需求滿足度量表,Cornbach′s α=0.85,CVI=0.89,量表包括7項內(nèi)容,術后康復信息(1~5分)、手術室環(huán)境信息(1~5分)、手術安全信息(1~5分)、麻醉相關信息(1~5分)、術前準備信息(1~5分)、手術流程信息(1~5分)、心理支持信息(1~5分),得分越高提示患者術前知識需求滿足度越高。④護理滿意度:采用我院自制護理滿意度評分量表,Cornbach′s α=0.83,CVI=0.88,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總滿意率(%)=(非常滿意例數(shù)+滿意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2.1 兩組干預前后負性情緒評分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干預前后負性情緒評分比較(分,
2.2 兩組術前自身準備完善率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術前自身準備完善率比較[例(%)]
2.3 兩組術前知識需求滿足度評分比較 見表3。
表3 兩組術前知識需求滿足度評分比較(分,
2.4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見表4。
表4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例(%)]
在老年擇期手術患者中,術前訪視作為重要流程,有助于全面評估患者情況,完善術前準備,提高手術治療有效性[6]。目前,臨床針對老年擇期手術患者多開展常規(guī)術前訪視措施干預,但其在應用中多以口頭傳達方式完成,不能引起患者足夠重視,依從性較低,影響訪視工作效果,難以滿足患者的需求[7]。
多元化術前訪視模式主要是通過組建全面、完善訪視團隊,與患者臨床實際結合,并借助現(xiàn)代信息技術,制訂合理訪視方案,起到支持、督促的作用,提升其依從性,促進其術前自身準備完善,進而保證手術有效性,使患者對護理服務更滿意[8]。同時,多元化術前訪視模式通過書面資料、口頭講解、短信與微信等多種形式呈現(xiàn)手術及疾病相關內(nèi)容,有助于患者更直觀地了解信息,提高術前知識需求滿足度[9]。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術前自身準備總完善率、護理滿意度、各項術前知識需求滿足度均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老年擇期手術患者應用多元化術前訪視模式進行干預,能夠促進其術前自身準備完善,提升術前知識需求滿足度,進而提高護理滿意度,與董占紅[10]研究結果基本一致。擇期手術患者容易產(chǎn)生焦慮、抑郁等心理應激反應,容易使患者術前生命體征紊亂[11]。多元化術前訪視模式由專業(yè)醫(yī)護團隊參與,使患者充分感受到重視與關注,有助于患者建立心理安全感,進而促進患者生命體征恢復穩(wěn)定;同時,多元化術前訪視模式通過傳統(tǒng)訪視形式結合現(xiàn)代通信軟件,有助于提高疾病與手術相關信息傳播有效性,提升了患者對疾病與手術的認知水平,緩解了不良情緒[12]。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SAS、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老年擇期手術患者應用多元化術前訪視模式進行干預,能夠緩解患者不良情緒,與王麗[13]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老年擇期手術患者應用多元化術前訪視模式進行干預,能夠緩解不良情緒,提高術前自身準備完善率、術前知識需求滿足度和護理滿意度。但本研究存在樣本量少、中心單一等不足之處,基于此,臨床可納入更多樣本量,進行深入的多中心研究,以期為臨床老年擇期手術患者應用多元化術前訪視模式提供更多科學依據(jù)。